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生物试题中,有关实验的考查一直是重点,考查的内容有对教材实验的考查,也有实验设计方面的考查,近年来,有关生物调查类的实验的考题不断出现。本文进行例析。 一 常见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 例1 .某中学两个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作了调查: 调查一:调查人群中有耳垂和无耳垂的遗传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
调查二:调查人群中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的遗传情况(该性状为常染色体遗传),统计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请回答: (1)调查一的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调查二中的第 组结果可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简要说明理由 。 (2)调查结果往往与实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要想缩小与实际水平的差距,在调查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至少答出2条,) (3)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而不选 用多基因 遗传病的原因是 (4)某人患w遗传病,不知控制w遗传病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并预测调查结果。(说明:w遗传病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 解析:调查1中根据第4组父母有耳垂而子女中出现无耳垂可确定有耳垂为显性,调查2根据1组中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而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确定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为显性。 为了使调查结果与实际水平缩小,应随机进行调查,并尽量使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由于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一般选用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为确定控制w遗传病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在进行遗传病的调查时,应以多个患有此病的相关家庭进行调查,同时应在调查时注意父母与子女的性别。然后进行分析。 答案: (1)有耳垂 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而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2)随机性 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3)多基因遗传病还易受环境的影响。 ①寻找若干个患w遗传病的家庭进行调查。 ②统计患者的性别比例:若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则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若患者男性与女性差不多,则w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患者全是男性,则w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二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例2 :据2008年7月中央电视台报道,在西藏羌塘保护区所调查的区域内,目前的藏羚羊数量比10年前增长的51%,数量已经达到12万只。关于该调查实验方案传述正确的是 A.对于藏羚羊的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B.对所做的标志越醒目越好,以便于人类的识别 C.标志重捕法又叫捉放法,此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动物 D.只要捕获一次就能计算出藏羚羊的种群密度 解析 在对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又叫捉放法),此方法适合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标志技术是该方法的关键,要避免标志手段对动物的影响,如标志不能对动物造成伤害、也不能太醒目,标志能保留较长时间等。调查种群密度时,需对藏羚羊进行两次捕获,根据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的标志个体数,这样才能大概估算出种群密度。答案为A 例3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 hm2=10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 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 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雌:雄= 。 (3)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 (4)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 解析:(1)应注意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得288只/ 2hm2,而问题中的单位是只/ hm2,所以答案为144只/ hm2。对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这一事实应正确理解,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现实际重捕标记数值应比4大,用4来计算,属偏小,故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大。(2)种群的性别比例是针对两次捕获情况综合而言,故应根据两次捕获的结果来计算,结果为8∶9(3)每100 m2有3.6个洞口,每10000 m2有144只布氏田鼠,进行比例换算,得答案为2.5∶1。 标志重捕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对于土壤动物可用样方法。 参考答案: (1)144 高 (2) 8/9(或32/36) (3) 2.5∶1 三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例4、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1)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 _。 (2)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_ _个体。 (3)某班同学对公园附近的一块林地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该地面积为长500m,宽30m,计15000m2,随机选取10个样方,由每一小组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样方取样方法为 ,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
(4 )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略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 ,则将 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解析: 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相邻两个边即可, 由题中数据得该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分成了10个等分,因此取样方法为等距取样法;计数时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0和12),取多组邻近数据的平均值,(2+3+3+4+4+2+3+3)/8=3株/m2,估算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3株/m2。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确定调查对象,如实验中的“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 ②选取样方,应在B草原中随机抽取5个样方,样方为长和宽各为1m的正方形;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 ④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这个数值就可以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参考答案 (1)大 (2 ) 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 (3 )等距取样法; 3株/m2 (4) [2] 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四 动物丰富度的调查 例5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题):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裸露泥滩的物种数为11种,米草群落物种6种,所以A选项正确;从表中看出除泥螺外,其它生物的密度都是裸露泥滩高。所以B错;只要是常规底泥采样器采取的结果都会得出正确结论,所以C错;不同的生物都会有不同的活动时间,比如说蟹类多会晚间活动,所以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所以D正确。答案为AD 变式提高 1.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
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 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2.右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土壤小动物收集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收集器设计的原理之一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的习性 B.利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全部土壤小动物,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 C.在放置土样时最好让土样充满漏斗 D.利用该收集器进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的方法属于样方法 3 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错误的做法是() A.取样用的塑料袋上应标明地点和时间 B.常用取样器采集土壤标本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蚯蚓的种群密度 D.应设计统计表,以利于结果分析 4 某班同学在做“调查人类的遗传病”的研究性课题时,正确的做法是(多选)( ) A.通常要进行分组协作和结果汇总统计 B.调查内容既可以是多基因遗传病,也可以是单基因遗传病 C.对遗传病患者的家族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在患者的家族中计算遗传病的发病率 D.对患者的家系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显隐性的推断、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预防等 5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 )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 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6 下列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l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方法 7 调查与统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以下是调查统计方法的具体运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为了解一些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某班同学拟从青少年型糖尿病和红绿色盲中选取一种,在全校学生及其家庭中开展调查。 ①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与遗传基因有关,受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中,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基因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________________基因遗传病。 ②青少年型糖尿病和红绿色盲,一般选取后者开展调查比较可行。请说明理由。 ③在调查时,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工进行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调查调束后应如何处理各小组的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模拟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两位同学分别在一张50cm×50cm的白纸上制作方 格表,将200粒绿豆种子随机撒在白纸上,选择5个方格进行计数,再计算出种群密度。 ①计数完成后,应如何计算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 ②两位同学的调查结果有较大差异,你认为原因可能有哪些?(答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A 3 C 4 AD 5 C 6 D 7 (1)①多 单 ②因为红绿色盲目是单基因遗传病,易于调查和分析(或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影响因素多,不便于分析)。 ③应把各小组的调查数据进行汇总 (2)①先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②取样方法(或样方位置,随机取样),样方大小(或样方面积,所画方格大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