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器乐曲皆有标题,或是抒发“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或是描写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活。 一首是《姑苏行》,用曲笛演奏;另一首叫《脚踏水车唱丰收》,则用梆笛吹奏。这两首曲子不但都是笛曲中百听不厌的经典,而且也都是抒发意境和描写自然的杰作。 《姑苏行》有昆曲的余韵,吴歌的风味,幽美,委婉,悠扬,仿佛置身在“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古城,漫步在老街小巷;又似乎徜徉在“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水乡,听橹声,走小桥。 《脚踏水车唱丰收》则是另外一种意境。乐曲一开始就用反复的吐音,来模仿脚踏水车。节奏鲜明,惟妙惟肖。中间则有一段慢板,像是踏水车的农民,在休息时唱山歌,悠长,高吭——“不唱山歌心不爽,一曲吴歌才欢畅”。 苏州乡下,从前到处都有水车,是一道江南独特的风景。四五月间,要车水插秧,七八月间,则要引水灌浆,这时在河边便常常可以看见农夫手扶木栏,脚踏水车,嘎嘎声中,清水从河中引入水田…… 水车就像是现在的抽水机,全部为木制,中有龙骨是传送带,靠人工脚踏而运转。旁观者看来是风景,踏水车者则非常辛苦。 现在水车大概已入博物馆,而“脚踏水车唱丰收”则留在遥远的记忆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