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节后面临用工难缺口达20万

 乱云飞舞 2012-02-17

  从2月11日开始,深圳开始了名为“南粤春暖”的招工大行动。在这场为期两个月的活动中,深圳将组织至少500场招聘会,大约3万家企业入场招聘。如此大张旗鼓地招贤纳士,是因为今年深圳春节之后用工缺口高达20万人。究竟这样的用工缺口是由于春节带来的“阶段性”缺口还是真正的用工荒呢?来看记者在深圳的调查。

  张全收,是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还有个外号,“农民工司令”,手下的全顺人力资源是深圳最大的劳务派遣公司,经济半小时栏目组曾多次采访过他。一大早就带着员工走步,跑操,张全收显得精神抖擞,但看得出来,事实上他比较疲惫。张全收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深圳和河南老家之间来回奔波着,到现在,手下的员工已有七、八千人陆续返回上岗,但和去年比,返回的人数在减少,今年比照往年少回来十分之一。

  在2007年,经济半小时栏目就曾对全顺公司进行过报道,当时,面对农民工就业淡旺季不均、用工和求职信息不畅的局面,全顺公司将农民工接收后进行培训,再分别派遣到各用工单位,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农民工没有工作待工期间,由公司负责提供食宿,即使不上班依然发放保底工资,由此创造了“全顺模式”,经过几年发展,2011年最高峰时,员工达到了两万多人。张全收说,往常这个阶段,返回公司的员工应该接近万人,但今年没有达到。另一方面,来要人的公司却是络绎不绝。深圳市中信太和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全顺公司的常年合作伙伴,公司负责人用“抢”这个词来形容他们今年到全顺公司招工时的心情,在公司的一个生产车间,记者注意到,总共6条装配线中,有3条空着。邵炳蔚说,中信太和已有10年历史,是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声誉、待遇在同行中都名列前茅,即使是这样,通常情况下他们需要员工2000多,但现在缺口还是达到了三分之一。邵炳蔚还说现在公司的订单非常的饱满,他们等待新员工就像久渴等水一样。

  象久旱等雨一样等员工的不只是中信太和,在全顺公司的培训基地,记者注意到,许多工厂干脆把招聘广告贴到了这里。来这里抢工人的不仅有深圳,广东省内,甚至还有东北地区的企业。 

  (二)招工形势变化大,企业排队找员工

  这次深圳之行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闲置的生产线,而是招工广告上的内容,从工作、居住环境,工资待遇,到图书馆、郊游、运动会,看得出来,为了招工,企业可是动足了脑筋。从工人排着队找工作,到企业排着队找员工,短短5年的时间,用工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变化呢?

  在深圳全顺公司的培训基地里,张全收送走了200名赶往福州的工人,宽敞的基地大院内立刻空旷了许多,这和三年前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记者2009年2月在全顺当时的培训基地拍摄的画面,将近两千名员工无法上岗,只能日复一日地在这里等待。

  经济半小时栏目已经对全顺公司跟踪采访了五年,从2007年的用工市场淡旺季不均、供求信息不对称,到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就业难,再到现在的招工难扩展到内陆、东北地区,张全收经历了变化日益剧烈的五年,那么,是什么造成现在的招工难呢?

  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张全收告诉记者,因为它都分流了,全国各地在分流,不像过去内陆城市来深圳打工,一来都是一大堆,一来都是,一个厂子是几千上万人,过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春节过后,他专程回河南老家进行了调研。根据河南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2011年,河南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1268万人,省外输出1190万人,省内转移首次超过了省外输出。对于宏观数据,张全收无从把握,但从身边来看,分流确实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在全顺公司,记者认识了2009年金融危机后来到这里的孙瑞芳,小孙家在开封县,2009年待工了近一个月后,终于在全顺公司找到了工作,心怀感恩的孙瑞芳转年把村里的10来个小姐妹全部介绍到了全顺,但现在她们中的多数都回到了家乡。据她说,有的是年纪大的,在这儿坚持一年,因为2010年比较累;有的因为家庭情况没来,那时候来的都是20左右了,我们那里结婚早,现在应该都结婚了。十个里边现在就剩一个了。

  对于劳动力的这种分流,张全收从这几年员工去向的变化上也有了体会。2007年,经济半小时采访全顺公司的时候,全顺的员工全部在珠三角就业,培训基地所在的镇用工就有3000人左右,2009年,公司开始把员工输送到珠三角以外、福建等地,现在员工就业则以福建、河南、山东、辽宁等地为主,培训基地所在的镇已经没有一名全顺工人,珠三角用工占全部员工比例不到30%,眼下他们已不得不考虑将总部迁往老家河南。张全收说,他们过去是以深圳为总部,现在要以中原为总部,覆盖全国各地,深圳都准备在改成办事处。

  (三)劳动力内陆转移,深圳用工何去何从

  在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返乡创业、就地就业成为大趋势,中西部地区接纳劳动力的能力越来越强,甚至像河南、重庆等地还出现了省内转移劳动力超过了输出劳动力的情况。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用工形式更加严峻。那么深圳如何解决用工缺口?

