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众软件20013月中 012-023页
2012-02-17 | 阅:  转:  |  分享 
  
12

专题企划

GAMESPECIAL

克苏鲁神话纵横谈

栏目编辑/张帆/zhangfan@popsoft.com.cn美术编辑/Tingting栏目编辑张帆美术编辑

恐惧之源

克苏鲁神话纵横谈(上)

“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便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便是对未知的恐惧。”

--H.P.洛夫克拉夫特,《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笔银色

13

栏目编辑/张帆/zhangfan@popsoft.com.cn美术编辑/Tingting

克苏鲁神话纵横谈

GAMESPECIAL

专题企划

编者按:

克苏鲁神话体系对游戏界产生的深远影响不仅限于“万物皆可萌”的GalGame题材或PC上的冷门AVG游戏世界

观,迄今为止,电子游戏世界中对克苏鲁神话的最大规模的同人作品,出现在现实世界中影响力最大的MMORPG《魔

兽世界》里:早在《魔兽争霸III——冰封王座》中,死亡骑士阿尔萨斯和地穴领主阿努巴拉克就曾在蜘蛛王国埃兹卓-尼

拉布位于地下深处的密道中,遭遇到了被遗忘的上古之神之一和它的仆从——无面者(DotA中的“虚空假面”就采用了无

面者的模型)。艾泽拉斯世界中的“上古之神”在《魔兽世界》中扮演的角色随着游戏剧情的推进,变得越来越重要,早

在第一部资料片更新之前,上古之神克苏恩支配的安其拉虫人就曾让玩家们见识过这个古老存在不逊于后世的巫妖王、乃

至燃烧军团的恐怖实力,从克苏恩的形态和称呼,到安其拉神庙中不断回响着的“你已经死去”“你的朋友背叛了你”等

邪恶低语,都是在对克苏鲁神话体系的致敬——触手和精神侵蚀是邪神及其仆从们的两大标志性武器,而死亡和疯狂通常

是面对这些神话体系中扭曲、黑暗的存在的人们的最终下场。蛰伏于地下深处的上古之神在《魔兽世界》的第二部资料片

《巫妖王之怒》中再度登上历史舞台,玩家踏上诺森德后不久,就会与名为尤格萨隆的上古之神产生交集:尤格萨隆固态

的血液遍布诺森德全境,并被误认为是一种矿石,上古之神的精神透过这些散落的血液侵蚀着开采者的心灵,大量矿工因

此陷入无法救治的疯狂,只是靠近那些“矿石”,玩家就可以听到那些令人沮丧绝望的低语……玩家可以在奥杜尔副本中

面对这位上古之神的真身——一位精神强大到足以摧毁泰坦守护者意志的邪神,这场战斗甚至引入了克苏鲁题材TRPG

中独有的“心智值”概念:哪怕仅仅是面对着这一存在,玩家的角色也可能会陷入疯狂,并在疯狂中意志崩溃,沦为邪神

的傀儡。“吾乃清晰之梦,噩梦之魇,千面之魔,畏伏于吾真身之前,跪拜死亡之神!”这一对自己身份的宣告的时髦值

几乎胜过巫妖王本尊(遗憾的是,国服目前版本的台词翻译没体现出这个韵味……),很多玩家都曾想过“在战胜燃烧军

团、推到巫妖王、战翻死亡之翼之后,艾泽拉斯还剩下什么敌人

呢?”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泰坦再次降临之前,还有很多上古

之神没有苏醒呢,而且……玩家是什么时候产生了“我们干掉了上

古之神本尊(而不仅仅是一个化身)”这样的幻觉?

克苏鲁神话对于游戏设计而言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它

同时具备着哥特恐怖的独特魅力、与工业时代社会不相排斥的神秘

气息,以及“人类这一渺小的存在,面临着宇宙尺度的恐怖威胁”

这样的独特设定……这就是其得到设计师青睐的原因。

我们将在3月和4月的中旬刊中分两期介绍克苏鲁神话体系及

该文化的衍生物和影响。

清晰之梦、噩梦之魇、千面之魔、死亡之神尤格萨隆

入此门者,当舍弃一切希望

“从那里开始,终极之门将会可怖而又危险地将人引向那超乎一切星球、超乎一切

宇宙、超乎一切物质之外的最终虚空。”

——H.P.洛夫克拉夫特,《穿越银匙之门》

人类漫长而又短暂的历史上,总会有某些事物因其内在的某种特质而吸引特定的受众人群,并因此而在社会上产生或广泛或

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某种特殊的文化。猫王如是,《星球大战》如是,超级英雄如是,《DOOM》如是,苹果如是,《魔兽世

界》亦如是。而克苏鲁神话这个脱胎自文学的体系,影响力亦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日渐扩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结构。然而

由于语言障碍以及认识差异等原因,目前已俨然成为一种全球性文化的克苏鲁神话在国内依然不太为人所知。

在了解整个克苏鲁神话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CoC”这个在相关讨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英文缩写的涵义。“CoC”原本是

恐怖小说作家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HowardPhillipsLovecraft)于1926年撰写的代表作《克苏鲁的呼唤》(The

CallofCthulhu,又称邪神呼唤)的缩写。但是现在,它已绝不仅仅是这部小说的代称了,更多的时候它所指代的是整个克苏鲁

神话(CthulhuMythos),一个以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为中心,由所有喜爱他的作品的人共同创作的一个巨大的系统。这是一个

完全自由开放的集体创作系统,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小说、诗歌、绘画、游戏,而这种创作至今依然源源不断,极大拓展了克苏

鲁神话的覆盖面。

和不少史诗奇幻强调个人价值与普世理念、提倡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情感基调截然不同的是,这个被称为“现代恐怖神话

体系”的克苏鲁神话,借用有台湾“奇幻小说鼻祖”之称的朱学恒的话来说,其原著小说的基调就是,“现实和无比恐怖,充满

恶意的邪恶空间只有一层薄纱,只有极少数因为命运或诅咒的不幸者才会穿透这层薄纱。而这些受害者却又多半理智强烈,坚信

逻辑和科学,因此会一步步的走向最终的恐惧和毁灭。在他的作品中不管主角来自何方,拥有什么背景,最后面对他们的只有无

14

专题企划

GAMESPECIAL

克苏鲁神话纵横谈

栏目编辑/张帆/zhangfan@popsoft.com.cn美术编辑/Tingting

尽的恐惧和折磨。”这也使得长期以来克苏鲁神话一直都难

以为大众文化所接受。

但即便如此,得益于洛夫克拉夫特那将梦魇般的窒息

感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的宛如天赐的才能,以及奥古斯特

·威廉·德雷斯(AugustWilliamDerleth)等人的努力推

广,克苏鲁神话逐渐从小圈子走了出来,最终获得了世界

性的声望。时至今日,它已经远远超出了“恐怖小说”的

范畴,甚至对幻想类文学之外的创作都有着莫大的影响。

而H.P.洛夫克拉夫特本人也与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Poe)、安布鲁斯·布尔斯(AmbroseBierce)一

