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家圈初中课程实施与教学工作情况汇报

 一路顺风666 2012-02-21

龙家圈初中课程实施与教学工作情况汇报  

2011-11-11 16:16:54|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欢迎莅临龙家圈初中检查指导工作。

龙家圈镇初中坐落于县城西郊,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28519平方米,建筑面积7670平方米,学校设施设备比较齐全,现有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宿舍楼五栋,平房两排。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等均按省I类标准配备,400米田径运动场一处,建有校园网络,今年秋天开学实现了教职工每人一台微机的无纸化办公,有两口标准信息技术教室,一半以上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

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生1400人,在编教职工141人,专任教师105人,学历达标率100%,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有94人,高级教师26人,县级模范教师1人,沂水名师5人,市级兼职教研员1人,县、市教学新秀、教学能手34人。基础建设、师资力量较好。

我校作为课改实验区率先在临沂市实行新课程改革。新课改以来,学校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获得“临沂市规范化学校”、“市级绿色学校”、“市级示范家长学校”、“临沂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临沂市红旗团委”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获得县级表彰若干。

课程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伴随学校的科学发展、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现对近年来我们对课程实施的深入理解和创新实践以及基于推进素质教育、加强规范办学、建设高效课堂的教学工作改革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第一方面   课程实施情况

(一)领导重视、组织周密、体制健全、机制良好。

    新课改实施以来,学校即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全体行政人员参与的新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为主任、教学中层管理人员为成员的课程实施工作办公室。制订了课程实施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开设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校本评价制度、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学校定期对课程实施及时分析总结、不断调整部署课程实施工作,成立了专门的“三级课程”开发开设工作小组和课程实施督导评估工作小组。

(二)加强师资培训,坚固课程实施的基础。

    课程实施的根本保证在于优秀的师资队伍,课程实施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师资水平的高低。由于近城地理位置,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变动只有调入没有新分配的师资,造成学校师资队伍的两个特点:一是年龄偏大,二是学科配置不均衡。去年镇二中撤并之后,学生数量增至1400余人,校舍和师资也出现相对紧缺,但是二中教师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们的师资结构。我们抓住这一转型机遇,加强各级师资培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构建校本师训平台。坚持校本师训为主,建设“一刊二坛三网”师训平台:“一刊”指教科室主编的《科研之路》(现改名《远航》,升级为校刊)。学校推进以“问题即课题、管理即研究”的“学校管理课题化”校本教科研工程,人人都把本职工作岗位变成课题研究的试验场,研究成果在校刊上结集出版,交流推广。“二坛”指“教师论坛”和“联研论坛”。我校每周五放学后是全体教职工例会时间,学校常规工作会议和“教师论坛”间周举行。“教师论坛”主要是把讲台让给一线老师,围绕课改主题或者外出学习心得等让老师展示交流课程实施中的体会与成果。“联研论坛”是借助于县教研室组织的区域联研活动,定期举行主题论坛活动。如上个学期我们就承办组织了区域“教导主任论坛”、“班主任论坛”等活动。“三网”是依托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构建网络教研、集体备课、科研平台。一个是以学校网站为依托的以网络办公为主网络平台;二是以教务通为依托的以开展大积极备课为主的网络平台;三是以教研网为依托的以开展网络学科教科研为主的网络平台。

二是走出去、请进来。去年以来,为推进教学管理、网络教研等工作,我们先后组织上百人次到临沂二十中、商城实验学校、沂南苏村中学、沂南依汶中学、平邑流域中学、铜石中学、县内的有高桥初中、沂蒙中学等参观学习。这些学校无论在课程实施方面还是教学工作、教学档案管理,以及网络教研建设等方面都深刻地教育了我们的老师,给我们以很及时的借鉴,极大的推动了我校课程实施和教学工作。近年来,我们还制定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文化名校”的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以“科研兴校”为突破口,加强“学校管理课题化”工作推进提高全方位的课程实施水平。为此,学校先后多次邀请县教研室、教科室、兄弟学校优秀的专家名师来校给大家上课、做报告。这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坚守“标准”、立足校本,创新课程体系。

