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玉器的几个错误观点和看法之七:玉器的镂空部分都会有拉丝痕
玩古玉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种声音:只要玉器镂空的部分,没有发现拉丝工痕迹,就一律枪毙掉。
这个观点真的能经受住考验吗?下面两件实物说明一下:
第一件:战国玉匕首(残、有钙化)

下面从几个点看一下它的新老:
 位置1:放大30倍
位置1:放大60倍
 位置2:放大30倍
第二件:汉代凤纹出廓璧(钙化、地弯、老残)


位置1:放大30倍
 位置1:放大60倍
从上面两件东西看,老的已经不用再怀疑了吧。那么,我们就看一下它镂空部分加工的痕迹吧:
第一件:
 位置3:放大60倍
第二件:
 位置2:放大60倍
 位置3:放大60倍
从上面两件器物镂空部分的放大图,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了吧。古代镂空的加工,并非只是使用拉丝工完成,还会使用杆状钻具或是管钻钻磨而成。这就好似纵向的宽阴线里有横向的螺旋纹是一样的道理。
还有一种镂空的方法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那就是砣磨或是片状物磨制而成,如下图:这类镂空方式比较少见。

那么,为何在有的器物里,我们既看不见拉丝机工又看不见杆状钻具痕迹呢?那是由于古人加工完毕后,又进行了精细的打磨。这种情况一般在玉质好、雕工好,作为礼器、观赏品、佩戴品、馈赠品等的器物上出现,而玉质差,工艺不精美的陪葬品,以及不方便打磨的器物上往往会留有加工的痕迹。
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不要盲从别人的说法,书本上和别人的说法都是参照,只有自己认真、科学地去实践、验证,那才是玩玉的正确思路。
实践出真知,时间会验证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