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世大全(磨砺篇)

 qzxzl 2012-02-20
前言
 
        人生就是在这理想与现实中辗转,在这入世与出世中徘徊,在这有缘与无缘间飘泊。活着的时候因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后灵魂的永驻才能延续生命。无论生活怎样平凡与苦闷,无论人生怎样失意与压抑,都不要轻言没有了希望,都不要轻易放弃了努力。
   
 
编译说明

        《处世手册》由两部世界经典名著组成。一部分是《智慧书》,占全书内容的一半多一点点,是本书的基本内容;另一部分是《伊索寓言》,占全书内容的一半少一点点,是本书的辅助内容。
《智慧书》的作者是巴尔塔沙·葛拉西安(1601~1658),西班牙人。自1647年《智慧书》第一版问世以来,举世称赞,一版再版,流传甚广。
        许多欧洲学者认为,千百年来,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书只有3本,一本是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一本是中国的《孙子兵法》,一本就是《智慧书》。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是为那些处心积虑企图夺取或保有大权的人而写的,是一本关于政治谋略的书。该书撕破人类道貌岸然的表象,揭示出人类心灵深处最卑鄙,最肮脏、最奸诈、最残忍的部分。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可以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可以奸诈、残忍、背信弃义,而最终却往往会被后人奉为杰出的人物。尽管《君主论》有助于认识人类的丑恶本性一面,但这本书本身也是一种罪恶,因为它不但无助于人们向善的方向发展,反倒为恶的存在寻求合理依据。善良的书使人向善,邪恶的书使人向恶。《君主论》诚然是一本奇书,也有人认为是人类智力开出的最丑恶而刺眼的花朵。
        《孙子兵法》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兵书。《孙子兵法》是为那些运筹帷幄的将帅而写的,是一本关于军事谋略的书。该书虽然是关于战争的,可目的却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害人,是为了阻止甚至消除战争。而在《君主论》里,无情地毁灭对手是其最鲜明特色。所以从人伦观点的角度来看,《孙子兵法》的品位远远要高于《智慧书》。
        《智慧书》是为普通人写的,是一本关于“人们乐于身体力行的处世规则”的书。它采用了警句的表现方式,论理之中突出形象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智慧书》兼有《君主论》的坦率和《孙子兵法》的品位。书中以令人惊异的冷峻态度深刻地阐述处世潜规则,为读者提供了避免尴尬、战胜邪恶、走出困顿、走向成功种种方法。在鞭辟入里地剖析人性方面显示出了登峰造极的处世规则。
        中国《增广贤文》、《菜根谭》、《厚黑学》等等关于处世书籍,剖析人性方面也是不错的,可不是失于猥琐,就是伤于零散,或是品位太低,或肆意夸张,虽然是百花齐放,可还是难与《智慧书》媲美。即使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培根的《论人生》,尽管在剖析人性方面的深刻性举世注目,可是在全面地阐述处世规则方面,还是未免略逊一筹。
        叔本华是德国一位眼光极高的大哲学家,他认为《慧智书》是“绝对的独一无二”,因而将此书译成德文。尼采更是狂妄得很,自称为“太阳”,可是看了《智慧书》他却拍案叫绝,认为“葛拉西安的人生经验显示出今日无与伦比的智慧与颖悟”,并且断定“整个欧洲没有一本书比《智慧书》更精微、更曲折多姿”。从处世智慧方面来评价这3本奇书,《智慧书》最微妙、最实用、最耐人寻味的书。
        现在再来简单地介绍《处世手册》的另外一个部分《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的作品,具有世界级的声誉。世界上但凡读过一点书的人,可能没有不知道的。《农夫与蛇》、《狼与小羊》等,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本书中所说的处世规则,毫无疑问是博大精深的。对朋友、对敌人,对好人、对坏人,对精神、对物质,对顺境、对逆境……《伊索寓言》都一一做出了睿智的回答。
        《智慧书》和《伊索寓言》,都站在人性的立场上来看待处世的问题,从个体的角度出发,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为人处世的规则。什么有利什么不利,纯粹是以个体为中心的。没有孔子、孟子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也没有宗教的“普渡众生”,可是其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帮助人们远离邪恶,走向崇高。可以说《智慧书》是一本关于道德谋略的登峰造极之作,这与《君主论》及现在很流行的所谓“厚黑”之类论调有天壤之别。