起被并称为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并极大的影响了包括斯

蒂芬·埃德温·金(StephenEdwinKing)和尼尔·盖曼

(NeilGaiman)等知名作家在内的诸多创作者。

善于将那些遥远无形却又似乎极为真实的恐惧成功地

传达给读者的洛夫克拉夫特藉由其晦涩难懂却又充满魔力的

文笔,不仅通过在小说中描述诸如破败建筑内的恐怖故事、

潮湿地洞里的古怪生物、荒芜郊野上的诡异传说等方式不断

营造并强调衰颓崩坏的氛围,还运用自己的知识使得小说中

的世界无限接近于真实世界,甚至与现实重叠在一起,成功

地将“人类视野之外到处都是充满敌意的黑暗,而这黑暗永

远也走不到尽头”之类的心理暗示灌输给了读者,使得他所

表达的深藏于其内心的那个毫无希望、诡异莫测且无以名状

的邪恶宇宙仿佛触手可及。这种读来令人毛骨悚然却又感同

身受的特色,赋予了克苏鲁神话永恒的魅力。

专题撰稿过程中得到了竹子老爷的大力协助,尤其是

他在T.R.O.W.论坛发表的众多高质量译文,为本文提供了

重要的资料来源。除此之外还参考了糖果、玖羽等人的相关

介绍以及众多译者的辛勤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

IAMPROVIDENCE

——H.P.洛夫克拉夫特墓志铭

不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

拉夫特都是一个非常古怪的人。他生于十九世纪末,但其写

作风格——尤其是早期故事的风格——反而像是停留在十九

世纪的上半叶。他喜好在文字里使用那些早已作古的词句与

语法,甚至在与友人通信时偶尔会故意将信件日期提前两百

年,以表达他对十八世纪的热爱与对英国的认同与崇拜。但

同时洛夫克拉夫特笔下那些故事中流露出的主题与思想却又

与十八世纪的启蒙文学相去甚远。用一句描述得十分精彩的

话来说就是,“这是一个不属于任何时代的人——一个生活

在二十世纪,却用十八世纪的色调描绘二十二世纪的人类发

现十亿年前的惊天秘密的人。”

在洛夫克拉夫特的故事里,人的价值与行为通常都是

微不足道的。在那些无可名状的神秘与恐怖之前,人类的角

色只不过是一个渺小的解说者,绝望地妄图固守住思想中最

后一丝可以让他们感到安全、平凡和正常的观念。而最重要

的主角永远都是隐秘禁断的典籍、避无可避的宿命、不可名

状的神明与造

物、以及追求知

识带来的潜在风

险。对于他的故

事来说,在我们

周围这样一个浩

瀚无边、而又毫

无理性与目的可

言的宇宙中,人

类所认识和规定

的法则与观念都

是毫无意义的。

虽然今日

意义上的克苏鲁

神话已不再完

全是洛夫克拉夫

特笔下所创作的

那个世界,但他

的地位依然是不容置疑、独一无二的。可以说,正是洛夫克

拉夫特的内心世界和独特文笔共同造就了克苏鲁神话中最富

魅力的篇章。无论是出于兴趣爱好还是专业研究,洛夫克拉

夫特的生平都相当值得探究——即使和另外两位与其并列的

恐怖小说大师比起来,洛夫克拉夫特那仿佛“中了法老的诅

咒”般的人生的也完全称得上是悲惨凄凉,不仅自幼丧父,

家道中落,婚姻失败,长期遭受精神疾病的困扰,甚至在其

因癌症去世之前都没有出版过哪怕是一本书。很显然,拜此

等人生际遇所赐,就算不是直接诱因,他笔下那绝望而黑暗

的世界观也必然或多或少地与此有所关联。因此,了解他的

生平,有助于了解他的著作所要表达出的那种独特思想。

一个普罗维登斯绅士的生平

(本文编译自S.T.乔希的著作《H.P.洛夫克拉夫特百

年纪念导读》)

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于1890年8月20日

上午9时在位于美国罗德岛州首府普罗维登斯安吉尔街454

号(后更改为194号)的家庭里出生。他的母亲,莎拉·苏

珊·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其宗谱可以追溯至于1630

年抵达马萨诸塞州的乔治·菲利普斯。他的父亲温菲尔德·

斯科特·洛夫克拉夫特是位旅行推销员,任职于一家名为戈

勒姆的银器匠公司。洛夫克拉夫特三岁时,他的父亲在芝加

哥的一个旅馆房间内精神崩溃,被送到巴特勒医院(Butler

Hospital)待了五年,直至1898年7月19日死亡。洛夫克

拉夫特似乎被告知其父亲在此期间处于某种瘫痪昏睡的状

态,但尚存的证据表明情况并非如此,这些证据基本上确定

洛夫克拉夫特的父亲是死于麻痹性痴呆,神经梅毒的一种。

洛夫特拉夫克的父亲过世后,还是个男孩的他由其母

亲、两名姨妈和外公抚养,他的外公就是著名的实业家惠

普尔·范布伦·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是个早熟的孩子:

他两岁时就能背诵诗词,三岁开始读书,六七岁时便开始

了写作。他最早钟情的故事是在五岁时读到的《一千零一

洛夫克拉夫特肖像画

15

栏目编辑/张帆/zhangfan@popsoft.com.cn美术编辑/Tingting

克苏鲁神话纵横谈

GAMESPECIAL

专题企划

夜》,也是在这个时候,

洛夫特拉夫克杜撰了笔名

“阿卜杜·阿尔哈兹莱德

(AbdulAlhazred)”,

该名称后来被用作其

笔下神秘的死灵之书

(Necronomicon)的

作者。然而到了第二年,

洛夫克拉夫特就抛弃了对

阿拉伯的兴趣,因为他

从《布尔芬奇的寓言年

代》(Bulfinch’sAge

ofFable)和儿童版的

《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中发现了希腊神话。事实上,

他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尤利西斯之诗”(ThePoem

ofUlysses,1897年),就是从《奥德赛》改述而来的

八十八行押韵诗。也就在这个时候,洛夫克拉夫特发现了诡

异文学并对其产生了兴趣,这要归功于经常为他即兴创作哥

特风诡异故事的外祖父,而他那现已散佚的第一个故事“高

贵的窃听者”(TheNobleEavesdropper),很有可能早

在1896年就已创作。

自小就已略显孤僻的洛夫克拉夫特时常为疾病所困

扰,其中不少是很明显的心理疾病症状。在斯莱特林荫路

学校(SlaterAvenueSchool)就读的他经常缺课,但洛

夫克拉夫特通过独自阅读吸收了大量的知识。大约八岁时

他接触到了科学,先是化学,然后是天文学。洛夫克拉夫

特自己创办了胶版印刷的期刊,包括《科学公报》(The

ScientificGazette,1899年至1907年)和《罗德岛州天

文学期刊》(TheRhodeIslandJournalofAstronomy,

1903年至1907年)。在升入希望街中学(HopeStreet

HighSchool)就读时,他遇到了支持鼓励自己的师长和

意气相投的同伴,并与一群男孩确立了长期的友谊关系。

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文字首次变成铅字是在1906年,当时

他给《普罗维登斯周日报》(TheProvidenceSunday

Journal)写了封关于天文学问题的信件。此后不久,他开

始为《鲍图克塞特河谷的拾穗者》(ThePawtuxetValley

Gleaner)——一份农村报刊撰写每月的天文学专栏,再

之后他还曾为《普罗维登斯论坛报》(TheProvidence

Tribune,1906年至1908年)、《普罗维登斯新闻晚报》

(TheProvidenceEveningNews,1914年至1918年)和

《艾西维尔市(北卡罗来纳州)新闻公报》(TheAsheville

(N.C.)Gazette-News)撰写过专栏。

1904年,洛夫克拉夫特的外祖父于去世,由于对其财

产和事务后续管理不善,洛夫克拉夫特一家陷入了严重的财

政困境。他和母亲被迫搬出维多利亚式的豪宅,迁移到安吉

尔街598号的狭窄住房。离开出生地一事压垮了洛夫克拉夫

特,他曾一度骑着自行车远行,沿着巴灵顿河(Barrington

River)望眼欲穿地寻找着足够深的水域,显然是打算进行

自杀计划。但学习带来的兴奋感驱散了这些念头。然而在

1908年毕业前夕,洛夫克拉夫特却被迫因精神崩溃离开了

之前的中学,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并因此而未能进入布朗大

学(BrownUniversity)就读。之后多年他都对此耿耿于

怀,尽管他事实上是那个时代最了不起的自学成才者之一。

1908至1913年,洛夫克拉夫特一直离群索居,仅仅保持了

对天文学和诗歌创作的兴趣追求。在此期间,由于丈夫的疾

病与死亡给他的母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痛苦,洛夫克拉

夫特与其母一直保持着某种爱恨交加的病态关系。

洛夫克拉夫特脱离隐士状态的方式相当特别。在开始

阅读那个年代早期的庸俗杂志之后,因无法忍受弗雷德·杰

克逊(FredJackson)在《大商船》(TheArgosy)中

撰写的那些无趣乏味的爱情故事,他愤怒地用韵文写了一

封嘲讽杰克逊的信。这封信于1913年发表,引起了杰克逊

拥护者的猛烈抗议。洛夫克拉夫特参与了《大商船》及其

相关杂志的信件专栏上的激烈辩论,他那几乎篇篇都是英

雄双韵体(译注:一种乔叟首创的英国古典诗体)风格的

斥责令人联想起屈莱顿(Dryden)与蒲柏(Pope)。最

终,这场论战吸引了联合业余报业协会(UnitedAmateur

PressAssociation,UAPA)——一个由全国各地自己撰

写并发行杂志的业余作家组成的集团——的总裁爱德华·

F·达斯(EdwardF.Daas)的注意力。达斯邀请洛夫克

拉夫特加入UAPA,后者于1914年初接受了这一邀请。之

后,洛夫克拉夫特发行了十三期自创报刊《守旧者》(The

Conservative,1915年至1923年),并在此期间为其他

刊物贡献了众多诗歌与散文。后来他成为了UAPA的主席

与正式编辑,还曾短暂担任过其竞争者全国业余记者协会

(NationalAmateurPressAssociation,NAPA)的主

席。这些经验很可能将洛夫克拉夫特从家里蹲的隐闭状态中

拯救了出来,正如他自己曾说过的那样:“在1914年,当

业余爱好者的友谊之手第一次伸向我时,我已经几乎到了任

何动物所能达到的植物化状态极限……联合协会的到来令我

获得了重生,存在的感觉已不再是某种无用的负担,这个圈

子让我能觉得自己的努力不是完全徒劳的。有生以来我第一

次感到自己对艺术的笨拙探索总算不再只是这漠然的世界里

的微弱呼喊了。”

在这个爱好者的世界里,洛夫克拉夫特重新拾起了

自1908年起就已放弃的小说创作。W·保罗·库克(W.

PaulCook)和其他人注意到了洛夫克拉夫特早期故事《洞

中兽》(TheBeastintheCave,1905)和《炼金术士》

(TheAlchemist,1908年)的潜力,敦促他重新拾笔。

洛夫克拉夫特照做了,并于1917年夏接连写出了《坟墓》

(TheTomb)和《大衮》(Dagon)。此后洛夫克拉夫特

保持着稳定而又稀少的

小说创作,因为至少到

1922年前诗歌与散文

依然是他主要的文学表

达模式。洛夫克拉夫特

还因此有了一个与朋友

和同事进行书信来往的

不断扩展的网络,使他

最终成为了二十世纪最1896年的普罗维登斯,洛夫克拉夫特的故乡

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死灵之书》

16

专题企划

GAMESPECIAL

克苏鲁神话纵横谈

栏目编辑/张帆/zhangfan@popsoft.com.cn美术编辑/Tingting

1.约九岁时的洛夫克拉夫

特,眉清目秀粉嫩水灵的正

太一枚

2.洛夫克拉夫特的签名

3.爱好者的同人创作“婚礼

上的索尼娅与洛夫克拉夫

特”,莫名地令人心酸

4.《诡丽幻谭》1928年2月

号封面,著名的《克苏鲁的

呼唤》就登于该期

5.1934年前后的洛夫克拉夫



14

2

伟大和多产的书信作家之一。

然而洛夫克拉夫特的母亲精神身体状况却在持续恶

化,并于1919年精神崩溃,和她的丈夫一样被送进了巴特

勒医院,从此再也没有出来过。1921年5月24日,她死于

一次失败的胆囊手术。母亲的逝世令洛夫克拉夫特倍受打

击,但他在几个星期后恢复了过来,并参加了于1921年7月

4日在波士顿举办的业余新闻工作者大会。在那里洛夫克拉

夫特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人。索尼娅·哈夫特·格林

(SoniaHaftGreene)是个比洛夫特拉夫克年长七岁的俄

罗斯籍犹太人,他们彼此相处得似乎相当融洽——至少在最

开始的阶段时是如此。洛夫克拉夫特于1922年访问了索尼

娅在布鲁克林的公寓,并于1924年3月3日宣布结婚。这个

消息对他们的朋友来说并不是件特别意外的事情,但洛夫克

拉夫特的两个姨妈,莉莲·D·克拉克(LillianD.Clark)

和安妮·E·菲利普斯·伽姆维尔(AnnieE.Phillips

Gamwell)直到婚礼结束之后才通过信件得知此事。之后

洛夫克拉夫特搬进了索尼娅在布鲁克林的公寓,这对新人的

前景似乎充满了希望:彼时洛夫克拉夫特已在创办于1923

年的著名庸俗杂志《诡丽幻谭》(WeirdTales)上发表了

若干早期作品,并由此站稳了职业作者的脚跟;而索尼娅则

在纽约第五大道上经营着一家非常成功的帽店。

但这对新人的麻烦几乎转瞬即至:帽店破产,洛夫克

拉夫特拒绝了为《诡丽幻谭》编纂副刊的机会(因为这意味

着他必须搬迁到芝加哥),索尼娅的健康状况也开始恶化,

不得不在新泽西州疗养院内度过大量的时间。洛夫克拉夫特

试图找到一份工作,但没什么人愿意雇佣一个三十四岁还没

工作经验的人。1925年1月1日,索尼娅在克利夫兰找到了

一份工作,洛夫克拉夫特则搬进了地处布鲁克林附近的一家

叫做“红钩”(RedHook)的单身公寓。

虽然洛夫特拉夫克在纽约有许多朋友——包括弗兰克

·贝克纳普·朗(FrankBelknapLong)、莱因哈特·克

雷纳(RheinhartKleiner)、萨缪尔·拉夫曼(Samuel

Loveman)等——但他依然因在这座城市内的孤离感和

“异乡人”的身份而变得越来越沮丧。他的小说开始转向怀

旧思乡和黯淡厌世的风格,1924年的《禁入之屋》(The

ShunnedHouse)背景就设定在普罗维登斯,而同样是

1924年的《红钩里的恐怖》(TheHorroratRedHook)

