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市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 2012.1

 华夏蛐蛐 2012-02-16
北京市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卷      2012.1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50道小题,每题l分,共50分)
  读图1,回答1~5题。
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    B. 两级    C. 三级    D. 四级
2.图中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 地月系
3.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A.水星或金星    B.月球或水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土星
4.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偏高   ④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属于地球存在生命条件的是
  A. 黄赤交角的存在         B.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地球不均匀的公转速度   D.太阳活动的频繁发生
    “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第6~9题。
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6.“天富一号”发射时,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
  A. 9月28日13时16分  B. 9月29日13时16分
  C.  9月29日21时16分  D. 9月30日21时16分
7.下列不包括“天宫一号”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D.总星系
8.当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最接近
  A.12°N    B.23°S    C. 23°N   D. 0°

9.当日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图2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0.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②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高低变化的根本性因素
  ③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④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电影《2012》讲述在2012年,地球因为异常的太阳活动而面临毁灭:飞机从地缝中、倒塌的楼宇中穿梭而过,汽车在喷发的火山“流弹”中飞驰,主人公刚刚跑过的地面轰然塌陷……回答11、I2题。
11.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极光    C.耀斑和磁暴 D.耀斑和极光
1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列地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B.可能引发干早、洪涝等灾害
  C.可能引发磁暴、电离层扰动    D.可能导致人类的彻底毁灭
   歌曲《祈祷》中唱道:“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竽宙关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
13.歌词中的“转动”
  A.产生了昼夜    B.产生了黄赤交角
  C.角速度相等    D. 7月初接近近日点
    日本新燃岳火山从2011年1月26日开始持续喷发,附近村庄和农场被厚厚的火山灰所覆盖,迫使日本宫崎县大量航班取消,多列火车停运。回答14~17题。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14.这些蔓延在空中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5.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16.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7.日本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地处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地带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地带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正在拨动地球仪,做模拟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地球仪代表地球,白炽灯泡代表太阳)读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19题。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18.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19. 图示季节内,北京
   A. 盛行东南季风   B.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
   C.当地时间6时日出   D.次日过后黑夜逐日变长
   图5为黄土高原某区域景观图,历史上该区曾植被茂密,后因自然原因和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出现图示景观。回答20、21题。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20.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乱砍滥伐
 21.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一致性     D.多样性
图6为海南省著名旅游号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22题。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22.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23.图7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读图8,回答24、25题。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24.若图8中的甲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则M、N分别表示
  A.岩浆岩、变质岩    B. 岩浆、岩浆岩
  C. 变质岩、沉积岩    D. 岩石、岩浆
25.若图8中的乙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大气圈,则箭头M、N分别表示
  A.大气降水、径流    B.海水蒸发、大气降水
  C.大气降水、蒸发    D.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26.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自然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A.青藏地区地势较高,年均气温较低
  B.南方地区雨热同期,植被多为针阔叶混交林
  C.北方地区河流较步,多为季节性河流
  D.西北地区以沙性土壤为主,肥力较高
27.拉普拉塔河和恒河河口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与之相连的河岸是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图10为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28、29题。

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2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一②一③    B.①一④一②    C.②一③一④    D.③一②一④
 29.下列数字所示环节成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           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11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30~32题。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30.关于图11所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0O~l0O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O~20O盛行东北风,干燥
  C. 20O~30O盛行西南风,湿润
  D. 30O~40O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31.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11位置时
  A.我国华北正值春早严重
  B.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C.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D.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发
32.若M点位于大陆西岸,图12中表示M地气候特征的是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33.对图l3所示风带中气流运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A.甲图风带盛行东北风                B.乙图风带利于降水的形成
C.甲图风向与极地东风风向一致       D.乙图风带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
34.下列大气环流图中,正确的是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④
 读图l5,回答35、36题。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35.给北京带来秋高气爽好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 A    B.B     C. C       D.D
36.秋末冬初,给北京带来降温和寒潮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 A    B.B     C. C       D.D
  读图l6,回答37~39题。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37.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环节③为
  A.径流  B.水汽输送  C.蒸发D.降水
38.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A.使水呈三态变化   B.增加了高山冰川的面积
  C.造成海平面上升   D.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39.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
  B.②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沙漠区
  C.④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图17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40~44题。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40.水循环的能量最主要的来源是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
  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辐射能
41.下列实现图中环节①的动力是
  A.河流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42.图中数码代表的环节属于大循环的是
  A.③①⑤⑥    B.④⑤⑥⑦    C.⑤⑥②⑦   D.③①④⑤
43.改造不稳定径流,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的主要措施是
  A.节约用水    B.修建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植树造林
44.为了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问题,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该举措改变了
  A.海水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降水
45.图18是一幅光合作用示意图,该作用造成的结果是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改变了物质存在位置  ④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读图19,完成46、47题。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46.甲处流水作用主要是
  A.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  C.堆积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47.乙地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类型是
  A.河漫滩    B.冲积扇  C.瀑布      D.三角洲
48.图20为我国某河流流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A.Ⅰ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B.Ⅱ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仅有侵蚀作用
  C.Ⅰ区域河流流水作用使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D.Ⅱ区域河流切割作用显著,使河谷呈“U”字形
49.图21中台湾岛的铁路是环岛修建的,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如此选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50.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 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
  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  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综合题(共4道小题,共50分)
1.读图22和图23,完成下列要求。(12分)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1)图22所示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反映的是北半球       (节气名称),此时地球公转到图23中      处(填序号),公转速度是       (多项选择)。(5分)
  A.逐渐加快    B.逐渐变慢    C.接近最快 D.接近最慢
(2)图22中a—d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      。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
向       (方向)移动,再过4个月,太阳直射在      半球,(3分)
(3)北京地区出现寒潮的天气多位于图23中的      时段。(2分)
(4)描述地球从④处运行到①处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2分)
2.图24为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18分)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1)按气压状况看,①地为      中心,③地为      中心。(2分)
(2)图中②地吹      风,比较②④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4分)
(3)⑤⑥两地在未来几天都将有锋面过境,在下表中填出两地在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和天气状况。(8分)

地点

锋面

类型

    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

过境后的天气

 

  

 

 

 

 

(4)图中冷暖锋雨区位置在甲、乙、丙、丁的      地和      地。(2分)
(5)把图中③天气系统水平和垂直的气流运动方向画在答题纸的图25中(2分) 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3.读图26,完成下列问题。(9分)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1)在答题纸的图26中画出甲洋区各洋流的方向。(2分)
(2)乙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请写出其形成原因。(2分)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诱发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
(3)某同学说:“至少4月之前,日本的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请分析其判断的依据。(2  分)
(4)根据地理环境的差异,判断营造M、N、0三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是
      、N      、0      (选择填空)。(3分)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4.图27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图28为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2分)
(2)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产生的。(2分)
(3)图28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同       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2分)
(4)珠穆朗玛峰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是                          。(1分)
(5)说出⑥地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区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4分)


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北京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地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