        而这本《处世手册》集《智慧书》和《伊索寓言》这两本世界经典之精华为一体,对《智慧书》和《伊索寓言》行进了系统化、通俗化,使之更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参悟。
        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来编译本书呢?
其主要理由是:
        第一、这两本经典在内容编排上,毫无疑问是缺乏必要的系统性的。这就给很多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困难。
        不用多说,《智慧书》的警句和《伊索寓言》的故事都是极为经典的,其中所表现出来处世规则同样是精妙绝伦的,可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系统性,对阅读和理解必然产生很大的困难。这正如一颗颗价值无比的珍珠,可是缺乏一条将其贯穿起来的金线,其价值自然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毫无疑问,这是《智慧书》的特点,可特点可能正是缺点。如果谁愿意花功夫把“浑无条序”的《智慧书》中的警句梳理出一个顺序来,整理出一个体系来,这岂不是功不可没的好事吗?可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做这项工作。
        《伊索寓言》的情况也与此相似,书中的故事虽然充满智慧的光芒,可似乎只是一些零散的而不是一套完整的处世招数。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人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
        《处世手册》自然就是这项工作的一个试验品。该书把《智慧书》分为:磨砺篇、善谋篇、笃行篇、审慎篇、掩饰篇、言辞篇、交往篇等7个部分,共159条处世的潜规则,比较系统地表现出了全书的面貌。篇与篇之间有一定逻辑关系;一篇之中,一条规则与另一条规则之间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不可能像学术著作那样浑然一体,可是基本脉络是清晰可见的。
        《智慧书》的逻辑顺序梳理出来以后,《伊索寓言》的逻辑顺序也就梳理出来了。《伊索寓言》的每一个故事,都能够说明一个处世道理或介绍一种处世方法,而这个道理或这种方法与《智慧书》每一条处世规则相对应,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系统性。不能说这种构思不具有天才的创造性。《智慧书》采用的是警句的方法来阐释处世的规则的,主题比较集中,而《伊索寓言》则使用的是故事格式来反映处世的规则的,表现出多维性,这是因为“形象大于思维”所决定的。可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谓交相辉映,价值倍增。
        为了保证此书的真实性,我们在《处世手册》中的《智慧书》内容之下注明了在原书中的数目顺序。
        第二、《智慧书》的笔法十分简洁,是17世纪文笔最省净的作品。
        笔法简洁,这既是作者的一种审美理想,也是作者的一种自保策略,因为作者在那个时代不为当权者所容。前者,如作者认为:“说话应该像写遗嘱或立证词那样:言词愈省,争论愈少。”“美事简短,其美加倍。”等等。后者,作者这样说:“谨慎之人虽然自己十分清楚,却总是说一半留一半。”“秘密具有神圣的感觉。”等等。
        可是,这种表达方式却大大地增加了一般读者阅读的难度。各种各样的翻译文本,为了忠实原著,同样继承这种风格。“文须通俗方传远”,这是举世公认的信条。因此,我们参照了英法中等多种文本,在完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通俗化、逻辑化的处理,使得文本浅显易得,自然流畅。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将作者的工作称为“编译”而不是“翻译”。读者随便去书店翻一下同样的书,这种感觉就会十分明显了。
        最后谈谈怎样读这本书。特别要指出的是,本书不是一本休闲小说,翻一翻就过去了,而是需要你反复阅读的。
        凡德比尔大学的克里斯多福·莫勒是《智慧书》英译本的翻译者,他说:
        《智慧书》全由箴言警句构成,这些箴言警句滋味绝佳,不可不与朋友同事分享共赏。本书的理想读者,是因日常事业而需与他人周旋应付者———他必须发现他人用心,赢得其好感与友谊,鞭辟入里而蒙敌人对手于鼓里,或反制其机谋及使他人企图一筹莫展。
        《智慧书》是人们乐于身体力行的处世规则,应该人手一册。俯仰浮沉于万丈红尘之中的人类,这本书特别适合作为手册,尤其是有志在这种世界上发达纵横的青年,这本书不得不读。书中的很多规则,如果不读此书,只能依靠自己在长久的生活实践中才能有所积累,并且难免挂一漏万。而细细地读读这本书,很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本书捧读一遍显然不够,还应该时时参照对比,以备随机制宜。本书的读法是慢嚼细咽,且每天读一、二条最为适宜,以便体会其中三昧。
        一句话,此书是读者的良师益友,能够很容易学到其他书本中和平常生活中很难系统学到的处世计谋。
  编译者
   
