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0个故事教你做人(第四部分)

 ACE9郭玫缨 2012-02-23

【最甜的水】 

    山脚下有一眼山泉,泉水潺潺地从泉眼里冒出来,汇成一条小溪流向田野。

    一个樵夫从挑着一担柴禾经过泉边了下来,他捧起泉水喝了个饱,他觉得再没有比这更甜的水了……放羊的牧童、耕地的农夫和进山打猎的猎人,他们也都这样认为——这泉水是天下最甘甜的水。

    有一个富翁,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派人去打取山泉水回来。仆人将盛在精美的水壶里的泉水,倒进琉璃杯中呈给躺在摇椅上的富翁。富翁喝了一口,没什么感觉;又喝了一口,眉头皱了起来,把碗里剩下的泉水泼到地上,大声对仆人说:“这是最甜的水吗?一点儿甜味也没有,还是去把蜂蜜糖浆给我拿来。”

    修身养性:没有尝过饥渴的滋味,不会体会到食物与水的甜美;没有经受过挫折与失败,不会体会到成功的欢欣与满足;未历经苦难的人,永远不会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小壁虎断尾巴

    一只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它拼命地挣扎,尾巴断了,小壁虎得以逃命。

    一位农夫见了,对小壁虎说:“你这可怜的小东西,刚断了尾巴,是不是很痛啊!” 小壁虎含泪点了点头。

    “来,我给你包扎上,这草药是止痛的。”农夫拿出一包草药说。

    “不,我很感谢这疼痛,因为是痛让我知道自己还活着,而且,你包扎了我的伤口,它 怎么能长出新的尾巴来呢?”说完,小壁虎带着钻心的疼痛爬走了。

     修身养性:痛苦带给人们的不一定是负面效应,有时痛苦也孕育着希望,能感觉到痛苦, 就说明还有知觉,还有活下去的希望,这个时候,能够痛苦岂不是一件很令人开心的事情?

 

【失去的热心

    有一位已失去传道热忱的牧师,夜里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被带到天堂,接受他一生为 上帝工作的赏赐。

    刚开始有个天使送来一个华丽灿烂的冠冕,上面镶满了珍珠宝玉,旁边的天使长说:“ 拿错了,这是二十年前为他预备的,那时候他拼命为信仰作见证,可惜不一会的工夫,他就 冷淡退却了,所以要换一个次等的冠冕给他。”

    不一会功夫,换来一个次等的冠冕,虽然没有头一个那么华丽,他还是觉得不错。然而 天使长又说:“你们还是拿错了,这是十年前为他预备的,不幸世上的欲望和引诱迷住了他 ,使他成了一个不冷不热的人,再去换个冠冕吧! 

    于是再换来一个,上面一粒珠宝都没有,毫无光彩。

    这位牧师惊醒过来,原来是南柯一梦,从那时候起,他勤奋传道,立志要讨上帝的喜悦 ,成了最热心的传道人。

    修身养性:最可怕的破产,就是失去热忱,失去希望。回顾过往的岁月,想想现在的光景,趁着还有 一口气,我们岂不应再接再厉,让心中的理想和抱负仍然炽热如火?

 

【荧火虫之光

    一天深夜,一位夫人在花园散步,欣赏美丽的夜色,一时不注意,夫人戒指上的钻石掉 入草丛中。

    钻石在黑暗的草丛里显得黯淡无光。附近的萤火虫嘲笑说:“你就是喜欢夸耀自己炫亮 夺目的钻石吗?你现在一身无光,你的光芒在哪里?你的骄傲在哪里?快点拿出来给我看看!

    钻石默默不语,其他的萤火虫也飞来凑热闹,而且嘲笑得更起劲了。

    就这样过了一整夜,早晨太阳升起,阳光照射到草丛中时,钻石闪现出绚丽的光辉。而 这些萤火虫受不了强光的照射,纷纷躲在树叶底下。

    这时,钻石反问他们:“你们这些无知的小虫,只会在晚上卖弄小光芒,现在太阳的光 辉如此耀眼,你们的光芒到哪里去了?

    钻石继续说:“我的光芒经得起太阳强光的考验,而且我透过阳光会显现出更耀眼的光 泽,这些能力岂是你们这些小虫可以理解的?

    修身养性:如果你是钻石,不要担心黑暗的埋没,或许黑暗的日子是难熬的,但是你仍须 坚定自己,等待太阳的希望之光出现后,就可以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会飞的马】

    古时候,有一个人因触怒了国王而被判了死刑,这个人向国王乞求饶命,他说:“您若给我一年的时间,我就能让您最心爱的马飞上天空。要是过了一年,您的马不能飞上天空的话,我甘愿赴死,绝不会有半点怨言。”

    国王想了一下就答应了他。

    在他回到牢房之后,另一位囚犯对他说:“你这不是吹牛吗,马怎么会飞上天空呢?

    这个人回答说:“在这一年当中,变化是很大的,也许我会病死,也许国王会死,说不定那匹马会意外送命。总而言之,在这一年之内,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所以在这一年当中,说不定马真的能飞上天空!

    修身养性:当你陷入困境时,不要悲观,不要绝望,因为这个世界从不缺少希望。

 

【佛祖与弟子】

    世人对佛祖的尊崇,曾经引起一位弟子的不满。一次,这名弟子竟然当着释迦牟尼的面辱骂他。

    可是,不管他骂得多么难听,佛主都不言语,没有理他。当他骂累了,佛主就问他:“如果有人想送礼物给对方,对方不肯接受,那么,这份礼物该给谁呢?

    “当然应该还给送礼的人哪。”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佛主接着又说:“是啊,就像现在,你把我骂得一文不值,但是如果我不接受的话,这些责难又该给谁呢?

    弟子无言以对,顿时感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他马上向佛主道歉,请求他的原谅,并且发誓以后再也不诽谤他人了。

    修身养性:无论做什么事,你的成功都会遭致一些人的诽谤。谣言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就会不攻自破——聪明的人通常保持沉默,正所谓沉默是金。

 

【不辩自明】

    汉代公孙弘小时侯家里很贫穷,过着清苦的日子。所谓穷者思变,他发奋学习,苦读诗书,十年寒窗苦,终于飞黄腾达,做了丞相。虽然他居于庙堂之上,手握重权,但是在生活上依然保持小时侯俭朴的优良作风。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也是普通人家用的棉被。他的仆人们也感叹:“我家大臣才是真正的清廉啊! 

    这些话很快就传进了朝廷,文武百官为之感动不已,但是大臣汲黯却不这样想。他向汉武帝参了一本,对皇上说:“公孙弘现在位列三公,不像当年生活百无聊赖,他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可是为什么还盖普通的棉被,吃简单的饭菜呢?”

    皇上笑着说:“现在朝中上下不都称颂他廉洁俭朴吗?公孙弘是不忘旧时之苦,也不忘旧时之德!”

    汲黯摇摇头,继续说道:“依微臣所见,公孙弘这样做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想想,觉得有几分道理。有一次,上早朝的时候,他得了个机会便问公孙弘:“汲黯说你沽名钓誉,你的俭朴是故意做样子给大家看的,他说的是否属实?”

    公孙弘一听觉得非常委屈,刚想上前辩解一番,但是转念一想,汉武帝现在可能偏听偏信,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不是真正的“俭朴”。如果现在自己着急解释,文武百官也会觉得他确实是“沽名钓誉”。再想一想,这个指责也不是关乎性命的,充其量会伤害自己的名誉。清者自清,只要自己坚持自己的作风,以后别人自然会明白的。这样想着,公孙弘把刚才的一股怨气吞下去,决定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

    他回答道:“汲黯说得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往颇深,来往甚密,交情也很好,他对我家中的生活最为熟悉,也最了解我的为人。他对皇上您说的,正是一针见血,切中了我的要害。 

    汉武帝满以为他要为自己辩护,听到这番话颇感意外,问道:“哦?是这样吗?”

    “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小吏一样,确实是假装清廉以沽名钓誊。”公孙弘回答道,“汲黯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如果不是他,陛下也就不会知道这件事,也不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了!”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诚实、谦让,更没有想到他还会对批评自己的对手大加赞扬,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此,对他就更加尊重了。其他同僚和大臣见公孙弘对自己的心理供认不讳,如此诚实,这种人哪里会沽名钓誉呢?

    立世存身:许多事情是不需要解释的,清者自清,谨防越描越黑。而且,宽容你的对手更能彰显你的品行。

 

【父子骑驴】

    父子俩牵着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 

    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

    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死 

    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二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

    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 舒服,挣扎了下来,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修生养性:一个人要有主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才不会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不要活 在别人的舆论中,要靠自己的脚走路,自己的脑袋思考。

 

【杯子满了】

    一天,南因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要向南因请教学问。南因先生抽空接待了他。

    宾主落座之后,客人没有听他的话,自己却滔滔不绝地大谈起来。从自己的生活、工作 ,及至家庭,又谈到自己的事业和研究,一口气说了大半天,南因先生几次想插话都未能成 功。

    南因先生静静地听着,过了一会儿,他站起身来,走进厨房,端来了茶。他往客人的杯 子里倒茶,虽然倒满了但是仍在继续倒,仿佛根本没有看见一样。

    一旁高谈阔论的客人一开始觉得十分奇怪,看到南因先生还没有停下,水已经开始往外 溢了,他终于忍不住了。

    “你没看见杯子已经满了吗?”他说,“再也倒不进去啦!”

    “这倒是真的,”南因终于住了手,“和这个杯子一样,你自己已经装满了自己的想法 。要是你不给我一只空杯子,我怎么给你讲呢?”

    修身养性:要使自己的思想吐故纳新,就要及时将大脑清空,如同必须清空装满水的杯子 才能容纳更多的东西一样。

 

【时间纽扣】

    从前,有个年轻的农夫和情人相约在一棵大树下见面。他性子急,很早就来了。虽然春 光明媚,鲜花烂漫,但他急躁不安,无心观赏,颓丧地坐在大树下长吁短叹。

    忽然他面前出现了一个小精灵。“你等得不耐烦了吧!”精灵说,“把这个钮扣缝在衣 服上吧。要是遇上不想等待的时候,向右旋转一下纽扣,你想跳过多长时间都行。”

    小伙子高兴得不得了,握着钮扣,轻轻地转了一下。啊!真是奇妙!情人出现在他的眼 前,正脉脉含情地凝望着他呢!要是现在就举行婚礼该有多棒啊!他心里暗暗地想着。他又 转了一下,隆重的婚礼、丰盛的酒席出现在他的面前;美若天仙的新娘依偎着他;乐队奏响 着欢快的音乐,他深深地陶醉其中。他看着美丽的新娘,又想,如果现在只有我们俩该多好 !不知不觉中钮扣又转动了一点,立刻夜阑人静…… 

    他心中的愿望层出不穷,我还要一所大房子,前面是我自己的花园和果园。他转动着钮 扣,我还要一大群可爱的孩子。顿时,一群活泼健康的孩子在宽敞的客厅里愉快地玩耍。他 又迫不及待地将钮扣向右转了一大半。

    时光如梭,还没有看到花园里开放的鲜花和果园里累累的果实,一切就被茫茫的大雪覆 盖了。再看看自己,须发皆白,早已经老态龙钟了。

    他懊悔不已:我情愿一步步走完一生,也不要这样匆匆而过,还是让我耐心等待吧!扣 子猛地向左动了,他又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可爱的情人。他的焦躁烟消云散了,心平气和地看 着蔚蓝的天空,鸟叫声是如此悦耳,草丛里的甲虫是那么可爱。原来,人生不能跳跃着前行 ,耐心等待才能让生命的历程充满乐趣。

    修身养性:人生无法跳跃前行,但人生的每一步要怎样走,以什么样的速度走,走的质量 如何都在每个人自己的掌控之中。

 

【最富有的人】

    在一条大船上,有很多大富翁,但船上还有一个犹太拉比。富翁们聚在一起彼此炫耀着财富的多少,拉比听后说:“我认为最富有的人应该是我,你们信不信。”这些富翁听后,大笑了起来,认为他是在说梦话。

    船在航行的过程中,遭到了海盗的抢劫,富翁们的财产都被抢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漂泊,大船好不容易才抵达一个港口。拉比以他高深的学问赢得了港口人民的欢迎,他开始在学校开班授徒。

    不久,这位拉比在路上碰到了和他一起坐船而来的富翁们,他们每个人的处境都很悲惨。这时他们看到拉比受人尊敬的样子,明白了当初他所说的“财富”,感慨地说:“你以前说得对,你是最富有的人,因为你拥有知识。”

    修身养性:知识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知识胜过钱财,它会让人受用一生。

 

【孔子劝学】

    孔子的学生子路,姓仲,名由,常常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负责保护他的安全。子路身材威猛、反应机敏,而且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只要子路陪伴在孔子身边,就无形中生出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即使再凶狠狡猾的坏人也不敢对孔子起什么歹心。在他的保护下,孔子从来没有受过什么伤害。

    一天,孔子问守卫在身边的子路:“仲由,这么长时间我也没看出你有什么喜好,你到底有些什么爱好啊?”

    子路随口答道:“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佩戴长剑!那样将会为我的形象锦上添花,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开心的。”

    孔子稍稍皱起眉头,似乎有些不满意,接着问:“那学习呢?你没有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子路茫然地反问:“学习?我从来没有觉得那会有多大好处!”