  记者采访了大成食品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怀。这位日本籍的总经理告诉记者,他现在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在招工上,那么如何解决招工难呢,参考日本工厂的管理经验,李文怀给出的答案是:招人不如留人。

  李文怀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比如说招一个新员工来串串,新员工一小时他可能就串20串,串30串,而一个老员工一小时可能串80、100串。那我甚至可以给老员工3倍的工资。

  当然,李文怀说的3倍只是打一个比喻,但是增加薪酬,这确实是企业面对招工难的共同反应。以全顺公司为例,能清楚地看到员工薪酬变化的曲线。这是2007年的采访资料,从这张工人的工资条上可以看到,她这个月的工资一共是1329元。2009年来到全顺的孙瑞芳告诉记者,她当年的每月工资是1400到1500元,2011年,她的月工资就超过了2000元。

  而在全顺今年的招工表上,月最低保底工资已经达到了2300元。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深圳市刚刚调整了2012年最低工资标准,现在深圳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为1500元每月,为目前全国最高。提高标准后,全顺对与自己合作的工厂也挑捡了起来。张全收透露了一个新情况,现在每天来要人的工厂很多,但符合他们合作条件的却不多。因为公司总部在深圳,公司的工人要拿到深圳的工资标准,深圳现在8个小时最低工资都是1500了,不管这里的工人去到河南,还是去到大连、福州下面,都要拿这个工资的标准。也就是说,全顺员工和合作企业实行的同工同酬,在有些地区甚至是同工高酬,全顺的运营费用全部要由合作企业单独支付,这样就导致小型工厂根本无法与他们合作,也就是说,小企业才真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招工难。他说,有实力的大的公司、大的企业可以用我们的,但要是公司都是两三百人,三五百人,那它就不会用我们的人。

  除了提高薪酬,一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也在发生。在采访过的几家工厂中,记者都看到了这样的宣传栏,所有的员工以同等身份参加竞赛、表演、郊游等活动,在孙瑞芳居住的宿舍内,工厂今年还将为每间宿舍安装电视。不过采访中,孙瑞芳告诉记者,即使待遇再提高,条件再改善,从她身边来说,出来打工的还会日渐减少。因为像她那一片我们两个最小的,就剩我们两个了。也可以说,就是我们两个现在属于这个年龄,然后再往下就是10岁左右的小孩子了。

  薪酬在提高,工人却还有可能持续减少,如今,多数企业已不得不考虑应对这样的未来。大成食品的总经理李文怀告诉记者,做为熟食品加工企业,他们曾经的卖点就是纯手工制作,但现在,调整已势在必行。他表示要逐渐用机械的生产方式来带动人工为主的生产方式,提高效率、机械化,少用人。

  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深圳市中信太和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总裁办副总裁邵炳蔚,他说这要从完工培训、培养,企业文化营造,包括内部的管理,如何由原来劳动密集型,转变成半自动化、自动化,减少员工,最起码提高它的效率,让企业的成本还在一个可供范围内。

  提高员工薪酬,完善企业文化,尽可能提高机械化程度,看来这已成为企业面对招工难的共同选择,但邵炳蔚也透露了一个新情况,在他看来,和招工难一直相伴的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大中专学生的就业难。2011年,中信太和曾招聘了一批大中专毕业生,但一年时间,流失率就达到80%以上。学生一看是工厂招工,是劳动型密集企业,他们觉得对于大学生应该进写字楼,应该当白领。比如招进来30个,最后剩大概就三四个、四五个。

  流失率达到80%以上,这导致企业成本极高,现在他们对待面对大中专毕业生的招聘已相当慎重。面对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矛盾局面,邵炳蔚希望毕业生们能调整好就业心态。

  (四)用工难、求职难,难在何处?

