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治理结构

 Z教授的e 2012-02-16

 

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治理结构

 

《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研究》,严文清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大学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其组织目标的复合性,其中包括学术价值、社会价值、集体价值和个体价值。大学的治理结构应该做到最有利于释放大学的本质功能,最能激发大学的科学精神与创造力,最能体现公共利益和社会进步的制度安排。

 有幸拜读严文清教授的专著《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研究》,该书深刻揭示了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真实内涵与发展特征,在批判并吸收西方大学治理的理论与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改革路径。

 大学为什么需要治理?正如书中所言,大学是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组织。就我国大学而言,在公立高校的举办权与办学权分离以后,大学与其利益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便建立了。大学的治理结构旨在回应冲突和多元利益要求的大学决策权安排问题,进而探讨怎样建立合适的组织框架及其机制,有效管理其一般事务。

 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理论是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石,但大学与企业又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在书中,作者用了较多的篇幅,对二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区分。大学与企业在社会构成及组织目标上的差别,决定了大学校长与企业经理所负有的责任有很大的不同。概括来说,企业经理关注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大学校长关注社会利益最大化;企业是资本决定制度,而大学是理念决定制度。

 大学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并没有企业那样得到清晰界定,这是因为大学是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组织。在众多利益相关者中,行政主体对制度设计首先要求考虑如何提高组织动员力,如何增强组织执行力等管理系统机能。而学术主体首先考虑的可能是如何扩大学术自由,如何确保学术自主权等学术机能的需要。就我国而言,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国家宏观调控、大学依法自主办学、校内科学民主管理。现代大学制度涉及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涉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设计中的制度构架包括宏观层面(学校与外部的关系)和微观层面(学校内部之间的关系)。前者包括政府宏观管理、市场适度调节、社会广泛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后者包括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

 政府对大学的控制和管理是必要的,但大学的政治色彩过浓,控制和管理过严,会伤害大学。完全的大学自治必然要求完全的经费独立,这种意义上的独立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大学卷入社会事务中越多,就越有必要用政治的观点来看待它。所以,尽管赞成大学自治的论据看来很合乎逻辑,但传统的大学自主现在不是,也许从来都不是绝对的。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作者在书中将大学治理结构中的权力分为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并由此衍生出政党的政治权力、政府的行政权力等10项权力。某种意义上,此种划分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意义。据此,作者提出改革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10条思路,对实践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程斯辉《中国教育报》2012216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