和《他》(He)两篇文章则将了洛夫克拉夫特对纽约的观

感表露无遗。最终,洛夫克拉夫特于1926年初计划返回他

愈发想念的普罗维登斯。但索尼娅在这个计划里又处于何种

地位?似乎没人知道,尤其是洛夫克拉夫特。虽然他依然在

宣称自己对她的喜爱之情,但对姨妈禁止她来普罗维登斯创

业一事却采取了默许态度,因为她们认为自己的侄子不能被

妻子的女店主名头沾污。就这样,他们的婚姻实质上已经

结束了,并不可避免地于1929年离婚。

1926年4月17日,洛夫克拉夫特回到了普罗维登斯,

定居于布朗大学北部的巴恩斯街10号,这次他没有再像

1908年至1913年那样埋没自己了,因为他生命中的最后十

年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时光,无论是作为一名作家,还是作

为一个人。这期间洛夫克拉夫特的生活相对平静无波——他

游历了东部沿海地区(魁北克,新英格兰,费城,查尔斯

顿,圣奥古斯丁)的各种古代遗址,并于这期间写出了他最

伟大的小说:《克苏鲁的呼唤》(TheCallofCthulhu,

1926年)、《疯狂山脉》(AttheMountainsof

Madness,1931年)和《超越时间之影》(TheShadow

outofTime,1934年至1935年),此外还保持了海量的

信件来往——他终于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适应了身为一名新

英格兰诡异小说作家和一位普通信件作家的身份。在他的鼓

励下,许多青年作家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包括奥古斯特

·德雷斯(AugustDerleth)、唐纳德·旺德莱(Donald

Wandrei)、罗伯特·布洛克(RobertBloch)和福利兹

·雷柏(FritzLeiber)。洛夫克拉夫特还开始关心政治和

经济问题,经济大萧条令他选择支持罗斯福,并成为了温和

社会主义者。他还继续广泛地吸取着各学科的知识,从哲

学、文学、历史到建筑均有所涉及。

洛夫克拉夫特生命的最后两三年充满了苦难。1932

年,洛夫克拉夫特挚爱的姨妈克拉克夫人过世,他于1933

年搬进了位于约翰·海伊图书馆(JohnHayLibrary)后

面的学院街66号宿舍(这所住宅如今已迁移至展望街65

3

5

17

栏目编辑/张帆/zhangfan@popsoft.com.cn美术编辑/Tingting

克苏鲁神话纵横谈

GAMESPECIAL

专题企划

号),和另一位姨妈伽姆维尔夫人住在一起。由于洛夫克拉

夫特的后期作品因愈发冗长复杂而难以卖出,他不得不通过

“修订”或代笔故事、诗歌和非小说作品创作的方式来养活

自己。1936年,他最亲近的笔友之一罗伯特·E·霍华德

(RobertE.Howard)自杀了,导致他陷入了困惑悲伤的

状态。而此时最终导致他死亡的肠癌已经扩散得相当严重,

没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了。1936年至1937年冬,洛夫克拉

夫特一直在试图忍受着日趋增加的疼痛,但最终还是被迫

于1937年3月10日住进简·布朗纪念医院(JaneBrown

MemorialHospital),并于五天后逝世。3月18日,他被

安葬于鹅喙星公墓(SwanPointCemetery)的菲利普斯

家族墓地。

眼看着死亡逼近时,洛夫克拉夫特或许在想象着自

己作品的最终湮灭:他终其一生从未真正出版过哪怕一

本书(或许1936年那本粗糙的《印斯茅斯之影》(The

ShadowoverInnsmouth)算是个例外),他的小说、散

文和诗歌混乱地散布在众多的业余杂志和庸俗刊物上。但

是,他那几乎仅仅通过信件建立起来的友谊此时伸出了援

手:奥古斯特·德雷斯和唐纳德·旺德莱决心用精装本来

保存洛夫克拉夫特小说的尊严,他们为此成立了阿卡姆之

屋(ArkhamHouse)以便出版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并

于1939年发行了《异乡人与局外人》(TheOutsiderand

Others)。随后阿卡姆之屋不断发行出版,最终使得洛夫

克拉夫特的作品出现在了平装本上,并被翻译成十几种语

言。如今,在洛夫克拉夫特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他的小说有

了重新订正的版本,他的散文、诗歌与信件被广为传播,众

多学者孜孜不倦地探讨着他深邃而复杂的作品与思想。虽然

关于洛夫克拉夫特仍有许多研究工作要做,但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因其作品本身的优秀和其伙伴与支持者的勤奋,洛夫

克拉夫特已经在美国乃至世界的文学界获得了虽不显要但却

不容置疑的地位。

显然,洛夫克拉夫特笔下世界中那份深入骨髓的绝望

感,便来源自这种常人无从经历的一生和其本身与疯狂仅一

线之隔的天才。而在生命最后几年里,随着他将目光从哥特

式的神话故事上移开,开始用一种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个宇宙

时,这种倾向就变得愈发明显。于是在洛夫克拉夫特的笔下

“神话”已不再单单只是讲述神明与怪物的故事,而是一个

收容着宇宙间各种非凡恐怖的博物馆,一个展览幻想中无数

骇人奇迹的陈列室。这最终使得洛夫克拉夫特笔下故事的精

髓与深意远远不再是那些不可理喻的虚构神灵,也不是那些

尘封已久的禁忌典籍,更不是那些无可名状的怪异造物,而

是他那种令人信服的宇宙态度,以及那些我们在面对未知与

神秘时切身感受到恐惧与渺小所带来的共鸣。

下葬在鹅喙星公墓家族墓地的洛夫克拉夫特没有自己

的墓碑,他的名

字是与父母刻在

一起的。由于无

法接受这一点,

他的爱好者于

1977年集资为

他修建了一块墓

碑,墓碑上除了

姓名和生卒年月

之外,还有一句

来自洛夫克拉夫特私人信件的短句:

IAMPROVIDENCE

这句简短的墓志铭是个双关语,“Providence”既是

爱好者为洛夫克拉夫特修建的墓碑

HansRodionoff、KeithGiffen、EnriqueBreccia合作的漫画《Lovecraft》,将洛夫克拉夫特的生平与其创造的世界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18

