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大力发展武夷岩茶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xzhk 2012-02-22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在福建省东北部,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交错,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万物争艳吐芳香。岩茶就产在这优越的自然环境中。岩茶,以它独得的“岩韵”而闻名。武夷山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武夷岩茶是福建乌龙茶中的极品。武夷山水“秀、拔、奇、伟、净、茶”六大自然景象,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武夷山有“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有声欲静三三水,无势不奇六六峰”的非凡山水胜境,更衬托出了武夷岩茶的盎然生机,折射出了武夷岩茶的诱人魁力,这就叫作“茶为山兴,山以茶显”,山水与岩茶已经相衬、相映、相溶、密不可分。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唐朝元和年间,就有采制武夷岩茶之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武夷岩茶的品种多达360多种。武夷岩茶按等级分为四大类,由好到差为:正岩茶、半岩茶、洲茶、外山茶。按国标规定,武夷岩茶产品分为五个品种系列:水仙、肉桂、大红袍、名丛和奇种。其中大红袍是从名丛中单列出来的名丛(是名丛之首和公认的武夷茶王)。


茶叶已成福建省民生产业,福建省茶叶七项指标居全国第一,200 3年全省茶叶产量达15万吨,连续16年增产增收,位居全国第一位。目前福建目前正在实施“茶业强省”战略,到2015年全省茶业营销额要达260亿元,比2003年翻一番。


2004年,以武夷岩茶为龙头的武夷山茶叶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全市茶园总面积达98万亩,总产量4800吨(无公害茶叶总产量占100%),茶叶总产值达1亿元,创全市茶叶产值历史新高纪录。茶叶出口量达1000多吨,创汇3125万元。全市从事茶业及相关行业人员4万余人,大小茶厂130多家,茶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391%,茶叶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0%,壮大武夷岩茶业已成为促进武夷山市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武夷山除了旅游外,最能做大产业集群的就是武夷岩茶,但是,当前发展武夷岩茶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问题


综观武夷岩茶的发展史和国内外茶业市场现状,武夷岩茶已经具备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条件,但全市的茶叶生产、市场却一直徘徊不前,未达到与历史名茶品牌齐名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有“五少、五低”。


1.高标准的茶园面积少,产量偏低


由于缺乏对市场可行性研究和较为科学的前瞻性预测,加之受短期市场即得利益的驱动,10多年来,武夷山茶园面积虽有所增加,但高标准的茶园较少,产量偏低。


2.茶产业龙头企业少,生产标准偏低


全市有众多茶叶加工生产企业和初制厂,大多是家庭式作坊,真正大型的龙头企业屈指可数。厂家多,但产量、质量都不高,无公害茶年产量约4000吨,且大部分为中、低档茶。大多数企业生产设备陈旧落后,工艺粗糙,管理水平低下。茶叶生产经营者,大多安于传统的品种与落后的小农生产工艺,而没有注重在保留原有传统特色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改良品种、改进制作工艺,科技含量低,制作工艺徘徊不前。


3.市场占有份额少,市场秩序规范水平偏低


家庭分散生产经营,造成武夷岩茶销售市场自成体系,各自为阵,出现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行为,在损害消费者的同时,损害企业自己和武夷岩茶的市场形象,导致市场无法拓展。


4.市场上适销对路的产品少,茶叶卖价普遍偏低


武夷岩茶名优茶没有形成一定的生产、销售规模,在加工、销售上仍以杂牌大路茶居多,产品的包装不够精美,大多厂家或店铺仍以散茶形式出售,缺乏精品包装,综合利用率低。茶叶销售价格达不到与品质相符的价格,且价格有走低的趋势。


5.名优名品茶厂少,营销效益偏低


  虽然已涌现出“戏球牌”“武夷牌”两个省级著名商标和一批南平市知名商标的厂家,但占全市某厂份额极少,这些名优名品茶厂在生产和销售规模上、在商标影响力等方面,仍与国内知名品牌、厂家存在较大差距。加上企业宣传促销抓得不够到位,没有形成茶叶产业链,武夷岩茶的价值不能得到完全的体现,营销效益偏低。


(二)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1.必须提高岩茶的产量和质量


1)政府要大力支持与正确引导


政府要按照全市茶叶资源条件和产业政策导向,结合各乡(镇)、街道实际,编制2005-2010年茶叶发展规划,市政府茶叶管理办公室,担负着茶叶政策和发展规划的规定、茶叶产供销关系的协调、茶叶市场行为的调整、茶叶品牌的宣传、行业自律的指导以及茶叶质量的管理等职责,要做好茶叶市场的治理整顿;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使用;茶叶生产全过程的专业技术服务;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的审定和执行;大红袍母树的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全市茶园发展规划。茶叶基地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茶园要向生产条件较好的乡、村集中,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之路。加强优质茶园示范基地建设,原则上每个乡(镇)、街道、农茶场都要建一个优质茶园示范基地,有条件的,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多建几个,通过优质示范茶园建设,辐射和带动整个茶园基地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


