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乱世英雄:苏秦为何甘当车裂身死的间谍

 治心斋 2012-02-15

(一)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生于战国时期的苏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于诸侯之间,从出身卑微的一介寒士成为身挂五国相印的显赫人物。他说服五国联合对抗秦国,以一己之力促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国际大联盟,他卓尔不凡的政治才能受到了一代一代文人志士的敬仰,被誉为纵横家的鼻祖。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经天纬地的谋略家,最终却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他被处以极刑,车裂而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苏秦落得如此下场?他的死究竟是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公元前284年,在齐国国都临淄的上空,有一群大雁结队北归。北归的大雁纷纷俯视着临淄城的一个集市,不断地发出阵阵的哀鸣!

  大雁阵阵的哀鸣似乎预示着一个不祥的兆头!

  临淄城的一个集市上人头攒动。人们纷纷来到这里,是想目睹一个残酷的死亡仪式的举行。这个残酷的死亡仪式就是车裂。

  那么,到底是谁的命运如此不济,竟然要被五马分身呢?

  这个人就是苏秦!

  苏秦被执行最残酷的刑罚。这时,苏秦抬眼望断天空,怅惘满怀;面朝北方的燕国,悲壮满怀;车裂分身,血喷如柱,鲜红尽染集市街头。

  (二)

  历史的天空在公元前284年初形成了一道奇观:由五国伐秦演变成五国伐齐。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组成的多国部队一起浩浩荡荡杀向齐国。五国伐齐,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面对这样的局面,齐王如梦初醒,恍然大悟——大好江山的失去,原来都是因为进攻宋国惹的祸害。

  那么,是谁鼓动我进攻宋国呢?

  第一,齐国进攻了宋国,激化了秦国与齐国的矛盾:一方面,宋国是秦国的老弟,当大哥的自然要为它出气;另一方面,齐国进攻宋国也给秦国进攻齐国提供了一个借口。那么,秦国与齐国之间的恶,是谁造成的呢?当然是苏秦一手促成的。正像有人所言,苏秦先是通过促成以齐为首的五国合纵攻秦,“离”了齐秦之交,又创造外部环境让齐国从容灭宋,从而激化了一直不让齐国灭宋而把宋当作自己小弟的秦国与齐国之间的矛盾。

  第二,齐国进攻了宋国,激化了秦国与赵国、魏国的矛盾:本来,齐国忽悠赵国联合进攻秦国,但是,当赵国、魏国与秦国对抗时,齐国却利用赵国、魏国对秦国的牵制,进攻宋国为自己捞好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起了赵国、魏国的强烈反感。

  第三,齐国进攻了宋国,让燕国能够联合五国一起进攻齐国。

  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进攻宋国惹的祸!

  那么,又是谁处心积虑地怂恿齐王进攻宋国呢?

  当然就是苏秦了。

  苏秦——万恶之源!

  (三)

  苏秦的一生,是间谍的一生,是阴谋的一生。虽然荣极一时,却终究难逃被五马分尸的命运。究竟该如何评价苏秦复杂、离奇的一生,这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争相讨论的话题。

  那么,史书中对于苏秦都有哪些评价?其中又有怎样的争论和冲突呢?

  故事发展到这里,需要对苏秦进行一个总的评价了。

  关于人的评价,基本有三种情形:

  人没有死,已经盖棺定论;

  人死后盖棺定论;

  人死后永远无法盖棺定论。

  对苏秦的评价非常复杂。

  原因在于三方面。

  (1)时代背景复杂。

  一是,战国是极端的功利化时代。

  二是,战国无义战。

  (2)争论大。

  第一种观点:《史记》。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擅长于权谋机变。而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讳忌研习他的学说。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凡是不同时期和苏秦相类似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出身民间,却能联合六国合纵相亲,这正说明他的才智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所以,我列出他的经历,按着正确的时间顺序加以陈述,不要让他只蒙受不好的名声。”

  第二种观点:《吕氏春秋·知度篇》。

  “桀用羊辛,纣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苏秦是个什么人呢?除了桀、纣时代外,大概历史当中宋国的唐鞅可以有一比,宋之唐鞅,齐之苏秦,天下其无可亡矣。什么意思呢?原来宋国用了一个人,唐鞅,宋国完蛋了。齐国用了一个苏秦,齐国也完蛋了。殃国殃民之人就是你苏秦。这是小人说。

  第三种观点:《荀子·臣道》。

  齐之苏秦,楚之州侯,秦之张仪,可谓“巧佞便说,善取宠乎上。”这个巧佞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花言巧语,取悦人、骗人,不说真话,口是心非,完全属于江湖骗子。