专题企划

GAMESPECIAL

克苏鲁神话纵横谈

栏目编辑/张帆/zhangfan@popsoft.com.cn美术编辑/Tingting

能发现,它并不见

得比其他大多数故

事有着更好的待遇

或名声,《诡丽幻

谭》曾拒刊此文,

直到唐纳德·旺德

莱从中调解才得以

发表,而之后反响

也很平淡。现在使

用这个名字也只能

说是依循古称,而

当时德雷斯为何不

选用其他名称,就

只能归结于他对《克苏鲁的呼唤》的强烈热爱了。

迄今为止,克苏鲁神话的发展中较为知名的阶段大致

有两个。其一是由S.T.乔希(S.T.Joshi)提出的“洛夫

克拉夫特神话”(简称洛氏神话),一般认为该范畴所指

代的是这个神话的本来面目,也是相对而言最正统的。它

主要构成部分是洛夫克拉夫特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同时

代其他一些作家,如罗伯特·威尔逊·钱伯斯(Robert

WilliamChambers)、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Clark

AshtonSmith)等人的相关作品。其中洛夫克拉夫特本人

的作品主要可以分为邓萨尼风格(Dunsanian)、阿卡姆

(Arkham)和克苏鲁(Cthulhu)三个系列。其二就是如

今众所周知的“克苏鲁神话”(其实应该称之为“德雷斯神

话”),由奥古斯特·德雷斯在洛夫特拉夫克逝世后提出。

它除了将洛夫克拉夫特各种创作系列整合成统一的体系之

外,还加入了将诸神划分成风、土、水、火四大元素派别和

邪神古神相互对抗的善恶二元论等设定,并在构架大致框架

之后进一步吸纳了众多作家的创作成品,使其影响力日趋增

加。这之后虽然也有人提出了第三阶段等概念,但并没有达

到前两者那样的高承认度。

不可否认的是,德雷斯在克苏鲁神话的推广与完善上

居功至伟,然而他也将洛夫克拉夫特的世界观严重庸俗化

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被许多爱好者无数次批判的四大元素与

善恶对抗设定。抛开为凑齐四元素而生创旧日支配者不谈,

单是将克苏鲁划为象征“水”的存在,就已无法解释为何其

会被困于海底,而其系统中“火”与“地”敌对、“水”与

“风”敌对的设定也与直观认识上的元素阵营(水对火,风

对地)有很大的区别。至于善恶对抗倒是可以归因于德雷斯

本人的天主教徒身份,但这也已与洛夫克拉夫特笔下混乱且

无意义的宇宙完全两样了。此外,在对待以克苏鲁神话体系

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时,德雷斯的态度也相当令人无语:如果

一个故事部分使用了克苏鲁神话的设定,那么这个故事的其

他部分也理应为克苏鲁神话所吸纳。这种思想不仅使得“德

雷斯神话”日趋臃肿,还愈发偏离了洛氏神话原本的样,基

本上完全成了一个加工再创造的东西。以至于其后的林·卡

特(LinCarter)等作家对这个体系采取了“去克苏鲁神话

化”的态度,试图在尽量保持洛氏神话原貌的前提下自成一

体。但就算如此,德雷斯还是留下了一个宏大而相对完善的

洛夫克拉夫特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的家乡地名,同时也是个

名词。作前者解释时此句意为“我是普罗维登斯人”,作后

者解释时便是意味悠长的“吾乃天命之人”。

神话体系

“我认为,人的思维缺乏将已知事物联系起来的能

力,这是世上最仁慈的事了。人类居住在幽暗的海洋中一个

名为无知的小岛上,这海洋浩淼无垠、蕴藏无穷秘密,但我

们并不应该航行过远,探究太深。”

——H.P.洛夫克拉夫特,《克苏鲁的呼唤》

作为一个自由开放的集体创作系统,克苏鲁神话本身

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结构体系而言。如今所指的克苏鲁神话,

是奥古斯特·德雷斯根据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世界观整理出

大致的构造后,再由众多参与者集体参与创作最终得到的产

物。用Geek一点儿的方式来表述的话,克苏鲁神话就是个

“开源项目”,任何人都可以提交作品或试图为其建立体系

(当然是否被承认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样做的优点是

克苏鲁神话可以维持自己的文化延续性与拓展性,劣势也显

而易见,由于缺乏主导者,克苏鲁神话在入门者的眼中看起

来相当的混乱无序,甚至不乏自相矛盾之处。

此外要注意的是,“克苏鲁神话”这一称呼并不是洛

夫克拉夫特本人创作的,也没有公开的材料说明洛夫克拉夫

特在世的时候有过使用“克苏鲁神话”这一名称的意向——

虽然其大部分作品在世界观上都是共通的,但他本人并未有

明确表露出建立一个完善体系的意图,毕竟他是在创作文

学,而不是卖设定。不过洛夫特拉夫克内心显然还是将自己

所创作故事的设定视为一个整体的,从他曾经在信件中用过

的两个词“阿卡姆系列”(Arkhamcycle)和“犹格·索

托斯神话”(Yog-Sothothery)就可一睹端倪。但由于洛

夫克拉夫特并未对这两个词作进一步的阐释,也从未正面讨

论过这个问题,因此这两个称呼也没能广泛流传开来。

至于的德雷斯为何选用这样一个本身就有失偏颇的名

称,至今依然存在争论,因为首先克苏鲁(Cthulhu)并非

该神话中的主要神祗(虽然因“克苏鲁神话”这个名称的缘

故如今反而拥有最高的知名度),单论出镜率也不如阿撒

托斯(Azathoth)或者奈亚拉托提普(Nyarlathotep),

就算从开创系列的角度来考虑,公认真正属于该系列的第

一本小说也非1926年的《克苏

鲁的呼唤》,1921年的《无名之

城》(TheNamelessCity)或

1917年的《大衮》(Dagon)

都比它要早得多。支持这个术语

的人通常使用的理由是:《克苏

鲁的呼唤》是这个系列中第一

部有影响力的故事。这可能是

受米歇尔·维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的影响,但回顾

《克苏鲁的呼唤》的发表历史就

由于克苏鲁神话体系分支众多,这种试图厘

清对应关系的结构图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

限性

年轻时的奥古斯特·德雷斯

19

栏目编辑/张帆/zhangfan@popsoft.com.cn美术编辑/Tingting

克苏鲁神话纵横谈

GAMESPECIAL

专题企划

世界观(尽管里面塞了许多无聊的东西),如果没有他的努

力,洛夫克拉夫特和他的作品大概早就已被世人所遗忘了。

事实上,除了上述以文学创作为主导而产生的诸体系

之外,以克苏鲁神话为背景的各种游戏(主要是桌面角色扮

演游戏等)亦有着自己的体系,若不注意加以区分的话,便

很容易将它们混在一起,徒增困惑。因此为免读者在这个庞

大体系良莠不齐的作品和繁杂交错的设定中迷失,本文在进

行相关介绍时主要还是以相对纯正的洛夫克拉夫特神话为

主。

最后要强调的是,任何设定与简介所叙述的内容都只

不过是克苏鲁神话的冰山一角,真正了解它的方法永远都只

有一个,那就是读小说,而且最好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

尽管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些小说用词晦涩且内容冗长,但它们

才是克苏鲁神话的真正魅力之所在。随着克苏鲁神话影响力

的日趋增加,如今已有众多国内爱好者孜孜不倦地翻译着

相关作品,并通过网络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有兴趣者可

自行前往T.R.O.W论坛『邪神呼唤』分版(http://trow.cc/

forum/index.php?showforum=82)搜索阅读。

诸神祗

“若群星归位,彼辈便可穿越深空,横跨宇宙;但若

群星错位,彼辈便无法存活。然彼辈虽不再存活,却亦从未

真正灭亡。”

——H.P.洛夫克拉夫特,《克苏鲁的呼唤》

强大而又怪异的诸多神祗是克苏鲁神话最显著的特

征之一。然而由于克苏鲁神话体系众多,各体系对诸神的

划分都不尽相同,要想对它们产生相对明确的认识并不太

容易,对于国内爱好者来说各自为政的中文译名更加强

了这种困难。综合各体系,一个相对比较明晰的分类是:

外神(OtherGod/OuterGod)、旧日支配者(Great

OldOne)、旧神(ElderGod)以及梦境诸神(Great

One)。至于其他像是“古神”、“邪神”之类的称呼,其

实绝大部分时候都只是一种泛指而非特指某一群体,其具体

涵盖范围通常都要根据上下文来加以判断。下文将具体介绍

此分类法中的各个类别,并选择性地详细介绍其中几个较为

知名的形象。

外神(也有人称之为原神)主要指的是阿撒托斯

(Azathoth)、犹格·索托斯(Yog-Sothoth)、莎

布·尼古拉斯(Shub-Niggurath)和奈亚拉托提普

(Nyarlathotep),以及其他一些知名度不如前四者的强大

神明。其中“othergod”(注意这里是小写)来源于当初

洛夫克拉夫特描述这一群体时的用词,至于“OuterGod”