    孔子叹一口气,不紧不慢地说:“学习和知识的力量是巨大而无形的!你看看,一国之君需要谏臣的辅佐,才能让国家兴盛;普通人需要明事理的朋友提醒自己的过失,才能提升自身;为人处世也需要不断向他人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博采众长。”

    “真正的君子喜好学习,集思广益,因而足智多谋,做起事来就会顺利;相反那些不善学习的人,自以为是,诋毁仁德,对有学问的人心生抵触,这无异推着自己往后退。可见,不学习就会落后呀!”

    子路耐着性子听完孔子讲述的大道理,等老师一说完,就不以为然地反驳说:“我觉得并不是完全这样!您看,南山上的竹子没有人扶植,不也一样长得笔直吗?而且用这种竹子做成的箭,也一样能穿透皮革?可见,很多事情没有学习和知识也照样能运行得很好!”

    孔子见子路还是没有信服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胡搅蛮缠,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接着子路的话说:“其他的暂且不说,要是能把竹箭修理一番,装上羽毛,再把它削成尖头,那它的穿透力不就是更大了吗?你说呢?”

    子路一时哑口无言,孔子见状,就趁热打铁,说道:“看一个人,不能仅仅看外表。有的人金玉其外,但是腹内空空;有的人相貌平平,却满腹珠玑。前者虽然悦目,但却流于俗气;后者赏心,也令人起敬。可见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子路心悦诚服地对孔子说:“我一定牢记您的教诲!”

    修身养性: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要学习的东西也是无穷无尽,而且学习会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否则,只有漂亮的外表,没有深刻的内涵只能流于庸俗。

 

【嘲笑驴子】

    拉比阿基瓦都快四十岁了,但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学过,新婚妻子催他到耶路撒冷学习《律法书》。

    “我都四十了,”他对妻子说,“和他们一同学习他们都会嘲笑我的一无所知的。我现在学还能学出什么来呢?”

    “让我来告诉你吧!”妻子说着牵来一头背部受伤的驴子,她把灰土和草药敷在驴子的伤口上,这样,驴子看起来非常滑稽。

    他们把驴子牵到市场上。

    第一天,人们都指着驴子大笑。

    第二天还是这样,但是人已经变少了。

    到了第三天就没有人再这样做了。

    “去学习吧!”阿基瓦的妻子说,“今天人们笑话你,明天他们就会不以为然,到了后天他们就会说:'他就是那样’。”

    修身养性:求知没有年龄界限,即使年龄再大,也不要怕别人嘲笑,只要你有这个决心,就一定会学有所成。

 

【薛谭学歌】

    从前,有一个人叫薛谭。

    薛谭很爱好唱歌,但是他的家乡没有懂得音乐的老师。虽然先天的条件很好,但由于得不到名师指导,再加上缺乏音乐基本功的训练,他不能成为最好的歌手。

    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寻访名师。

    当时,有一位名叫秦青的音乐大师,他不但精通乐理,而且还会弹琴唱歌。薛谭寻访到秦青,要拜他为老师。秦青看到薛谭一路克服了很多困难,千里迢迢来寻师学艺,很受感动,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决定收下这个徒弟。

    举行完拜师礼以后,薛谭便从基础理论开始,进行系统学习。

    开始的时候,薛谭很用功,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不懂就问。这样,他学习很扎实,进步很快。不仅学会了乐理,而且也学会了唱歌。秦青很高兴,多次在众人面前表扬他。

    薛谭虽然还没有完全掌握秦青的艺术技巧,但他自己却认为已经全部掌握了。于是,他就向秦青告辞,要回家去。秦青就说:“好吧,咱们相处的这一段时间,有了师生情谊,等到明天为师给你送行。”

    第二天,秦青和学生们到郊外十里长亭给薛谭送行。在送别会上,互相敬酒,当喝得兴致正浓时,学生们每人唱一支最优美动听的歌儿献给薛谭。最后,学生们提议请老师也唱一支。

    秦青很愉快地接受了。只见他一边弹琴一边唱了起来。手指在琴弦上敏捷地跳来跳去,有急有缓,有轻有重,歌声凄凉悲壮,有时低沉,有时高亢。歌声飞过森林,森林发出回响,蓝天上的白云也停在那里,久久不愿意飘走。

    这支歌深深地打动了薛谭的心,他想:“老师弹唱的技艺举世无双,有许多东西自己还没有学到呢。”

    想到这里,薛谭向秦青鞠躬敬礼,说:“先生,我错了,从今以后再也不骄傲了!我不回家了,我还要留下来,继续向先生学习。”

    从此以后,薛谭再也不敢说回家了。在秦青的耐心教育下,他终于成为当时最有名的一位歌手。

    修身养性:人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心理。因为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就学不到高深的技艺。

 

【望洋兴叹】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概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修身养性: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人们永远不应该骄傲自满。

 

【熟能生巧】

    宋朝的时候有个人叫陈尧咨,他善于射箭,同时代人没有谁能比得过他,他因此很自傲,自称为小由基,把自己比作古代神箭手养由基。

  有一天,他在自己花园里练箭时,有个卖油的老头走过来,只见那老头放下油桶,站在篱笆墙外看热闹,陈尧咨见有人观看更来劲儿了。

    他摆好靶子,搭箭上弦,叉开步拉满弓,只听“嗖”的一声,箭不偏不斜正好中的。陈尧咨心想:老头,今天就叫你开开眼,看个够。

    于是他一连射出十几箭。只有一两箭未中,其余全是正中靶心。陈尧咨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他举起弓跳跃着,来庆祝自己的胜利。

    他本以为卖油老头儿看了一定拍手叫好,可是抬头看时,只见老头捋着胡子点头微笑罢了,表现出微微赞许的样子。

    陈尧咨很纳闷儿,走上前问卖油的老翁说:“你懂得射箭吗?看你的表情,好像我的射箭技术还有什么地方不精吗?

    卖油的老头说:“我不懂得射箭技术,不过这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手熟罢了,我看你的手法练得还不够熟。”

    陈尧咨听了这话之后非常生气,说:“当今世上没有谁的箭法可以跟我比,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呢?

    卖油老头看见陈尧咨发怒,便解释说:“我不会射箭,我只会卖油。就拿我倒油的技巧来说明射箭的道理吧。”

  老头拿出一个油葫芦放在地上,又取出一个带孔的铜钱放在葫芦嘴上,然后用勺舀起油往葫芦里倒。一勺一勺把葫芦都灌满了,油从铜钱眼里通过,铜钱上却没沾上一滴油。

    陈尧咨看了之后,拍手叫好。

    卖油老头又笑笑说:“我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我一年四季练得手熟罢了,并不值得骄傲,这与古时庄子'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的道理没什么两样。”

    陈尧咨听了卖油老翁的话,看了他倒油的技术,觉得非常惭愧。

    修身养性:隔行不隔理,不论做什么,只要时间长了,都可能由熟生巧,但那便是成了某种技能的高手,也来不得自傲和矜夸,因为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俸禄的标准】

    杜瓦尔是弗朗索一世皇帝的图书管理人。 

    一天,有人出了一道题,让他回答,他答道:“我不会。”

    “可是皇上是根据您的学识,才给您俸禄的呀。”那个人不怀好意地问。

    “说得没错,皇上给我的俸禄的标准是按我所懂的东西的多少来判定的,如果按我不懂的东西给我俸禄,皇帝的全部财宝也不够支付我的。”杜瓦尔答道。

    修身养性:苏格拉底经常说“我一无所知”。世界上没有无所不知的人,因为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惟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

 

【秉烛而学】

    春秋时期,晋国原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参与大国争霸战争,与齐、宋、秦、楚合称“春秋五霸”。 

    但是到了晋平公姬彪登上国君的宝座时,晋国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国内的韩、赵、魏三大家族共同执掌晋国的朝政,大权旁落的晋平公名义上虽为一国之君,实际上形同虚设。尽管如此,他仍然不学无术,不思进取,对韩、赵、魏三大家族束手无策,不能重振朝纲,每天只知吃喝玩乐,得过且过。

    他在位的26年中,毫无建树,使晋国的形势越来越衰弱,面临着被韩、赵、魏三大家族瓜分的危险。

    晋平公到了老年,反思自己平庸的一生,忽然产生了一种要求学习的强烈欲望,但又感到来日不多,怕学不好,因而心情十分矛盾。

    有一天,晋平公对晋国的乐师师旷说:“乐师,寡人的年纪已经70岁了,很想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

    师旷说:“君侯,既知时间已经晚了,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

    晋平公想:我说时间晚了,是指年纪大了,而不是指时间到了夜晚,他却让我点亮蜡烛,这不是开玩笑吗?

    晋平公想到这里,就对师旷说:“乐师,寡人虽无太大作为,但怎么说仍是你的国君,哪里有做臣下的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说:“臣虽双目失明,但还不至于眼里没有君。臣的话自有臣的道理,怎么敢戏弄国君呢?”

    晋平公说:“乐师,你说说有什么道理?

    师旷说:“我听说过几句话,不知君侯有兴趣听没有?

    晋平公说:“近日寡人心中苦闷,也无人跟寡人说真心话,近臣都是一些溜须拍马的献谗之辈,你能跟寡人说真心话,寡人当然有兴趣听了。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师旷说:“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前途无限;一个人在壮年时期好学,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光辉正盛,大有前途;一个人在老年时期好学,好像蜡烛的光亮一样,它的光亮虽然不如太阳的光辉,不也比在黑暗中走路更强吗?

    晋平公拍手叫好说:“说得好啊!

    修身养性: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不应该取笑那些勤奋好学的老年人,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的精神。

 

【勤学如春苗】

    陶渊明把人生得失和高官厚禄看透后,就辞官归隐,找了一个幽静的村庄,过起了无忧无虑、舒适自在的田园生活。

    附近有一群书生知道赫赫有名的陶渊明就住在这一带,非常兴奋。他们都在想,陶渊明满腹经纶,肯定有学习的技巧,于是一伙人相约找到陶渊明的住处,向他请教如何做学问。

    见到陶渊明后,他们毕恭毕敬地行过师徒之礼。其中为首的一个谦虚地问道:“我们早就听说您文采飞扬,学识渊博,对您佩服得五体投地。只是不知道您在学习上有什么捷径,还希望您能赐教!”

    陶渊明听后,不禁仰面哈哈大笑,语重心长地说 :“学问哪有什么捷径可走?我只听古人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见获取知识的惟一方法就是勤学苦练。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这群书生没有达到此行的目的,以为陶渊明一定有所保留,不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他们心中有所不满,都在想:能够成为一代名士,怎么会没有什么秘笈妙法呢?

    陶渊明见他们半信半疑,就走到门口的稻田边,学生们也跟着出来。陶渊明指着田地里的秧苗说:“你们看见这些秧苗在往上长吗?”

    少年们左看右看,都摇摇头说看不见。陶渊明又转身指着放置在溪水边上的一块磨刀石发问道:“你们看看这块磨刀石,中间部分现在已经凹下去了,你们知道它是哪天变成这个样子的吗?”

    少年们又摇头。陶渊明接着说:“田里的秧苗其实每天都在长大,只是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而已;磨刀石每天都有耗损,只是我们无法觉察出来而已。做学问也是如此,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你们不能浮躁,只要每天都有收获,日积月累就能大有长进,千万不要希冀在一两天就有显著的效果。同样的道理,如果稍有懈怠,知识就会像磨刀石一样悄悄亏损。你们要切忌浮躁,脚踏实地去学,定有所成!”

    这一番话听着入情入理,都心悦诚服地点头,他们不约而同地恳求陶渊明说:“还请您赠我们一句话,让我们时时勉励自己!”

    陶渊明略一思索,饱蘸浓墨,挥笔写下两行字: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修身养性:做事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浮躁的心情不利于成就任何事情,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才能走得又远又稳。

 

【铁杵磨针】

    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读书,也不求上进。

    有一天,他正在屋子里读书,书刚读到一半,心烦意乱,又打呵欠,又伸懒腰。他觉得读书没有意思,作诗又太难,而且坐得腰酸腿疼的。看看屋里没人,他就悄悄地溜出门去,跑到山下的小河边捉蜻蜓。

    走啊,走啊,他终于来到了小河边,忽然他发现小河边上蹲着一个老婆婆,手里拿着一根铁棒,在一块大石头上使劲地磨呀磨呀,她干得十分卖力,汗珠不断从她那花白的鬓角流下来。

    李白站在那里看了好久,挺纳闷,始终猜不出来老婆婆磨铁棒是要干什么。于是走上前问:“老婆婆,请问你磨这根铁棒干什么?

    老婆婆擦了一把汗,回答道:“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

    “真的吗?”李白很吃惊,“这么大一根铁棒,怎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看到他惊异的样子,笑呵呵地说:“孩子,铁棒总是越磨越细,只要我下定决心,天天磨,月月磨,还怕磨不成针吗?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啊!”