    我校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全国家课程,按照学生个性需求开发开设地方和校本课程,按照特色理念要求引导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人文品质要求建好用好隐形课程、特色课程。

一是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创新高效优质学科教学。我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省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遵循课程的计划节数来编排课程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全了课程,开足了课时。课程计划周密规范,三级课程开设科学合理,确保了学生素质全面的提高。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注重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学时和质量,确保各级课程的实施质量和效益。国家课程实施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们强调新课程一定要运用新理念,新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不拘泥、要创新”。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好两篇文章:

(1)做好一个大课题。提出有效教学理念,以优化课堂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习惯养成为目标,以“学校管理课题化”校本教研为依托,努力构建“创新、高效、优质”的学科教学。

(2)进行一些小探索。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新课程学科内容编排也未尽人意。如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衔接的问题;忽视语法教学的初中英语到高中不适应的问题;二年制生物课程编排不均衡的问题……等,我们都鼓励老师大胆探索、立项科研、创新改进课程。

二是重视三级课程校本开发,构建立体网络课程体系。主要是注重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际活动课程的开发开设。

(1)实施“3+2”课程,建构地方课程主体。按照《纲要》,使用省统编教材,开足开全《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三类课程;按照学生成长需要,在低年级开设《青春期教育》,高年级开设《人生规划》课。

(2)实施“规范+特长”课程,编制校本课程网络。我们把校本课程分为“规范类”、“特长类”。“规范类”课程本着“技能、明理、养成”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社会公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等,如《初中生礼仪教育》、《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法治社会与公民道德》 ;“特长类”课程则本着“基础性、丰富性、发展性”三个层次,通过挖掘校本和区域课程资源,强调灵活性、发挥特长师资主动性开设,如《古诗词鉴赏》、《趣味数学》、《数字与生活》、《法在身边》等。

(3)三管齐下建设综合实践课程。一是通过常规教学开设“信息技术”和“劳动与技术”两门课程,列在常规课表中按进度课堂授课。二是通过学团活动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列在德育计划中定期组织实施。近年来,学校创建了兴龙小区、鲁州工业园、中和花都、烈士陵园、派出所等多个长效的综合实践基地,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安排时间让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三是通过学科教学活动渗透研究性学习课程,如我校开放性实验教学开展的“六小活动”、“两大赛事”就取得了良好研究性学习效果。“六小活动”指包括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的“三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包括小观察、小调查、小探究的“三小”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两大赛事”指依托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校级赛事活动、依托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开展校级赛事活动。

(4)建设隐形课程和特色课程。一是学校着眼于打造校园文化,通过以“读书明理、做人成才”校训为主题建设深厚的校园文化,作为隐形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二是学校加强艺体特长教育成立了合唱团、舞蹈团、乐队、运动队、绘画、摄影等多个学生艺体社团组织,活跃了校园艺体生活,造就了大批特长生。

    (四)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困难。一是教师虽然经过各种培训,但真正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科学把握教学进度深度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二是硬件设施滞后,制约三级课程实施均衡推进,如音体美场地设施还远不完善等。三是设想中科学开设的一些地方、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限于师资力量不足,受知识结构限制等难以开设。四是各学段教材存在的脱节现象,虽然我们如上所述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仍不能在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中得到更好地改变。

第二方面   教学管理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校确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文化名校”的科学发展战略思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步调一致抓管理,潜下心来搞教学,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简要汇报如下

(一)教学管理机制健全,教学管理思路清晰。

    一是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二是构建“一体两翼”模式教学管理机构,分工明确。“一体”指“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一体化;“两翼”指实施“年级组管理、教研组办公”的双线管理科学模式,即“教导处-年级-班级-学生”和“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两翼齐飞,管理目标明确,调动了领导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迅速便捷。三是坚持严格的教干管理,实行业务教干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听评课活动制度化,业务教干每周上交听课记录和管理心得。

