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鼎茶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与几点建议

 xzhk 2012-02-21
关键字:名优 福鼎 无公害 茶业 生产 茶园 茶叶 产品 发展 提高

福鼎市茶业管理局

一、福鼎茶业生产概况与沿革
福鼎是福建省和全国著名的茶叶主产区。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45980亩,可采茶园112000亩,分布于全境的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年产毛茶19万担,毛茶产值1.6亿元,担均价842元,单产170市斤,种植面积与产量居全省第三,担均价与单产均为全省首位,全市有35万人从事和参与茶业生产活动,茶业是乡镇、村集体经济和茶农的主要收入来源。
福鼎种茶历史久远,唐陆羽在《茶经》中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1984年安徽农大陈椽教授在《茶叶通史》中称“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今福建福鼎,系白茶原产地。”因此,福鼎种茶历史至少可追溯于唐,历经宋、元、明时代,清朝是福鼎茶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制茶工艺精湛。十六世纪,茶叶就成为福鼎对外贸易大宗产品,白琳工夫、白毫银针、莲心茶等远销港澳、东南亚及欧洲各国,响誉国际市场。光绪年间,清政府还在沙埕设厘金局专责课税,开辟沙埕口岸与三都港共同承担输出量占全省70%的北路茶,是时,岁产白茶2000箱(每箱净重25市斤)、红茶2万箱(每箱净重30市斤),绿茶3000担,小小一个白琳镇就设有茶馆36家,每年阳春二、三月广东、苏州、闽茶一带茶商结队而来,在福鼎设点采购。
1936年,全县茶园面积有46900亩,总产达38746担,创解放前的历史最高水平。此后,由于遭罹战乱连年,民不聊生,茶园呈荒芜失管状态,产量日趋下降,至建国初期的1949年,茶园只剩35000亩,产量只有10037担,单产只有35斤。
解放后,福鼎茶业生产虽经几度努力恢复与发展,但经因诸多原因未能如愿,以至于步入七十年代,茶叶年产一直在两万担左右徘徊,始终未能超出1936年的战前水平。广种薄收的耕作制度成为制约福鼎茶叶产量的主要瓶颈。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福鼎茶业在学习贵州等地种植栽培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成功推行了双行密植的高标准茶园。首先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34个乡办茶场和 201个村办茶场,建立基地茶园22359亩,树立典范, 取得成绩,这些高标准茶园的特点是成园快、投产早、产量高、效益大,得到广大茶农的认可和接受,1980年后,全县重点户、专业户、联合体、个体户一齐上,积极发展近12万亩的高标准茶园。茶业年产持续不断连年上升,如1978年全县茶园总面积57000亩,可采面积41000亩,总产25474担,总产值为376万元,单产62斤,担均价160元,到1985年,茶园面积达65719亩,可采面积46500亩,总产量达52472担,总产值1105万元,单产113斤,担均价228元,在全地区范围内率先进入“全国100 个左右年产茶叶五万担基地县”行列。1995年福鼎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茶叶先进县,2000年,茶园面积142098亩,可采面积112000亩,总产达190400担,总产值为16045万元,单产170斤,担均价 842元,2000年茶叶总产量是1978年的6.47倍,年均增加毛茶产量7496担。2000年总产值是1978年的42.7倍,平均年增收入712万元,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产效益三丰收,成为农村脱贫致富与发展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撑点。
茶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地带动与推进第三产业诸如商业供销、交通运输、加工包装筹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健康运转,并大量地消化了城镇闲散和富余劳力,促进城镇市民得到就业与增加家庭收入的机会和便益,为繁荣城乡经济、稳定社会、推动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发挥了积极而特殊的功能与作用,茶业,名符其实地成为发展福鼎农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
二、福鼎茶业生产近期快速发展的几个因素和特色
㈠锐意创新、走科技兴茶之路
⒈主动请缨,建设无公害茶园,全面提高茶园生产科技含量和茶叶产品质量。首先是邀请省农科院和省茶科所专家、学者深入茶区进行现场实地调研,制订建立无公害茶园基地的实施计划。其次于1997年选点在白琳、潘溪、前岐建立5000亩无公害茶园示范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把建设无公害茶园面积拓展至7.25万亩,这是继七十年代后期建立高标准茶园之后,我市在茶叶生产栽培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标志着福鼎茶园生产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生产模式跨跃的开端。其三,在建设无公害茶园的同时,全面推广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提倡科学选药、适时施用农药等综合防治技术,降低农残为害。其四,举办技术骨干培训小组,发挥技术骨干深入茶区广泛推广,传播建设无公害茶园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其五,积极开展茶区全员的茶业科学技术普及宣传教育,促进广大茶农的学习科技、应用科学的积极性与紧迫感,提高茶农建立无公害茶园与抑控农残的共识与责任感。其六,大张旗鼓,运用各种渠道形式和媒体,宣传建设无公害茶园的基本知识,先后编印《福鼎茶业》、《茶树病虫情报》以及无公害茶园生产有关知识资料,提高茶区茶农的基本素质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茶业生产总体的科技含量。
⒉政府出台政策,引导茶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998年市政府颁布了《福鼎市茶业生产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对茶业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促使茶业的生产、加工、经营、销售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结束了福鼎茶业生产一度“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混乱被动局面,1999 年又下达鼎政综(99)100号文件,专门就提高茶叶质量、控制农残、 建设无公害茶园做了部署,市政府还与17个乡镇(街道)签订了控制茶叶农残的责任书, 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残抑控工作顺利进展,并加强了无公害茶园的建设力度,我市现有经绿办认证的有白琳生态茶园示范场3000亩无公害茶园,取得有机茶认证机构认证的有840亩,其中太姥天湖茶场500亩、文洋一品香340亩。
⒊农残抑控,抓出成效,提高了茶叶产品质量,通过一头抓堵塞农药污染源,一头抓茶农素质教育,提倡科学选药、适时施药,严守安全间隔期,改进施药机具和方法,有效地扼制了茶叶成品卫生标准一度居高不下严重态势。1998年,对全市10个乡镇的37个厂家抽检63个茶样,合格的54个,占送检量的85.71%;1999年,全市抽检301个,其中由省技监局、省商检局抽检37批次,合格34批次,送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17个,企业自检31个,只有1个超标,本市抽检216个,合格的占92%;2000年,全市抽检茶样211批次,有202批次符合卫生标准,占送检量95.73%;2001年,全市抽检193批次,不合格的9批次,符合卫生标准的占送检量95.33%,其中,春茶抽检145批次,不合格的4批次,合格的占97.24%,而秋茶抽检38批次,不合格的有5批次,合格的只有占86.84%,充分说明抑控农残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抑控农残来不得时紧时松,不容许有丝毫疏忽。抑控农残,必须持之以恒,不容懈怠。