    李白听了,若有所悟,对自己逃学的行为感到十分惭愧,连忙转身跑回家,翻开书本,一遍又一遍地读起书来。从此,他再也不贪玩,不怕苦,而是发愤学习了。

    后来,李白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诗人。

    修身养性: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肯下苦功,并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两个商贩】

    有两兄弟从小失去父母,相依为命过着贫苦的生活。长大之后,二人都做起了小买卖, 当起了小商贩。

    有一年夏天,弟弟对哥哥说:“我们总在这个小地方贩卖商品也不是办法,我们应该到 更远的地方去寻找市场。”

    哥哥也同意弟弟的想法。于是两个人带着沉重的商品,辛辛苦苦爬过一座山头,准备到 另一个村落做买卖。

    这个夏天特别热,另一个村子又与他们相距很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热得受不了 的哥哥擦着满身的汗对弟弟说:“哎!太热了,以后再也不要到这种地方做生意了。”

    弟弟笑着回答:“我的想法跟你不一样,我想这座山如果再高几倍,那该有多好。”

    哥哥不以为然,抱怨地说:“我看你是爬山爬糊涂了,山当然要越低越好。”

    弟弟说:“如果山很高的话,许多商人都会知难而退,那么我们就可以多做一些生意, 赚更多的钱。”

    哥哥听了之后频频点头,再也不抱怨了,两人一鼓作气爬上了山顶,不久,挣了一大笔 钱。

    修身养性: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障碍。那些知难而上,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人往往 能超越平庸的人们,取得最后的成功。

 

【画孔雀 】

    一个国王听说有一位画家擅长水彩画,有一天,他专程去拜访那位画家。

    “请你为我画一只孔雀。”国王要求说。

    一年后,他再次登门拜访画家。

    “我订购的水彩画在哪儿?我曾经要你为我画一只孔雀。”

    “你的孔雀就要画好了。”画家说。

    他拿出了画纸,不一会儿工夫就画出了一只美丽鲜艳的孔雀。国王很满意,但是价钱却 使他吃惊:“就那么一会儿工夫,你看来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地就画成了,竟要这么高的价 ?”国王问。

    于是画家领着国王走遍他的房子,每个房间都放着一堆堆画着孔雀的画纸。画家说:“ 这个价钱是十分公道的,看起来毫不费力而简单的事情,却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 了在这一会儿时间为你画出这只孔雀,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准备好!”

    修身养性:成功的背后一定是辛勤的付出,没有人能够不劳而获。每一次成功表现的背后 其实都有无数次血汗的付出和不断地努力。

 

【造父学驾车 】

    西周时期,有个叫造父的人,他很想学习驾车,当时驾车技术很高明有个叫泰豆的人,他是国内驾车技术最好的人,于是造父就拜泰豆为老师,向他学习驾车技术。 

    但是3年过去了,泰豆也没告诉他如何驾车。造父用更加谦虚谨慎的弟子礼节侍奉老师,泰豆这才告诉他:“古诗中说:'要做个好弓匠,必须先学会编簸箕;要做个好铁匠,必须先学会做皮袄。’你先观看我快步走,你必须走得像我一样快,然后才可以手握6匹马的缰绳,6匹马便可以驾驭了。” 

    造父说:“谨遵先生的教导。”

    泰豆把造父带到院子里,然后就把木桩子埋在院子里的地上,每根大桩的横截面,仅仅能容下一只脚,每隔一步的距离设置下一根木桩,一根根木桩排成一条路。泰豆在木桩路上快步行走,反复走了好几次,一次都没从木桩上跌下来。

    泰豆让徒弟也学习在木桩上走,造父跟随着泰豆学在木桩上行走,三天时间,就把泰豆的行走技巧全部学会了。 

    泰豆感到很惊讶,他说:“你真是很聪明!学习得多么快啊!

    造父说:“学走木桩,与学驾车有什么关系呢?

    泰豆说:“刚才你走木桩,得力于脚,脚又顺应心的指挥。把这个道理推广到驾车上来,使马缰绳和马嚼子协调一致,让车子走得平稳,通过对马嚼子的控制使马车的快慢速度适中。正确的法则在心中,控制马拉车的节奏由手来掌握。这样,内心懂得驾车的法则,对外又能适应马的脾气,因此就能做到进退如同木匠的墨线一样笔直,转弯就能合乎圆规矩尺的要求;上道跑远路,力气也用不完。这样,你就能掌握驾车技术!

    造父问:“这就能成为最好的驾车手了吗?

    泰豆解释说:“你要牢牢记住,马嚼子、马缰绳、手和心之间的关系是:让马嚼子、马缰绳的控制和手的操纵协调一致,手的操纵又顺应着心的指挥,这样就可以不用眼睛看,不用鞭子赶,心里悠闲自得,身体端正不歪,6匹马的缰绳有条不紊,24只马蹄踏在路上不出差错。

    做到这样,车轮和马蹄不论到达什么样的地方,崎岖的山路和平坦的原野,都是一样的,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危险了。这就是我全部的驾车技术! 

    后来,造父果然成了周王的最优秀的驾车手。

    修身养性: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只要基本功扎实,做事情便能得心应手,学习知识更是如此。

 

【猴子撒网】 

    有只猴子坐在一棵大树上,看见渔夫在河里撒网,便仔细看他们的动作。一会儿,渔夫 们收起了网,吃饭去了。猴子便连忙从树上爬下来,想要去模仿渔夫捕鱼。但他一拿起网, 反把自己套住了,差一点被淹死。猴子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活该!我没有学会撒网,还 抓什么鱼呢?”

    修身养性:知识的积累过程本身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要全凭自己琢磨来掌握一种知识或技巧是很困难的事情。

 

【革新织艺】

    黄道婆出生在松江乌泥泾镇,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市华泾镇。她一生坎坷,经历了很多磨难。很小的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父母无奈,忍痛把她送到别人家做童养媳。到了别人家里,冷酷无情的公婆和残忍的丈夫经常让她干重活累活,只要有一点不合心意就拳打脚踢。黄道婆身心俱损,再也无法忍受,趁着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逃了出来。

    黄道婆起初不知往哪儿去,后来一直漂流到崖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省海口市。在那里,生活着许多黎族人民。他们最擅长种植棉花,很早就会纺织,而且技术高超。当地人都十分同情黄道婆的遭遇,看她聪慧机敏,都十分喜欢她。黄道婆虚心请教善良的黎族人,学习他们的植棉和纺织技术,掌握了捍、弹、纺、织等全套技术,技艺突飞猛进。她还注意观察、思考改良这些纺织的方法,不断试验如何配色、结织图案。

    不知不觉,她在那里和黎族人民共同生活了30年,并且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岁月的流逝中,黄道婆已经从一个少妇变成了50多岁的老婆婆。俗话说:叶落归根。她开始怀念家乡的父母和亲人。于是,在元成宗年间(12951296年)坐船回到了故乡。 

    回到家乡,她深感这里纺织技术的落后,决心在黎族纺织工具的基础上改进。经她改进后的纺车,不仅可以用脚踏,而且还能同时纺三根棉纱,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纺线效率。她创造的织布机,能织出许多美丽的花样。另外,她还摸索出错纱、配线、配色和挈花技术。因此,织出来的物品有各种各样色泽鲜亮的图案,比如花朵、凤凰、棋局等。

    她最大的贡献在于:她把黎族产的棉织品——崖州被的织造方法传授给当地的妇女。后来人们把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之为“乌泥泾被”。这些产品远销到北方,风靡全国。

    由于这些技术和产品深受人们的喜欢,不过几年时间,她创造的棉纺织技术便从松江传到苏州、杭州,棉花纺织手工业一时间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

    据统计,到了元朝末年,松江一带已经有一千多家居民从事纺织业。从此以后,那些单纯依靠土地谋生的贫苦人家又多了一条财路,生活得越来越好了。

    人们为了纪念黄道婆,感谢她带来的益处,到处传颂黄道婆的功德。松江乌泥泾镇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织,两只筒子两匹布。”在她去世后,乌泥泾人民特意为她修建了“先棉祠”,表达对她杰出的纺织技术和创新精神的崇敬与怀念。

    修身养性:百业皆可为宗师,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是此意。不论一项工作是多么的平凡,只要甘于寂寞,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 “鱼”字的大小】

    有个人不认得“鱼”字,就跑去问别人,别人在纸片上写了一个“鱼”字给他看。 

    这个人拿着纸片左看右看,然后摇摇头说:“不像,不像,这个字头上长着两只角,肚皮下面还有四条腿。水里游的鱼,哪里会长角生腿呢?肯定不是'鱼’字。”

    别人被弄得哭笑不得,只好问他:“既然不是'鱼’字,依你说是什么字呢?

    他歪着脑袋又端详了半天,才说:“长角生腿的,必定是在陆地上行走的动物。究竟是什么字,要看'鱼’字写得大小,才有定准。”

    “怎么定准呢?

    “要是'鱼’字写大些,一定是牛字;写中等些,肯定是鹿字;如果字写得细小,就是只羊了。”

    修身养性:学习要有科学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在治学上,不下苦功,投机取巧,只凭想当然,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地进行这种庸俗的推测,是很有害的。

 

【莺鸟的长喙】

   在南太平洋的一座岛屿上,生活着一种专门吃各种草籽的鸟,人们称它为莺鸟,它长着长长的喙。

    在一次持久的干旱后,科学家们发现大部分的莺鸟体重大减,挣扎在死亡线上。经过调查,发现是干旱引起岛上大量的植物死亡,尤其是些草本植物。而莺鸟的食物仅剩下一种叫做蒺藜的草籽,它浑身长满了尖锐的硬刺,它还有个别名——铁星。

    莺鸟要想活命,就得用它那柔弱的喙很费劲地啄开一粒粒铁星。岛上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死之战,惟一的声音就是莺鸟嗑开蒺藜的“劈啪”声。并不是每一只莺鸟都能顺利地嗑开铁星,喙越长就越容易嗑开,有一些莺鸟的喙比一般莺鸟的要短,它们只能望“星”兴叹,无论如何也嗑不开生命的大门。 

    喙短的莺鸟很快都消失了,剩下的莺鸟个个都是长喙的。 

    修身养性:莺鸟的喙天生有多长就是多长,而我们的喙——思想、智慧、经验、体力……却在一天天地积累,渐渐地磨练增长。如果我们放弃学习、思考、锻炼……那将会有着和短喙莺鸟同样的命运。


【会外语的老鼠】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妈妈带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的垃圾桶内有很多 剩余的饭菜,这对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吃得津津有味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是一只 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便四处逃命,但大花猫毫不留情,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 老鼠躲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被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 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妈妈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了,多学一种语言有 利无害,这次我因此救了你们一命。”

    修身养性: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今时代,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尽可能多的技能知识 ,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


【相同的教育】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个动物王国的生存训练场,常常有大批的动物带着自己的子女来参加训练。

    每天,当太阳升起时,大草原上的动物就开始长跑训练了。

    狮子妈妈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更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就会活活饿死的。”

    另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更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快的狮子,那你就会被它们吃掉。”

    修身养性:在现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里,谁不继续学习,谁必将被社会淘汰,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强者不吹牛 】

    小老鼠、小白兔、大公鸡比谁最厉害,在一起吹牛。

    老鼠说:“我最厉害,有一次和大象决斗,我钻进它鼻孔里,咬得它直喊饶命!对于我,大象都不在话下,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小白兔对小老鼠说:“你这个小地豆子,按体重比我小二十倍,也敢在此呈能!我是三次马拉松赛跑冠军的获得者,一次还创造了世界纪录,连赛跑能手猎豹都惧我三分! 

    大公鸡说:“你们都给我住嘴!俗语云'雄鸡一唱天下白’,太阳都按我的叫声出来,连人类也听我的指挥,按我的命令起床下地,因此老子天下第一!

    他们正在不着边际地吹牛,旁边的草丛中躺着一只老虎,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听了它们的话,闭目微笑。过了一阵,老虎忽然打了一个哈欠,不由自主地说:“好困呀!