二是做好茶叶品种种植规划。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结合武夷山市多年来茶叶生产的实践经验和市场需求,做好全市茶园种植品种规划。


三是做好茶叶加工基地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茶叶生产基地,在相对集中的茶园附近建立茶叶粗加工厂,配合茶叶粗加工布局,建立规模较大、设施先进的茶叶粗加工厂,粗细加工配套,提高茶叶加工质量,增加茶叶产品附加值。


政府应加大茶业管理专项资金投入,稳定茶管办队伍,在茶叶生产的全过程中,确保专业技术服务到位。为提高广大茶农对无公害茶生产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引进和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最新技术成果,有必要充分发挥茶叶学会、茶叶同业公会、科技特派员茶叶科技服务组作用,同时邀请市、区、省级有关专家,通过办班培训、考察学习、实地指导、咨询解难等形式传授、交流茶叶无公害生产的实用技术与经验。成立茶叶人才评定中心,严格筛选一批“茶专家”、“茶秀才”、“茶博士”,建立茶业人才库,设立茶叶人才开发基金,鼓励他们进行茶叶科研开发,带动全民走“茶业富农”的康庄大道。要出台一个关于加强武夷茶产业发展的政策,该政策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问题:如何推动、引导标志、标识的使用;市场准入即标准的制定和监督;茶业市场的规范化问题,打假和建立诚信制度,培训制度,把茶的生产人员、销售人员和导游这三种人做为政策培训的对象;如何鼓励支持有机茶的种植;出台一些鼓励茶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财政也应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投入,等等。


2)鼓励农民多种茶、种好茶


政策要鼓励并引导全市茶农发展茶叶生产,不断培育壮大茶叶支柱产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从指导思想上有几个观念要转变,只要内山茶加工得法,注重质量,一样可以做出好茶。大红袍不能仅限几棵母树,科学的拼配也可做出好茶。不要只讲数量而不注重品牌品质。


引导茶农种好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发展茶叶生产,采取改造低产、低效、低质的“三低茶园”,淘汰劣质混杂品种,集中连片发展等措施,重点发展品质高、效益好的大红袍品种。扩大茶叶种植规模,使茶叶无论是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还是销售市场都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茶叶主产区组建茶叶植保技术服务队,采取统一进药、统一管理、统一测报、统一用药、统一回访,引导茶农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武夷岩茶成功跨越出口贸易“绿色堡垒”,取得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大力引导和扶持茶厂、广大茶农,增加茶叶生产资金投入,从资金扶持,新茶园开发和低产茶园改造,推广应用茶树新品种、优化茶叶品种结构,鼓励申报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使用标志,加大茶文化宣传和品牌开发力度、茶的深加工等方面,不断提高茶园管理技术水平,走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道路。


3)大力扶持武夷岩茶加工企业


出台《武夷山茶业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扶持奖励暂行办法》,建立健全茶企业引进机制,加快茶产业链延伸和茶食品、茶饮料等产业附加值高的茶商品深层次开发。培育龙头企业,重点从资金、信贷、税收、技改和用地、用工、用水、用电等方面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如提供无息或贴息贷款等),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的问题,扶持中小企业壮大成长。


市政府每年重点扶持1-2个规模大、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省名牌产品称号和省著名商标称号,并分别给予奖励。对获准使用原产地域标识企业,经市茶管办组织积极主动参与全国各类茶赛事活动,获奖的实行政府奖励。


2.扩大宣传,争创品牌;开拓市场,保障销售


武夷岩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关联度广,产业运作涉及政府部门、企业、媒体、社会组织等,产业环节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无论是种植、加工、管理、销售等个个环节都重要,要在品牌、组织、政策、市场、宣传、项目、旅游和文化等八个方面着力,适应产业发展规律推动全市茶产业驶入快车道。


1)扩大宣传


市委、市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武夷岩茶的知晓率、美誉度和忠诚度。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在组织上,成立宣传武夷岩茶的工作班子,负责宣传策划与协调,负责对外宣传口径的统一,对内宣传口径的规范。


在内容上,从茶文化、茶产业角度,制作一套精美的武夷岩茶专题片,邀请中央电视台参予策划制作。同时要制作一批高档次、有特色,包涵武夷岩茶历史、文化、风光、品牌、标准、品种、工艺及简易感观质量鉴别、防伪技术使用等内容的宣传画册、VCD光盘、挂图等扩大宣传面。组织策划武夷岩茶包装设计大赛,提高包装设计档次;对导游在茶文化、推销茶时的解说予以统一规范。


在形式上,要开展形式丰富、不同层面的宣传。运用“数字武夷”网络平台,开设茶产业网页、链接全国知名同站,开展网上宣传;建立武夷山茶业信息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利用黄金周或节假日做大做强武夷山茶王赛、民间斗茶赛等茶事活动,实行茶与商贸结合,并建立茶基地与客商挂钩机制,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国内国际茶业贸促会及茶叶评比活动,展示武夷茶实力和魁力;利用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各种媒体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依托武夷山茶业商会和各大中城市的分会,每年在市内外各举办1-2次大型活动(如岩茶节、“茶王赛”、民间斗茶赛等),并形成制度,重大促销活动应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