 
在理想与现实之中寻找一个契合点

——谈青年女作家黎阳新作《处世手册》
王常成
        新近读了青年女作家黎阳的编译作品《处世手册》,很受启发。该书独具创意,结构巧妙,采用格言警句的表现方式,将世界名著《智慧书》和《伊索寓言》系统化、通俗化,配之以自己的感悟
——"处世潜规则",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处世手册》,是近年来青年励志丛书中少有的精品。
        在黎阳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尚未出版之前,我就拜读过小说原稿了,可谓她的忠实读者。欣闻新书出版,自然先睹为快。在惊叹她才华,佩服其文思的同时,更觉她眼光独到。此书一出,应对多少青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钦佩之余,不由问起黎阳,为何想编译《处世手册》一书。黎阳告诉我,编译这本书不是突发奇想,偶然为之。实际上与她创作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探讨的问题是一致的,甚至是一脉相承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描写的是"一曲在无奈现实中挣扎与浮沉的人性悲歌,一部现代知识分子心灵的蜕变史",其实质就是描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人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的人,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甚至严重的错位。如何面对社会人生、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向,这是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值得深思的问题。黎阳认为,一个人只有既在理想,又在现实,才可能真正有所成就。太理想的人不能成功,因为不顾客观环境,不考虑自身条件的理想容易成为空想,往往是海市蜃楼,虚无缥缈;一个太现实的人也很难成功,因为过于现实会使一个人目光短浅,如井底之蛙,热衷于盲目上马,搞短期行为。真正成功的人都是既在理想,又在现实的人,即心中永远有一个不变的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但知道从自身条件出发,从现实做起,适应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脚踏实地地做事。正如她在其个人主页心语文室的开场白中所说:"人生就是在这理想与现实中辗转,在这入世与出世中徘徊,在这有缘与无缘间飘泊。"因此,帮助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应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避免尴尬、战胜邪恶、走出困顿、走向成功就成了编译该书的初衷。此外,对《智慧书》和《伊索寓言》的认真研究,对两本经典之作优缺点的正确认识、判断分析,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是形成《处世手册》的直接原因。
        黎阳大胆坦言:"毫无疑问,《智慧书》的警句和《伊索寓言》的故事都是极为经典的,其中所表现出的处世规则同样是精妙绝伦的。但它们在内容编排上都没有足够的系统性,对阅读和理解必然产生很大的困难。这正如一颗颗价值无比的珍珠,但缺乏一条将其贯穿起来的金线,其价值自然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如果谁愿意花功夫把'浑无条序'的《智慧书》中的警句梳理出一个顺序,整理出一个体系,岂不是功不可没的好事?可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做这项工作。《伊索寓言》的情况也与此相似,书中的故事虽然充满智慧的光芒,可似乎只是一些零散的而不是一套完整的处世招数。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人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处世手册》自然成为这项工作的一个尝试,或者说在此基础上的再创造,推陈出新,于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黎阳以女性的独特思维,作家的奇思妙想,把《处世手册》分为了磨砺篇、善谋篇、笃行篇、审慎篇、掩饰篇、言辞篇、交往篇7部分,并挥动手中生花妙笔撰写了159条处世的潜规则,使理论形象化,形象理论化,最终形成了这本关于人们乐于身体力行的处世规则。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更是一种可贵的创新。
        "当然,由于是编译作品,为求客观公正,忠于原著,书中保留了许多我本人并不特别赞成的观点。不过,这些都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总之,希望这本书能帮助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在理想与现实之中寻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从而走出迷惘、走出困顿、走向成功。"黎阳如是说。
        "人生就是在这理想与现实中辗转,在这入世与出世中徘徊,在这有缘与无缘间飘泊。活着的时候因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后灵魂的永驻才能延续生命。无论生活怎样平凡与苦闷,无论人生怎样失意与压抑,都不要轻言没有了希望,都不要轻易放弃了努力。没有了一生的执着,没有了一生的激情,纵然是活着,活着又有何滋味?"我想,黎阳本人也正用她自身的历程证明着她对人生的诠释。
 
 
磨砺篇 造就你超人的智慧和完美的性格
 
        凡是希望自己天赋得到自然发挥的人,就必须让自己的才华依托自己良好的性格和理智的聪明。如果只依靠性格或理智,就只能获得一半的成功。只靠聪明是成不了大事的,还必须有一个适合自己聪明的性格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愚人之所以失败,在于其行事不顾及自身的具体条件、地位、出身及朋友关系。
   
 
1、乌龟与兔子 挖掘潜能,发挥特长
        一个人要善于认识自己的特长和天赋,才能使之得以开发和发展。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那么他们就能在这个方面获得大大的成功。首要的是弄清自己的秉赋,认识自己的长处,然后竭尽全力地在这方面发展。每个人都有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长,有的人明察善断,有的人勇气过人,你应该仔细地寻找自己的特长。很多人盲目地强调自己某一方面的才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结果最终一事无成。这种人被自己的热情所蒙蔽,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长什么,而等到真相大白的时候,就已经后悔莫及了。
《智慧书·34》 乌龟与兔子
        乌龟与兔子为他们俩谁跑得快而争论不休。为了得出一个公正的结论,他们约定进行一场比赛,规定了比赛的时间、地点和规则。
        比赛一开始,兔子认为自己是天生的飞毛腿,跑得快,对比赛掉以轻心,根本没有把一瘸一拐的乌龟放在眼里。跑着跑着,就躺在路旁睡觉了,他想等乌龟跑到跟前的时候再超过。可是兔子一睡就睡着了。
        乌龟知道,自己走得慢,靠的就是毫不气馁,坚持到底,于是不停地朝前奔跑。结果,乌龟超过了睡熟了的兔子,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处世潜规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要扬长避短,就能够作出卓越的贡献,完成艰巨的工作。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的人,没有一个不失败的。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这就是乌龟和兔子赛跑留给人们的启示。
   
 
2、天鹅与主人 德业兼修,不断进取
        一个人不可能一出生就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德业兼修,不断进取,最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尽善尽美的人。完美的人有以下特征:趣味高雅,才智精纯,意志明晰,判断老练。有些人永远不能臻于完美,总是不缺这一点就缺那一点。而另一些人虽然也能走向完美,可是常常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修炼才能初见成效。
《智慧书·6》 天鹅与主人
        传说天鹅只有在临死前才会唱歌。有个人偶然看到市场上出售天鹅,还听说天鹅的歌声非赏悦耳动听,于是就买了带回家。
        有一天,他设宴请客,想让天鹅在席间唱歌,炫耀一下自己的高雅,可是天鹅却始终没吭一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天鹅老了,知道死到临头,于是开始为自己唱起了挽歌。
        主人听到天鹅唱歌,就说:“如果你真是除死之外,其余别的时间都不肯唱歌,那么我就是太傻了,那天叫你唱歌时,我就应该把你杀了。”
        处世潜规则:一个人是不是能够达到完美的地步,与其品性关系密切。有的人能够自我进行修炼,有的人则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开始修炼。不管是什么情况,希望完美总是好的。最可怕的是活得像浑浑噩噩的没头苍蝇。
   