    老鼠、白兔、公鸡一看,无不抱头鼠窜……

    修身养性:吹牛的人,充其量只能算只“纸老虎”,一旦势力雄厚的“真老虎”出现在他面前,他只会落荒而逃。所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吧,机遇与成功,永远只会青睐有准备有实力的人。

 

【母鸡的文凭】

    母鸡用自己积攒了一年的积蓄,从狐狸那里买到了一张“游泳大学毕业证书”。于是它拿着证书神采奕奕地去找凤凰,要求凤凰给她落实“游泳健将”的待遇。

     然而出乎母鸡的预料之外,凤凰并没有答应母鸡的要求。凤凰说:“你的职责是下鸡蛋,这毕业证书对你一文不值。”

     “你说得倒轻巧!这文凭来得容易吗?它可是我用钱买来的,一年的鸡蛋钱!你知道吗? 母鸡愤怒地争辩说,

    凤凰冷静地回答说:“事情正是如此,凡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用金钱买到了,它原有的价值便不存在了。”

    立世存身:一些人盲目的追求所谓的“高学历”、“多证书”,反而忽视了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基础。“花钱换证明”的行为不可取。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取得应有的成绩。

 

【虎与刺猬 】

    有一只老虎在野地里寻找食物,看见地上有一只刺猬正仰卧着晒太阳,老虎以为是一个鲜美的肉团,馋得直咽口水,急忙一口咬去。刺猬突然竖起浑身尖刺,死死地卷在老虎的鼻子上。老虎大吃一惊,甩也甩不脱,痛得嗷嗷怪叫,狂奔乱跳,逃进深山。

    老虎跑得精疲力竭了,便一头倒在地上,昏睡过去。刺猬趁机松开,跑进草丛里藏起来了。老虎清醒过来,发觉鼻子上那个可怕的东西不见了,顿时满心欢喜。

    它走到一棵大橡树下,准备在那里休息一会儿,无意中看到满地落着一团团的橡籽,个个都是浑身硬刺,吓得它倒退几步,侧着身体仔细打量起来。

    它心想:这些刺团同刚才那个东西差不多,只是个头小些,恐怕是那个东西的儿子吧?如果是的话,那我可就要遭殃了,我得想办法逃命。

    于是,老虎恭敬地对这些小刺球说:“刚才碰见你们的父亲大人,我已经领教过尊父的厉害了,愿乞小郎君高抬贵手,让我过过身吧。”

    修身养性:在受到挫折或灾祸后不应该产生畏惧的心理,而应该“吃一堑,长一智”,在总结挫折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黔驴技穷】

    相传古时候,贵州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商人从外地买来一匹驴子,专门用船运了回来。周围的人们听说了,都非常好奇,纷纷前来观看。过了一阵子,观看的人少了,但是贵州多山,驴子派不上用场,那商人只好把驴子放在山下,随它吃草。

    有一天,山上下来一只饿虎,猛然看见这匹驴子,因为它从来没有见过驴子,觉得驴子的个头比自己高,腿比自己长,蹄子比自己硬,不禁大吃一惊:“哎呀,这个庞然大物是什么东西?大概是神灵下凡。”老虎不敢暴露自己,于是慌慌张张躲进茂密的树林,偷偷观察驴子的动静。 

    第二天,老虎按捺不住好奇心,便试探着走出树林,想悄悄地走近驴子。谁知被驴子瞧见,猛然间“昂——”地大吼一声,吓得老虎拔腿就逃。 

    老虎拼命地逃了一阵,却发现后面没有动静,老虎又小心翼翼地踱了回来,看到那驴子还照样在那里吃草。老虎逐渐壮着胆子接近驴子,接连几次,老虎逐渐发觉这头怪物并没有多大本事,就连那空洞的叫声也已经听惯了,觉得虽然声音宏大,但是并不凶狠。

    于是,老虎越靠越近,又试着用脚爪去挑逗驴子,然后再用身子去撞它。驴子对老虎的这种挑衅有些受不了,恼羞成怒,撂起后蹄朝老虎踢去。这一踢可就漏了底,老虎灵活地躲开了,暗自高兴说:“好家伙,原来只有这点本事!”于是,老虎大吼一声,猛扑上来,咬住驴子的喉管。任凭驴子吼呀踢呀都无济于事了。 

    老虎舔干了最后一滴血,才满意地离开了。

    修身养性: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早晚都会被强者战败的。

 

【滥竽充数 】

    战国时期,齐宣王在位时喜欢音乐。在各类乐器中,他最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他觉得这种乐器古朴典雅,吹奏起来娓娓动听。齐宣王喜欢讲究排场,听竽也不例外。他每次听吹竽,都要组成一支三百人的大乐队。他给竽师的待遇很高,因此很多竽师都想到他那里吹竽。

    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人,对于吹竽的本领一窍不通。他听说有这样的事,觉得三百人一起合奏有机可乘,决定也碰碰运气,说不准能够讨点赏金,于是,他就来到皇宫加入到合奏的队伍当中。他本来不会吹竽,每当演奏的时候,他就混在吹竽的人群中凑数,装模作样,鼓起腮帮,嘴唇翕动,做出非常卖力的样子,其实根本没有发出一点的声音。就这样,他也得到齐宣王赏给的丰厚薪俸。 

    就这样,南郭先生混了很多年,一点吹竽的技艺也没有掌握。后来,齐宣王驾薨,他的儿子齐潘王继承王位,他受到他父亲的影响,也喜欢听吹竽。但是他的习惯和他父亲不一样,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轮流独奏。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生怕漏馅儿,被齐潘王以欺君之罪刖足,所以挟着铺盖连夜逃走了。

    修身养性:如果腹内空空而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装腔作势,弄虚作假,迟早要露出马脚的。

 

【儒士儒服 】

    庄子是道家。有一次他去进见鲁哀公。

    鲁哀公嘲讽他说:“鲁国多的是儒士,却很难找到先生的门徒。”

    “不对!”庄子说,“实际上,鲁国的儒士很少。”

    鲁哀公哈哈笑着说:“你没看见?举国上下都是穿儒服的,你怎么能说少呢?

    “我听说,”庄子回答,“儒土带环冠,就知天时;穿句屦,就知地形;衣带上挂个玉块,就善于机断。”

    “是啊,是啊!”鲁哀公接连点头。

    “可是,”庄子接着说,“君子明白这些道理,并不就一定要穿这样的衣服。反过来,穿这种衣服的人,未必就懂得这些道理。”

    鲁哀公不以为然地直摇头。

    庄子说:“大王不相信?那就试试看吧,请您通令全国,说不懂得天时、地形和机断,而妄穿儒服的人,一律处以死刑。”

    鲁哀公通令下了五天,全国就再也看不见一个敢穿儒服的人了。

    修身养性:当一种思想学说或学派比较流行的时候,总有不少人要出来赶时髦,乔装打扮,追求形式,并且在社会上形成风尚,但他们却经不起事实考验。

 

【谁杀了陈佗 】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随从告诉他说。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胸有成竹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

    “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

    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

    他琢磨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对于陈佗被杀之事更是一无所知。”

    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

    “我刚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他边跑边大声说。

    修身养性: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对待别人。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求知进步,又会贻笑大方。

 

【抄袭的呈文 】

    东汉时期,有个富有的人非常想当官,当官不仅威风,而且还可以借权力多弄些钱财。于是他狠了狠心,拿出一大笔钱去贿赂一些官员,果然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在太守衙门里当属官的职位。

    他穿上官服,戴上官帽,趾高气扬地走来走去,心里非常得意。

    这个人得意了没几天,就碰上了难办的事:有一篇奏事的呈文必须由他写,然后交给太守审阅。他一直过着十分优裕的生活,根本就不会去认真学习,这回要叫他写呈文,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

    这个人心里非常着急,愁得吃不下饭、喝不下水。他妻子见他这样,就给他出主意说:“隔壁的李四读过书,认识很多字,你去求他帮你写一篇,不就行了?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这个人高兴地叫道。

    他赶忙跑到李四家,央求李四说:“老兄啊,有件事想请你帮忙!你也知道我没认真读过书,根本就不会写呈文,要是太守怪罪下来,我的乌纱就不保了!

    李四听了搔搔后脑勺,想了想说:“我也很想帮你,但是这种文章我实在是不会写。这样吧,我听说很多年前有个叫葛龚的人,他的奏事呈文写得很好,你就去照他写的抄一篇吧,这样做应该不会有问题。”

    这个人听了大喜过望,急忙赶回去翻找书柜,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葛龚写的文章。这个人像获得了宝贝一样,迅速地抄了起来,没有改动一个字。到最后,他抄顺了手,竟然忘了改呈奏者的名字,将“葛龚”二字也抄上了。

    第二天,他把呈文交给太守,太守看了,气得吹胡子瞪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即就罢免了他的职务。

    修身养性:学问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不懂不要装懂,否则,迟早有一天会被揭穿的。

 

【青蛙和牡蛎】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一只住在小水池里的青蛙,离开了水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没走多远,它就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令它眼花缭乱 

    它惊叹道:“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美好!连绵的山脉,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再看,这里的好多漂亮的野花。唉呀,远处还有更大的水池呢,一眼都望不到边。我得去瞧瞧!

    青蛙加快了脚步,几天后来到了海边。一到沙滩,它看见蓝天飘来了一朵朵白云,就像那盛开的白玉兰,海水还送来了一串串浪花。它还看见了海水冲来了大量的牡蛎,一开始,它以为是停泊在水边的船只。

  “这里真是太美了,我今天算是见识了!”青蛙自言自语地说。

    这时,它把视线转到了那些牡蛎身上:一部分敞开硬壳,迎着阳光,好像正享受着日光,特别是看到牡蛎那白嫩丰满、散发着喷香诱人的肉,再加上自己的肚子也饿了,小青蛙眼睛一亮,“我的运气真是不错,这里有这么好的美餐,我今天可以大饱口福了!

    它一个跳跃,来到贝壳边上,张开嘴,伸出舌头咬了过去。可是,等它发觉上了圈套,已经太迟了,因为牡蛎已经将壳儿闭上,紧紧地夹住了青蛙。小青蛙成了牡蛎的美餐 

    修身养性:世界上有许多奇特的东西,我们未曾听说过,这只能说明我们见识少。只有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才能够避免栽跟头。


【八哥的金笛】

    从前,八哥的鸣声嘶哑难听,叫起来与乌鸦和猫头鹰的叫声差不多。

    谁听了都厌恶地把头来摇——咒骂他:“不祥的鸟儿,快点走开!

   自从他得到了一支万能的金笛,一下子变成一只最巧嘴的鸟儿,唱起歌来美妙动听,人人称颂!

     八哥怎样得到万能的金笛的呢?是这么回事——有一天百鸟正在山林中聚会,从天上飘下一支金笛——落在他们当中。

     这支金笛能发出最美的声音,奏出的乐曲格外悠扬、动听!

    而且这金笛能巧妙地模仿人的语言,当然更能模仿各种鸟儿美妙的啼鸣。

     这支金笛应该交给谁来使用?鸟儿们开了个会议认真地讨论——谁的鸣声最难听、最不受欢迎,就把金笛交给他——弥补他命运的不幸。

    鸟儿们决定发扬民主——由大家来推荐,再加上自己的申请。

    于是乎大家就开始了评议,推荐出的对象是:乌鸦、八哥和猫头鹰。

    乌鸦头一个提出了抗议:“你们的评议太不公平!谁敢说我的叫声不受欢迎?我看呐,我的嗓子比你们全都悠扬动听!”乌鸦陶醉着。当他发现别人对他的话很不以为然,他勃然大怒:“你们这是对我最大的污蔑,我要向鸟王的法庭提出诉讼!我声明我坚决不要这支金笛,我看呐,还是把金笛送给八哥或猫头鹰!

     猫头鹰也愤怒地高声大喊:“难道说我就是好欺负的孬种?我的叫声比你们谁的也不差,虽说赛不过金铃吧,也能赛过银铃!谁敢说我的叫声不受欢迎?我看呐,人们都对我十二分地尊敬!我也声明坚决不要这支金笛,我提议还是把金笛送给八哥使用!

     就剩八哥没表态了,这时八哥点了点头连声说:“我的短处我自己知道得最清楚——我的嗓子嘶哑,叫声很不好听,到处都惹人讨厌,不受人欢迎……就请把这支金笛交给我吧,我感谢大家对我的一片盛情!

     于是,就结束了这场评议,万能的金笛就到了八哥的手中。从此八哥就变成了一只最巧嘴的鸟儿,到处受人欢迎,到处被人称颂!

     乌鸦和猫头鹰拒绝把自己的短处换成长处,所以至今让人厌恶不已。

    修身养性:不要回避自己的缺点,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复明的药方】

    两个盲人说书弹三弦糊口。老者七十多岁,是师父;幼者二十岁不到,是徒弟。师父已经弹断了999根弦子,离1000根只差一根了。祖师爷在临终前对师父说:

    “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现在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第1000根琴弦的时候,你才可取出药方。记住,每弹断一根弦时,你都必须尽心尽力。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不会起作用。”那时,师父才是20岁的小青年,可如今他的头发和胡子都已经花白了。50年来,他的心里有一个梦想,他一直想像着自己失明的眼睛能够看见东西了。 

    一声脆响,师父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向城中的药铺赶去。当他满怀着希望等着取草药时,掌柜的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他的头嗡地响了一下,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遍布全身,平静下来以后,他终于明白了:他不是早就得到了那个药方吗?就是因为有这个药方,他才有了生存的勇气。他努力地说书弹弦,学会了爱与被爱,广受人们尊重。

    回家后,他们郑重地对小徒弟说:“我这里有一个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入你的琴槽。当你弹断第1200根弦的进候,你才能取出药方。记住,得用心去弹,师父将这个数错记为1000根了……小瞎子虔诚地允诺着,老瞎子心中暗想:或许他一生也弹不断1200根弦……”

    修身养性:成功的动力在于希望,有了希望才会有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就是最美的人生。

 

【小男孩的决心】

    有一个贫穷的男孩,决心要拜访这座城市里的每一家商业公司和机构的每一个办公室,不管花费多少时间,直到他找到一份工作为止。他出发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经历了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彻底绝望的艰难情形,但是,他没有放弃。

    后来有一天,他又进到一个新的办公室,接待他的人告诉他不会雇佣没有经验的人,并且问他是谁介绍他到这儿的。小男孩告诉这位老先生,没有人介绍他,但他决心要拜访每一个办公室,直到找到一份工作为止。

    了解到这种情况,这个老先生非常欣赏他的勇气,于是,让这个小男孩回家去用自己最好的字迹写一封信给他。

    这个孩子用最整洁、简练的文字写了封求职信交给了老先生,最后,他得到了这份工作。事实证明,这个孩子非常出色,他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修身养性:定下目标,就得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半途而废的人永远不可能登上人生最高的领奖台。

 

【螃蟹和蚯蚓】

    一只螃蟹在小河边享受着午后的阳光。

    “嗨,蚯蚓老弟你在忙啥呀?”螃蟹向不远处的蚯蚓打着招呼。“我在挖洞,冬天要来了。”蚯蚓回答道。

    “你还会挖洞,真是笑死人了。你没有强健的臂膀,又是先天的软骨症,还是省省劲吧。”

    听到螃蟹的嘲讽,蚯蚓并没有丧气,它每天都在那儿慢慢地将自己的洞穴往前推进一点,而螃蟹挖洞时总是三心二意的。

    冬天很快就来了,蚯蚓搬进了自己舒适的新家,而螃蟹却不知道新家在哪里。

    修身养性:人实力的强弱,有时并不能决定能力的高低和成功与否。只要心中认定一个目标,无论他人如何嘲笑,自己只管前进。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匡衡。

    在匡衡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甚至连蜡烛都买不起,一到夜晚,屋里就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匡衡很好学,也很想读书,但是没有亮光,怎么办呢?

