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鉴定单位拿到的鉴定报告单时,就会看到二处是填写了文字及数字,比如品种栏中填写的是:白玉,但不会注明什么地方的白玉,能写白玉的玉肯定是透闪石结构。还有是在一处密度栏中填写的是数字,而这个数字才是说明玉的级别与大概出处,比如填写的是:2.85,表明此玉实质上不一定是和田玉。比如数字低于 2.8,表明此乃一石也。那么和田玉的标准密度(比重)是多少呢,查到的是 2.96--3.17,比正宗的缅甸翡翠(3.3--3.36)低些。那么和田玉都能达到这个标准吗,也不是,也分 3 6 9 等,密度(比重)越高,硬度也越高,甚至是会超过规定值 6.5 度。 那么密度(比重)在2.8 以上,接近和田玉标准的有那些玉呢,据查就有昆仑山北坡1000多公里内传统的 9个点,还有新疆的玛纳斯、准葛尔、格尔木等,此外还有河磨玉、青海玉中的高等级的透闪石结构的玉。
我于2006年在"环球赏石盆景"上的撰文<浅谈新疆戈壁玉>中介绍自巳测定密度(比重)的土方法,由于此刊物在美国等几十个国家发行英汉双语版,故主编认为国外都使用仪器测定,土方法不必介绍所以删去。但对国内大量普通玉友来讲,这是一个自我鉴定判断玉质的好方法。 首先须有一个电子称,其精度误差正负在 0.5 克以下,最大称重量在10公斤左右。(我的是15公斤以内的,我最大的汉代古玉有13公斤重,正好解决了,而且精度误差是0.5克的电子称,见图片 1 )。 其次在透明的整理箱子(或小中大几个箱子)上靠沿口 2 公分处钻一小孔,剪一段 5 公分塑管,二端削成斜口,一端与箱子上钻孔连接(烫接密缝后修理孔口平滑,见图片2)
操作方法:一,把要测的玉器放在电子称上称重,如得到数字是 210 克,用笔记录下。
二,把盛水的空塑杯也放在电子称上称重,如得到数字是 20 克,用笔记下。
三,把整理箱装满自来水(应该是蒸溜水,自来水稍重些)后,多余的水从钻孔管流出,
等到水不再流出,水平面也静止不动了。
四,把盛放多余水的杯具移开,把20克的塑杯放在接水的位置。
五,再把 210 克玉器轻轻放入整理箱水中,(手指不准沾水)
20 克的塑杯盛接着箱上钻孔管流出的水,直至水不再流出。
六,然后把 20 克的塑杯连水一起放在电子称上称重,如得到数字是 90 克,
减去杯重 20 克,那水的重量是 70 克,也用笔记下。
七、用水的重量 70 克,除于玉器的重量 210 克,得到的数字是 3 ,这是玉器的密度
(比重) 3.0 。这个数值表明此玉,应该是较好的和田玉器。
这个方法虽然原始,原理实在是十分准确的。因为我曾为朋友的三个白玉器作测试,结果都是 2.85 左右,朋友再拿出城隍庙的鉴定证明对比,我看证明上的密度是 2.84 左右,朋友连呼此办法好。(我想这个 0.01 是水质的原因吧) 在操作上不求快,要干净,不要搞得到处是水迹,杯子接水前的内外、电子称盘上均不准沾
一点水,否则结果不准确。 这个办法我想不适合古玉,因为古玉在数千年沁色物理变化中,其密度与硬度都会降低。此方法适合新玉与明清玉器。几十克的小玉器也不适合,倒是器物越大误差越小,越精确。
1,先称玉的重量:138.5g
2,见稍粗塑管变成小于半径刀刃状,流水不会滞留。让与玉同体积的水,一定要流到位,稍有损失就会影响测定结果!下图是称与玉同体积的水的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