㈡实施名优战略,提高产品档次,增加茶叶经济效益,提高茶农实际收入。

福鼎民间喜爱考究、探讨研制名优茶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北宋宣和年间就开始研制名优茶,至清朝中、后期,白毫银针、莲心茶、白毛猴、绿雪芽等更为当时视为茶中珍品。福鼎的优越区位,兼有福鼎大白茶与福鼎大毫茶两个国家级茶树良种;特定的人文、地理、生态、物候环境的相互烘托;以及与精湛的制茶技艺浑成一体,构筑了福鼎开发名优茶的优势和独特而深厚的底蕴。
开发名优茶,增加名优茶产量,扩大名优茶增幅,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与品位,相对地尽量压缩低档茶生产比率,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更是在目前茶叶处于产大于销的状态下势在必行的积极手段,更能发挥茶业经济效能,是符合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既是出流通市场的呼唤,更是满足与促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
在宏观上,始终如一奉行:以市场为导向,实事求是地开展茶业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坚定不移地持续实施名优战略,千方百计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工作。
在微观上,切切实实把开发名优茶的主动权交给农民,调动茶农实施名优战略积极性,促使茶农在开发名优茶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推动名优茶生产的持续发展,促成了多年未见的“产销两旺,增产增收”的新态势。
认真捕捉市场信息,不断创新提高制茶工艺,生产出门类齐全、适销对路、满足与迎合不同地区、不同习俗、不同人群饮茶嗜好的需求,全市生产有80多个品种花色茶类:如原属白茶类的白毫银针,通过工艺改制生产的炒针、窨花针王、太姥碧螺针、极品金丝蚕、金绒凤眼、金丝环、银环、白雪香、寿园等,无论形、色、香、味,俱一改昔日面目,而身价和销量竞超出原来的若干倍,甚至数十倍,在流通市场上闯出新套路。此外,还生产有菊花茶、茉莉绣球、珠茶、毛峰、毛尖、桂花茶、荔枝茶、银钩、银猴、碧螺春等,五花八门,一应俱全,令消费者心旷神怡,解囊垂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奇”,有效地促进了茶叶产品流通和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三)良种优势与多茶类生产