 
3、宙斯与众神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陪衬的。完美的东西如果没有能工巧匠的雕琢也会变得粗俗不堪。雕琢能够使恶者获救,善者益善。如果缺乏人为的修炼,最佳的气质也显得粗俗。缺乏文化熏陶的完美只是半成品。因此,尽善尽美需要人为雕饰。
《智慧书·12》 宙斯与众神
        宙斯、普罗米修斯、雅典娜创造万物时,宙斯创造了牛,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雅典娜创造了房子。莫摩斯米评判他们的杰作,却疾妒他们的创造物,便说宙斯犯了错误,应该把牛的眼睛放在角上,让牛能看见撞到什么地方。接着,他又说普罗米修斯也做错了,没有把人的心挂在体外,好让各人心里的所有想法都能表露出来,使坏人无法伪装。最后他说雅典娜应该把房屋装上轮子上, 如果有坏人作邻居,便很容易搬迁。宙斯对莫摩斯无端的诽谤十分气愤,便把他轰出了奥林匹斯山。
        处世潜规则:完美离不开雕琢,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免掉你的粗糙,最好的方法就是修炼自己。
   
 
4、田鼠与家鼠
        快乐的心灵,没有处于紧张状态的时候,没有令人讨厌的意外,只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有的人主意很多,可是干什么事情都漏洞百出;有的人似乎缺乏见识,可干起事来得心应手。有的人抵抗逆境的能力特强,困难越大,发挥得越好。这种人是怪才,他们的成功似乎妙手天成,而一有所虑,反倒会遇到障碍。这种人如果当时没有想到,事后也绝不会去想,即使故意去想,也没有用处。敏捷是能够赢得喝彩的,因为这是思想精微、行动谨慎的表现。
《智慧书·56》 田鼠与家鼠
        田鼠与家鼠是好朋友,家鼠应田鼠之约,去乡下赴宴。
        家鼠一边吃着大麦、谷子,一边对田鼠说:“朋友,你过的是蚂蚁般的生活,我那里有很多好东西,去与我一起享受吧!”
        田鼠跟随家鼠来到城里,家鼠给田鼠看豆子、谷子、红枣、干酪、蜂蜜、果子。田鼠看得目瞪口呆,大为惊讶,称赞不已,并开始悲叹自己的命运。
        他们正要开始吃,有人打开门,胆小的家鼠一听声响,赶紧钻进了鼠洞。当家鼠再想拿干酪时,有人又进屋里拿东西,家鼠立刻又钻回了洞里。
        这时,田鼠颤颤惊惊地对家鼠说:“朋友,再见吧!你自己尽情地去吃吧!我不愿意担惊受怕地享受这些好吃些大麦、谷子,平平安安地去过你看不起的普通生活好。”
        处世潜规则:一个人是不是快乐,不是因为有多少物质享受,而是有多少心灵安慰。宁愿过简单平稳的生活,而不愿享受充满恐怖的生活。
   
 

5、赫耳墨斯与雕刻家
        要增加品味就必须脱俗。智者不愿媚俗,谨慎的人不易为世俗的掌声所俘虏。可是有的人喜好虚荣。甘心情愿吞食众人吐出的浊气,却不愿意呼吸新鲜空气。一个人不能有从众心理,不要对庸人创造的幻境津津乐道,因为那不过是些下三流的东西而已。庸人崇拜的东西多半是流行的蠢物,而他们对于高雅的事物反倒不会重视。
《智慧书·28》 赫耳墨斯与雕刻家
        赫耳墨斯想要知道人们对他有多尊重,便化作一个凡人来到一个雕刻家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像,便问:“多少钱?” 雕刻家回答:“一块银元。” 他笑着,又问赫拉的像要多少钱。雕刻家说那要贵些。当他看见了自己的像时,心想自己身为神的使者,又是招财进福的神,应该标出高价吧。 赫耳墨斯便指着自己的像,问:“需要多少钱?” 雕刻家答:“假如你买了那两个,我便把这个做赠品,白送给你吧。”
        处世潜规则:媚俗和虚荣不能增加你的光彩,只会降低你的品味。爱慕虚荣,往往被人看不起。应该多吸收些新鲜空气,健康你的身心。

   
 
6、哲学家、蚂蚁与赫耳墨斯
        每一种才能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缺陷,如果不克服这种缺陷,这种才能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一般来说,克服这种缺陷有很多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多加小心。应该看准究竟是什么样的缺陷,死死地盯住,就像你的对手寻找你的毛病那样。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必须学会“三省吾身”,克服自己主要的缺陷。主要的缺陷被克服了,其他的不足就会很快克服。
《智慧书·225》 哲学家、蚂蚁与赫耳墨斯
        一个哲学家在海边看见一艘船遇难,船上的人全部淹死了。他便抱怨上帝不公,为了一个罪恶的人偶尔乘这艘船,竟让全船无辜的人都死去。正当他深深的沉思时,他觉得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了。原来哲学家站在蚂蚁窝旁了。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脚上,咬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脚将这些蚂蚁全踩死了。
这时,赫耳墨斯出来了,他用棍子敲打着哲学家的头说:“你自己也和上帝一样,如此对待众多可怜的蚂蚁。你又怎么能做判断天道的人呢?”
        处世潜规则:不仅要善于对待自己,更要善于对待别人。当你在苛求别人的时候,你可能正在犯同样的错误。克服了你的主要缺陷,你就会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人。