    他见隔壁人家点着蜡烛,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微微透过洞口的烛光映在书上,就这样,他常常学到深夜。

    他们乡下有个大户人家,目不识丁,为了满足虚荣心,家里有很多藏书,但是他从来都不看。

    匡衡听说后,就卷起铺盖上他家去做佣工。每天起五更,睡半夜,辛勤地工作,却不要一个工钱。

    主人家很奇怪地问他要什么,他说:“只要能读遍你家的藏书,我就满足了。”

    主人很感动,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就这样勤奋读书,后来成了西汉有名的学者,在汉元帝在位时还做过丞相。

    修身养性:环境和条件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只有人的内因最重要,不能借口学习条件不好而不努力学习。

 

【二人学弈】

    战国时期,齐王拿不出好的办法来治理齐国,使齐国不如以前那么强盛了,有人说:“大概是齐王的天资不够聪明吧?

    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听说了,就从植物生长的规律对这件事情进行分析。他解释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温暖的阳光而害怕寒冷的气候。如果在阳光下晒它一天,在寒冷的空气里一连冻它十天,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也一定长不起来,这就是“一曝十寒”的道理。”接着,他又对怀疑齐王不聪明的人说:“你不要怀疑齐王不够聪明。我和齐王见面的次数太少了。我偶然见他一次,等我离开以后,别人就连续到来。他像植物一样被寒冷的空气包围着,被火热的太阳炙烤着,他虽有成长的希望,结果还是长不成。这不能说他天资不聪明。”

    随后,孟子就人的天资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讲了下面一则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秋的下棋能手,人们都称他为弈秋。他的棋艺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非常高超,经过大大小小的比赛,他从来没有输过。久负盛名的弈秋认为如果自己死了,就没有人再掌握这些高超的棋艺的话,实在是太可惜了。于是就招收了两个徒弟,要把自己的高超棋艺传下去。

    下棋是一项脑力劳动,需要天资聪明,头脑灵活。在招收徒弟时,弈秋对要来学棋的人举行了智力测验,从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反映能力、应变能力等方方面面考察。考试非常严格,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选出了两名智商最高的人,收为徒弟,其他的人都被淘汰了 

    有幸成为全国闻名棋手弈秋的徒弟,被选上的两个人别提有多高兴了。能选出智商最高的人为徒弟,弈秋也十分高兴。

    举行过拜师仪式之后,弈秋开始教两名徒弟学棋。

    这两个徒弟的智商旗鼓相当,但是学习态度却是完全不一样。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听弈秋讲课。另一个徒弟虽然也坐在那里听弈秋讲课,可是他的心早就溜走了。他心里惦记着天空飞翔的鸿雁,考虑怎样用弓箭把它射下来,弈秋讲课的内容,他根本没有听进去。

    结果,两个人的学习效果也是大不相同:前一个徒弟成了弈秋棋艺的传人,后一个徒弟什么也没学会。

    修身养性:学习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即使拥有高智商和好老师,但是如果学习三心二意,也是一无所获。

 

【踢得最好的球】

    球王贝利不知踢进过多少好球。他那超凡的球技不仅令千千万万的球迷心醉,而且常常使场上的对手拍手叫绝。

    “你哪个球踢得最好?”一个球迷问贝利 

    “下一个!”贝利回答说。

    当球王贝利创造进球满一千的纪录后,有人问他:“你对这些球中的哪一个最满意?

    “第一千零一个!”贝利意味深长地回答说。

    修身养性:我们应该明白,人生每时每刻都是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永远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

 

【乐羊子之妻】

    乐羊子年青的时候家里很贫穷,常常揭不开锅。

    有一次,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交给妻子。

    妻子却正颜厉色地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饮盗泉之水,有骨气的人不食嗟来之食,何苦用拾来的财物玷污自己的操行呢?

    羊子听罢满面羞惭,就把金子远远地丢到野外去了。

    这件事给羊子很大的触动,他便离家去远方求学。

    一年以后,羊子卷着铺盖又回家来了,妻子很惊讶地问他出了什么事情。

    羊子笑嘻嘻地说:“离别日久,我太思念你了。”

    妻子一听,脸色变了,拿起刀子把刚织成一半的布匹哗的割断,说:“我一丝一缕,不停地织,才织就这匹布。今天我从中割断,便前功尽弃。读书也靠滴水成河,随时要觉得自己还学得不够,才能成功。你中途而归,不就同割断这匹布一样吗?

    羊子被这番话深深感动了,马上又离家远去。他发愤读书,整整七年都没有回家。

    修身养性:学习是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任何间断,都将使学习蒙受损失。

 

【学游泳】

    有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他向一位游泳水手求教。

    水手告诉他游泳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他很快就能学会的。于是这个人就跟着水手来到了海边。

    到了沙滩上,看到辽阔的大海,水手兴奋地冲进了波涛里,可是那个不会游泳的人还是呆坐在沙滩上,没有一点动静。水手冲他喊道:“来啊,快过来,你不是想学游泳吗?”

    这个人说:“你还没有教会我游泳呢!我怎么能到海里呢?这样太危险了,要是出了差错,谁负责啊?只有我学会了游泳,我才可以下水。”

    这个人一直也没有学会游泳。

    修身养性: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不上公路,永远学不会开车;不下地,永远也不会收获到粮食。一个人,需要学会的东西太多了,若是一味害怕、担心、不敢尝试,终究将一事无成,更不能体会到学会一件事情的满足和快乐。


【执著的法拉第】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在进入英国皇家学院之前,曾和介绍人戴维进行过一次这样的谈话。

    “非常抱歉,我们的谈话随时都可能被打断,但你的运气不错,此时仪器还没有爆炸。法拉第先生,我看过你的信和笔记本。不过,在信中你并没有告诉我你毕业于哪个大学,对吧?”戴维问。

    “先生,我没有上过大学。”法拉第回答说。

    “是吗?但从你做的笔记可以看出你懂得大学的知识,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戴维惊诧地问道。

    “我投入全部的精力,尽可能去学习一切知识,还在自己房子里建了个小实验室。”法拉第说。

    “年轻人,你的执著精神让我很感动。之所以你愿意到我这儿来,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到实验室中干过,科学太艰苦,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报酬却是微薄的。”戴维说。

    “但是,只要能做这件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啊。”法拉第说。

    戴维笑着说:“年轻人,你可要想好啊,看看我眼边的红疤吧,这是在氢实验中引起的一次爆炸留下的,我想,你装订的书籍总不曾将你炸痛,让你遭受皮肉的痛苦吧。”

     “是的,我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但当我翻开装订的科学书籍,它的目录常使我目瞪口呆,神魂颠倒。”法拉第答道。

    听完法拉第的话,戴维高兴地笑了,他破格让法拉第当了自己的助手,从此法拉第便在科学领域中尽情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修身养性:在求知的过程中,执著的人容易取得非凡的成绩。

 

【10两银子 】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有钱人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他把仆人们叫到一起并把财产委托给他 们保管。依据他们每个人的能力,他给了第一个仆人10两银子,第二个仆人5两银子,第三 个仆人2两银子。拿到10两银子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10两银子。同样,拿到5两银 子的仆人也赚到了5两银子。但是拿到2两银子的仆人却把它埋在了土里。

    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主人回来与他们结算。拿到10两银子的仆人带着另外10 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 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同样,拿到5两银子的仆人带着他另外的5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 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最后拿到2两银子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 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把钱埋在了地下。”

    主人回答道:“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 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到银行家那里,以便我回来时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然后再把 它给有10两银子的人,给那些已经拥有很多的人,使他们变得更富有;而对于那些一无所有 的人,甚至他们有的也会被剥夺。”

    这个仆人认为自己会得到主人的赞赏,因为他没丢失主人给他的那2两银子。在他看来 ,虽然没有使金钱增值,但也没丢失,就算是完成主人交待的任务了。然而他的主人却不这 么认为,他不想让自己的仆人顺其自然,而是希望他们能主动些,变得更杰出些。

    修身养性:举步不前的结局只能是平庸,超越自己,摆脱平庸,努力创造自我价值,这样 才能受到别人的赏识。

 

【玻璃墙壁 】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里,在它们之间隔上一块高强度的钢化玻璃。起初,鲨鱼总想游过去吃掉那些热带鱼,一次又一次地撞向玻璃,但每次玻璃快被撞裂时,实验人员立刻换上更厚的玻璃。到最后,鲨鱼撞得头破血流,但仍无法通过那块透明的墙壁,于是鲨鱼就放弃了这种徒劳无功的努力,每天捕食那些扔进它这边小鱼。过了一段时间,实验人员撤掉了隔在鲨鱼和热带鱼之间的玻璃,但鲨鱼仍旧在自己这边捕食,再也不去试着游到另一边去吃那些热带鱼了。

    还有一个类似的实验:把许多跳蚤放到一个广口瓶里,瓶口用透明玻璃盖住。刚开始时,跳蚤们拼命地往外跳,但都被玻璃碰了下来。一段时间以后,即使把玻璃取下来,那些跳蚤也只能跳瓶子那么高。这些昔日的跳高冠军,被封闭在了自己界定的高度上。 

    修身养性:我们创造出一个人生中很伟大的奇迹以后,如果再让做一次的话,都只会停留在原来的那个限度,而不会想办法超越,同时也认为自己不可能再超越。

 

【池沼与河流的对话】

    在一片碧绿的池沼旁,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们相处多年,只是没有多说过话。

    有一天池沼终于忍不住了,它开口问河流:“你整天奔流不息,一定累得要命吧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大船,一会儿负着长长的木筏,从我眼前奔流而过。小船小划子更不用说了,它们多得没有个穷尽。你什么时候才能抛弃这样无聊的生活呢?像我这样安安逸逸的生活,难道你找不到吗?好比高贵的太太们窝在沙发的靠枕里一样。大船小船也罢,漂来的木头也罢,我这儿可没有这些无谓的纷扰;甚至小划子有多重我都不知道哩!至多偶尔有几片落叶飘浮在我的胸膛上,那是微风把它们送来和我一起休息的。一切风暴声都由树林挡住,一切烦恼我也都沾染不上,我的命运是再好不过的了!周围的尘世不断地忙忙碌碌,我却躺在哲学的梦里养神休息。”

    “哲学家,你既然懂得道理,可别忘了这条法则,”河流回答道,“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我成了伟大壮阔的河流就是因为我不躺在那儿做梦,而是按照这个法则川流不息。结果我源源不断的水,又多又清,年复一年地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并因而赢得了荣誉,或许我还要世世代代地川流不息下去。那时候,你的名字就不会有人知道了。”

    多年以后,河流的话果然应验了,壮丽的河流仍旧川流不息,池沼却一年浅似一年。池沼面上浮着一层墨绿的粘液,芦苇生出来了,而且生长得很快,不久池沼就干涸了。

    修身养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只有运动发展才能存在。只有锐意进取,人生才会鲜亮美丽。

 

【乌鸦的面子】

    在很早的时候,森林里的鸟儿都不会唱歌。直到有一天,从很远的地方飞来了一只很会唱歌的云雀,她的歌声那么婉转动听,感动了森林里所有的鸟。

    所有的鸟一致要求云雀教她们唱歌。经不住所有鸟儿的苦苦恳求,云雀答应了。

    开始教歌的第一天,云雀首先教音符。她教一声,大家就唱一声。教了一会,云雀为了检验学生们学习的情况,让它们一个个地站出来单独试唱。第一个点的是乌鸦。乌鸦扭扭捏捏地站了起来,不好意思地低声发出了声音。因为她的羞涩,发出的音符走了调,大家一下哄堂大笑了起来。这一来乌鸦羞得脸红脖子粗,她暗地里想:“嗨!多丢人呀!丑死了!

