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粘膜病变
概述急性胃肠粘膜病变是指人体在应激状态下(患者受到各种重大手术和创伤、烧伤、脑血管意外、多器官衰竭、心肌梗塞及应用激素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的强烈刺激),胃肠道粘膜发生急性粘膜糜烂、出血或溃疡。病变可累及整个消化道,以胃十二指肠损害较常见。主要为呕血、黑便,严重时可出现血便,可发生循环衰竭休克而死亡。本病以内科治疗为主,手术预后较差。 临床表现1.患者于出血前可有或无剧烈或轻微腹痛,出血后腹痛缓解,有时可发生穿孔。 诊断依据1.有应激的病因,粘膜病变1-21天内发生,多见于第3-7天,出血不易止,常可导致出血性休克。 治疗原则1.治疗原发病; 用药原则1.病情较轻仅有黑便者,以口服或静滴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常规剂量为主; 辅助检查1.对本病的检查专案以框限“A”为主,特别强调及早进行急诊胃镜。 疗效评价1.治愈:活动性出血停止,休克纠正、大便潜血阴性,内镜 专家提示病发生在机体应激状态,出血程度大都严重、凶险, 因此要力争尽早确诊及时治疗。目前内镜检查是确诊的有效手段,且可通过内镜进行喷洒、注射止血药物等治疗,故凡有条件作急症内镜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由于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及高营养药物的应用,本症死亡率已明显下降。本症以内科治疗为主,外科手术要慎重,手术死亡率极高。此外,需积极治疗原发病,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