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古玉石的分化起源概念 中国人的传统,不过正月十五依然还是沉浸在新春的祥和喜庆之中的。大家新年一定过得十分快乐充实吧?今年我给自己大大地放了一次长假,整整一周没有上网,也没有提笔击键。在这里首先感谢杭州的丁先生给我寄来的《瑶琨美玉》一书,这本书伴随着我愉快而又悠闲渡过了节日的时光。还要感谢“璟雅坊”的范总给我提供了一个幽雅舒适的环境,在古镇小桥流水的大红灯笼中享受着友人们推心置腹、各抒己见、面对现实的展望和与交流。另外还要感谢来自生态园区崇明岛的陆先生热情相邀,使我们在纯净的农庄中享受和欣赏了田园牧歌与云蒸霞蔚如冰类雪的美瓷古玉。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藏友欢笑举杯之间的融汇,无不寄托着对艺术品市场未来美好前景的期待与忐忑。历史、文化、市场、藏品鉴赏贯穿着新年伊始的整个,友情、真诚、交流、展望汇聚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之中。在整个的活动与交流之中,参与的有将军有老总,有博士有草根,有学者有藏家,大家都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要远离那种浮躁与忽悠的市侩之地,寻创一块儒雅的净地,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遗产,相濡与沫共创蓝图。在整个地活动中,我触到了、听到了许多新的概念和见地,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绪。我想就活动中的几个较有分歧和深度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看法在这里和大家做一次交流探讨,诚邀大家共同参与,各抒己见。 首先在这里我想谈谈玉器起源和分化的概念。有的朋友提出玉的起源应该定位在50万年,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万年。这几天我翻阅了尤仁德先生所著的《古代玉器通论》和栾秉璈先生所著的《古玉鉴别》以及邓聪先生所著的《玉石起源的一点认识》等一部分专著的相关章节。我感到这是一个对玉文化的定位问题,属于学术范畴。玉与玉器有根本的区别,不能混淆。而在事实上收藏界俗称的古玉已经成为了古玉器的代名词。石是玉的母岩,玉是石的一种,古称石之美,石之美必须具有伍德方能称之为美(真)玉。从美石到美玉的认知,是由于人类爱美的天性在长期劳动生活实践中摸索积累形成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美石美于而玉则美于美石具有的表现特征。再说玉器则是通过人为手段对玉进行一定的加工成为特定功能器物的产物,没有人工加工痕迹不能称之为器。 其实玉石不分与与玉石分化是两个不同地概念。旧石器时代从玉石混淆到美石与玉的不分,是其人类发展的进程必然规律,没有劳动生活的实践过程就不会发现和认识世间万物的各种特性,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对物质了解程度的深度和广度。无论是一百七十万左右“云南元谋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还是“北京猿人”制作的水晶打制工具。无论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石英、玉髓、玛瑙、萤石、闪石玉、蛇纹石打制器,还是燧石、黑曜石等硅质石料、玻璃质岩石制成的工具。它们所体现的只是在一个长期孕育中的玉石分化源头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是对玉质了解的过程,是对玉性了解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积累的开始。这个过程对玉的俗与美、灵与呆、神与凡等概念分化起到了启迪作用,这种启迪孕育了玉石分化的胚胎。拉开了玉器史的帷幕。我的朋友徐树彬老师认为:“把三到两万年或更早的发现划为前期,亦即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后一阶段;把一到两万年划分为后期,在考古学上相当于中石器时代。这个划分展现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玉石分化的轮廓,通过中石器时代的实践、探索与磨合,使智人、新人们逐步认识了各种石材的性能,学会了从普通石头中挑选出优质玉材的本领,最终在新时期时代早期确立了玉的位置,导致了玉石分化的形成。” 新石器时代,长期的劳动实践使人培养和造就了对大自然的再创造经验,滋生了对自然界的征服欲及能力。农耕文化、饲养文化、编制文化和制陶文化在这一时期已经为逐渐形成的定居部族生活起到了相对较为丰厚的资源保障。大自然对人类的“赐予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其“制约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减少。我们应该知道社会的进步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保障和条件,随着进步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就会不断加速,这种加速是呈正比的,是成倍的。玉石分化就是在这种发展和提高中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形成的。打制石器的定位笔者认为应该是人类生存中的一种工具,不存在玉石之分,而磨制石器的发生应该是工艺学上的一次征服性的伟大革命。对于美石的碾琢磋磨,先人们针对性地提高了美石的可塑性,为后人形成多样性的玉石器物奠定了工艺基础。这个时期,特别是后期总体来讲已经开始利用原始工艺就地取材制作形成风格朴野,造型简概的玉石器物了。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其“简概”中酝酿着极为厚重的内涵,“朴野”中蕴藏着极为灿烂的睿智,原始中萌发着极为精湛的未来。但,这还不是真正的玉石分化时代,当时虽然已经开始对美玉有了肤浅的认识,但依然是在玉石不分中徘徊。 如果说新时期后期玉石器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各个层面历史面貌,那么这个时期的“玉石分化'已经初露端倪。此时大量充满神灵、宗教、巫术造型的玉石器为玉器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扎实基础,并为夏商时代玉器形成发展开了先河。应该正确地说“玉石不分”一直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而“玉石分化”从玉器成为“神玉文化”到“礼玉文化”时起已经开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至此以后,玉文化的内质始终与形成中国国家后的传统文化中阴阳二元文化保持着特质的和谐与统一,玉器的发生、形成、演变、发展、始终贯穿了中国文化史的全部过程。这便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也是独具魅力的。 崇玉、爱玉和其堆砌的精神堡垒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摧毁的坚强作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审美文化都在玉文化中展示着代表性的意识形态。玉器的承载和延续的是历史进程在社会生活、文化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物质文化种类。她代表了尊重礼仪,推尚道德,崇拜善美,注重温良的民族精神。她是我们民族极高聪明才智,极高创造精神,极高艺术技巧在器物上淋漓至尽的发挥。玉器发展史就是中华文明史的缩影和再造! 玉之赞 天地灵秀孕琨馨,日月精华聚琅岑。 浩浩千年蕴赤胆,悠悠万载守冰心。 三献荆璞痴卞和,两拒食玉诡苏秦。 有疵澄聚青天云,无瑕碧凝泉潭深。 沙石难裹琼瑰润,金银不嵌煜庭璘。 尊见秀质焉在表,贵显惠德不在金。 龙年和田玉龙的作品欣赏 玉润墨香拙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