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上学期,新开了一门实验分析课。听高年级的师兄说,上这门课的 我感觉到不妙是从实验报告开始的。每次我总得4分或5分。 47分,我已在心里算过无数次了。我应该是班上唯一不及格者。我的心在下沉,下沉,一直沉向那不可知的深渊。等我回过神来再听,李老师说:“你们绝大部分同学的数据都非常准确,跟教材也吻合,实验误差很小,因此分数也比较理想。只有一位同学,分数不太高。”刹那间,我浑身一震。我知道,马上要点我的名了,我甚至已经听到了同学们的窃窃私语,于是,我痛苦地深深地埋下头去。 但我没有听到我的名字, 听这番话,我先是惊诧,后来逐渐有些震惊了。我抬起头,感激地望着 教室里良久无声,所有人,包括我,都沉默着。 【心灵感悟】在心灵中筑起“诚实”的丰碑 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说。“忠诚”的“小盔”痴痴等了主人十年,它用生命筑成了忠诚的丰碑,这座丰碑矗立在日本涩谷人民的心间,它矗立在日本人民的心间。它所表达的人们敬重忠诚品德的意向,何尝不在世上所有人的心间占领一席之地呢?凡是用生命永铸忠诚的,都会永远保持青春。 人的一生可能有不少机会,但是,诚实于你,很可能就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丢失了诚实,就失去了所有的机会,也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所有,在诚实面前,不要抱侥幸心理,更不要瞒天过海,我们只有诚实,为此而已。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就会有展示才干的机会。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做事不守信誉,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却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人,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班主任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培养学生具有诚实的品德是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这样做呢? 首先,给同学们讲明什么是诚实。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欺瞒别人。诚实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实是寒冬腊月交替傲放的一枝腊梅;诚实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实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诚实而无知,是软弱的,无用的;然而有知识而不诚实,却是危险的,可怕的。 其次,让同学们明确诚实的意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保障。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诚实守信,要按照锦涛总书记讲的“八荣八耻”中就说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去做,这样我们的社会、国家、人民就会有希望、会强大、更辉煌!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第三,开展活动,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诚实的种子。活动一定要丰富多彩,如,收集古今中外关于诚实的故事,开展故事会;收集古今中外关于诚实的名言,举办书法比赛;收集身边关于“诚信”的事例,让榜样引路;召开以诚实为核心内容的主题班会;群策群力,制订“诚信公约”…… 班主任要帮助学生理解“诚实”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为人处世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崇尚“诚实”,远离虚伪、欺诈,把“诚实”作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使学生对自身或他人的行为及社会现象的“诚信度”具有评判能力,懂得诚实守信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落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 (选自《德育智慧源何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