  深圳作为珠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依然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求职者,但即便如此,深圳也面临开春之后的用工荒,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错位?记者跟随一位求职者,了解了一下他的求职情况

  小甘是四川人,今年23岁,学的是给水排水专业,去年大学刚刚毕业。正月初九,深圳人才大市场开门第二天他就早早的来到这里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小甘告诉记者,在来人才市场之前他在网上已浏览一遍,筛选了几家,然后才过来面试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众多求职者对薪资的要求都在提高。包吃包住,一个月工资三千元,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小甘对深圳梦的最低要求。而那些有资历的人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位求职者说一般底薪加上一年的年薪要在十来万左右。

  虽然今年的求职人数增加了一些,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企业招工缺口依然较大。刘先生是深圳一家IT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总监,他告诉记者,由于企业效益不错,今年要进一步发展,需要补充更多的人员进来,纵使今年员工的工资已调到接近六千,但招工压力还是很大,记者在刘先生的电脑里的招工计划表中看到,计划招收的人数和实际招收的人数缺口确实不小。

  深圳市宜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刘中华告诉记者,先在的用工缺口还是比较大,去年公司全年引进了178人,而这只是完成了我们招聘任务的80%,还有20%没有完成。今年的任务在2011年的基础上还要比去年增加40%,应该说这个招聘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五)企业转型机械化,力求突破用工难

  一方面企业招工确实面临种种困难,另一方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寻找方法来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他们是如何来做的呢?记者在深圳宝安区一家企业看到,工厂里摆满了自动化设备,已看不到多少工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公司花了三百万从日本采购了一套全自动设备,使产能提升了3.5倍。深圳市雷凌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经理薛海军说,以前一个小时可以打3万个点,这台机一个小时可以打10万个点。

  随后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一台设备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台设备是在深圳一家设备制造企业定制的,花了六十万,但却可以省去三十个员工,产品的品质也得到了保证,而且成本回收较快,基本上半年就回本了。

  在一家专为制造企业提供设备的企业看到,负责人正在和员工商量如何为客户定制的设备解决一些技术环节的问题,他告诉记者客户一次性向他订购了三台,这三台设备送过去后工厂可以一下次少用一百二十人。

  深圳市腾盛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山告诉记者,按照他之前的想法要招很多工人回,但是现在基本上少了,因为一台设备可以节省三四十人以上,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所以这两年找他定制设备的企业越来越多,公司的效益也是越来约好。

  此外,记者在一家专为餐饮服务行业提供厨房机器设备的企业了解到,这家企业生产的设备去年销售额翻了五倍,产能翻了两倍,今年年初的订单已接近五百台,记者看到工人正在忙碌的安装设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旁边做好的几台这几天就要给客户送过去,客户对他们的产品还是比较认同的。这家公司的运营总监告诉记者,实际上这个设备已经能够用机器烹饪取代人工,至少对中低端厨师完全起到替代作用。

  在一家使用这种设备的餐厅,记者见到了这种设备。这家餐厅的座位在一百个左右,但翻台频率非常高,仅中午就要翻台六次,就餐人数可以达到五六百人,记者在厨房里看到,厨房面积并不大,并未看到厨师在炒菜,只有两台机器在炒菜,负责人坦言,使用这种设备后,的确节约不少人力成本。

  在广东佛山均安一家服装企业中,同样安装调试新引进的现代化制衣设备,现在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这里的车间组长告诉记者,这条流水是现在引进国内比较先进的一条。在这里,从裁片到后面一直下去,经过员工相互协作,大约35秒左右,这一件合格的成品出来了。

  奥奇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祖福也表示,我们工厂效率提高了差不多三分之一,所以今年的年头他就考虑用这种方法来提高效率的,能够节约大概百分之十左右人工。

  总之,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均安的服装企业纷纷进行技术革新,特别是引进国外现代设备替代人手,如自动吊挂生产线、新能液氨丝光、激光机牛仔工艺等高新科技。目前进行这种技术革新的企业已有10多家,正在尝试的有20多家。政府还引导企业使用精益生产车间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无论是用人性化的关怀来留住员工,还是干脆用自动化的机械设备来取代员工,都是企业在想方设法破解用工难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靠低成本扩张的简单加工业模式即将走到尽头,要在严苛的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前行,只能依靠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的效益来支撑。换一个角度来讲,眼下的“招工难”正逼迫企业加快升级换代的速度和力度,也说明中国经济的转型期正在来临。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做好大量淘沙的准备,迈过这个门槛,相信企业会走出一片新的天地,中国经济也将迎来新的契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