则很可能是出自之后的桌面角色扮演游戏。和现实宗教、神

话或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神不同,这些外神不仅不存在通常意

义上的善恶,甚至能否为人类所理解都是个问题。它们给人

带来的陌生、怪诞、恐怖以及疯狂的感觉,正代表着人类对

于这个陌生宇宙的感觉。当洛夫克拉夫特在小说创作中试着

将这些感觉加诸在某一个特定存在的身上时,它也就等于获

得了这个陌生宇宙某些方面的特征。因此,与基督教与伊斯

兰教创造和支配世间万物的上帝与真主,或是希腊神话和中

国神话那些拥有各自职务的主要神明不同,外神并没有明确

的司职,也不需要为任何事物负责。它们并不是宇宙万物的

创造者和支配者,而是整个宇宙的代言人。

阿撒托斯

“在有序的宇宙之外是不定形的毁灭,它位于混沌的

最深处,在无穷的中心,滔滔不绝地咒骂着亵渎的言辞--

那即是无限的恶魔之王,阿撒托斯。没有哪一张嘴胆敢言及

它的名讳。在超越时空之外、无法想象的黑暗世界中;在污

秽巨鼓低沉、疯狂地敲击声中;在邪恶长笛吹出的空洞、可

怕音符里,它饥饥饿地啃咬着。”

——H.P.洛夫克拉夫特,《梦寻秘境卡达斯》

即使在外神中,“盲目痴愚之神”阿撒托斯的地位也

极其特殊。在如今的克苏鲁神话设定里,宇宙诞生之初只有

阿撒托斯,它先后生出了莎布·尼古拉斯、犹格·索托斯、

奈亚拉托提普三柱原神,才有了这个世界。因此从某种意

义上来说,阿撒托斯就代表了宇宙的真实面貌,它就是宇

宙的代言人。正如洛夫克拉夫特在《银钥匙》(TheSilver

Key)中的描述:“……这个盲目的宇宙正漫无目的却又坚

定无情地运行在它那由虚无衍生出万事万物,然后又由万事

万物再度回到虚无的轨道上;即便它既不知道也不会注意到

在那无尽的黑暗虚无里会偶尔闪现出一丝由希望或者因心智

存在放射出的微渺光芒。”

需要注意的是,和中文的“盲目”与“痴愚”的

意思不同,英文对阿撒托斯的形容通常是“blind”与

“idiot”(注意没有“mad”,也就是说阿撒托斯实

际上并不是疯的,中文翻译成“疯狂”的原词一般都

20

专题企划

GAMESPECIAL

克苏鲁神话纵横谈

栏目编辑/张帆/zhangfan@popsoft.com.cn美术编辑/Tingting

是“mindless”),这里的

“blind”并不是说它是瞎子,更

多的是在应用其引申意义,即“盲

目的、无目的的”;同样“idiot”

也不是指它愚蠢,而是说阿撒托斯

没有智性,无法被人类的智慧所

理解。同样,虽然阿撒托斯另一

称号为“混沌之源核”(Nuclear

Chaos),但这里的“nuclear”

与其解释成核能,不如理解为宇宙

的核心或中心更为恰当。

在德雷斯的体系中,阿撒托斯

是因为在太古反抗旧神而被镇压最

终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象征着“魔

鬼”的阿撒托斯命令其他旧日支配

者对抗着象征着“神”的旧神,就

如同《圣经》中的启示录一样。此

处再次体现了作为天主教徒的德雷

斯与不可知论者洛夫克拉夫特对于

宗教信仰各自不同的态度。

关于阿撒托斯的直接描写并不多,除了之前引用的部

分和在《暗夜呢喃》(TheWhispererinDarkness)中略

微提到的一句:“那个可怕的、超越角的空间之外的核心混

沌——那个被《死灵之书》仁慈地以‘阿撒托斯’这个名讳

掩盖了其可怕本质的混沌”之外,比较详尽的描述也就只有

《魔女屋中之梦》(TheDreamsintheWitchHouse)

的长句了:“最后,有一群巨大、跳跃着的阴影,有一种隐

约能听到的可怕脉动,有自一个看不见的长笛奏出的空洞而

恐怖的笛音——不过也只有这些了。吉尔曼觉得自己最后看

到的那些印象肯定来自于他在《死灵之书》里读到的东西。

书中讲述了一个叫做阿撒托斯的疯狂存在,它待在混沌中央

的黑色王座中,统治着一切时间与空间。”

犹格·索托斯

“因为犹格·索

托斯即是门,犹格·

索托斯即是门之匙,

即是看门人。过去在

他,现在在他,未来

亦在他,因为万物皆

在犹格·索托斯。他

知晓旧日支配者曾于

何处突破;他亦知晓

旧日支配者将于何处

再次突破。他知晓这

世上的哪些土地曾饱

受彼之蹂躏;其也知

晓哪些土地仍旧承载

彼之践踏;他亦知晓

为何当彼践踏受难之土时,却无人

得以眼见彼之容貌。”

——H.P.洛夫克拉夫特,

《敦威治恐怖事件》

犹格·索托斯是洛夫克拉夫特

最晚创造的外神,虽然出现次数并

不算多,在不同小说中所展现的侧

面也不尽相同,但却恐怕是洛夫克

拉夫特小说中最为清晰的外神了。

1927年的《敦威治恐怖事件》

中,除了借《死灵之书》简短地描

述了犹格·索托斯之外,主要介绍

的都是犹格·索托斯的两个子嗣、

或者说整个家族为犹格·索托斯的

回归所做的准备。比较详尽的相关

描述还是在1934年的《穿越银匙

之门》(ThroughtheGatesof

theSilverKey)里:

“那些胆敢寻求窥探帷幕另侧

的人,那些胆敢视其如指引者的人,当比避免与他交易之时

更加审慎;因为在《透特之书》中曾记载过单单一瞥即会付

出何等可怖的代价。曾穿越此门之人从无折返,那超越吾辈

世界的浩瀚无垠已为黑暗之物所占据与约束。那徜徉黑夜的

事物,那玷污旧印的邪恶,那人们所熟知的在每座坟墓中守

望秘密大门的畜群;那些在住民之外繁茂孽生之物——所有

这些险恶皆不及那看守着入口的他:他将引领鲁莽之人翻越

所有世界,最终及至那属于无可名状的吞噬者们的深渊。因

为他即是太古者,乌姆尔·亚特·塔维尔,书记笔下的‘长

生者’。”

不同于阿撒托斯,《穿越银匙之门》中的犹格·索托

斯是有意识的——不论是它的化身乌姆尔·亚特·塔维尔,

还是它本身都能够与该书的主角伦道夫·卡特(Randolph

Carter,被认为是洛夫克拉夫特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文学形

象)进行交流,甚至还在与卡特的会面中表现出了相对的友

善——它没有毁掉卡特,或者把它随意扔到某个宇宙里去。

但是卡特依然在会面的开始就感到了恐惧,非常强烈的恐

惧:

“面对着这可怖的奇迹,那个穿越了终极之门的卡特

忘却了自我与个性被毁灭时带来的恐怖。这是一个由无限存

在与自我组成的事物,所有一切皆在它之中,而它也存在于

所有一切之中——那并非仅仅只存在于一个时空连续体里某

个东西,而是与一切存在那无边无际的范围中赋予一切生机

的终极本源相联在一起——最终,这是一个没有限制,同时

也超越了一切奇想与数学逻辑等等的绝对范围。它也许就是

地球上的某些秘密异教中谣传的‘犹格·索托斯’,同时也

曾以其他名字的神明出现;其中有那些来自犹格斯星的甲壳

类生物所崇拜的超越者,也有那些螺旋星云中的气态大脑所

知道的一个不可解译之印——然而,在一瞬间,这个卡特

意识到所有这些概念与想法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

道。”

