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學家最新測定銀河系質量 為太陽1萬億倍

 上古真人 2012-02-22
科學家最新測定銀河系質量 為太陽1萬億倍

科學家重新測定銀河系的質量
  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據國外媒體報道,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稱,他們最近對銀河系的質量進行了重新測定,發現銀河系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萬億倍。  

銀河系質量為太陽的1萬億倍  

  在即將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科學家們將詳細公布他們的這一最新研究成果。科學家們以前曾估算,銀河系的質量大約界於太陽質量的7500億倍到2萬億倍之間。後來,他們又傾向於數字更大的質量值。不過,目前天文學家們已經使用更為精確的方法,斷定銀河系的質量應該是太陽質量的1萬億倍左右。銀河系質量是由恆星、氣體、塵埃和神秘暗物質混合組成的。  

  最新的估算是以銀河系暈圈中大量恆星樣本為依據的,即環繞銀河系主星盤的相對稀疏的恆星球面。通過計算暈圈中恆星的運動速度,天體物理學家們可以推斷出令這些恆星保持繞軌運行所需的重力大小。此次國際研究小組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銀河系比我們想像的要苗條一點,這意味著它包含的暗物質比之前我們推斷的要少一些,幷且它能更有效地將原始的氫和氦轉化為恆星。”  

  研究人員們表示,此次研究數據來自斯隆數字巡天(SDSS-III)網站,它將大大拓寬科學家們對銀河系的了解。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教授蒂莫斯-比爾斯解釋說:“銀河系的總質量是很難測算出來的,因為我們目前正陷於研究困境。不過,如果我們要了解銀河系的形成過程,或者將其與觀測到的其它遙遠星系相比較,就必須對其質量進行估算,因為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因素。”以前的估算依據是對不到500個天體的研究,而最新的估算則是基於對2400個恆星的研究數據。研究小組中來自德國馬普研究所的漢斯-沃爾特稱:“更大的數據集給了我們一個極大的統計優勢。”  

  宇宙中大部分已知恆星的質量都比太陽小,它們都是壽命在數百億年左右的矮星。根據傳統的天文學理論,這些矮星由於體積小,因此其內核變化不可能產生大量的重元素,比如氧和鐵。而宇宙中目前存在的這些重元素都是由更少見的、體積更大的恆星產生的。這些恆星亮度極高,壽命比矮星短。那麽,恆星的質量到底能達到多少?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德國波恩大學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對圓拱星團附近的另一個星團進行了觀測,盡管觀測的恆星數量較少,但他們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即銀河系恆星質量的上限可能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50倍。研究者認為,天文學界目前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麽銀河系恆星質量可能存在上限。  

銀河系厚度遠超先前預計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銀河系的厚度大約在6000光年,但通過分析觀測獲得的最新天文數據,科學家稱銀河系的實際厚度約為12000光年,是科學家們原先預計的兩倍。為了測量銀河系大小,研究人員們對脉沖星發出的光進行了研究。中子星發出的光束非常明亮,就像在宇宙間發射出探照燈。研究人員說:“當脉沖星發出的光射向我們,它與恆星間離散的電子相互作用,光速因此被减慢下來。”科學家們稱這些電子為暖電離媒介。相對較短的藍色光波而言,暖電離媒介會對較長的紅色光波產生較大影響。通過觀測紅色光波在藍色光波後的落後距離,科學家們可以計劃出脉沖星穿過的暖電離媒介數量。此外,通過比較暖電離媒介對遙遠恆星發出的光的影響,研究人員們就可以確定暖電離媒介會在何處停止,也就是說,確定星系的邊緣。  

  研究人員表示,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在的恆星系統,包括約2000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還有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在銀河系里大多數的恆星集中在一個扁球狀的空間範圍內,扁球的形狀好像鐵餅。銀河系是一個旋渦星系,具有旋渦結構,即有一個銀心和兩個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其各部分的旋轉速度和周期,因距銀心的遠近而不同。太陽距銀心約2.3萬光年,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繞銀心運轉,運轉的周期約為2.5億年。銀盤中的物質主要以恆星形式存在,占銀河系總質量不到10%的星際物質,絕大部分也散布在銀盤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