  第四种观点:刘向《战国策书录》:张仪、苏秦“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刘向的《战国策书录》对苏秦的评价很高,当然他是把他和张仪一起评价的,张仪、苏秦什么人呢?这个人分量重,能量大,到了什么程度,“所在国重,所去国轻”。这个人在这个国家了,这个国家的地位就非常显赫,非常重要,不在了,这个国家当然无足轻重。证明这个人的能量和影响力非常大。这个可以理解为大人说、英雄说。
(3)史料限制。

  一是有关苏秦研究的史料少;

  二是苏秦兄弟的故事比较混乱,不易分辨。

  我的评价如下。

  第一,喋血间谍

  一个伟大的间谍必须具备的素质是什么?

  (1)忠诚;(2)机智;(3)果敢;(4)勇猛;(5)变通;(6)识时务;等等。

  但是,核心问题是要过一道关口:这道关口就是生死关。

  任何人都不能左右时间,任何人在时间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面前都无能为力!

  人生这道生死关口任何人都得过。

  人这一辈子,一睁眼,一闭眼,一天就过去了。一闭眼,不睁眼,一辈子就过去了。对这句话,恐怕间谍理解得会更加深刻!有时,那些间谍们来不及闭眼,可能一辈子就过去了。

  说到苏秦,苏秦怕不怕死?任何人都怕死。苏秦当然不能例外,他也怕死!比如说,当张魁被齐王杀死后,他极力劝说燕王,要离开齐国,返回燕国;比如说,他两次被软禁,成为异国之囚时,更是想尽办法避免死亡。所以说,苏秦和所有人一样,怕死!

  但比起一般人,苏秦却具有常人不具有的面对死的勇气和决心。

  苏秦面对的生死关在哪呢?

  他面对的第一个阎王就是齐国的君王。他在齐国常年卧底,哪一天不面临死亡的考验?哪一刻不面临死神的考问?哪一个是是非非不是一道生死关口?可以讲,苏秦天天拿着生死牌,游荡在生死之间。他见到的齐国君王,就有可能是自己的阎王老爷!苏秦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天天与阎王打交道的人。

   他面对的第二个魔鬼就是孟尝君和奉阳君。苏秦在充当间谍的过程中,除了齐王之外,有两个人对他的生死威胁最大。这两个就是孟尝君和奉阳君。这两个人就是决命判官。孟尝君是一个敢于杀掉整个县城居民的人,奉阳君是敢于杀掉赵武灵王的主儿。对一般人来说,他们就是魔鬼。从这个意义上讲,苏秦就是在与魔鬼打交道。

  他面对的第三个死神就是燕王。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君主时代,任何大臣的命运都掌握在君王的手中。在一定意义上讲,苏秦就游走在燕王的情绪世界里,君叫臣死,臣不敢也不能不死。

  可以想象得出来,在阎王、魔鬼、死神之间游走,苏秦一生面临多大的生死考验!

  从结局看,苏秦个人的命运是意味深长的——生的贫寒如洗,活的丰富多彩,死的悲壮惨烈!

  毫无疑问,苏秦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007!苏秦的故事是间谍案例中的经典活教材!

  第二,忠臣卫士

  忠臣卫士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可敬。

  苏秦十分敬业,他做到了职业间谍应当做到的一切。

  当时,由于有人进谗言,燕王对他也有过怀疑。昭王一度打算让别人替换苏秦回国。

  苏秦感到非常委曲,向燕王写信申辩。

  其一,评说自己一生的功过。他说:燕和齐的仇恨由来已久。我为燕齐的邦交奔走,本来就难以获得各方面的信任。齐是燕国的心腹大患,我在齐国,大可使齐不谋攻燕,小可使齐赵关系破裂,以此为大王的大事做准备。五国伐秦,燕虽然出兵出粮,但一来免去齐称帝燕称臣的耻辱,二来没有齐赵攻燕的祸患。后来奉阳君接受齐的封地,将我扣在赵国。大王救臣下出于水火,现在齐赵都不谋攻燕,燕得以修饬国力,我虽无功,但自以为可以免罪了。