混沌深处的阿撒托斯,身边围绕着疯狂的吹笛手

21

栏目编辑/张帆/zhangfan@popsoft.com.cn美术编辑/Tingting

克苏鲁神话纵横谈

GAMESPECIAL

专题企划

由此可见,就像阿撒托斯代表

着着宇宙没有目的、也无法理解的

这一侧面一样;犹格·索托斯则象

征着宇宙的“大”——这不仅是指

宇宙的“巨大”,同时也意味着宇

宙的“强大”。任何伟大的角色在

它面前都只是一个小小的部分,他

们的力量、知识与智慧也只是犹格

·索托斯透过无数维度而留下的一

个投影。事实上,面对它时卡特所

感受到的渺小与微不足道,正象征

着人类在宇宙面前所感受到了渺小

与微不足道,这也可能是犹格·索

托斯“全知”一说的主要由来。

莎布·尼古拉斯

“所以,从那些黑暗之源到那

些星空之渊,从那些星空之渊到那

些黑暗之源,永远是对伟大的克苏鲁的赞美、对撒托古亚的

赞美、以及对那不可言说其名讳的他的赞美。永远是对他们

的赞美,充满森之黑山羊。耶!莎布·尼古拉斯!那孕育

千万子孙的山羊!”

——H.P.洛夫克拉夫特,《暗夜呢喃》

这个孕育了几乎所有旧日支配者的森之黑山羊,其实

并不是洛夫克拉夫特创造的外神。他对于这个神明的唯一贡

献只有诸如“耶!莎布·尼古拉丝”、“耶!莎布·尼古拉

斯!那孕育千万子孙的森之黑山羊!”等短句,除此之外,

在他的绝大多数小说中,“莎布·尼古拉丝”一词完全没有

别的出场方式,凡是出现这个词的地方,要么是在某种仪

式、咒语或是祷告的场合,要么就

是在表达一种强烈的语气。所有这

些情况似乎都反映洛夫克拉夫特并

没有刻意想要创造一个叫做“莎布

·尼古拉丝”的神,那些短语几乎

可以理解为缺乏具体意思的,像是

“阿门”或者“阿弥陀佛”之类的

语气词。

但也有人认为洛夫克拉夫特

是把“莎布·尼古拉丝”当做一个

神来看待的,鲁道夫·法拉雷斯

(RodolfoFerraresi)曾就此写过

相关的评论。洛夫克拉夫特曾在两

篇小说中非常明确提到了存在着一

个名叫“莎布·尼古拉丝”的神。

其一是《丘》(TheMound),在

这篇他与齐里亚·毕夏普(Zealia

Bishop)合作(一说代笔)的小说

中简略地提到了莎布·尼古拉斯的

神殿;其二则是他与黑兹尔·黑尔德(HazelHeald)合作

的《超越万古》(OutoftheAeons),同样非常简单地提

到了莎布·尼古拉斯的高阶祭司和供奉着孕育千万子孙的山

羊的黄铜神殿,但除此之外就没有再多的描述了。由于这两

篇小说是合作的,所以也很难说清楚这到底是出自洛夫克拉

夫特的想法,还是出自另一作者的想法。

莎布·尼古拉斯现在的形象是由许多后世作家共同塑

造的,比如德雷斯就把莎布·尼古拉斯归类进了四元素体

系,将其视作一个象征着地的旧日支配者(其实这没有贬低

它的身份,德雷斯的体系里没有外神,就连阿撒托斯和犹格

·索托斯都是旧日支配者)。事实上,很少有关于莎布·

尼古拉斯的描述,目前大多数类似于“长着山羊蹄子的触手

怪”的描述,实际上源于后来创造的莎布·尼古拉斯的眷

族。

奈亚拉托提普

“这时,一个孤单的身影沿着那两根立柱之间的宽阔

通道大步走了过来;那是一个高大但瘦削的身影,长着一张

古代法老年轻时的面庞,身披五光十色的华丽长袍,头戴一

只天然闪烁着光芒的金色双重冠。那犹如帝王般华贵的身影

大步走向卡特;他那高傲的举止与深色的面庞有着一位黑暗

神祗或堕落天使才会拥有的魅力,他的眼中潜藏着充满莫测

幽默而又慵懒惬意的火花。它开口说话,忘却之溪奏出的柔

和音乐在它那圆润的语调里泛起阵阵涟漪。”

——H.P.洛夫克拉夫特,《梦寻秘境卡达斯》

外神中唯一拥有具备真实意义名称的奈亚拉托提普

(“-hotep”是埃及的词缀)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洛夫

卡拉夫特笔下的它并没有现在这么高的地位,可以说这是一

个被后世作家提拔上来的外神。奈亚拉托提普第一次正式

亿万光辉的球体,犹格·索托斯的形象

莎布·尼古拉丝与它的“千万子孙”

22

专题企划

GAMESPECIAL

克苏鲁神话纵横谈

栏目编辑/张帆/zhangfan@popsoft.com.cn美术编辑/Tingting

出场是在1920年的

《奈亚拉托提普》,

是个创造得非常之早

的神明,所以它的形

象更像是普通意义上

的“神”,而非其他

外神那样是一种宇宙

的象征物。奈亚拉托

提普最初的形象也与

人类相当类似——高

大、黝黑、瘦削,看

起来像是位法老(当

然,现在说奥巴马

大概会更形象一些

……)。

此书并没有提到奈亚拉托提普的目的为何,只有这么

一句:“他说他从二十七个世纪的黑暗中崛起,并且听到了

来自这个星球以外的某个地方传来的消息。”同时他一个

城市一个城市地旅行,向人们谈论科学(主要是电学和心

理学),并展示那些令人目瞪口呆的力量。事实上从这里

开始,洛夫克拉夫特笔下关于奈亚拉托提普的基调就已经确

定,即奈亚拉托提普是一个信使,是一个用来向人类展现宇

宙力量的媒介。此后不论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是什么,它的作

用都是类似的。

除此之外牵涉奈亚拉托提普较多的就是《梦寻秘境卡

达斯》(TheDream-QuestofUnknownKadath)了,

这部作品中奈亚拉托提是以梦境诸神的保护者身份出现的-

-虽然其所提供的保护却完全不是善意的。在故事的结尾,

洛夫克拉夫特曾提到他会粗鲁地奚落梦境诸神,并将他们从

日落之城的狂欢中抓回来。这种所谓的保护,事实上更像是

一种控制和统治。书中还提到了“梦境诸神受到来自外神的

保护,而外神的心魂与使者就是奈亚拉托提普。”

在此后的故事里,奈亚拉托提普则渐渐演变成了一种

符号化的象征。不论在哪个故事中,以何种面目出现,洛夫

克拉夫特引出奈亚拉托提普的作用都是为了以它为媒介向文

中的角色展现这个宇宙中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图景。所以可以

这样说,在这样一个令人精神错乱的神话体系里,奈亚拉托

提普就是一个先知或使者,而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将这些令普

通人崩溃的真相带给那些敢于去揭露的人。至于它的真实模

样究竟为何,就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况且洛夫克拉夫特也

未曾就此加以说明。

较之寥寥无几的外神,旧日支配者的范围便大了很

多。由于后世作家的扩展,这个群体的数量多如牛毛,举不

胜举,大名鼎鼎的克苏鲁(Cthulhu)、大衮(Dagon)、

哈斯塔(Hastur)和伊格(Yig)等都属于这一类别。由

于洛夫克拉夫特曾在《敦威治恐怖事件》(TheDunwich

Horror)中以“OldOnes”的简称指代这一群体,因此

有些文献会把它们与《疯狂山脉》(AttheMountainsof

Madness)中描述的种族“远古者”(OldOnes,也称

ElderThings、ElderOnes)混淆。

克苏鲁

这张充满邪气的图叫做“克苏鲁庇佑下的国度”

