分享

打孩子也是一种爱“棍棒教育”不可或缺

 ahbee 2012-02-14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希望孩子每门功课都拿A,并能到北大、哈佛去读书,但不少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某些方面还不够好,希望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改变之。为了孩子的成就,家长虚心向别人学习,可面对了优秀孩子的爸爸妈妈,面对“虎妈”、“猫爸”、“狼爸”,他们的教育似乎互相冲突,该从何入手呢?

  “狼爸”让孩子们从小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上来就要揍人。他认为,这不是无情,而是大爱。在他的概念中,“‘打’是一种威严、一种法度、一种文化”,就这样,他的三个孩子被“打”进了北大。在“狼爸”的“狼窝”里,棍棒确实产生了教育效益,至少“狼爸”“制造”了中国首例“一门三北大”的现象。

  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棍棒教育”不可或缺,在对家长和孩子进行对比研究之前,我未意识到这个问题,我的家教更接近于“猫爸”。有一个给我做过“教育试验品”的孩子,经常表现出一种高度的亢奋,只要有他在,小伙伴们谁也别想安安心心地学习与创作,他不是去揪这个的头发,就是去捅那个的胳肢窝,或者就把别人的铅笔弄折了,小朋友们很是烦他,但他妈妈却不觉得烦,孩子的“童年”应该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度过。她不但不觉得烦,还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孩子一会换个新手机,隔几天又添一台MP5,说是妈妈怕他单独相处时寂寞,而专门给他准备的。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在我的实验班里半年时间进步不太大,和家长谈过几次,家长很不以为然,觉得男孩就该顽皮一点。她不相信孩子已经顽皮的过头了,如果现在狠不下心来加上“大棒”给他做转变教育,仍是一味只给“胡萝卜”,最终会害了这位眉清目秀很聪明的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很多该懂得的基本的社会规范和团体中个人与群体的辩证关系的思路,孩子几乎都不具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