    云雀制止了大家的笑,为了更准确得纠正乌鸦的发音,她请乌鸦大声再唱一遍。乌鸦却想:“这不是存心丢我的面子吗?我才不愿再丢丑呢!”她一声也不吭,忿恼地飞走了。从此再也不接受云雀的邀请。

    云雀后来又让其他的鸟来唱。其他好多的鸟在最初几次发音也走了调,大家也同样地嘲笑了它们;但那些鸟儿却都没有像乌鸦那样飞走,而是总结经验,认真听从云雀的指导,耐心地学了下去。

    后来,森林里其他的鸟儿都学会了唱歌,声音悦耳动听,唯独乌鸦到现在还不会唱歌,偶尔叫喊几声仍然是当初走调的声音。

    修身养性:死要面子的人是学不到本领的。坚定自己的信心,虚心向他人求教,才是做好自己工作的正确途径。而死要面子不肯认错,或者逃避学习都只能导致失去工作和发展的机会。

 

【纸的魔力 】

    有一个书法家教学生练字。一次,一个经常用废旧报纸练字的学生,反映他自己已经跟着书法家学了很长时间,可一直没有明显的进步。书法家就对他说:“你改用最好的纸试试,可能会写得更好。”

    那个学生按照他说的去做了。果然如书法家所说,没过多久,他的字进步很快。他奇怪地问书法家是什么原因。书法家说:“因为你用旧报纸写字的时候,总会感觉是在打草稿,即使写得不好也无所谓,反正还有的是纸,所以就不能专心致志;而用最好的纸,你会心疼好纸,会感觉机会的珍贵,从而心态投入,也就比平常练习时更加投入。用心去写,字当然会进步。”

    修身养性:生命并非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生活其实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机会,因为我们所认为的草稿,其实就已经是我们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把生命的每天都当作那最好的一张纸吧!

 

【三个最优秀的老师】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 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 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执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 绩。”

    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

    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 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

    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 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

    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

    这时校长又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 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修身养性:世上本没有什么天才,所谓的天才也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发掘出自身内在的潜 力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些非天才们只不过是让自身的潜力继续隐藏罢了。

 

【马拉的凯迪拉克】

    一个老印第安人一夜之间暴富,立刻买了一辆豪华的凯迪拉克轿车。他每天都会开车去 附近那又热又脏又小的俄克拉荷马的小镇。他希望看见每一个人,也希望别人都看见他。他 待人和善,总是“开着”车左弯右绕地穿过小镇,去和每一个人说话。

    但这绝无损于他的身体和财富。原因很简单,这辆大而美丽的轿车是由两匹马拉着的。 汽车引擎没一点毛病,只是老印第安人不知插进钥匙去发动它。

    车内有上百匹马力等着发动,但这个老印第安人却在外面用两匹马拉着它。

    修身养性: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不被发觉的潜能,善加利用自身的资源,就会享受无限的惬意和愉快。许多人总是带着从未演奏过的乐章走进坟墓,那些乐章往往是最美妙的旋律。

 

【运 气 】

    两只鹰饥肠辘辘。他们在空中久久地盘旋着,想找到一只兔子或一只山鸡。但是,他们 什么也没有找到,连一只老鼠的影子都没有。

    一只山鹰忍耐不住了,落到山岩上,缩着脖子打瞌睡。另一只山鹰则继续盘旋着,一圈 又一圈,终于,他发现了隐藏在草丛中的一只肥肥的兔子。 

    当他叼着战利品落到伙伴身边时,伙伴羡慕地说:

    “你的运气真好!

    捉到兔子的山鹰若有所思地说:“也许是吧,不过我发现,运气好像比较喜欢不辞辛劳 、有耐心的人。”

    修身养性:捉到兔子的山鹰不辞辛劳、有耐心,才发现隐藏的兔子。可见,运气其实不完全是偶然的。运气还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蚂蚁和蝉】

    认为自己是一个天生的歌唱家的蝉,整个夏天都在歌唱中度过。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向前 推移,慢慢地进入北风呼啸的冬天。蝉猛一回神,发现曾经拥有的阳光、花朵还有树阴都没 有了,最可怕的是连一丁点食物都找不到。它非常饥饿,于是就到了蚂蚁家。

    蚂蚁正忙着把潮湿的谷子晒干,蝉流着泪水说:“小蚂蚁,求求你,给我点食物吧!” 蚂蚁便问它:“你夏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积存一点吃的呢?”

    蝉回答说:“那时我一点时间都没有,每天要忙着唱美妙动听的歌。”

    蚂蚁便嘲笑它说:“哦,是吗?既然你夏季要唱歌,那么冬天不妨去跳舞吧。”

    修身养性:要不失时机地学习、工作、劳动,才能丰衣足食;如果一味玩乐,只能挨饿。千万不要等到饿得受不了的时候才知道后悔。命运的好与坏,都要看曾经的所作所为。

 

【曹冲称象 】

    东汉末年,献帝无能,大权全落入了曹操手里,由于战绩显著,从一开始的将军到丞相,后来又封魏公,到最后献帝封曹操为魏王,并且加九锡,九千岁,位仅次于献帝一人之下。

    东吴的孙权害怕有朝一日曹操率兵攻打东吴,以报赤壁火烧之仇,于是就臣服了曹操。

    为讨好曹操,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由于这种动物只有在南方的热带地区才能见到,中原一带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庞然大物,所以这头大象让曹操感到非常稀奇。

    曹操很想知道这头大象究竟有多少重量,可是当时没有称这样重量的大秤,怎么办呢?曹操召集文武百官共同商议,人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任何办法。

    这时,曹操六岁的小儿子曹冲打人群中钻出来,对曹操说:“父王要称这头大象,这有什么难的?先把大象牵到木船上,水在船帮上淹到哪里就刻个标记,然后把象牵走,抬石头到船上,压到刚才的标记,再把石头一块一块过秤,不就可以算出大象的重量了吗?

    曹操听罢,喜出望外,连忙命人照着儿子说的办法做。

    修身养性:细心观察微小事物,善于学习,善于分析思考就能发现深奥的科学秘密,或者能在一些看来很平凡的科学领域产生重大的突破。

 

【财神爷的条件】

    一个年轻人整天游手好闲,却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

    于是,他买了一尊“财神爷”供奉家中,每天烧香叩拜,可是他还是过着清贫的日子。看着富人们堂皇华丽的生活,年轻人终日愁眉苦脸。

    某日正午,年轻人正酣睡。财神爷托梦来到他身边:“小伙子,干吗不高兴?”

    “穷,没钱啊!”年轻人在梦中对财神爷说。

    “哦!我可以给你钱,但是我有条件!不知你愿不愿意?”财神爷说。

    “好啊!那你赶紧说,什么条件?”年轻人急忙问。

    财神爷说:“我给你100两银子,你得斩断你的一根手指头,行吗?”

    想到斩断手指头的疼痛和血淋淋的情景,年轻人就感到害怕,再说只有100两银子,他觉得太少。考虑了一会儿,他说:“不行,100两太少。”

    “那好,我给你1000两银子,换你的两颗眼珠子,你觉得怎么样?”

    “不好,没了眼珠子,我什么都看不见了,要钱有什么用?”

    “那我不要你的眼珠子,给你1万两银子,可是你马上会变成一个80岁的老头子。”

    “老的快入土了,有钱也没地方花了,还是不行!”

    “我给你100万两银子,可是你明天就会死去,你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我还这么年轻,连媳妇都没娶,那怎么行?”

    “年轻人,其实你已经很富有了,为什么不去寻找你的财富,而每日唉声叹气呢?”说完,财神飘然而逝。

    立世存身:年轻就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大财富。好好把握这份财富,不断学习,努力进取,不要让年华虚度,莫等到白了头,再来“空悲切”。

 

 

 【“肥肉”和“恺撒”】

    “肥肉”和“恺撒”是同胞兄弟,它们的祖先健壮、勇敢、漂亮,都属名贵的狗种。一个偶然的机会,它们分别到了两个不同主人的家。“恺撒”经常呆在在厨房里,而“肥肉”却去了森林。结果,“肥肉”发展了它的长处,而“恺撒”却变成了厨师的助手,人们改称它“肥肉”了。

    “恺撒”的兄弟在森林里经过了磨练,追野猪、逐奔鹿,成了战功显赫的狗,真正的恺撒。它要留意在婚姻中不让自己孩子的血统退化。可“肥肉”却不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它繁衍自己的后代很随意,向它遇到的任意的对象求偶,正因如此,此类劣狗在法国形成了庞大的家族,随处可见,但一遇危险就逃之夭夭,与那些“恺撒”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修身养性:一个先天愚笨的人,如果注重后天的学习,就会变得聪明;相反,一个先天聪慧的人,如果不注意后天的教育,就会变得呆滞。

 

【束家养猫】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有个姓束的人家,特别喜欢养猫。束家养的猫,有黑的,有白的,有黄的,有花的……共计100多只,真可称得上品类繁多,应有尽有。如果开个猫类博览会或猫类展览馆,也绰绰有余。

    俗话说得好,一物降一物。猫的本能就是捕捉老鼠。自从束家养猫以后,家里的老鼠被消灭了,不仅如此,连左邻右舍的老鼠也几乎被捕捉光了 

    老鼠没有了,猫也就没有吃的了,它们常常饿得大声惨叫。束家主人看见它们一个个饿得瘦骨嶙峋的样子,听见它们哀哀的叫声,心里很难受,于是就每天到集市上买肉喂猫。

    大猫生小猫,小猫长大后又生小猫,子子孙孙不断繁衍,老猫也都渐渐死去。剩下的猫的后代失去了捕捉老鼠的本能改为吃肉了,竟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老鼠。它们饿了就号叫,号叫了主人就能给肉吃。它们吃饱了,有的去晒太阳,有的烤火炉,有的躺在暖乎乎的炕上,都懒懒散散、舒舒服服地呆着。

    老鼠们知道束家养了自己的天敌,都辗转相告,纷纷逃窜。它们逃到了城南,就在那里安营扎寨,住下来了。于是城南家家都闹起了鼠灾。粮食袋子被咬破了,衣服也被咬坏了,厨房的碗筷被弄得乱七八糟,屋地、墙角被掏出了许多鼠洞,洞里洞外,到处都是鼠粪。

    在一个书生的家里,老鼠成群结队地跑出来。有一只老鼠掉到一个大瓮里,大瓮肚大口小,又光又滑,老鼠爬不出来,急得吱吱叫。

    这个书生得知束家养了很多猫,赶忙从束家借来一只猫,放在大瓮上,让它去捉老鼠。这只猫从来没有见过老鼠,它看见老鼠的怪样子,听到老鼠的吱吱叫声,认为老鼠是个怪物,它沿着瓮口边慢慢地踱着步子,不敢跳下去捕捉。书生一气之下,把它推到瓮里。猫很害怕,对着老鼠大叫起来。过了好长时间,老鼠估摸着猫也没有别的本领,就咬一下猫的脚,试试猫有什么反应。谁知那只猫竟然用尽全身力气,奋力一跳,从瓮里跳了出来,挟着尾巴逃跑了。

    修身养性:天赋再好,如果不加以锻炼和学习,也会退化,成为废物。

 

【伤仲永】

    抚州金溪地方有一户方姓人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一家人加起来也不认识几个斗大的字,后来他们生了个小孩,名叫方仲永。

    到方仲永五岁那年,忽然哭着闹着要笔墨纸砚。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就到附近读书人家去借来一套。

    仲永爬在饭桌上,铺开大纸,挥笔写下了四句诗,还在下面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诗的大意是孝养父母和维护宗族。一家人看得目瞪口呆,连忙请来一个乡下秀才。

    秀才将信将疑,又随便指着屋里一件东西,叫仲永当场赋诗。仲永歪着小脑袋想了想,便饱蘸浓墨,挥手立就,而且诗句贴切,文气畅通。

    这一来,神童的名声便在四乡播扬开来。乡里人都想见识一下神童,于是他家经常是车马盈门。有些豪富人家重金迎请,让他当堂赋诗。他的父亲见有利可图,就成天牵着仲永走乡串寨,到处表演,没有让他再去读书。 

    王安石在京城做官,很早就听说了仲永的名声。

    有一年,他回到娘舅家,看见仲永已经有十二三岁了。王安石很感兴趣,便叫他即景赋诗。仲永搔了许久脑勺,才勉强写出一首,与从前相比,显然逊色了不少。

    又过了七八年,王安石再次回到娘舅家,顺便问到仲永,娘舅对他说仲永已经不会做诗了,而且现在也不做了。王安石听到后,替仲永感到很惋惜。

    修身养性:天资只是给儿童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和本人艰苦努力,任何天才都是不能成功的。

 

【爱书的人】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王寿的人,十分喜爱书,藏书非常丰富。古时候的书,多是人工抄写在竹片上,再以皮革连接装束起来的。他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材料抄书,就在自家房前房后种满了竹子,形成了一片竹林,并在门前的池塘里种了许多芦苇。他每天所有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都用来借书抄书看书。家里一院小房,除了他住的地方外,已经被书全部占满了。为了防止书被虫蛀蚀,他会经常将书都搬出去晾晒一遍,同时还要翻检看有没有脱落的文字,及时补上。40多年来,王寿孤身一人过着这种自以为充实的生活,以苦为乐。

    由于母亲去世了,王寿必须赶回老家去处理丧事。他随身带了五本书,准备途中抽空看看。

    王寿已不年轻,五本竹简的重量也不轻,结果没走多久,他就感觉体力有些不支,不得不停了下来,坐在路口休息,并随手抽出一册书来读。

    这时有个叫徐冯的隐士刚好从这路过,见他带着这么多书,就问他;“敢问是王寿先生吗?

    “你是谁?怎么会认识我呢?”王寿问道。

    徐冯就向他作了自我介绍,王寿也曾听说过他,就把自己此行的目的告诉了他,并说自己不惜负重,全为了在旅途中读书充实自己。

    “无用。”徐冯听了叹口气说。

    王寿听得一愣,呆呆地望着徐冯,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徐冯看了看他,笑着说道:“书是记载言论和思想的。言论和思想又由于人的勤奋思考而产生,所以藏书的多少并不能成为衡量人的标准。我原认为你是聪明的人,为什么不去思考问题,形成思想,却要背着这累人的东西到处走呢?”