   
 
7、补鞋匠行医 追求卓越,保持声誉
        很多人都喜欢好名声,可是获得好名声不是很容易的,因为它产生于卓越,而卓越却是一种少见的素质。可是正像平庸一样,一旦拥有了卓越,你就很容易保持并不断发挥。好名声是必须兑现许多承诺,做出许多的事迹才能获得的。好名声如果来自于高贵的出身和崇高的行为,那么就具有一种威严气象。只有货真价实的名声才是真正持久的名声。
《智慧书·97》 补鞋匠行医
        有个补鞋匠,手艺虽然很不错,可是乡下实在太穷了,穿鞋的人不多,不能靠手艺来维持生计,于是便跑到另一个城市。在那里,没有一个人认识他,于是他就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职业,当起了医生。他吹牛说,自己有一种包治百病的药丸,药到病除。可能是运气好,居然骗取了人们的信任和好名声。
有一次,他得了重病。那城里的官老爷想试验一下他的医术究竟怎样,便拿来一只杯,倒满一杯水,谎称这水是他那治百病的药和毒汁混和起来的,命令他喝下,并允诺给一笔酬金。补鞋匠知道自己的药无解毒功效,害怕喝了毒汁死亡,便招出自己毫无医药知识,只是靠吹牛来卖假药,被人们盲目称赞而成名。
官老爷召集市民大会,告诉大家说:“你们都愚笨至极,竟毫不怀疑地将自己的病托付给这样一个无用的人。”
       处世潜规则: 获取名声的最好方法就是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是江湖骗子的坑蒙拐骗。有了好的名声还要善于维持。获得一个好的名声不容易,而败坏一个人的名声往往一句话就行了。

   
 
8、饿狼与小羊 心存高远,学会糊涂
        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你看伟人从来都是志向远大而豪爽的。与他人交谈,尤其谈论的主题令人不快时,你最好不要过于注重一些不重要的细节,即使是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也应该随意一点,因为把谈话变成琐碎的询问总是不好的。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需要的是彬彬有礼而高贵的宽宏大量,因为这是一种高雅的风度。善于支配他人的一大要诀就在于对事情表现出漠不关心。学会忽视发生在好友、熟人、特别是对手中的大多数事情,因为过分的谨小慎微是令人不快的。如果在你的身上出现这种情况,你就变得非常令人讨厌。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要耿耿于怀,否则就会被人看成神经病。要记住,人们通常都是按照与其心胸和能力有关的本性办事的。
《智慧书·88》 饿狼与小羊
        一只饿狼追赶一只小羊,小羊逃进了一个神庙里,饿狼不敢进去。 狼对小羊说:“你如不赶快出来,祭司会抓住你,把你献给神作为祭品。” 小羊回答说:“我宁愿作为神的祭品,也不愿被你这条饿狼吃掉。”
        处世潜规则:明察秋毫的人最大的问题是过于斤斤计较。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在小事情上要学会糊涂,在大事情上要把握方向。当获取的时候,应该选择大的;当失去的时候,要选择小的;即使是死,也应该选择有价值的。

   
 
9、牧人与丢失的牛 博采众家,有胆有识
        什么能够使你不朽?知识、勇气。拥有什么样的知识就能成为什么人。如果具有高超的智慧,就完全可能大展宏图。孤陋寡闻的人实际上处在一片黑暗的世界里。可是如果有识无胆,再好的智慧也结不出香甜的果子。
《智慧书·4》 牧人与丢失的牛
        牧人在树林中放牛,丢失了一头牛犊。他在树林中到处寻找,一无所获。他发誓,只要能发现偷小牛犊的贼,他愿意供奉树林守护神一只羊。过了一会儿,他走上小山丘,忽然看见山下有只狮子正在吃牛犊。 他吓得举起双手,向天祈求说:“我刚发誓,如果捉到偷牛犊的贼,我愿供奉一只羊给树林守护神。现在我已经发现那贼,我愿意失去那头牛犊,并再添上一头大牛,只要我自己能安全逃离狮子。”
        处世潜规则:在缺乏胆量的人那里,任何智慧都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吓破胆的人,不仅仅忘掉誓言,也会丢失已经拥有的智慧。
   