福鼎大白茶与福鼎大毫茶都是国家级良种,适制性广,是制作白茶、绿茶和红茶的高级原料。制红茶,条索肥壮,毫显,香气高锐,汤红味浓;制绿茶,色泽翠绿,茶毫显露;制白茶,白毫满坡,香气新鲜,滋味醇和,采制银针更是芽肥洁白,茸毛多,最具“北路银针”特色,尤其福鼎大毫最适于采制各种花色特种茶,还有省级良种早逢春以及地方良种银片(区试)与歌乐茶,各具特色。全市茶树良种面积达97%以上,为茶叶成品采制提供了充足和品质优佳的新鲜原料。
依靠良种优势,积极繁育种苗,每年向省内外茶区提供无性繁殖苗近亿株,福大种籽近万担,为茶农增加收入数千万元,既促进了福鼎茶业自身的发展,又为全国茶园良种化提供种苗做了贡献,同时也扩大了福鼎茶叶知名度,一举四得,良种繁殖面积分布于全国茶区、浙、赣、苏、皖、湘、鄂、川、黔、鲁、云、桂、粤等十五个省市。
福鼎生产的茶类齐全,有白茶、绿茶、红茶和再加工茶–茉莉花茶。福鼎是白茶的首创地,白茶是世界上的茶中珍品,是福建乃至全国的外销特种茶,外贸部门每年均向我市定购外销白茶,福鼎生产的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新工艺白茶等;绿茶,生产有烘青条绿,主要为茉莉花茶提供茶坯,历史传统名优茶有莲心、龙须、毛峰、毛尖等;红茶类,主要产品为白琳工夫,近年生产不多,均为以产定销,多从上海口岸输出;茉莉花茶,特色种类繁多,几乎销遍全国南北销区。多茶类生产为福鼎茶业铺开了广阔的发展道路。

(四)积极实施茶园低产改造,增强茶业持续发展后劲。

为促进低产茶园改造工程顺利进展,市、乡(镇)成立低改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到人,按照立项协议要求,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每年各完成四万亩的低改任务,其中,完成换种改植3000亩,台刈更新17000亩,改土改园20000亩,对4000亩中心示范片,实行严要求、高标准,改造后的茶树生机盎然,迅速恢复生长势,保证了优质菁源的供应,经农业厅派员实地验收合格,并获得三等奖。

(五)借助于区位的微域立地条件。

福鼎地处闽浙交界,东北部与温州地区的苍南、泰顺接壤,东南濒临东海,西南、西北部与霞浦、柘荣两县毗邻,南雁荡山余脉从东北部延伸插入,太姥山脉蜿蜒盘穿全境,西南、西北部群山连绵、层峦叠幛,常年云雾飘渺,环绕山腰,闻名于世的沙埕天然良港深入腹地,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8.5℃,年降雨量166lmm,年相对湿度80%,历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840小时,平均无霜期年均287天,山区228天,全市茶园土壤PH值界于4.5-6.5之间,PH值在4.5-5.4之间居多,占74.53%;海拔分布在0-800m之间,海拔在400m以下居多;坡地茶园占97.4%,平地茶园点2.6%;土壤肥沃,钟灵毓秀的独特气候,为福鼎茶树种植栽培和茶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立地基础。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茶园栽培管理分散,涉及千家万户,茶农素质参差不齐,推广新技术难度较大;(2)加工企业存在有严重的“多、小、散、陋”现象;即加工的厂家作坊多、规模小、布点散、设备简陋,加工技术不规范,不利于产品质量提高,大多数产品无品牌商标,名优茶品种虽丰富而知名品牌却很少,有的评奖榜上有名,却无实际产品可供市场,小包装产品面市少、产品附加值低;(3)市场管理滞后,竞争无序,哄抬杀价和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发生;(4)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规模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

几点建议:

(一)我国加入WTO后,为我们福鼎茶业的发展既提出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但也给我们持续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和无限商机,瞄准当前国内市对名优绿茶、花茶、特种茶的需求趋势继续上升的可拓展空间和生产绿茶、花茶、白茶是福鼎的强项,有运筹胜券的把握和优势,因此,应着力定位,把生产绿茶、白茶、名优特种茶作为主攻方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坚持“优化结构、共筑诚信、讲求实效、增加收入”的发展方针,促进茶叶生产由面积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打造福鼎茶业生产新格局。
(二)共筑质量诚信,是攸关茶业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与关键之关键,针对国际茶叶贸易中频频出现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以及美国最近在农业生产实施上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之后,凭借其雄厚的财经实力,又积极实施蓝箱政策,提高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能不引起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加强建设无公害茶园力度,共筑茶叶生产质量诚信,不只是势在必行,且为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质量诚信,涉及茶园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三大环节,三个环节必须一起动手,齐头并进,做好认真贯彻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茶叶》和《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茶区,引导茶农、加工者和经销商严格遵守行业标准,规范种植、加工、营销三大环节的生产行为,认真做好各个环节的有关质量工作,提高福鼎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品位,树立福鼎茶叶质量制胜的群体形象。
(三)加强无公害茶园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无公害茶包括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两个不同生产认证体系,只有取得“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证书资格的企业,才能真正统计成为无公害茶的面积和产量。福鼎现有茶园近十五万亩,要未雨绸缪,积极做好无公害茶园的建设规划,务使福鼎茶业生产迈向现代型产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生产无公害茶是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属政府行为,而生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则属企业行为。有机茶是摆脱国际茶叶市场长期滞销、价格居低不上的有效途径。在全世界经济全球化日趋兴盛的当今,发展有机茶,运用生产与出口有机茶创收外汇,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良机,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建立无公害茶园生产基地,把无公害产品作为茶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方案,显得尤其必要与可行。福鼎茶叶,尤其是名优茶,多产于立地生态条件优越的丘陵地带,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各地务必认真挖潜,根据自身的条件认真及时做好茶叶绿色食品的申办和有机茶认证的申报工作,以期不断扩大福鼎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产量,增强福鼎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生产无公害茶是一项涉及茶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营养学、卫生学、机械工程、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系统工程,因此,政府部门要善于运用WTO “绿箱政策”加大茶叶投入力度,加强专业队伍技术培训和适时开展科技普及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茶业骨干力量和茶农的基本素质与操作技能,生产更多的无公害茶叶,满足市场的需求。
㈣品牌与包装:当前,名优茶之间,茶叶同其他饮料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茶叶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采取“一乡一品”或“一县一品”或是跨地区组合,集中人力资金,创建品牌,是一个很不错的好办法,市场发展表明,著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是取得高效益和发展产业的明智举措,值得借鉴 仿效。实施品牌战略,对促进无公害茶叶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名牌通常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的产品、商号、品质和服务的统称,是社会公众对企业产品品质和价格的认知而确定的著名品种,一个名牌的形成,可以带动和支撑一批以名牌为龙头的系列产品的成长与发展,进而推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经济的增长,因而,我们必须在创建一个产品品牌的时刻,着力致志培育发展成为名牌,以名牌的魅力,抢占市场占有份额,体现企业实力,夺取经济实效,不断充实壮大茶业保持良性高速发展。
产品投入市场后,必须注重品牌效应和产品得体的包装,品牌和包装对产品的促销,同样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相辅相成,异曲同工之妙,应当看到形式新颖独特、色彩鲜丽、包装技术先进优良的产品包装在当今国内茶叶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集广告宣传、艺术欣赏、礼品器具为一体的包装物,能促进消费者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激发购买欲望,精美标致的外包装对建立企业品牌的形象具有推动和烘托相得益彰的功能作用,而我们福鼎似乎在这一点上确有欠缺,值得努力、改正和迎头赶上的。
㈤加速茶业生产机械化步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在种植生产上完全可推广使用采茶机、修剪机、割草机(用于茶树台刈)、与低超容量农药喷雾机,这些机具我市以往均做试点,事实证明这些机具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解决采工不足、采工工资居高难下,达到降低成本,增加经济实效的预期效果,在加工环节上,许多陈旧和落实的机械设备,亟待更新换代。当前,网带式蒸气混合式杀青机已问世,运用蒸气热风发生炉进行鲜叶杀青,热风脱水和冷风冷却,可绝对消除绿茶存在的烟焦味和减轻夏秋茶的苦涩味,又能保持绿茶产品,色泽翠绿,香气独特,我市是生产绿茶的主产区,绿茶长期受香味的困扰,完全可以引进使用,提高我市绿茶品位档次。
㈥应着手解决茶叶附加值问题,我市是茶叶大市,年产量近廿万担,低档茶和深加工茶的下脚料,将近四、五万担,如何发挥这些低档茶和茶叶深加工中的下脚料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值得我们深思和筹划着手解决的,建议采取招商办法,引入资金,建立生产茶叶有效成份提取物生产线,把福鼎茶叶引向更高层次发展,不只可行,看来也是势在必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