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泰山杂记(二)

 涌泉 2012-02-15

游泰山杂记(二)

(2008-12-05 08:45:01)

十来分钟就到达中天门。去索道站途中经过“玉液泉”。泉在峭壁下、深穴中,说是冬温夏凉,四季不涸,水质如琼浆玉液,故名。还传说用“玉液泉”的水煮茶,“常饮能益寿延年,返老还童,是泰山水中最好最美的泉水(资料上说的)。

这样的介绍见得多了,常常堆砌些溢美却不实之词。传说归传说,如果确是如此,何不装瓶出售,冠上“泰山”的大名?那该比“农夫山泉”更出名才对。

(玉液泉)

 

游泰山杂记(二) 

 

索道从中天门西侧的凤凰岭起乘,上达南天门西侧的月观峰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成通车。按介绍是当时国内首条、也是最大(?)的一条客运架空索道。“大”针对何而言?是载重量,是轿厢数量,还是路途长短?除了“载重量”外,其他似乎与“大”均不搭界,这里用“大”字概念模糊、费解。

 

(客运索道)

 

游泰山杂记(二)

 

游泰山杂记(二)

 

游泰山杂记(二)

 

坐在缆车内观景、拍摄也是蛮不错的享受,可惜缆车速度快了点,乘坐的时间短了些。许多旅游点的缆车都如此,设计者考虑的重点是效率:尽可能提高单位时间的载客量。如果能兼顾观光,适当降慢速度,那对乘坐者来说无疑多了种享受。

 

(自缆车里观赏泰山的风光)

 

游泰山杂记(二)

 

游泰山杂记(二)

 

游泰山杂记(二)

 

游泰山杂记(二)

 

有意思的是,同轿厢的两位旅伴针对笔者先上后下的选择展开了争论。一位赞成笔者的选择,另一位以“上山容易下山难”为理由反驳,并且强调他就是泰安人,最有发言权。前者反唇相讥:“那你干嘛还乘缆车”,后者的回答理直气壮“专程上山烧香的”。

笔者也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既然已经快到南天门,只能用双脚来实践了。

 

(还是在缆车里看到的泰山风光)

 

游泰山杂记(二)

 

游泰山杂记(二)

 

游泰山杂记(二)

 

游泰山杂记(二)

 

游泰山杂记(二)

 

后来的结果证明了笔者的选择基本符合自身的体力。下山后当天夜里乘卧铺离开泰安,凌晨到达上海,一夜下来体力基本恢复,小腿肚没感到太难受,更不存在抬不起腿之虞(当年爬完华山三五天难以抬腿上楼,至今记忆犹新)。

 

花了七分钟,轻轻松松地到达了“南天门”。成语说“一步登天”,今天算是领略到了。仅仅向缆车的轿厢迈上一大步,就到了“南天门”。心想,那些热衷于花钱买官的“官迷”们多希望有这样的“登天”缆车啊!

 

(南天门)

 

游泰山杂记(二)

 

 “南天门”上层的建筑称“摩空阁”。门的两侧嵌石刻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高度概括了“南天门”位置的显要。许多人从这副对联中解读出了很深刻、很有哲理的涵义,笔者可没这么大的本事。

 

(南天门)

 

游泰山杂记(二)

 

头顶是碧蓝的天,附近却常常云雾缭绕。从这张照片看得比较清楚,不过是手机拍的,色彩有些失真。

 

游泰山杂记(二) 

 

见过不少泰山云海的图片,可惜今天没能拍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