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名顶尖经济学家对欧洲财政危机的高见

 太阳初照 2012-02-20

八名顶尖的经济学家其中包括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对欧洲财政危机的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在经济学家们的带领下让我们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欧洲大陆正在发生的欧元危机。虽然欧洲大陆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太过于遥远,但是处于危机中的国家对债务的控制不力、竞争力不足才是根源。欧元区出现的其他问题仍能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

 

八名顶尖经济学家对欧洲财政危机的高见


2012年1月23日,东部时间中午12:00

随着经济危机继续在欧洲大陆蔓延且前途黯淡的欧元已岌岌可危,美国的《新闻周刊》征询了八名科学家讲述了欧洲单一货币之所以陷入困境的缘由并猜测欧元一旦面临解体所带来的后果。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我对欧洲各领导人保护欧元的承诺深信不疑。但是很明显,大家不明白哪些是必须做的,且/或不管是出于意识形态原因还是政治动机,自动自发地去贯彻执行这些必做之事。这些领导人必须明确单纯实施经济紧缩措施是无法促进经济增长也无法恢复消费者信心的。他们必须明白经济不增长就不可能提高消费者的信心,且这只会让债务危机雪上加霜,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

他们也必须知道,即便加大财政约束有可能会预防下一次的危机,但是无法解决远水解不了近渴。且他们还要知道,也许正在讨论中的结构性改革有可能众望所归。但这一结构性改革只针对在许多国家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时所采取的供应方面的措施。且执行这些措施所需的时间与危机的紧迫性相脱节。简言之,欧洲正出台的政策框架—— 除非配合能降低违约风险并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措施——否则有可能功亏一篑。市场和信用评级机构深谙此道。问题在于,何时政治领袖才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必要的行动?

斯蒂格利茨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奖。

贾格迪什?巴格沃蒂(Jagdish Bhagwati):这是因狂妄自大而酿成的一场悲剧。这一悲剧始于希腊,早在狂欢节(Dionysia)前几天便拉开了序幕。这一传统的狂欢节因表演希腊的悲剧而广受欢迎。但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开来了。希腊的未偿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它最主要的问题是目前巨大的赤字包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有一件让人生厌的任务便是在向各国提供临时调整基金以缓解阵痛之时,也让各国勒紧裤带过日子。我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赞同欧盟必须让IMF执行这一惹人嫌任务的为数几个人之一。但是欧盟认为向IMF的求救有损其尊严。故灾难一触即发。现在是德国而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了希腊的公敌。危机袭卷整个欧洲大陆,欧洲各国惶恐不安的情绪日益增长。

过去我们常说,土耳其是“欧洲的病夫”。之后希腊步入其后尘。现在整个欧洲大陆难逃“欧洲病夫”的命运。

巴格沃蒂先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经济学教授。

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欧元危机明显已病入膏肓。这一危机主要集中在五个左右的国家——包括希腊、意大利等。如果你细细比较一下,你会发现这些国家,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拥有最高的债务与GDP的比率(debt-to-GDP)即最高的赤字——尽管有些国家确实如此——但基本上,所有这些国家的进口额超过其出口额。从根本上讲,他们的竞争力严重不足。我想应该是竞争力弱导致借款增加并升级为债务问题和其他诸如此类的问题。
贝克尔先生于1992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罗伯特?E?罗本(Robert E. Rubin)欧元区先天不足,存在结构缺陷。其拥有一个共同货币、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但却把财政制度拱手让给了各个成员国。这一缺陷集多种方式导致了这场危机。而且,市场并未采取恰当的措施来评估欧元区各国不同债券的相对偿还能力,因此未能对国家的财政政策提供制度约束。欧元区的领导们一如既往地后知后觉,他们本可与希腊一起将危机扼杀于萌芽时期从而避免危机的蔓延。更广泛地说,在危机的每个阶段必须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但是欧元区缺乏这一政治意愿。目前的欧洲央行采取的一些加大银行流动资金的措施虽争取到了时间,但最根本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的改革措施。虽防火墙可令损失减小但除非出现危机恶化至不可救药,否则欧元区绝不会部分解体也不会完全分崩离析。欧元区的《稳定与增长条约》虽有财政纪律要求但无有效的可超越国家主权的执行机制。
罗本先生是美国的前财政部长,现任“外交关系协会”(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联合主席。

