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天津这五年:此消与彼长

 shiqiao 2012-02-15

16.5%。天津人很久没有像今天这般自信了。

从北京乘坐城际列车到天津,一出天津站,干净的海河配上漂亮的欧式建筑,“天津卫”的景象重回。“原先出去开会,别人说天津不就是最大的农村吗?”天津市经信委综合处处长周胜昔说,这几年天津发展质量变高了,老百姓有自信了。

然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尽管天津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中国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块手表和第一部电视机均产自此……但在新中国最初的三大直辖市中,天津一直隐蔽在北京的光环之下,而沦落为“全国最大的县城”。

2006年开始,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这一年,天津滨海新区上升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战略发展区,而国务院层面定位的“北方经济中心”花落天津,此前,这一中心为北京,而天津只是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

去掉“重要”二字的天津轻装上阵,迅速由一个传统工业城市成长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在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是天津项目最多、投资最大的五年,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长期保持在30%以上。更重要的是,继2010年的17.4%之后,2011年天津GDP的增速为16.5%,居全国第一。

而距离天津100多公里的北京,正陷入全城的“焦虑”之中。

作为首都,集各种优势于一身,北京的优越感依然存在。但这个城市“大饼”越摊越大,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堵,房价越来越高……各种不能承受之重。充分工业化之后的北京急需转型——2011年,北京GDP增速8%,全国倒数第一。

京津两地GDP增速落差巨大的排名背后,所反映的正是两地过去五年来在经济定位上互换身份之后的变化。而今日之第一与垫底,在5年前就已埋下伏笔——北京对北方经济中心定位的放手,给天津带来了机遇,也重新改写了环渤海地区经济的格局。

此消与彼长

仅从工业发展角度而言,京津两座邻居城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关系,可以用“此消彼长”来形容。

天津自开埠以来,一直都是中国的北方经济中心。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在解放前,天津是工业发达的海港城市,并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格局。而此时的北京,工业以传统的手工艺品制造业,近代工业品均需靠天津等地供应。

但解放之后,北京和天津的命运均被改变。

关于北京的城市定位,1953年的《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中提出,北京应该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特别要把它建设成为中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的中心。在当时看来,经济中心的内核就是工业。

于是,1953年版的北京规划,在城内特别是在郊区安排了大量的工业。北京从新中国成立前的消费性城市被改造成生产性城市。这种强调“先生产、后生活”的工业城市的定位,“左右了北京此后近30年的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说。

而此时的天津作为海防城市,由于建国初期的大环境下,被限制发展工业,天津拖拉机厂等很多工厂也被成建制迁到河北省等内陆。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中,天津没有一个。

1958年2月,中央直辖市天津市被撤销,天津成为河北省省会,8年之后又恢复为中央直辖市。这种变化也令天津的城市定位摇摆不定。在讲究“政治红利”的中国,这些变化同样影响了一个城市的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

到1979年,北京的工业产值已如愿地超过天津,仅次于上海,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人口的激增。相关数据显示,1949年北京的户籍人口只有414万,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已增加到950万。

而天津却越来越没落。相关数据显示,在1979~1986年间,天津的年均经济增长只有6.5%,远低于全国9.5%的平均水平。尽管此时的天津已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并且拥有第一批国家级的天津经济开发区。

但北京的问题也来了,由于发展重工业包括钢铁、石油化工、建材等,污染、耗水、耗能,使北京的资源、环境不堪重负。很多专家建议首都不宜作为经济中心。1983年版的北京城市规划对北京的定位作了调整——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很多工业企业退出了城区。北京淡化经济中心的定位让天津看到了希望。1994年,在天津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天津开始建设滨海新区,并力求滨海新区成为浦东新区一样的国家级战略发展区,但未能如愿。

很快,北京也发现,淡化经济中心的定位,让北京在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上显得力不从心。而同时期的深圳等沿海城市由于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很多方面开始超越北京。北京开始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1999年,中央定位天津为“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天津再一次被沦陷。

放手与复兴

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令天津方面对北京意见颇多。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认为天津诸多次努力争取失败是源自北京打压的结果。

北京其实也很纠结。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工程师施卫良参与了北京的多次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也熟知北京历次城市规划的历程。他说,其实对于北京要不要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要不要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工业,一直都是北京城市定位的焦点所在。

但在GDP政绩考核的语境下,对北京来说,任何城市定位尤其是经济中心定位的放手,就意味着政策导向的变化,最终也会影响这个城市GDP的增速。要不要放手,能不能放手,如何去放手,是过去十年来北京一直的纠结所在。

北京举办奥运会,再次改变了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命运。

因为奥运,在2004年版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定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当年拟定的多个城市规划中,上海被明确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而紧邻北京的天津定位为北方的经济中心。