 
10、蚂蚁与屎壳郎 心中不自满,怀揣进取心
        一个人要常常拥有一种进取之心,这样才能够避免身在福中不知福。肺部的呼吸是很容易满足的,可是精神永远不会满足。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拥有了一切,那么他的很多希望就很可能最后变成失望与不满。即使你是一个智者,也应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以增加自己的好奇心。希望能够赋予你生命,可是如果你整天饱食欢悦却会使你陷入困境。你必须学会回报他人,可是在回报他人的时候,千万不要让他人一下子就获得了满足。因为如果他们对你一无所求的时候,你就必须处处当心了。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在你这里得不到满足,那么欲望尽处便是忧愁。
《智慧书·200》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很多动物都悠闲自在地生活,只有蚂蚁忙忙碌碌,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贮存冬天吃的食物。 屎壳郎惊奇地问:“你为什么这样忙啊?” 蚂蚁什么也没说,只是自个儿忙自个儿的。 夏天过去就是秋天,不久冬天来了,冰封大地,牛粪被冻成了冰,屎壳郎找不到吃的,饿得嗷嗷叫,只好到蚂蚁那里乞食。 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夏天我劳动的时候你不是来责备我,而是也像我这样为冬天准备粮食,现在你还会这样饥寒交迫吗?。”
        处世潜规则: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要有一种长久的打算,富裕的时候想着贫穷,得势的时候想着失势,你就能够不断进步。
   
 
11、猴子与渔夫 追求货真价实,远离华而不实
        国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可是不论你的阶层和条件,言行举止都应与王者看齐。无论做什么,都应有王者的风度。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有崇高的行动和崇高的心灵。如果在现实中成不了王者,在品质上你要能够成为王者。如果能遵循成为伟人的标准,就不会嫉妒其他的伟人。一个人应该像王者那样具有伟大的道德风范,而不是表面的排场;应该希求高尚而实在的东西,而不是追求浮华。
《智慧书·103》 猴子与渔夫
        一只猴子坐在一棵大树上看见渔夫在河里撒网,便仔细看他们的动作。一会儿,渔夫们收起了网,吃饭去了。猴子便连忙从树上爬下来,想要去模仿渔夫捕鱼。但他一拿起网,反把自己套住了,差一点被淹死。 猴子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活该!我没有学会撒网,还抓什么鱼呢?”
        处世潜规则:你不是圣贤,可是可以学习圣贤。可是路得一步步走,饭得一口口吃,否则你就会闹出大笑话。
   
 
12、狼和他的影子 警惕精神污染,抵制虚假名誉
        缺乏节制的怪物有许多种:虚荣、僭妄、执拗、空想、自满、奢侈、轻率、自相矛盾、标新立异、自由散漫……如此等等。精神性怪物比生理性怪物更可怕,因为这是更高层次的丑恶。可是谁能够纠正这司空见惯的愚蠢行为呢?凡是缺乏美好的地方,就一定不容忠告与指正。这些人因为削尖了脑袋要去追逐虚假的喝彩声,所以把审慎的观察全然抛在一边了。
《智慧书·168》 狼和他的影子
        一条狼徘徊在山脚下。落日的余辉使他的影子显得特别长大。 看着自己的影子,他得意洋洋地说:“我有这么大的身体,几乎大到一亩田那样大,为什么还怕狮子?难道我不该被称为百兽之王吗?” 他沉醉其中,忘记了自己的本性,一头狮子向他扑来,将他一下子逮住了。 狼快死了,悔恨不已地喊:“我真不幸啊!狂妄自大毁灭了我。”
        处世潜规则:虚荣、执拗、空想、自满、轻率、自相矛盾、标新立异等等,都是智者应避免的,你看盲目狂妄自大的人,哪一个不是自食其果呢?
   
 
13、善与恶 要大度,不要嫉妒
        一个人当然要表现得大度,可是对嫉妒与恶意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也是没有好处的。能够称赞挖苦过你的人,你就更令人敬佩;能够用智慧、品行战胜狭隘的嫉妒,你就更令人起敬。你的每一次成功都会折磨一次与你为敌的恶人;你的每一次辉煌都打击一次与你竞争的对手。每当其竞争对手成功一次,充满嫉妒的人就会死去一次。如果被嫉妒的人永远成功,嫉妒的人就被永远的惩罚。成功的号角一方面公告了成功者的辉煌,另一方面也宣告了嫉妒者的痛苦和煎熬。
《智慧书·162》 善与恶
        “善”由于力量弱小,被“恶”赶走到了天上。 “善”于是问宙斯:“我怎样才能回到人间?” 宙斯说:“你们不要一起都去,一个一个的去访问人间吧。” “恶”与人很相近,所以接连不断地去找他们。“善”因为从天上下来,所以就来得很慢很慢。
        处世潜规则:在人们的心目中,嫉妒是一种很普遍的恶形象,所以很多人都说“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克服这种恶行,需要得到豁达的陶冶。人的善可能受到误解,可是最终能够健康身心的还是善。
   
 
14、蛇与蟹 真才实学赢得名望,坑蒙拐骗遭人唾弃
        如果你是一个有内涵的人,你就不会欣赏那些没有内涵的人。如果你的名声显赫,可是没有足够的内涵作为根基,那么,你是不会快乐的。你应该知道,表面上貌似有内涵的人往往多于真正有内涵的人。不少伪君子就是那种没有内涵的人。滋生妄想、策划欺诈、纵容狂想、喜好虚幻,这种人的痴心妄想必然导致恶果,因为他们缺乏牢固的根基。惟有真才实学才能给你真正的名望,才能给你实质性的利益。一场欺诈,环环相扣,或许也能取得一时的眼前利益,可是不需要多久,这种空中楼阁就必然会轰然倒塌。缺少根基的东西必然不会长久,他们的许诺只会使人生疑,这种人的品质必然遭人唾弃。
《智慧书·175》 蛇与蟹
        蛇与蟹住在一起。蟹总是真诚和友好地与蛇相处,可是蛇却阴险卑鄙。蟹经常劝告蛇要真诚、正直,而蛇却全当耳边风。因此蟹十分气愤,忍无可忍,趁蛇睡着时,把蛇掐死了。
蟹看着蛇僵直地躺在地下,说道:“喂,朋友,现在你死了,也用不着真诚、正直了,你要是能听我的劝告,就不至于被我杀死了。”
        处世潜规则:不要以为厚黑才能成功,其实真正的成功源于真诚和正直,成就大功和成就长久之功的,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
   
