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尊右卑”还是“左卑右尊”?

 阿疯17 2012-02-15

“左尊右卑”还是“左卑右尊”?

一、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尊卑观

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

1、表现在官职上:比如战国时秦国的爵制就分为二十等,其中第十等是左庶长,第十一等是右庶长,第十二等是左更,第十四等到是右更,第二十等是彻侯,爵位最高,这就可以看出当时是以“右”为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立了功,“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大动肝火,“不忍为之下”。这是战国时期“右”比“左”大的典型例证。升职一般称右移,降职则称左迁。例如白居易著名的《琵琶行》里失意的诗人是左迁九江郡司马。汉魏以后皇亲贵族也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

2、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比如《史记·陈涉世家》说:“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这里的“闾左”指的就是居住于里门左侧的平民。就算是祠堂里摆牌位,脸朝大门,右边就是上手,放兄长。左边就放弟弟。所以你向牌位看去,就是相反了,变成兄长在左,而弟辈在右了。所以要完整的记得“南面而王,以右为贵”这整句话。

3、表现在文化上:殷代称大学为右学,小学为左学。周人以右为尊,称民间宗教为“左道”,对其严加限制。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这时期,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相。

但是,蒙古族建立元朝后,一改旧制,规定以右为尊,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元史·百官志》载:“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蒙古人尚右,故丞相中以右丞相为尊。清人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写道:“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又改以左为尊。此制为明、清两代沿用了五百多年。《明史》官职记载中有如下:“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命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李作右丞相时右为尊,李作左丞相时以左为尊。所以就这个变动而言,其实二人的位置和官职并未更改,只是就“左”与“右”的辨明方式进行了变动。所以左右尊卑都是依君主的意志而定。

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尊卑观

(一)、就古代中国内部而言:秦国的官职是尚右的,不但前面举的爵制可以说明,而且还可从它的兵符中得以证实,秦国的兵符分左右两部分,右符在国君手中,左符在将帅手中。而处于同时代的楚国恰恰相反,楚国的官员中,有左司马和右司马、左尹和右尹、左领和右领、左史和右史等,他们的地位以左为上。楚国的三军中,中军是主力,左军则优于右军,屈原曾做过左徒,项羽叔父项伯曾当过左尹。还有古代中原地区的服装,衣服的前襟向右,称作右衽,只有人死后穿的葬服才是左衽,表示人死后再也不脱衣穿衣。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则刚好相反,他们的衣服皆是左衽。左和右竟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观念甚至文化观念,所以,孔子曾感慨如果不是管仲的话,我们今天就“被发而左衽矣”。后来,“左衽”就成为异族统治的代称。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原名于伯循,他改名为“右任”,就是表明自己对满清异族统治的愤慨,决心以恢复中原衣冠为己任。

(二)、就中外国之间而言:由于东西文化却存在差异,汉文化一般认为左阳右阴即男左女右,而基督教却认为世界上的第一个男女同体人亚当,其右边为男,左边为女。由此右边属白昼和神,左边属黑夜和撒旦。在天上,耶酥坐在天神的右边。总之,在西方的基督教传统里,右具有积极主动的含义,左则是被动消极的:右意味着未来、善,左意味着过去、恶。由此看来,中国左(当事人的左边)高,外国右尊,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我们在对外商务交往中应以国际礼仪(西方)为准。

三、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尊卑观

1、理政朝见中:古时君主一般是坐北朝南端坐在龙椅上,故地理上以东为左,以右为西,臣子面向君主按尊卑次序一字排开,高位者在右,卑位者靠左,这样就自然形成右贵左贱的场面了。《柳毅传》中“鸟起马惊,疾逸道左”中的“道左”就是退避在道东,有表示谦让之意。

2、作战坐车中:情形有所不同,它是尊者居左。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信陵君礼贤下土,“从车骑,虚左、自迎赵夷门候生”。其实这是沿于商代车制。东汉郑玄说:“兵车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射手受到人们极大的尊敬,所以《周礼》规定射为六艺之一。《礼记·射义》上的两节文字说明了射的重要:“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射中则得为诺候,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车上射手的位置无疑成为尊位了。按老子说法是“兵者,不祥之器。”作战属于有道不遵,因此就不能尊为上了。

3、民间活动中:一般说来,喜庆活动中左为贵,凶伤吊唁中右为尊。其他活动中,从主座方论,则以主座左侧为上。如贴门联,从门内向外上联在左侧,下联在右侧,而从贴对联者来说,上联应贴在右方,下联在左方才是对的,否则要闹笑活。

4、外事活动中:比如乘坐轿车时其座次也有一番讲究。一般认为,车上最尊贵的座位是后排与司机的座位成对角线的座位,即后排右座。其余座位的尊卑次序是: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前排右座。简而言之,即右为上、左为下;后为上,前为下。如果宾主同车而行,宜请客人坐在主人右侧,翻译员坐在前排右座。

5、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好像约定俗成地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医院号脉,男左女右;看手相,男左女右;上公共厕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还有照结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边,女的往往在右边。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有人笑话,这里的“男左女右”说穿了还含有“男尊女卑”的封建残余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