2006年,这些城市规划先后被国务院批准。这也意味着,在中央层面,北京放手了经济中心的定位,而北方经济中心的重担最终落在了天津身上。北京和天津经济中心的身份互换从此开始。这一年,天津滨海新区终于被中央承认,并提升地位。

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热潮,天津逐渐风生水起,重启复兴之路。一位广州的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说,天津这些年突然就起来了,这让广州这座传统的“中国第三城”感受到了无比的压力,而此前,广州的“假想敌”一直是深圳或是苏州

过去五年,包括空客A320组装线、大推力火箭、人造卫星等一系列重要项目纷纷落户天津。这个古老而传统的工业基地,如今已经形成了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八大新型优势产业。

天津经信委综合处处长周胜昔说,天津的发展有中央的支持。从自身来看,核心的一条就是抓住了大项目,好项目。据他透露,从天津九代会以来,两万多亿的项目,天津市1.1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平方公里都有2个亿的投资。

合作与互补

北京开始放缓脚步。2011年北京GDP增速8%以上,低于北京“十一五”年均11%以上的增速,垫底全国。但北京市主要领导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北京付出了一些代价,牺牲了一些增长速度,这个代价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

因为北京方面深知,以往靠消耗资源能源大举投入上项目、靠高价卖地增收、靠高房价和多卖房增税、靠多卖汽车拉动消费的粗放式增长已难以为继。2011年,首钢石景山老厂区彻底告别炉火钢花。这是当年北京市产业转移升级的标志性事件。

首钢的搬迁导致石景山区2011年财政收入少了4亿元,而石景山全年财政收入为20多亿元。石景山区科委副主任周西松介绍,首钢搬迁之后释放的空间为产业转型的石景山带来了机遇,目前石景山将目光转向了文化创意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周西松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委会副主任。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大家族成员的想法,源自2005年首钢的着手搬迁。一直倚靠首钢的石景山区为避免产业空心化,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决定每年5亿元打造文化创意产业。

石景山的榜样就是地处东部的朝阳区,这里一直是北京高端服务业的先驱。但多年前,朝阳区以纺织业为支柱产业,而如今朝阳区已经打造出了CBD现代商务区。这一转型比石景山区早了15年。

朝阳区近年不仅将CBD东扩,还将在东南方向的垡头地区建设环渤海总部商务区,这一地区的原址就是北京著名的老工厂北京焦化厂所在地。与石景山一样,老旧工业支柱的华丽变身,正是北京产业转型的缩影。

另一方面,北京的大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北京人口暴增,交通拥堵,产业急需转移升级,“疏解”成为北京的解困之道。主动放缓GDP增速的步伐,被认为是北京以时间换空间来解决大城市病的一个手段。

根据北京市政府的发展目标,到2050年左右,北京市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委副院长周立群说,一个真正的世界城市,需要大量条件,首先是大国的首都。要临近港口,一定要和一个港口城市紧密联系。第二点,周边一定是经济发达地区,没有哪个城市在一片贫穷中,成为世界城市。

北京世界城市的定位给天津再次带来了机遇。

北京的企业大量向天津和河北转移。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史继平副主任称,在滨海新区,北京过来的企业多。“北京谈的很清楚,一是北京的商务成本高,尤其是年轻的员工,解决不了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租金也高,员工的生活成本高。”

另外一个让史继平感到变化的是,在企业的入驻过程中,尤其是一些金融类企业,总会提一个要求,让为其从各大名校招揽的人才解决户口问题,“人才的走向,是一个晴雨表、是一个带有指针式的、指示性的东西,说明滨海新区这几年发展释放出来的商机,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在中心商务区内,一些企业做广告的时候,甚至打出了“错过当年浦东的陆家嘴,不能错过滨海的响螺湾”的口号。响螺湾是滨海中心商务区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旨在打造成类似于香港铜锣湾的地方。

如今这里的写字楼正在以每周一层的速度增长。这也是被寄望于拉动新区服务业提升的载体。据史继平介绍,滨海新区服务业占比偏低,只有31%,而全国服务业占比是43.1%。在其看来,服务业占比低,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滨海新区的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北京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2009年已经达到75%左右。首都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曾有人担心天津的经济中心定位会发生变化。但北京市规委主任黄艳称,北京将以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首都经济圈关于三地的可能定位:北京确定为发展高新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大力发展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河北则定位为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一位天津市当地官员分析认为,“过去,北京人也干,天津想争也争不过人家。现在北京不再强调经济中心,虽然也发展制造业,但是开始发展高端制造业。这样就错位了。另外就是国家明确定位之后,地方就好多了。都别争了,京津冀互动,有条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