 
15、赫拉克勒斯与雅典娜 谨慎修德,好运自来
        是不是能够获得好运,就看你能不能把握运气的规律。聪明人知道,不是每件事情都会获得机遇。好的运气必须借助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有的人虽然满怀信心地走近了命运之门,可是他们常常是坐等好运来临。有的人灵活一些,他们审慎而大胆,敢于阔步迈进命运大门。这种人能够凭借自己的美德与勇气,胆识过人地与运气周旋,最终抓住机遇、如愿以偿。但是真正的聪明是这样行动的:修炼美德,小心谨慎,最后却能获得好运,因为好运与厄运常常取决于是谨慎小心还是鲁莽草率。
《智慧书·21》 赫拉克勒斯与雅典娜
        过一条狭窄的路时,赫拉克勒斯见到地上一个像苹果大小的东西。他就想用脚去踩,突然,那东西变大了两倍。于是,他更加用力去踩,到后来用大木棒去打。结果那东西越胀越大,把路都堵塞了。 赫拉克勒斯扔下木棒,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这时,雅典娜来到他面前,说:“兄弟,住手吧,不要争斗和对抗。如果你不去理这东西,它就会安安静静地躺在在那里,不过一个苹果那样大。你看,因为你与它争斗,现在你连路都过不去了,至于吗?”
        处世潜规则:“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话很有道理。你之所以平安大吉,就是因为小心谨慎;你之所以失败,很可能就是因为你的鲁莽而草率。生活需要平安,成功也需要平安。参与无味的争斗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16、狮子与驴子合作打猎 降低期望值,注重现实性
        一般的人自视都高,最平庸的人自视最高。很多人都梦想发大财,都自以为是天才,满腹经纶,希望要大展鸿图,可是现实却不能让他们如愿。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虚妄的想像的折磨。一个人应明智,胸怀最好的愿望,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才能心平气和地承受任何后果。目标的高远不是坏事,可是千万不能高不可及。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调整好你的期望值。缺乏经验的人,做出的判断常常出错。治疗各种愚行的万灵药方就是明智。认清你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状态,让你的希望更加符合现实。如果你刚刚踏上人生旅途,成功的答案就在这里。
《智慧书·194》 狮子与驴子合作打猎
        狮子与驴子一起外出打猎。他们来到野羊居住的山洞。狮子守在洞口监视着,驴子则跑进洞里,乱喊乱跳,吓唬野羊。很多野羊都被赶出洞外,守候在洞口的狮子捕捉了许多野羊。
之后,驴子跑出洞来,问狮子说:“我是否很勇敢,野羊都被轰赶出来了。” 狮子说:“是呀!如果不知道你是野驴子,我也许会害怕你。”
        处世潜规则: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班门弄斧,难免被世人讥笑。因此“人贵有自知之明”。
   
 
17、宣誓之神 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灵
        一个行为谨慎的人都会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都可能被人发现或将会被人发现。须知:隔墙有耳,“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因为凡是做得不好的事总有一天会传开去。即使是单独一个人做事,也应该很慎重,就像整个世界都在监视着你似的。应该知道,一切事情迟早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很多历史之谜不就是这样的吗?一个人开始行动的时候,就应该感到好像有许多目击证人在场,这些人将来一听到什么风声,就会出来与你对簿公堂。这种人本来就希望人人都监视,所以根本不在乎半夜有人敲门。
《智慧书·297》 宣誓之神
        有一个人,信任他的朋友将钱寄放在他那里,请他代为保管。可是这个人把这笔钱据为己有。 朋友就说:“你说你没有得到我的钱,你敢不敢发誓?” 他就心惊胆颤,借故离开家,向城外走去。 走到城门口,遇见一个跛脚的人出城,便问:“你是谁?去哪里?” 那人回答:“我是主管发誓的神,到那些不敬神的人那里去。” 他又问:“你多长时间再回到城里来?”
神回答说:“每四十年来一次,高兴时就三十年来一次。” 听了这句话,第二天那人毫不犹豫地跑去发誓说:“我从没有代为保管过什么朋友的钱。,如果我替朋友保管过钱,我就被杀头!”
这时,他忽然遇见了那位主管发誓的神。 当他被送到断头台上时,他责备宣誓神:“你明明说了每四十年或三十年来一次,现在却第二天就来了。” 神回答说:“你该清楚,只要有谁惹怒了我,当天我就会赶来。”
        处世潜规则:“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灵”。不要以为自己的行为没有人知道,不能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这样你才能够心安理得,幸福快乐。
   
