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际上“回归自然”的呼声震天响。由于化学药物使用时容易产生较大的药物副作用,于是人们把眼光瞄准了“天然药物”。伴随着“天然药物”的热潮,我们可以发现,在化妆品市场上,“天然”同样大行其道,而且“纯天然”化妆品大受追捧。 笔者发现,在一家超市的美容产品柜里,标注着“纯天然”字样的化妆品夺人眼球。即使在一些美发美容屋的玻璃门上,“动感亮彩精华”、“植物草本精华”、“天然保湿因子”等各种所谓的“纯天然”美发美容护理用品,也频频吸引着顾客。在向消费者介绍“纯天然”化妆品时,营业员或美发美容人员大多数都会说,“纯天然”的最大优点是无毒无害无副作用。消费者往往随着营业员或美发美容人员的一番介绍,十分情愿地从口袋掏出钱,喜滋滋地使用这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的“纯天然”化妆品。然而,人们未必会想到:这化妆品究竟是否“纯天然”的?是否真的无毒无害无副作用? ■纯天然是概念炒作 据专家介绍,“天然”化妆品的提法,来自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因一种化妆品汞超标,造成很多人用后得了“黑皮病”。人们于是对化妆品产生了恐惧,行业为了自救,提出了“天然成分”概念,来缓解人们的恐惧心理。现在“天然”卷土重来,迎合了消费者追求绿色、健康的消费观念。而所谓“天然”,是在化妆品中添加天然萃取原料,而不是去掉化妆品中的合成成分。天然成分含量的增加,需要高精技术的支持。市面所售的化妆品,天然原料成分达到50%%以上已经不错了,达到70%就很难得了,而企业、商家提出100%“纯天然”,过分强调产品的天然特性,无疑是概念的炒作。 如今市场上根本没有100%“纯天然”的美容产品,除非消费者把绿色植物搅拌均匀自制化妆品。市面上出售的“纯天然”产品,只是天然成分的质量和含量有所不同而已。化学物质其实是化妆品最基本的载体,只是化妆品档次不同,里面添加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及多少不同而已。膏、霜类的化妆品不可能做到“纯天然”的成分。即便是化妆品中没加香料、香精、防腐剂也不能被称为“纯天然”,因为植物成分或矿物成分在提取的时候,本身也是一种合成的过程。“纯天然”化妆品是生产商、销售商策划出来的,国家对此并没有任何标准。 ■当心进入消费误区 对于天然成分的化妆品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的说法,专家认为,这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化妆品中容易引起过敏的成分通常是香精、香料和防腐剂成分,少数高纯度、高工艺、密封包装的化妆品不需添加,但这也只能使引起过敏的可能性小一些。所以并不是“天然”了就一定不过敏。因此,敏感型皮肤消费者对植物性配方含天然成分的化妆品也须小心选择,试用无过敏反应后才可使用。 另外,天然成分并不全是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的。某些天然成分本身就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刺激。例如,天然提取的香精、香料、果酸对人体皮肤有较大刺激,花粉容易使一些人皮肤过敏。比如目前祛斑类化妆品有一半以上的配方含有白芷,白芷内就含有化妆品的禁用物质——欧前胡内酯,该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导致皮肤产生光毒性或光敏性皮炎。 ■切莫轻信商家宣传 不但专家对天然化妆品的安全性颇有微词,实际上消费者在对其表现出极大热情的同时,也表示出尴尬的一面。 杨小姐正值青春年少,用化妆品保持亮丽的容貌成了她每天生活的必修课,因此,对于化妆品的价格并不十分计较。前不久,她花200多元,买了一款某品牌的30毫升装“纯天然”化妆品,营业员在向杨小姐介绍时,把该品牌的化妆品说得样样都好。 当时,杨小姐要求营业员给她做过敏试验,营业员回答这是一款100%用植物提取的“纯天然”化妆品,不含任何香精、香料和防腐剂,对皮肤肯定没有任何刺激,在天热容易过敏的季节使用最合适。但杨小姐回家使用了一周后,脸上竟然出现了大面积的蜕皮和发红现象,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杨小姐因使用化妆品而导致皮肤过敏。所以,事后杨小姐气愤地说:“这化妆品肯定不是纯天然的。” 为此,有关皮肤科专家告诫消费者,在选购化妆品时,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和营业员的介绍,而是要自己多长个心眼,要注意一下该产品是否有卫生部的批文,详细阅读说明书。最好在使用前,做皮肤过敏试验,先擦在手的内侧,观察72小时之内如果没有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之后,才可以放心地擦在脸上。 另外,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纯天然”化妆品的标准,因此消费者在面对厂家的宣传时不可盲目轻信。 ■文/裘影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