“在拉莱耶的宅邸中,长眠的克苏鲁候汝入梦。”

——H.P.洛夫克拉夫特,《克苏鲁的呼唤》

因着德雷斯的偏好,这名洛夫克拉夫特创作的、被封

印在沉没于太平洋深处的城市拉莱耶(R''lyeh)内的旧日支

配者,是如今克苏鲁神话中知名度最高的神祗。身形巨大、

长着章鱼头与蝙蝠翅膀、类人的四肢覆满鳞片的克苏鲁最初

出自《克苏鲁的呼唤》。随着神话体系的变迁,如今与它

相关的资料和再创作多如牛毛,数不胜数,比如尼尔·盖曼

就曾写过一篇《我,克苏鲁》(I,Cthulhu)。除了文学之

外,克苏鲁这一形象还频繁出现在影视、漫画、游戏等各种

媒介上,俨然成了克苏鲁神话的形象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标志性神祗的克苏鲁,其英文原称

“Cthulhu”一直都有数十种发音,而这正是洛夫克拉夫特所

要表达出的效果:这些旧日支配者的名字,通常是根本是无

法用人类的语言正确发音的。这里称之为克苏鲁是因为该译

名已广为使用,从便于理解的角度考虑也没必要再硬造一个

新译名,只需了解这并非旧日支配者名称的真实读音即可。

23

栏目编辑/张帆/zhangfan@popsoft.com.cn美术编辑/Tingting

克苏鲁神话纵横谈

GAMESPECIAL

专题企划

哈斯塔

夫特的小说要早得多,他

创作的可以划归为“克苏

鲁神话”的作品与后来那

些借由神话名词堆叠而成

的洛夫克拉夫特文学模仿

品有很大的不同。钱伯斯

的大多数作品本身写作风

格并不晦涩恐怖,而是带

有幻想与浪漫的色彩——

虽然其中掺杂了不少诡异

元素。以下这段出自《黄

色印记》篇首的诗歌就很

好地展现了这种风格:

沿着滨岸,云雾波涛破碎/双生的太阳沉于湖后/阴影

拉长/在那卡尔克萨

奇怪的夜晚升起黑暗的星辰/奇怪的月亮环越天穹/更

奇怪的是/那失落的卡尔克萨

许阿得斯将传唱的歌曲/在那飘荡着王的褴褛衣衫的地

方/必定逝去不曾听闻/在那阴暗的卡尔克萨

吾魂之歌,吾音已死/汝将死,未颂者,泪未滴落/将

会干涸凋零在/那失落的卡尔克萨

正是这种相异于通常意义上的克苏鲁神话风格的文

字,赋予了“深空星海之主”、“无以名状者”哈斯塔独特

的形象魅力。

旧神属于争议比较多的类别。在德雷斯体系中,旧神

是最初的神明,也是善良的神明,代表着善良的力量,居住

在猎户座的参宿四或附近。根据他的设计,旧神极少介入

地球上的斗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少在小说中看到旧

神与外神/旧日支配者等的争斗。然而和德雷斯这种善恶二

元对抗的主题不同的是,洛夫克拉夫特似乎没有扩展或说明

过“eldergod”(注意这里还是小写)的内容。他笔下形

象中被认定为旧神的只有三位:诺登斯(Nodens)、许普

诺斯(Hypnos)和巴斯特(Bast),从它们各自的形象上

来看,诺登斯不仅像极了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名字也

直接来自于凯尔特人崇拜的海神;许普诺斯本身就是希腊神

话中的睡神;而巴斯特则是埃及神话中的猫神。除此之外,

洛夫克拉夫特与哈里·胡迪尼(HarryHoudini)合作(一

说代笔)的小说《与法老同囚》(Imprisonedwiththe

Pharaohs)中也曾提到埃及神明大多都是旧神。考虑到洛

夫克拉夫特在描述时使用的英文小写,他所指的“旧神”很

可能是“老一辈神明”的意思,也就是相对于如今现代人的

信仰(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而言较老的那一代神话中的

诸神。

和上述几类神祗比起来,梦境诸神就显得相对弱小,

它们主要出自洛夫克拉夫特笔下包括《梦寻秘境卡达斯》在

内的“梦境系列”,可能是或曾经是地球上的神明,但现在

只出现在梦境之地(Dreamland)里。关于梦境诸神的相

关资料并不多,根据《梦寻秘境卡达斯》里的说法,它们被

外神以“保护”之名统治控制着,这部分在之前的“奈亚拉

托提普”条目中已有提及。(未完待续)

P

黄衣之王哈斯塔,背后的符号就是黄色印记

“此刻,我听到了他的声音,那声音徐徐响起,渐渐

膨胀,直至如同雷鸣般轰响,越过耀眼的光芒。当我倒下

时,那光芒变得愈来愈明亮,犹如一波波火焰般冲击着我的

身体。然后我沉向深渊,聆听黄衣之王在对我的灵魂喃喃低

语……”

——罗伯特·W·钱伯斯,《大龙之庭》

目前并无明确证据表明洛夫特拉夫克曾想创造一位名

为哈斯塔的旧日支配者,尽管他在创作《暗夜呢喃》时使用

了“黄色印记”、“哈利之湖”等名词,但直到德雷斯对神

话体系进行整理归纳时才为其赋予了旧日支配者的身份。

“哈斯塔”一词最初现于安布鲁斯·布尔斯的文学作品,之

后罗伯特·W·钱伯斯在创作《黄色印记》(TheYellow

Sign)、《大龙之庭》(IntheCourtoftheDragon)等

作品时借用了该词,同时借用的还有“哈利”、“卡尔克

萨”等名词,举《大龙之庭》中的一段描述为例:

“我迈步挪向大门:在风琴管在教堂的高处爆发出一

阵巨大的轰鸣声。一道令人目眩的光线倾泻进了教堂,将圣

坛从我眼前掩盖住。人群逐渐退去,那些拱门,那穹形的房

顶都消失了。我抬起自己被灼伤的眼睛看向那不可思议的刺

目强光,我看见黑色的星辰悬挂在天空中:潮湿而又冰冷的

气流从哈利之湖上吹来,刮着我的脸。

而此刻,远处,数英里翻滚着的云雾波涛外,我看见

浪花之上,液体从月亮上滴落而下;而在更远处,卡尔克萨

城的尖塔从月亮之后高耸而起。”

后人关于黄衣之王的直接描写并不多,近期似乎只有

特里·普拉切特(TerryPratchett)与尼尔·盖曼合著的

《好兆头》(GoodOmens)里出现了哈斯塔这一形象,

但也只是借用名号而已,其在书中的堕落天使身份与克苏鲁

神话中的旧日支配者并无多少相似之处。然而即便如此,个

人依然认为在目前已知的旧日支配者中黄衣之王是最有文艺

范儿的--这要归功于罗伯特·W·钱伯斯那被后人调侃为

“克苏鲁言情小说”的系列作品。由于创作时间比洛夫克拉

献花(0)
+1
(本文系麦子滴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