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粪能转化成有机肥,可能中学生听说过。不过,同安一中高二学生刘希平却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快速发酵”的研究与实验,研制出的药液配方能让鸡粪快速发酵而不臭,并保全了有机肥的养分。 日前,该实验研究获市科技创新赛一等奖,准备参加省赛。刘希平下阶段的想法是,研究鸡粪还能否具有其他利用价值,比如用于动物饲料生产方面等。 商报记者 | 李玉桐 参观养鸡场 农户难题成研究灵感 得知“鸡粪化学助发酵与除臭液”的实验研究获市科技创新赛一等奖,刘希平的许多同学感到惊讶。她们争相问希平:“神奇啊,不会很臭吗?”、“躲都来不及,你怎么有心情摆弄这些鸡粪啊?”……刘希平只是笑笑。她确实亲手抓过这些鸡粪实验啊! 刘希平的家住在同安的城郊接合区。“家后面就有一大片田地,从小我就对农业感兴趣。”她告诉记者,产生这个研究念头,其实并不意外与陌生,想法来源于身边的生活。刘希平从小就是个爱幻想的孩子,例如,她曾异想天开地要制造会飞的房子。不过,这次的实验研究确实是她首次动手去做,并做得小有成就的项目。 读初二的那年暑假,她和家人去郊外玩,其间还参观了养鸡场。“养殖户的一个苦恼引起了我的关注———鸡粪多,不好处理。”她说,养殖户告诉她,大部分鸡粪是被处理成有机肥,转而当肥料用。可是,鸡粪转成有机肥的生产存在发酵时间长、处理当中有较浓的臭味、养分损失严重等技术难题。此外,由于臭味大,养殖场周围住户常对养殖场意见较大。 针对这个问题,她动起了脑筋:有没有什么办法让鸡粪发酵时间变短、气味不臭,并且保全养分? 买十余吨鸡粪 实验惊煞种地的邻居 她将想法与父母和学校老师交流。大家都觉得,这是个有价值的想法,并鼓励她展开调查。为此,她还咨询了专门的技术人员与专家。最后,她将对象锁定在如何让酵基更快发酵及除臭效果上。 刚开始实验时,刘希平是在家里的阳台上做发酵实验的。她从养殖户那买来鸡粪,并买来了实验器材、化学药品。此外,她向学校实验室老师借来了天平、烧杯、化学药品等。 半年多的阳台实验,刘希平在精力和财力上的投入都不小。由于买来的鸡粪有水分,因此,刘希平还要做另一道工序———将鸡粪在家门口的空地上晒干。她说:“刚开始,种地的邻居听到我买鸡粪来做实验,都觉得不可思议。” 每次实验用掉的鸡粪量还不小。按每次100公斤的实验用量计算,一吨的鸡粪很快就被用完了。刘希平说,保守估计,半年多的实验,她至少用掉不少于10吨的鸡粪。记者也了解到,按鸡粪每吨200元至400元的市场价格算,她先期实验的经济投入好几千元。“但家人都很支持。”她告诉记者。 发酵快而不臭 鸡粪在她眼里是宝贝 每次实验结果出来,刘希平都先让阳台上自己栽种的植物作为实验对象。“因为刚开始的效果不太好,鸡粪肥料没发酵完的话,还会‘烧苗’。”刘希平说,最开始的实验还没个大的方向,试验出来的有机肥效果不明显。但每次失败后,她都会去找原因分析,并思考着是否还有其他思路。学校生物实验老师孙海涛说,刘希平就是有股不服输的精神。这让她除了学习成绩好外,许多方面也做得比别人好。 她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研制出了配方。除了在家里阳台实验和学校实验室实验,还委托工厂进行大规模发酵实验。成功研制出药液后,刘希平还将这些用鸡粪成功发酵转成的有机肥,送给种田的邻里施肥用。 她给记者介绍起了自己研制的“鸡粪化学助发酵与除臭液”药液配方与传统发酵的区别:采用化学有机降解的方法,突破了鸡粪处理的技术难题;其次大大缩短了鸡粪的处理周期,传统的方法一般要经过20天至40天的较长发酵期,而她的方法能在2天内除臭,5天内完成发酵,这也让发臭天数减少,减少了环境污染;此外,其肥效也更好,处理成本相对低廉。经过刘希平研究实验方法处理的有机肥,由于发酵期短,氨元素保存较好。而传统的发酵方式则使氨气容易挥发。 明年3月,该项目还将参加省赛。“听指导老师介绍,由于鸡的肠道短,许多营养成份并未被充分消化吸收,因此,鸡粪里还有不少有机物,如果与玉米等混合,还可能产生家禽和鱼等吃的饲料呢!”刘希平告诉记者,说不定下次这个新领域,还能成为她继续探索的新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