  其二,述说自己的委屈。我作为燕臣,在齐国活动,本来就会有流言蜚语。我如在齐显贵,燕国大夫就不信任我,我在齐作贱,世人就看不起我。我如受齐王重用,燕大夫就会对我抱有希望,希望达不到又徒增埋怨。齐国如有不利于燕的地方,就把责任都归到我头上,天下人不攻齐,就说我善于为齐谋划。我的处境也可以说是够危险的了。我不畏死报效于大王,大王却怀疑怪罪于臣下,我实在感到恐惧。尽管我自以为可以列于天下公卿之中无可愧疚,如大王只是重用有才的贤人,我愿在齐与他认真合作;如大王不放心我,我就回燕侍奉大王,以宽解大王的忧虑。

  燕昭王终于没有撤换苏秦。

  其次,可爱。

  苏秦爱自己的事业,爱戴自己的君王。

  有一次,燕王受谗言的影响,对苏秦的忠诚产生怀疑。燕王说:“你自己不忠诚信实罢了,难道还有因为忠诚信实而获罪的吗?”苏秦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有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做官,他的妻子和别人私通,他快要回来时,和她妻子私通的人就忧虑,妻子说:‘你不要担心,我已经做好了毒酒等着他呢。’过了三天,她丈夫果然回来了,妻子让侍妾端着有毒的酒给他喝,侍妾想告诉他酒中有毒,又恐怕他把主母赶走;可是不告诉他吧,又恐怕她的毒酒害死了主父,于是她假装跌倒,把酒泼在地上。主父大发雷霆之怒,将她打了五十竹板。所以侍妾一跌倒而泼掉了那杯毒酒,在上保存了主父,在下保存了主母,可是自己却免不掉挨竹板子,怎么能说忠诚信实就不能获罪呢?不幸的是我的罪过跟侍妾的遭遇相类似啊!”燕王说:“先生恢复原来的官职吧。”

  从此,燕王愈发优厚地对待他。

  最后,可信。

  有人做了这样的评价,我认为很有道理:苏秦接受了燕昭王交给他的间谍使命,一诺千金、终身不变,直至被车裂处死于齐,以自己的身死换取燕昭王伐齐战略的最终成功,他对燕国忠贞不贰,这样的慷慨事迹,至今还激励着我们,为我们一笔洗刷了战国说客毫无原则,只会为自己谋利,“掉摇口舌、翻云覆雨、招摇撞骗”等偏见和印象。

  我国古代有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叫做“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说是当年孔子孔老先生,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国,节奏非常快,孔席也就是他的坐席还没有焐暖呢,又到另一个地方游说,传播思想。墨子也是为了自己的思想能够发扬光大,烟囱都还没有被熏黑呢,起来又到另一个国家去。这反映了什么呢?反映出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真理,传播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国,工作节奏非常快。这个成语用在苏秦身上不为过。我原来讲过,他为了实现所谓五国谋秦,来到众多国家,这是艰难的达喀尔拉力赛,任何国家都去,风餐露宿,一直走下来,工作效率非常高,日程安排得非常非常满,勤政、廉政。

  第三,终结者

  苏秦是影响战国格局最终走势的关键人物。

  要说明苏秦是深刻影响战国格局的人物的例子太多了。在这里,我们先说一个人的命运就可以证明。这个人就是齐湣王。

  齐湣王的命运非常惨!惨到什么程度呢?

  后来,齐湣王手下的一个叫淖齿的人发动政变,抓住了齐湣王,将他处以酷刑。齐湣王所受的酷刑,恐怕是古来君王中最惨的了:淖齿把齐湣王的筋活生生给抽出来,拿筋当绳子,把齐湣王悬吊在宗庙的房梁上。齐湣王是个比较有吨位的人,吃水比较深,这样大的身躯,靠一根筋是吊不住的。所以,我们不知道淖齿抽了他多少根筋出来,才把他吊在梁上。齐湣王的疼痛难以言表,“宿夕而死”(就是从傍晚一直吊到次日黎明,才活活疼死)。

  齐湣王的死无疑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悲剧。而这个悲剧的导演正是苏秦。可以说,苏秦设计的五国攻秦和五国伐齐都是战国期间最伟大的设想,也可以说是战国时代最大的阴谋!正是苏秦的策划使齐国万劫不复,也才有齐湣王的失意,才有齐湣王的死亡。

  齐湣王的死同时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齐湣王的死宣告了齐国的衰败,同时在此消彼长中凸显了秦国的强大。齐国从此一蹶不振,客观上为秦国统一全国扫除了一大障碍。而导致这个情况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苏秦纵横外交、强燕弱齐的策略,打破了秦齐两极左右天下的格局。齐国的消沉,使秦国也从此一极独大。华夏从秦齐两极对抗走向不可逆的统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苏秦也算是为华夏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那么,苏秦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苏秦仍然保持着纵横家的英雄本色,战国时游士的精神风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