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当赵堡太极八字要领

 airwang 2012-02-20

武当赵堡太极八字要领

        武当赵堡太极拳动作小,拳架高,紧凑灵活,能化能发。在走架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中、正、平、圆、轻、灵、柔、活的身躯,以慢生柔,以匀求活。在次主要说明拳架中所贯穿的与众不同的八字要领。

一、中

  不偏不倚谓之“中”。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克,中央无极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复生金,乃是从中而始,从中而终,终而复始,始之终之不离一个“中”字,乃三教圣人之心法,修养性命而成大道,千经万典,说来道去,也还是一个“中”。天下之大本也。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能守此中者圣人也,失此中者凡人也。圣凡之分,只能得失一中耳。故三教圣人,皆以中为本中字为修炼者始终之要:筑基在彼,采药在彼,烹炼在彼,温养在彼,进阳在彼,退阴在彼,七换还九返无不在彼。拳语有云:“拳从心中起,落在鼻尖中。”鼻居中央之地而为土,所寻求的还是一个中字。守己在中,取彼也在中,锻炼时需达到阴阳、虚实之中,故赵堡太极拳把中放在首要地位。行拳作势,起于中,落于中,攻于中,守于中,求于中,时时式式不离一“中”。太极拳不但在拳架锻炼时执求于“中”,而且在身体内部也需炼出超常的“中”和之气,方合于性命双修的要求。

二、正

  以中求正,正则直。不弯曲,不倾斜,对一个物体来说,就算正了。可是对于人体,仅有以上要求还不够,对于一个按套路要求研习太极拳者就更不够了。太极拳要求虚领顶劲顶头悬,不前俯不后仰,不偏不倚;不扭膀,不掉胯,节节虚领贯通,上下自然成直,都是影射着一个“正”字。虚领顶劲是通过收颔达到头部正直,通过收腹达到身的正直,上下自然正直,无论动作大小,从膝关节到脚,小腿部分一定得与地面保持垂直,这样从上到下就形成了一个整体正直的身躯。行拳身要正,推手身要正,实践技击时身要正。上自百会穴,下至会阴穴;前以鼻尖肚脐,后以脊椎尾闾,虚虚对准成一垂线。武术谚语云:“撅臀哈腰,传授不高。”不唯如此,“正”又与做人的道理一致,即习拳者既要身正、势正、形正,更要心正、气正。心正,神亦正。炼就一身正气,扶良抑恶。出手先占正门,正门即是巧地。唯有正,才能一气贯穿,才能虚灵,才能在虚实转换时身体有悬空的可能,对方来的力才会有如拨悬物的虚空感,才能应验立木面千斤的道理,推手和散手技击时才会有化、引、拿、发的机会,有了这种机会,才可能体现和证实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之句绝非虚妄。故赵堡承架太极拳对“正”的要求尤为严格。

三、平

  《内经》“平人气象”条说:“平人者,无病之人也。”可见一个人的健康最高标准无非是“平”。“阴平阳秘,气乃和”。人体各部分器官功能平衡,同时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亦得平衡,不用说,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一定也是平衡愉快的,身体是健康的。故赵堡承架太极拳特别注重这个“平”字。因此,在习练时通过许多方法、要求去实现和达到“平”的状态。习练时除保持中正的身躯外,还须做到六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心与意合、力与气合、筋与骨合),和不撇不停(撇、停,后面有专条解释),这样使五脏六腑、筋骨、肌肤作反正、上下、前后、左右的等量圆转运动,去合于“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的阴阳平衡,才能不贪不欠,无过不及,不丢不顶,中正平稳,如此长期锻炼下去欲动、随遇和独立时自己的重心方能稳固和平衡。那么太极拳除用上述方法取得平衡外,还利用什么办法和原理求得平衡呢?简言之,就是要圆动,在圆周运动所产生的旋转中求得动态的平衡。太极拳是圆和圈的运动,赵堡承架太极拳就是运采用斜圈、平圈、反圈以及先进量螺旋形的立体交错的圆转运动使每势的起、承、转、合得到平衡。宇宙天体的构成和运行也是螺旋圆转与圈的不息运动,才得以平衡存在的。再就是太极拳要求身动心静,动作和缓,呼吸自然均匀,神安气平(这样,能量才消耗不大),因而能达到所要求的平衡效果。这也是太极拳具有既能防身又能强身健体,还能治病等多种功能的原因所在。

四、圆

  圆即太极也。《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故太极拳以圆为宗,用圆的运动去执守于中,去稳固自己的重心,旨在身转、步行、手动处处势势用至虚至灵之浑圆作导引,力争做到用先天之巧劲去排除人体后天之拙力,达到以后天引先天之目的。而太极拳的内劲圆转,外动求圆,以及虚领顶劲,又能使身体内部器官和百会穴得到轻微的自动按摩,以达到修性立命,性命双修,将后天返还于先天之功效。