插图:奥利弗?穆迪


格伦?哈伯德(Glenn Hubbard):首先,如果你有一个单一的货币联盟却没有统一的财政联盟,你便失去了灵活性。你最好希望各国所受的经济冲击一般大且所有国家采取统一行动,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另外一种因素:有一种观点认为有的时候,欧洲有些国家较正直有些国家却反其道而行之。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就竞争力而言,德国是欧元的最大受益人。德国的汇率被低估了而相反希腊的汇率被高估了,这导致帐户收支不平衡。第三种因素为:银行和金融法规。欧元区没有资本要求,故有的银行债台高筑,很多银行不得不面临重组的命运。
哈伯德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院长

罗伯特?孟德尔(RobertMundell):严格意义上讲,这并非是欧元危机,而是欧元区危机、财政系统危机和缺乏财政纪律及财政管理机构互不配套的危机。马斯垂克条约(The Treaty of Maastricht)中明确列出了相关条款,各国政府却熟视无睹。该条约对每个国家都设定了相应的门槛,像意大利和希腊这样的国家——其债务占DGP的比要控制在60%;在他们加入欧元区时这一比例高达120%或110%。也许在他们加入时这一比例还是可以的,因为这是个政治时机。但问题是,在此期间并未强调降低债务比率。故要贯彻落实财政纪律比登天还难。而《增长与稳定公约》只是一纸公文,无任何权威性可言。因为追溯至2002年,就连最大且最稳定的国家也在违反这一公约。

如果欧元退出历史舞台,对于欧洲来说不啻为一场噩梦;且我认为,世界其他地区也难于独善其身。对于美国和北美洲来说无异于是一场可怕的大灾难。有些国家并不喜欢强大欧洲这一构想——且欧元肯定是促进欧洲更强大且更有凝聚力的一个因素——这些国家可能想从中坐收渔利,但我认为他们将一无所获。

孟德尔先生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约瑟夫?阿科尔曼(Josef Ackermann):欧元作为一种货币并未出现危机,但在欧元区某些国家出现的是主权债务危机。但是,这一危机,如果未能迅速解决,这可能会严重削弱公众对这一共同货币的信任。因此我们需要能定乾坤的行动。例如,努力实现稳定且可靠的预算合并,推动能提升国家层面竞争力的结构性改革和促成欧洲层面的机构改革以避免将来历史重演。这纯粹是假设性的问题,但是欧元区的解体将极有可能把欧洲及——考虑到欧洲仍是最大的经济组织这一事实——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将陷入深度衰退期,且除此之外,还会危及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自主性并波及至全世界。

但主权债务危机显然暴露出欧元区现有治理结构缺乏严格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如果欧洲的经济与效应联盟运转正常,将迫使国民政府和国会任意扩大回旋的余地,尤其是在财政政策领域发挥的空间更大。我们必须彻底改造这一货币联盟并辅于一开始便未能建立的体制结构。

阿科尔曼先生是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

丹尼?罗德(Dani Rodrik)欧洲在一体化进程中出师未捷。货币联盟是(或应是)实现更完整的财政和政治联盟的一个奠基石。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暴露出了欧元区普遍存在的政策的不稳定性。因管理不当让这场危机雪上加霜,尤其是在德国坚持实施紧缩政策和欧洲央行拒绝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后。

我一直认为欧元区作为更一体化的长期政策的一部分值得放手一博。棘手的问题是没人(包括我自己)能预见到这场让美国自身难保的金融危机。如果不是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欧元区有可能正常运转达数十年之久。

罗德先生是哈佛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教授。



译者注: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于1991年12月9至10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第46届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签订。《欧洲联盟条约》包括《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其中《货币联盟条约》规定,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将最迟于1999年1月18日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
注释摘自维基百科,详情可参照:http://zh./wiki/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本文由Shierzou授权给译言网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