 
18、小偷与他的母亲 勿为小恶,迎来大福
        对小恶抱无所谓的态度,是不少人处世的原则。其实,小恶虽小,却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接踵而来的。幸福也是如此。幸运和不幸通常是聚集到福多或祸多的地方。很多人都希望逃避不幸,而追逐幸福。即使是无知的鸽子,也知道朝最白的鸽笼飞。不幸的人一无所有:没有自己,没有理智,也没有任何慰藉。别在不幸沉睡的时候唤醒它。不幸的事,开始的时候可能起不了多大作用,可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致命的不幸就完全可能发生。
《智慧书·254》 小偷与他的母亲
        有个小孩在学校里偷了一块写字石板,拿回家给了母亲。他的母亲不但没有批评,反而还说他能干。第二次,这个孩子偷了一件大衣,交给母亲,母亲很高兴。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孩长成大小伙子了,胆子也大了,力气也大了,便开始去偷更大的东西。 最后,他被当场捉住,判了死刑,被反绑着双手,押送给刽子手杀头。他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痛哭。 这时,小偷说:“我想和母亲说一句悄悄话。” 得到批准后,他母亲马上走了上去。儿子猛地用力一下咬住她的耳朵,并撕了下来。 母亲大骂:“你这忤逆不孝之徒,犯杀头之罪还不够,还要咬你的母亲。” 儿子说道:“我当初偷写字板的时候,如果你打我一顿,我今天怎么会落到杀头的地步?”
        处世潜规则:容忍小的过错就是给自己挖更大的陷阱。小错不改,大祸就会慢慢来临。不要因为是小小的过错就不禁止,也不要因为小小的好事就不去做。
   
 
19、大力神与车夫 挺直腰杆,自己救自己
        摆脱困境的最好方法就是勇敢。如果你的心很脆弱,你就要经常用勇敢来给心打气,不断让自己自立起来。能够自立的人比普通人更能承受忧患,更不会向厄运低头。不能自立的人,厄运之神就会在你面前更加嚣张。遭遇危难时,这种人几乎不能自助,更不会忍受,所以倍增其难。能够反省的人懂得深思熟虑,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明慎之人能够征服很多一般人不能征服的东西。
《智慧书·167》 大力神与车夫
        一名车夫赶着货车沿着乡间小路行进。途中车轮陷入了很深的车辙中,再也无法前进。这时,车夫吓得茫然失措,一筹莫展,痴呆呆地站在那里。 他看着货车,不断地高声喊叫:“大力神,来助我一把。” 大力神来到后,对他说:“朋友,你的肩膀扛起车轮,再抽打拉车的马。你自己不自力更生,尽力解决,仅祈求我,怎么行呢?”
        处世潜规则:“求人不如求自己”这是很多人亲身的经历。自力更生,自助自立,才是克服困难的最好办法。当伸手派是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的。
   
 
20、小孩与栗子 自己是靠山,智慧是底气
        在一场大火中,希腊哲学家麦格拉人斯蒂尔芬失掉了妻子、儿女和财产,可是他从废墟里站起来说的是:“我所有的财富都在身上了。”所以人们说“智者随身所负即其所有”。一个饱学的朋友就可以代表罗马和宇宙的其余部分。如果你能够成为饱学之士,你就能够独立生存了。如果他人的修养和才智不如你,你何必需要这样的人呢?一个人最好的靠山就是你自己;一个人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够与一个高人在一起。能够独立生存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野蛮人,反而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位智者。
《智慧书·137》 小孩与栗子
        一个小孩把手伸进装满栗子的瓶中,想尽可能地抓一大把。可是他狠狠地抓了一大把想要把手取出来的时候,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不愿放弃一部分栗子,所以手自然不可能拿出来,于是就只好痛哭流涕。 一个大人对他说:“你一次少拿一点不就行了吗?只要少拿一半,你的手就能很容易地拿出来了。做事情要动动脑筋。”
        处世潜规则:很多事情似乎很难,自己已经无能为力,其实只要开动你的智慧,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少难题都会轻而易举地解决。
   
 
21、猫与鼠 君子不贰过,蠢事不重犯
        很多人常常为了纠正一件傻事而再犯另一件傻事。比如说说谎,谎话开了头,就会一发不可收,而且越说越大。干傻事也是这样。犯了错误又固执己见不好,如果犯了错误不知遮掩那就更不好了。一个人是必须为自己的缺失付出代价的,可是如果明明知道自己有缺失却又激烈为之辩护或变本加厉,那么所付出的代价就更加大了。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可是他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偶尔之间犯点错误是正常的,可是绝不要将错就错,以错为家。
《智慧书·214》 猫与鼠
        从前有一个人,家里有许多老鼠。猫知道后,便跑到那里去逮老鼠。猫见老鼠,分外眼红,毫不留情地抓住一只消灭一只。老鼠因为不断被杀,都躲入鼠洞里。猫抓不到老鼠,就想出了一条引鼠出洞的妙计。 猫爬在一把木橛上,吊在上面装死。 有只老鼠出来窥探,突然见到猫的情形,回头就跑,大声喊:“伙计,你即使已经变成一只皮袋,我也决不到你的跟前去!”
        处世潜规则:聪明人能够“吃一堑,长一智”,不犯第二次错误。教训是有代价的,要尽量地降低成本,就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回最大的利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