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小人不可得罪

 踯躅花 2012-02-20

小人不可得罪

 

  读《恶意》这本书像剥笋一样,剥开一层又一层,每剥一层都有惊奇,只是剥到最后才发现了一个腐烂发黑的笋芯,很让人心寒,人心的恶毒,人性的丑陋,真是失落而失望。 
   
  一开始以为是不出名的作家野野口嫉妒畅销作家日高的名声才华,出于嫉妒的杀人行为,经过野野口的有预谋的误导,动机变成了日高要挟野野口成为自己的影子作家,野野口出于无奈才杀人,凶手成为了被同情的对象,被害者成了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小人,本以为终于找到真相就此结束,谁知背后竟然还隐藏着更不为人知的卑劣行径。 
   
  野野口与日高是从前的同学,野野口被校园里的恶人欺负,日高曾挺身而出维护他,结果日高反成了替罪的羔羊,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最可恨的是,野野口反过来成了那些人的走狗,成为欺负日高的帮凶,成为恩将仇报的小人。 
   
  当真相被一层层揭开,揭露出最深处的恶意动机,我们除了对凶手充满厌恶和不屑,也应该能自省一下。 
   
  1.要能慧眼识人 
   
  日高和野野口相识这么多年,竟然对这个人的一点都不了解,只能怪他自己太糊涂。日高心里应该都明白野野口他做过些什么勾当,这样一个坏人,还要跟他保持这么亲密的交往,让他有可趁之机,这不是糊涂就是愚蠢。仔细认清周围的人,坏人恶人不去与之对抗也至少要敬而远之,明哲保身,惹不起还躲得起吧;小人不可与之交往,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得罪他或者被他算计了;好人也要保持距离,太近了就会失去良好的关系,距离产生美产生安全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网友相隔很远或者是有虚拟的身份就可以无话不谈,现实当中则不可能这样。如果不能分辨周围人的好坏,因为认清一个人是很困难的事。 
   
  巴台农神庙的柱子上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据说是希腊七贤之一泰勒斯所写。了解自己都不容易何况他人呢?大多数人以为自己了解别人了,实际上你了解的只是表面,萨特名言:他人即地狱。人性太复杂了,别人的内心根本无法深入了解。 
   
  2.要有防人之心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老生常谈了,但是什么时候提都不过时。 
  因为你可能会在无意之中成为别人仇恨的对象。当然我们一生中碰到像小说中这样的极端的行为应该概率很小,但是我们的自傲、自高自大、自负也可能在无意之中伤害了别人而不自觉。即使你从不自傲自高自大自负也可能会遭到忌恨,因为你的完美你的高尚。就像日高对野野口一样,野野口不仅没有心存感激,反而要怀恨在心,虽然杀人还有另一层掩盖罪恶怕被人发觉自己的卑鄙下流的因素,但明显忌恨也是诱因之一。 
   
  人们常说的好心没好报就是这种情况,你是出于好心但是你可能伤了别人的自尊。不管是出于嫉妒也好出于自卑也好,有时候做好人不但得不到好报反而会招来祸根,因为你的高尚可能反衬出他人的卑劣,你的高大映衬了他人的卑微,你越对他好他越恨你。这种人性之恶确实让人难以理解,但又确确实实在现实当中存在着。 
   
  坏人往往能成功是因为他可以不择手段无所顾忌躲在暗处;好人常常受伤害是因为他的善良容易被人利用心存敬畏所以有所顾忌又暴露在明处,这些优点如果被坏人抓住就都成了致命的软肋。所以不存害人之心,但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有使自己和家人免受伤害的措施,不给别人伤害自己和家人的机会,这是一种明智的生存之道。 
   
  3.要给别人报答或感谢的机会 
   
  不要以为做好事不求回报是善行,只施予而不索求,洒向别人都是爱,但是你有没有体会一下被施予者的感受?让别人背负人情债无法偿还,实际上是一种轻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说:因为我比你强大比你富有,所以我施与你而不需要你的回报。这会让别人一辈子见到你抬不起头来,这种人情债有时候比冷漠还可怕,人情债比金钱债还要沉重。 
  所以要记得给别人偿还的机会,如果一味的予人恩惠而不肯接受别人回报,这也是一种自私而不智的行为。施与受的关系是相互的才能平等,只施予不接受,这是不合情不合理的自大行为。 
   
  假如日高能通过从前时的交往认清野野口是怎样的人,对其敬而远之;在野野口主动来靠拢巴结时不要让有接近的机会,保持比一般人稍远的距离;对他心存防备,不给他伤害自己或家人的借口、机会,哪怕只做到其中一项,我想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人性之恶,深浅莫测。 
  牢记小人不可得罪,坏人不可不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