    王寿听了,恍然大悟,他谢过徐冯后,当场烧了自己所带的书,轻身前行。

    修身养性:书能够给我们带来知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思考,不可完全相信书,否则就会被书所累。

 

【菜农和学问家】

    春来,菜农在自家菜园里翻地,菜农是一个勤劳的庄稼汉,身强力壮并且充满朝气,仿佛有什么宝物埋在地里,他干得非常卖力。光是种黄瓜的地,他就挖了五十来畦。

    菜农的隔壁院子里住着一个学问家,他是园艺爱好者,是所谓的“自然之友”,只会根据书本知识空谈园艺,但他心血来潮,也想种一些黄瓜。

    于是学问家嘲笑菜农:“邻居,别看你干得汗流浃背,等着瞧,我种的东西会远远超过你。同我的菜园相比,你的菜园将会是一片荒地。老实说,我很奇怪,你的菜种得马马虎虎,你怎么还没有破产?你好像从未念过什么书吧?”

    菜农回答:“我没有工夫学,勤劳、熟巧和两只手就是我全部的学问,靠它们我就能活下去。”

    学问家立即斥责他:“无知的人啊,你竟然敢反对科学!”

    菜农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不,先生,请别把我的话歪曲,难道现在不应该种地吗?我好歹已经种下一些东西,可您连地也没翻出一畦。”

    “是的,我没有翻,我一直在查书,想弄清翻地到底用什么最好,时间来得及。”

    “对你来说也许如此,但是我的时间可不富裕。”说罢,菜农拿起铁锨,告别了邻居,继续干活。

    学问家就一直查书、做笔记,好不容易种下一点地,哪知种子刚发芽,他又从书上看到新的方法和模式,重新种植,重新翻地。

    结果怎样呢?菜农得到了大丰收,如愿以偿赚了不少钱。而学问家连一根黄瓜也没有种出来。

    立世存身:有些人只会照本宣科,一味按照书本的理论做事而不结合实际,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

 

【按图索骥】

    伯乐是古代有名的“相马”专家。

    当他年老的时候,他的儿子很想将这项专门技能继承下来,以免失传。于是他把伯乐手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

    《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垒起的酒药饼。”他就按照这一条,拿着经文出去“相马”,按照书上绘的各种图形,跟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比。

    结果,他找到了一只癞哈蟆,用纸包起来,兴冲冲地回家报告父亲,说:“总算找到了一只马,额头和双眼同书上说的差不多,就是蹄子不像垒起的酒药饼。”

    伯乐听了,只好哭笑不得地对儿子说:“你倒是找到了一匹好马,但它太会跳,你可驾驭不了啊!”

    修身养性:书上学来的学问,必须要经过自己的实践,才会转化为真本领。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非常有名的将军,一个就是老将廉颇,另一个就是大将赵奢。赵奢有一个儿子名叫赵括。

    赵括从小熟读兵法,谈起用兵之策滔滔不绝,有时候和他父亲讨论兵法、阵法,就连赵奢也对答不上,因此赵括十分自大,认为天下没有人可以与他匹敌 

    但是赵奢十分了解自己的儿子,从来没有认为儿子是一个大将之材,也从来没有赞扬过儿子一句,并且常常担心地说:“将来国家不叫赵括带兵就罢了。如果叫他带兵打仗,那么赵国的万里江山将不复存在,葬送赵国的一定是他。”

    公元前二六二年,秦军大举进攻赵国,两军在长平对垒,战云密布。当时赵奢已死,蔺相如重病,赵国只好派老将廉颇坐阵。

    初战几次,赵军稍有失利。但是廉颇毕竟是在沙场上拼搏多年,经验老到,他看到首战失利,于是就改变了战略,坚壁不出 

    于是与秦军的战争拖了三年,秦军的粮草供应日见困难,却仍然拿不下赵国一寸土地,秦国军士们心里都非常焦急,并且由于长时间地背井离乡,都归心似箭。将领们害怕再这样下去,军心将散,锐气将尽,那时侯,恐怕要攻下赵国只能是做梦了,这三年的时间和心血算是白白浪费了,于是主将就召集众将和谋士商议。 

    一谋士对秦军主将说道:“我听说,大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此人自幼熟读兵法,只可惜从未历经战场,只懂得纸上谈兵,没什么才能。如果,我们派人到赵国境内散播谣言,使赵国撤掉大将廉颇,换成赵括,那我们就胜券在握了。”

    于是,秦军主将便派遣间谍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奢之子赵括担任大将。”

    谣言传入宫廷,赵孝成王正为战事毫无进展而愁眉不展,便准备起用赵括。蔺相如在病中听说,连忙劝谏赵王切勿委赵括以重任,甚至赵括母亲也上书赵王,告诉他赵括只会空谈,难胜重任。但赵王固执不听,果然撤回廉颇,任命赵括做了大将。

    赵括一到前线,立刻摆出一副整军经武的架式,改变了战略,撤换了不少将官,一时间弄得军心惶惶,人心涣散。秦将白起探明这些情况,深夜派出一支奇兵偷袭赵营,随后佯装败走,趁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赵括不知秦兵败退有诈,挥师追赶,只听一声锣鼓,斜刺里杀出一彪秦军,把赵军拦腰切成两半。就这样,赵军被围困四十多天,树皮草根都吃光了,军心大乱。

    赵括眼看熬下去也是活活饿死,便率军突围。但见旌旗蔽野,秦军四面掩杀过来,赵括被乱箭射死,40万兵将全军覆没。接着,秦军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后因魏国信陵君率军相救,赵国才没有亡国。

    修身养性:单纯地追求熟悉理论知识却不加以实践,是不能成功的,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轮扁论读书】

    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堂下有一位名叫轮扁的工匠正在斫着木头做车轮。他看见国王在那里专心看书,不觉好奇心动,就放下斧头椎凿,走上前去问桓公道:“请问大王看的是什么书?

    “孤看的是圣人的书。”桓公答道。

    “圣人还活着吗?

    “早死掉了。”

    “那么,”轮扁说道,“大王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桓公突然变色道:“寡人读书,你这个做木工的怎敢妄加议论!有道理讲出来,可放过你,讲不出道理,决不饶你的性命!”

    “好吧,”轮扁从容地答道,“就拿我制造车轮这行手艺来看,斫木为轮,要把轮子做得又牢固结实,又圆转灵活,就得有一种极熟练的技巧。譬如辐条和车毂之间的榫接,宽了虽然容易插入,但松而不固,紧了虽然坚固,但无法插入,因此榫眼必须斫得不差分毫,这种功夫只能靠得之于心,应之于手。这种熟练技巧只能从长期工作实践中养成,我不能用单纯口授方法传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不经过实习而把它继承下去,因此,我今年70岁了,还得在这里做车轮。由此类推,圣人已死,留下几本书,也已成为过去的东西,难道大王所读的,还不是古人的糟粕吗?

    修身养性:学习知识如果仅从书本上现成得来,而没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就算不上真正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徒弟辨玉 】

     有个人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朋友那儿学卖玉,为的是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送去的第一年,朋友什么都没教,只是让孩子打水扫地。他心想这可能是在锻炼孩子的耐性吧,可第二年还是如此,做父亲的沉不住气了,气呼呼地跑去找朋友算帐。

    “你干嘛不教他些有用的,整天只做粗活,能学到什么?”父亲质问道。 

    “我教了很多啊。”朋友回答。

    这时,刚好来了个客人要鉴定一块玉的真伪。他的朋友就让年轻人来辨识一下,年轻人胆怯地说:“不行,不行。你还没教我呐!我如何能辨识得出呢?

    他的师傅说道:“在你来的第一天,我就给了你一块玉,要你天天拿在手里,现在去摸一摸,如果感觉和你那块一样,就是真玉;不一样就是假的。”

    徒弟只好硬着头皮去试一试,刚一触摸,他立刻斩钉截铁地说:“这是假的。”客人连说佩服,原来他想试试这师傅的功力,故意拿了一块假玉,结果连徒弟都能鉴定出来,师傅就更不用说了。

    修身养性:生活本身就是学习,时时刻刻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处于正确的轨道,良好的品行和聪明的才智也自会形成。

 

【何妥反嘲顾教官】

     何妥是隋朝的名士。在他年仅8岁的时候,有一天,左邻右舍的大人对他说:“小妥啊,你在我们地方上可称的上是没有对手的神童了,要是你到京城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去,那就可要处处碰壁,大败而归了。”

    小何妥撇了撇嘴,不服气地说:“国子学又怎么啦?难道有三头六臂会吃人吗?

    那人说:“吃人倒不会吃人。不过,那儿都是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人,你去了只能虚心求教,否则,必定会自讨没趣的。”

    何妥笑道:“如果我去国子学当然会虚心求教,但如果他们有人恃才傲物,欺侮我是小孩,我也不会买账的。”

    邻居听了,似信非信地摇摇头,没再说什么兀自走了。

    何妥果然不服气,他终于找了个机会,跑到国子学里去,站到教室旁虚心聆听那些学者的讲课。

    正在这时候,某教室下课了,涌出了一批学生。走在最后的是一个教官,名叫顾良。他看见了何妥,又惊又喜地说:“嗨,你不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何妥吗!今天什么风把你吹来啦?

     “顾大人,我特来国子学一游,顺便恭听您的教课,真是得益非浅。”何妥恭恭敬敬地说。

    顾良见他小小年纪说起话来,老成持重,刚柔相济,在暗暗赞叹之余,也不免生出开他一个玩笑的想法,便说:“你这何妥的姓氏,究竟是'荷叶’的'荷’,还是'河水’的'河’啊?”

    顾良说着,顿时吸引一些学生也围拢了过来,嘻嘻地笑着,看何妥如何作答。

    何妥略加品味,就明白了顾良玩笑之中揶揄的意味,于是应声答道:“您老先生不是姓顾吗,那么请问,那是'眷顾’(照顾、关怀之意)'顾’,还是'新故’(新近死去或新旧之意)'故’啊?

    顾良顿时面孔绯红,哑口无言。

    何妥到17岁,凭着他的智慧和才干,被湘东王用重金聘去干事业了。

    修身养性:有道是,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声大。做学问凭的是真才识学,不要倚老卖老,否则的话,只能是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鞭背敷屎】

    从前,乡下有一个小财主,一辈子没出过门,也从来没见过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所以他总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到外面的大郡里见识见识,可是这需要一比不小的开支,虽然自己是一个财主,但是他舍不得。

    后来终于抵不住诱惑就来到京城,这京城果然繁华,大街上人多的并肩接踵,卖什么的都有,一时间,看的他眼睛都花了。

    他无意中看到了京城的衙门,看见有个在衙门里挨了鞭打的人,正在熬煮一锅马粪,往脊背上面敷。财主见了很奇怪,于是就上前问那个人:“喂,这位仁兄,你这是干什么?我在旁边看了半天都不明白,我刚从乡下来,第一次来京城,不明白所以问问,希望你别见怪!” 

    那人回答他:“这你可就不懂了,这煮熟的马粪可以使疮伤早日痊愈,并且不留下任何伤痕。”

    财主一听,如获至宝,急忙赶回家中,得意地对家人说:“此番我上京城,可得到了一大智慧。”

    “什么智慧?”家人看他那个高兴劲头,都争着问。

    “急什么?待我当场试验,也好让你们开开眼界。”财主一边说着,一边脱下身上的长袍。

    衣服脱下后,就吩咐家奴,“快取皮鞭来,重重打我二百鞭。”

    家奴惊得瞠目结舌,又恐怕违命,便将主人按倒在地。

    打完后,财主已经是痛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了,家奴搀扶着他站了起来。

    起来后,又吩咐家奴取一些马粪煮在锅里,然后将其均匀的涂在背上的伤口。

    虽然很有效,但是,他却为试验马粪的功效挨了二百皮鞭。

    修身养性:药是用于疗伤和减少痛苦的,为了证明药的功效,先把自己弄伤受苦,不是本末倒置了吗?而且用他人熟知的常识来卖弄,更显得自己庸俗无知。

 

【乌龟的争论】

    四只乌龟趴在河中漂浮的一截枯木上聊天。

    第一只乌龟说:“这块枯木实在奇妙,它移动时像个活的东西。” 

    第二只乌龟马上纠正它:“不是的,朋友,移动的不是枯木。移动的是流向大海的河水 ,只是河水带着枯木移动罢了。”

    第三只乌龟接着说:“移动的不是枯木,也不足河水。移动的只是我们心中的感觉。”

    三只乌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它们看见第四只乌龟一直在洗耳恭听,于是征求它的意 见。第四只乌龟说:“你们说得都对,都没有错。移动在于树干,在于河水,亦在于我们心 中。”

    其余三只乌龟勃然大怒,因为它们谁都不肯承认自己的说法有误。于是,三只乌龟合力 把第四只乌龟推入河中。

    修身养性:弱者惧怕他人的意见,愚者抗拒他人的意见,智者研究他人的意见,巧者诱导 他人的意见。

 

【一封感谢信】

     乔治?罗纳曾在维也纳当过多年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变得一文不 名,急切地需要一份工作。他能说能写几国的语言,希望能在一些进出口公司找到一份秘书 的工作。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类人才。不过他 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

    在这些回复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你完全没有了解我们的生意。你又蠢又笨,我根 本不需要什么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需要,也不会请你这样一个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 是错字的人。”

    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时,气得发疯。乔治?罗纳也写了一封信,想气气那个人。但他 冷静下来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得不对呢?瑞典文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 如果真是如此,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不断努力学习。他用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 并不意味着我没有错误。因此,我应该写封信感谢他才对。”

    于是,他重新写了一封感谢信:“你写信给我,我实在是感激不尽,尤其是在你并不需 要秘书的情况下。我对自己将贵公司的业务弄错一事表示抱歉。之所以给你回信,是因为听 他人介绍,说你是这个行业的领导人物。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而自己却无法自知 ,我备感惭愧,而且十分难过。现在,我计划加倍努力去学瑞典文,改正自己的错误,谢谢 你帮助我不断地进步。”

    不久,乔冶?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回信,并且给了他一份工作。通过这件事,乔治? 纳发现了宽容的妙处。

    修身养性:当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时,无论是恶意还是善意,都要虚心接受并努力 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

 

【绳子的告诫】

    在山中的一座寺院里,住着一位智者。一天,他的一位学生跑来向他诉苦,说他的老婆经常出去赌博,不管怎么劝都不管用。

    智者听了,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他决心帮他太太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 

    几天以后,智者去看这位学生的太太,邀她到渔场走走。

    去渔场的路上散落着很多绳子,这些绳子是用来串鱼的,智者让她拾起一条,再放下,然后问道:“手上有什么味道?”

