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省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实现突破 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称号

 卫启云 2012-02-14
我省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实现突破 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称号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山西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的光荣称号,太原、晋城两市也同时受到表彰。仅去年全省90个艺术团体、2000余人次先后出访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本报讯(记者李晓芳)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山西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的光荣称号,太原、晋城两市也同时受到表彰。这不仅标志着山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同时也是我省近两年文化建设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在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文艺精品、服务设施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包括出版发行、电影发行放映和电视剧制作、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和新闻网站、省级广播电视网络等领域,全省27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数量倍增,文化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2009年末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率先整体转企,挂牌运营,所属山西人民出版社等16家单位成为市场主体。该集团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均突破46亿元,比2006年集团组建之初,翻了一番还多。获奖图书、品牌图书和畅销图书数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文化生产力在改革中强劲释放,2010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小舢板是不能远洋航行的,必须打造山西文化产业的 ‘航空母舰’。”4月25日,省属五大文化企业集团在太原挂牌成立,文化航母集群起航,我省文化产业驶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加上先期转企的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全省六大文化企业集团,涵盖出版、网络、传媒、影视、报刊发行、演艺等多个行业,具备了与国内外大型文化企业竞争的资格和条件,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由此,一举改变了我省文化产业小散乱差的局面,与山西宇达集团等迅速崛起的民营文化企业一道,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力争实现我省“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00亿元的奋斗目标。


  覆盖三晋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百姓文化生活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全省财政去年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9.4368亿元,增长17.8%,高于同期财政增长幅度0.1个百分点。山西大剧院、山西省图书馆新馆等标志性大型文化设施现接近完工。大同、朔州、阳泉、临汾、运城5市开工建设文化中心、图书馆或博物馆。30多个县新建或改扩建了文化馆、图书馆。近700个乡镇 (街道)新建了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乡镇文化综合服务站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十一五”建设目标全部完成。


  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在上海世博会、在广州亚运会、在中国艺术节……“山西制造”的艺术作品蜚声海内外,山西文化被向往、被感受、被赞美。舞剧《一把酸枣》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连演4场,醉倒美国观众。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说唱剧《解放》全国巡演,舞剧《千手观音》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大型黄河鼓舞《黄河情韵》唱响香港,京剧《走西口》赴台湾演出,绛州鼓乐打出国门。2010年,晋剧《傅山进京》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说唱剧《解放》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我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仅去年全省90个艺术团体、2000余人次先后出访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