(二)常规过程管理扎实,注重强化质量意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抓常规强调“二五方针”。一是“五字标准”推行业务常规精细化管理。五字标准是:“精、细、活、严、实”。二是“五个认真”严格要求落实业务常规。五个认真是:“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

1、备课方面:开展“大集体备课”。

    我校一直重视集体备课。新学期以来,我们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学校实际,调整教学业务常规管理的思路,实行大集体备课。大集体备课实行学科教研组统一组织下的年级备课组具体操作的网络集体备课方式。即,学科备课组成员对先周教学内容分工备课;然后进行网络交换、讨论、修改,形成最佳备课;再由备课组长统稿、学科教研组长审核上传至教导处审批通过后,备课组长即可打印下发使用。建立在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大集体备课坚持“分工协作的个人备课-交流互动的集体研讨-学科带头人集中修正-教导处业务教干把关-课堂跟踪反思提升”的备课程序,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集体备课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智囊库”,成为大幅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2、上课方面:实施“有效自主学习”。

    学生的有效学习程度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决定学习质量。我们制定并贯彻落实“龙家圈初中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十个策略”、“龙家圈初中学生有效课堂学习方法十二条”、“龙家圈初中学生教室(学室)十讲”三个文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落实“三五X”教学策略,结合大集体备课,努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创新、优质、高效”课堂。 

3、作业方面:坚持“增效减负”。

我们的要求是“练习在课堂,当堂要达标;课下零作业,精选加分层”。一是坚持使用“同步学习”,在课堂上同步完成必要练习;二是坚持进行当堂达标测试,实现巩固提高;三是尝试课下“零作业”,只给学生做必要的指导,给学生以充分自由的作业自主选择权;四是必要的作业一定要精选再精选,而且针对不同学生布置分层作业。

4、辅导方面:落实帮扶制度。

    教学辅导要分别关注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所以我们强调的是落实帮扶制度。我们通过成绩分析会确定帮扶对象、制定帮扶措施,有帮扶辅导制度、记录、并列入教师量化,帮辅记录内容含有存在问题、现状分析、帮辅目标、帮辅效果、学生签字等。这样,教师辅导学生时,都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分类辅导,尤其是针对那些成绩相对突出但偏科现象又比较明显的学生加大个别辅导的力度。通过开展这些卓有成效的辅导工作,保证优生更优,后进转优,全员发展,整体提高。

5、考核方面:创新多元评价考核。

我们对考试学科的单元检测、各阶段测试都进行详细分析,及时召开年级成绩分析会、班级教学教导会分析材料,对教学情况进行科学评价考核。同时,我们在探索创新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如对音体美学科的考核评价,传统上我们只进行技能测试,现在我们尝试加上理论考核,取得一定良好效果。

(三)依托区域联研,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按照县教研室区域联研安排,我校作为第一组联研会长单位,积极联合成员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教研活动,并依此为依托,开展各项校级活动。我们依据成员学校优势学科建设学科教研基地,发挥优势带动,加强校际交流,多层面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以点带面,区域联动,有效地发挥了区域教研优势,借助共同发展的平台,互动研讨,平等交流,努力实现教研制度创新和教研水平提升的双赢。

1、周密安排区域联研的各项活动

沂水县“区域联研”最初就是各临近学校自发组织的“分片联评”。各校为科学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共同组织考试,开展交换监考、交换阅卷、交换成绩、联合分析等活动。后来逐步扩展为联合教研活动,现在由教研室根据地域和发展水平将全县各初中分成四个区域,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联合教研活动。现在比较成熟的区域联研活动有:

一是专业引领。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聘请课程专家、名师以及教科研人员或者培植本土化的专业引领人员作专题讲座,进行现场对话交流,答疑解惑。区域内各学科都建有学科专业组,定期征集区域内学科教师在教学教研活动中遇到的疑难困惑,汇总之后召开学科教研会找学科带头人或请学科专家解疑答惑。

二是校际会课。主要通过“课”的形式,交流对有关理念、任务的理解和实践方式,探讨如何解决问题。其流程概括为:上课→反思、说课→提问、对话→分组讨论→汇总、整理等。 

三是专题合作。教学与管理中遇到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又有一定的难度的问题,在区域教研领导小组的协调下建立跨校课题研究小组,进行合作攻关。比较成熟之后,我们还可以整理形成课题申报立项,取得更高的成果。这些成果原先在一校范围内很难得以解决。 

四是专家会诊。区域内学校总结本校办学、教学等过程中出现难以突破的如瓶颈某些“低效教学”现象等问题,提请区域联研组织其他成员单位援助。区域联研组织组织较强大的专业力量采取行为跟进式的个案研究等形式进行专题研究解决。

五是主题论坛。适时举办各种论坛活动,进行交流研讨。这些活动一般安排在期中、期末联评活动中同时进行,组织灵活,经济节约,深受欢迎。我们先后组织过区域班主任论坛、教导主任论坛、九年级教学论坛等,取得很好的效果。 

六是教学互访。为研究解决教学问题而向其他学校发出邀请或要求访问,加强相互交流和学习。既可以是多边活动,又可以是双边活动;既可以是单科定向邀请,又可以是多科进行展示。 

七是开放共享。根据区域联研活动计划,各成员学校都承担举办开放周活动的任务。届时,区域内其他成员学校齐聚该校,一周数日分开学科举行,也或者几个学校共同分担不同学科。各承办学校既展现了各自优势和特色,又获得了其他学校的建议与意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积极探索区域联研的深入开展

自去年区域联研重新科学分组以来,我校作为第一组(西片)会长单位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同时发挥这种教研模式的优势,积极探索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是在探索新型教研方式过程中实现正确定位。按照建设“学校-教研区域-县教研室”三位一体教育教学研究运行模式的要求,作为会长单位,做好核心构建者的角色。

二是在打造更多的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优势学科的建设是进行区域教研活动的依托,作为会长单位学校,积极承担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磨练老师,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形成更多的拳头学科,从而成为区域示范学校,向下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向上实现建设区域名校的跨越。今年以来,我校承担了多学科的县、市优质课评选活动的设点、全县实验教学管理现场会等设点任务,取得佳绩,深受好评。

三是在加强与区域兄弟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注重扩展区域联研的工作面。作为会长单位,除了教研室指导的工作之外,我们发挥区域内各成员单位的主动性,构建“五联”工作面:一曰“联评”。通过汇总各校教学成绩进行联合评价分析,实现对教学工作的科学评价。二曰“联研”。作为区域联研工作的主要阵地,积极搭建“论坛”、“展评”、“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教研活动。各层面、各学科都有专业组长具体牵头组织开展。三曰“联教”。组织“跨校送教”、“同课异构”、“师资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区域内优秀学科拔尖人才的带动作用和富余师资的互相补充开展联合教学活动。四曰“联刊”。主要是各校校刊、内部师训资料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开发和赠阅活动。五曰“联动”。开展“学生访校”、“区域联赛”、“文体共建”等联合的学团活动丰富学生德育教育活动。

四是以研促训,研训一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区域联研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而只有实现了教师群体水平的共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水平的飞跃。我们有意识地把区域联研活动纳入教师培训的范畴。区域校际联合师训既突破了单纯的校本培训的狭窄视野,又实现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扩展行为,花钱少,效益高,很好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近年来,经过全体教干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回顾过去,成绩可喜;展望未来,信心百倍。以上是对我校课程实施和教学教研工作的简单总结。恳请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及时修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把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谢谢各位!

2011.1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