五、轻

  分量小,数量少,程度浅,用力微,都是“轻”的解释。太极拳论、拳经及十三势歌中,都有不少关于轻的阐述。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要贯串”,“轻则灵,重则滞”,“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头顶悬”。另有太极初学要诀云:“初学而内要静空,周身而外要轻松,内空静气行于外,外松而内有神精……”。还有“用意不用力”,“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步法轻灵神内敛”,等等,都是注重和涉及到“轻”字。只有放松才能轻便灵活,放松才能增长人的敏感,克服迟钝与呆板。行拳作势时,不但通身要协调轻松,而且还要顺其自然。太极拳要求顺其自然,并非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做到在行拳作势时手、身、腿、脚之顺随(身顺手的方向而动、脚顺腿的方向而动),用意不用力,使力蓄于内,不流露于外,气沉于丹田,不停滞在胸。唯有不用力和气,才能减少各个关节处的阻力,从而使力从脚至腿而腰经肩过肘至腕顺利通过,行于手指,久而久之,就能积蓄大的气力,并且运用自如,毫无勉强,必要时,就能求出巧妙之劲,而并非外功用气用力专至一隅所形成的死笨之气力。故太极拳能被男女老少及体弱者所接受。又因太极拳动作轻柔异常,一动全身皆动,身体任何部分均无偏颇之弊,轻灵柔和,故太极拳能调养气血,陶冶性情,达到神经末梢处之气血周流。所以太极拳最合乎生理程序,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六、灵

  聪明敏捷,有效应而无呆滞,谓之“灵”。从上述的阐述不难看出,一般多轻灵并用,以说明或形容物体与动作的优美。轻则灵,太极拳正是选用了轻灵优美的动作和姿式去开阔人的视野,陶冶人的性情,以达到内外兼修,轻灵自然的效果。轻灵悠闲,以拳势为导引,使整个肌体随之作阴阳、虚实、圆转、曲伸的运动,由浅入深,从表皮入脏腑,就能达到舒筋活络,调养气血,以及提高技击水平的目的。太极拳论中还有:“小则灵,大则滞”之说。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先求紧凑,意思是先将拳架放大,得到舒展,由外动去带内动,然后再由内动去带动外形,再由有圈变无圈,有形变无形,以臻于小、巧、灵之妙境。如上所述太极拳要求中、正、平、圆、轻,力求加强圆的概念,作连绵不断的螺旋屈伸运动,通过正确的拳架练习,产生通身的高度协调,意念上的高度虚灵,去表现出肢体的虚轻运动,达到至虚至灵,即形体灵,意念灵,灵光显现。有了如此之灵,才能步入随心所欲,“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之境界。

七、柔

  弱软,不硬,无强烈感,与刚相对谓之“柔”。唯其慢,始能柔。速度小,不急书记而迟缓谓之慢。从人的生理和性格而论,世上多以暴躁急迫的男性比刚,慢弱温和的女性喻柔。赵堡承架太极拳要以柔和软绵的韵味贯串始终,势断意不断,藕断丝相连。武当主柔,劲蓄于内,与少林主刚,力显于外相区别。赵堡承架太极拳在习练过程中有三个步骤:慢、快、慢。开始学习时宜慢,这种慢是心理的慢导致外形的慢。但不能时停时动,断断续续。第二步是熟练之后自然变快,但不能散乱浮滑。如此然后复于慢,但此时的慢不同于第一步的慢,是高层次高要求的慢。在慢中求柔,但注意不能痴呆。通过这三步锻炼,最终做到拳经所说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柔,不是目的,而是过劲和化劲的手段。拳经云:“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柔是一种辩证的柔,是有弹性的柔,是物极必反的柔,柔久刚刚在其中。柔之所以有弹性,因为放松运动的结果。只有放松才能柔活,柔活才能练出弹簧劲。练习时还须做“柔过劲,刚落点”,阴阳俱备,松紧相间,只有极柔软然后才能极坚刚。这样,太极拳练出的刚劲绝非僵刚,也不是拙力硬劲那种生铁般的脆刚,而是“千锤百炼化作绕指柔”的优质韧性刚。拳经有云:“实有心之柔软,非有心之坚刚。”结果是有心求柔,无意得刚。这样得来的刚和柔是能刚能柔,亦刚亦柔,这才真正是太极拳所要求的刚柔相济,内外兼修。

八、活

  不固定,不死板,灵活而富有生命力谓之“活”。太极拳说的“活”要以匀求之。匀,是等分,是均平以补不足。太极拳有“唯其匀始能活”之说。匀有三层意思,一是单势的起承转合要匀,二是每势的衔接要匀,三是整套拳架从头到尾要匀,保持不断线,即如俗语说的“扯着绳”。拳经云:“凡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为人制。”这是与活有所反的缘故。什么是“运化”呢?“运”,可指运动,活动;“化”,可解释为化解,活解,溶化。从这两个字看来,都得从活与动来作势,才能达到运化的目的。太极拳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故曰:先在心,后在身。就人而论,心为性,身为命。故人常说:修心养性,修心者即可立命,以先天化后天,以后天养先天,行自然无为之道直入圣基因此需要做到心平气静,神敛气舒,虚领顶劲等诸项要求,而达于忘我。唯有忘我,才能做到思定而情忘,体虚而气运,心死而神活(意念专注)。神活则身更活。天有四时(春夏秋冬)、八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人亦有四肢(即四大节——两膀、两胯)及八节(八小节——两肘、两膝、两手、两脚)。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时八节运行,无休无止;人一动周身活泼,全赖于这八小节,节节随膀随胯运动不已。只有身活才无迟滞之弊。排除杂念,思想专一,达到忘我,为的是让人用意不用力,只有用意才能灵活。故曰:“用意则活,用力则滞。”意贯周身,运行在步,虚实转换在步,活与不活在步,灵与不灵亦在步。步活,言进则能进,言退则能退,俗语说:“手是两扇门,全凭步赢人。”伸要身得进,身进步也进。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莫不在身调之,步用之,心主之,故也有“心动快似马,肾动速如风,活活泼泼全在于心”之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