2)争创品牌


二十一世纪,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成为商品竞争力的核心。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是全市某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施品牌战略方面,重点要抓好以下三方面:


一是抓整合。目前全市茶叶厂家156家,已使用原产地保护标志的61家。生产大红袍的已使用原产地分配制度标志的有35家,申请使用大红袍证明商标的设备一家,市场上销售大红袍不包装的厂家,除已使用原产地的35家以外,尚有十几家。正在申请使用的有20家左右,正在打标申请大红袍证明商标的若干家(不到十家)。如果个个都推就等于个个都没推,要切实加强对现有品牌的整合,必须主打“武夷岩茶·大红袍”品牌中来,因为武夷大红袍是全国认知的品牌,也是大家共打共推的品牌。可将其它的品牌纳入武夷大红袍之下,并以此为品牌龙头,带动其它品牌共同发展。


二是抓申请。推动茶叶大户积极申请有资质的机构对其茶园及产品进行相关的认证,如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以及有机茶、绿色食品认证。


        三是抓质量。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和核心保障,是茶产业品牌信誉的生命线。要参照国际通用的有机茶及国家核准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加快茶叶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标准化建设,强制执行茶叶专用肥,严禁施打农药,加强农资管理,并落实到乡镇、街道、村,落实到厂及农户。


四是抓保护。加强对我市现有品牌的保护,利用法律程序保护我市茶叶品牌的合法效益,积极引导企业学习和运用茶叶商标、专利、知识产权及WTO规则等法律措施,保护企业自身品牌不受侵害,维护自身利益。为了更好的保护品牌,武夷岩茶现已获得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和“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使用,充分运用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和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规范茶叶生产质量,凡生产大红袍的厂家,都必须向市茶科所申请使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否则以假冒论处。对符合条件的武夷岩茶一律在外包装上的醒目位置冠以醒目的武夷岩茶及国家原产地域保护标志,在大标志下再标明商标和具体品种名称。获准使用专用标志的生产者,如出现违规行,将被撤销其资格,停止使用专用标志。


        3)开拓市场,保障销售


        武夷山旅游业发展,促进了武夷岩茶当地销售市场的繁荣,同时也给武夷岩茶经营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景区、度假区岩茶销售店480多个。然而,在岩茶市场兴旺繁荣的背后,却有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游客对武夷岩茶的无知,蒙骗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茶叶。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武夷岩茶的形象,更践踏了武夷岩茶的声誉。为了维护武夷岩茶品牌,打击假冒伪劣,维护消费者利益,规范武夷岩茶市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对景区度假区茶叶市场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鼓励武夷岩茶生产加工大户,以自身基地为依托,到各大中城市开设武夷岩茶专卖连锁店。对各大中城市中销售产品符合武夷岩茶原产地域标准的武夷岩茶销售户授予武夷岩茶原产地域标志专卖许可,扩大武夷岩茶专卖范围。同时鼓励茶叶生产厂家与国内外著名集团、商品零售机构合作,以其品牌和销售网络,扩大武夷岩茶的销售面。提高包装品味。积极开发精致、高品味,既能充分展示武夷岩茶文化内蕴,又适合市场要求的武夷岩茶外包装,完善价格体系。加强茶叶经营者的物价管理及导游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如规范岩茶解说词、诚信导购等),使武夷岩茶的销售价与质量成正比,形成梯次的严谨的价格体系,基本统一全国的销售价格。形成武夷岩茶网络化、规模化、系列化、多样化、规范化的销售局面。在产品包装上可对产品进行“世界文化与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茶文化之乡”、“武夷岩茶———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标示,对获准使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厂家,可以冠名“武夷山大红袍”。大红袍要加强检测,统一韵味。规范价格,避免互相压价,保证大红袍之声誉,在质量大体一致的前提下,通过精包装、简易包装分等级,以适应不同消费者需要。要充分发挥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和大红袍证明商标的作用,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根据市场条件有所改变,除打大红袍品牌外,还要将肉桂、水仙品牌也推出去。


规划建立武夷山岩茶叶交易市场。市场内设有近千个摊位的茶叶交易大厅、精品展厅,销售武夷岩茶和各地名茶展销区。市场设有茶文化研究中心、茶科研中心、茶质量检测站、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可容纳数千人的多功能活动大厅,以及设有茶史、茶品种、茶具、茶书画等的茶文化博览馆。茶文化博物馆内设有茶艺表演厅、中华茶史厅、中国武夷岩茶展示厅、中国茶叶品种厅、中外茶具厅、茶事书画厅、中华茶韵全国摄影大赛精品展厅,展示悠久文明的中华茶文化。


         (作者为民建福建省委办公室主任科员、民建福建省委农业研究会秘书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