    “鱼腥味。”这位太太答道。

    “味道是从哪里来的?”智者又问。

    这位太太想了想,说道:“从串鱼的绳子来。”

    “绳子上的鱼腥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从鱼身来。”

    “只要你多多了解这点,你就是一位贤内助了。”智者微笑着说。

    从此以后,这位太太相夫教子,非常贤惠,再也没有进过赌场。

    修身养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知错能改。所以,人应该虚心接受批评,努力寻求批评,在批评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努力改进。

 

【葬  礼】

    几年前,年轻人认识一位年轻、有冲劲、聪明的朋友,认为他具有一切足以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他们曾一起度过不少欢乐时光。

    但他们在一起没多长时间,年轻人就发现这位朋友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大量饮酒。有一天,他来找年轻人聊天,想劝解他以后把这不好的习惯改掉,那位朋友谈到他心脏有些毛病,由于知道年轻人曾有让心脏病痊愈的经验,因此他想和年轻人讨论他的健康问题 

    这位朋友的心率不像正常的跳动情况。年轻人猜测,那病兆可能是由于酒精引起的,并将自己的看法告诉了他。这位朋友说:“我的医生也告诉我了这一点,但我想他错了。”“你从哪儿得到的医学知识让你可以和医生争辩!”年轻人问。“噢,我相信他开给我的药会让我好起来。走,咱们喝一杯去!”这位朋友建议道。“我想,你正向灾难走去!不用多久,说不定很快,如果你不改掉你的生活习惯的话,你就真的会有大麻烦。”

    年轻人很不高兴地说。“你和医生一样讨厌!’’这位朋友说着,很生气地离开了年轻人的家。

    两个月后,年轻人参加了这位朋友的葬礼。

    修身养性:讳疾忌医是一种错误;就医而不遵医嘱也是一种错误。接受来自于身边的善意的劝诫吧。

 

【说谎话的猫】

    有一只猫总是把自己吹嘘得很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的本领还不太精,经常会让老鼠从自己的嘴边逃掉。对这种情况,它就说: “我看它太瘦,先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鲤鱼的尾巴狠狠地劈头盖脸打下来,把它的脸打肿了,它却装出笑容说 :“那是我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用它的尾巴洗把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儿, 我的脸弄得太脏了!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同伴们惊异地看着它,它连忙解释道:“我最 近身上长了一些跳蚤,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了!

    后来,它掉进了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认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太 热了,想洗个澡……”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有同伴说:“不好了,它沉下去了,我们快 救它吧!”“走吧,”另一只猫说,“我们一片好心,到时候又要被当成驴肝肺。一会儿它 肯定会说它在表演潜水。”

    可是那只说谎话的猫再也没有机会为自己辩解了,它沉下去就再也没有上来过。

    修身养性:敢于面对和勇于承认自身的错误和缺点,这是智者的心态和勇者的行为。百般 掩饰自己的缺点,无疑是让蛀虫往自己身上蛀洞,最终会毁了自己。

 

【自以为是】

    艾子有打猎的爱好。

    他养了一条猎狗,这条猎狗非常能捉兔子。艾子每次出去打猎,必定要让它跟随着自己。每次捕捉到兔子后,艾子必定会掏出兔子的心肝,让它饱吃一顿。所以猎狗每次捕捉到兔子,就会摇着尾巴注视着艾子,喜孜孜地等待着艾子喂它。

    有一次,艾子出去打猎,这天兔子很少,猎狗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忽然,看见两只兔子从草丛中跳出来,猎鹰飞过去追击,兔子很狡猾,拐着弯奔逃。猎狗奔过去,猛地一扑,却误捕到猎鹰,把猎鹰咬死了,兔子趁机逃跑。

    艾子连忙跑过去把死鹰捡起来,心疼忿恨得没办法,猎狗却又像从前那样摇着尾巴沾沾自喜地走来,两眼瞅着艾子,等待着喂给它东西吃。

    艾子盯着猎狗痛骂道:“你这条糊涂的狗,竟然还在这里自以为是哩!”

    修身养性:人难免犯错误。但犯了错误不认识错误,反而当作功劳,那就不能容忍了。

 

【两个求职者】

    美国一所大学的企管专家做了一个试验。

    他们虚拟了两份求职者的履历表:汤姆和保罗。他们二人的履历表内容完全一样,推荐函也相同,仅有的差别是在汤姆的推荐函里多了一句话:“有些时候,汤姆可能会比较固执。 

    于是研究人员将履历表和推荐函送给一些大公司,然后让他们的人事主管挑选,最后问他们汤姆和保罗谁更有可能被录用。结果都是:“有时比较固执的汤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推荐函中对汤姆的批评,反而使人事主管们觉得其中对汤姆的赞美更为可信。因此汤姆会居于有利的位置。

    修身养性:有缺点并不是错误,但不去改过而一味地掩饰只会错上加错。真实地面对自己,坦诚地面对别人,人生之旅才会更加精彩。

 

【盲人堕桥】

    河里的水早就干涸了,但是瞎子不知道。

    他小心翼翼地走上木桥,摸到桥当中,忽然一脚踩空,只听“哗啦”一声,人整个儿跌落下去,瞎子慌忙攀住桥栏,半身已经荡在空中了。他拼命喊救命,两手抓得紧紧的,以为一松手就要落进深水里。

    来往行人看见了,都告诉他:“不要怕,河水早干了,放手吧,脚下就是实地。”

    瞎子说:“你们胡说,我上次来的时候还听见这里水流的声音,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干了呢?你们根本就是在看我的笑话,想让我掉进水里,你们好看热闹是么?你们这帮小人,都给我滚开。”他根本不相信别人对他说的话,还是继续凄厉地号哭着。

    终于,他精疲力竭,掉了下去。谁知脚踩到的竟是实地,瞎子高兴得手舞足蹈,自己骂道:“早知道脚下是实地,何必自找苦吃呢?

    修身养性:我们要时刻注视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随时适应这种变化。抱残守缺,不听劝告,不知通权达变,也只能是自讨苦吃。

 

【景公饮酒】

     春秋时期,齐景公好酒贪杯,有一次酒宴群臣,竟然一连喝了七天七夜。

    大夫弦章看到后非常担忧,觉得再这样下去的话,齐国早晚成为奴隶之国,于是就向景公进谏说:“您喝了七天七夜的酒,我希望您停止!不然的话,就请赐我死。” 

    景公见到这种情况,就说:“你是寡人的爱臣,寡人怎么舍得赐你死呢?让寡人再想想。”

    一会儿,晏子朝见,景公告诉他说:“刚才弦章劝诫寡人:'希望您停止饮酒!不然的话,就请赐我死。’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被臣下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

    晏子听罢,很感慨地对景公说道:“弦章遇到你这样的国君,真是幸运!

    这倒把景公弄糊涂了。“这话从何说起呢?”景公问道。

    晏子回答说:“假使遇到夏桀王、殷纣王那样的暴君,弦章早就被处死了。”

    于是齐景公就停止了饮酒。

    修身养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但是你的爱好对别人来说是好还是坏,应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劝告,不要一意孤行。

 

【公翟黑子混黑白】

    高允,字伯恭,在北魏太武帝(公元424452)朝廷当官,受封为汶阳子,兼任著作郎。

    辽东公翟黑子,颇受太武帝宠信,曾经奉命出使并州,在当地官员极力讨好奉承下,收了一千匹布的厚礼。

    这件事被发觉后,公翟黑子十分担忧,专门找来高允向他请教:“如国君问起这件事,是承认好呢?还是隐瞒好?

    高允说:“打个比方吧,您府内受宠的臣要有犯了过失,如果坦白承认,几乎都会获得原谅;但是如果他们刻意向您隐瞒,一旦被您发现了,您肯定会十分生气,加以严惩。国君也是这样的,所以希望您也不要欺瞒。” 

    但中书侍郎崔鉴、公孙质等人却都认为应该隐瞒。公翟黑子就认定崔鉴、公孙质等人才亲近自己,高允存心对自己不利,于是生气地与高允绝交。最后并未坦白承认,事情败露,竟因此获罪被杀。

    修身养性:“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拒绝别人善意的劝告。

 

【日后的江山】

    战国时期,晏子在齐国为相,一天,他陪同齐景公外出游玩,登上一座高山。齐景公站在山峰上,只见远处重峦叠嶂,一条水带绕山转,人们正在辽阔的田地上劳作。景公顿觉心旷神怡,不无自得地感叹说:“真是大好河山!现在为我所有,只是不知以后又会是谁的天下!” 

    景公本想自己的子孙后代一定会继承自己的功业,希望晏子能赞誉他的伟大,不料晏子却回答道:“我想可能是田成氏!”

    景公有些失望,但也吃了一惊,恼怒地说:“一派胡言,我是一国之君,他区区一个田成氏,怎么会继我之后统治齐国呢?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晏子不紧不慢地说:“大王息怒!田成氏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是他乐善好施。相形之下,您的征税就有些繁重。他不惜把自己的俸禄赏给大臣,救济贫穷的人们;大笔大笔地向外借出,别人还的时候,他只收取很少的一部分,在齐国颇得人心。他说'我的这些钱财本来就是取之于民,现在用之于民,是理所当然,我有什么好心疼的呢’。人民都为他的慷慨大方而感动,非常爱戴他。”

    “不就是这些吗?我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不信他能得天下!”

    “可是人心很重要。他的慷慨和仁慈把有才能的人都集于自己门下,那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每次杀牛后,他只取其中的一份,其余的都分给士兵,其他物品也一样,因此士兵都心甘情愿为他战死。齐国遭受饥荒时,他向外施舍粮食,周和秦等地的百姓,在遇到困难时也都千里迢迢地投靠他。可以说他对人民是'爱之如父母’,而人民对他则是'归之如流水’。”

    景公听后悲从中来:“那么本应由我后代继承的大业将被田成氏占去,那不是太悲哀了吗?难道我命该如此吗?”

    晏子安慰道:“您又何必担忧呢?您可以像田成氏那样,亲近贤人,帮助穷人,放宽刑罚,抚恤老弱病残者,对军中将士施以恩惠,自然会人心所向。再加上国家现有的实力,就算是十个田成氏也不能夺去您的天下!”

    但是景公并没有把晏子的话放在心上,依然如故。公元前386年,田成氏被列为诸侯;公元前379年,他没有受到任何阻挠就统一了齐国。齐景公的后代终于失去了王位。

    修身养性:一个人能力不够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善于虚心吸取他人的意见,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果整日沉湎于自己的自高自大中,目中无人,小事不为,大事又做不了,就会一事无成,遗憾终生。

 

【广开言路保通畅】

    周厉王当政的时候,法令苛刻,残害百姓,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但周厉王满不在乎。大臣召公对此忧心忡忡,害怕会引起国家动荡。

    有一天上朝的时候,召公就把这种情况如实禀告了周厉王,并说:“百姓们都不能忍受您的政令,为了国家的安定,希望您能够改正!”

    “这个好办,我不久就会让国人不再有什么怨言。” 周厉王轻松地说。

    召公还以为周厉王会听取自己的谏言改过自新,谁知周厉王变本加厉,并派卫国的巫者去监视百姓的言论,只要听到谁对周厉王有丝毫的不满,抓到以后格杀勿论。结果国内再也没有敢议论周厉王的人,熟人路上碰见连话也不敢说,只是彼此用眼睛看看而已。

    周厉王接到国中再也没有人议论自己的报告后非常高兴,马上把这种情况告诉召公,说:“你看,我这不是一下就消除了人们的怨言吗?”

    召公听了焦急地说:“您这样做是大错特错呀!”

    周厉王不以为然地说:“怎么会呢?我看爱卿是太过虑了?”

    “咳!您这只是堵住了大家的嘴,并没有消除人们的怨言啊!这就像是堵塞洪水呀!一旦决口,伤人必定很多。老百姓也就好比流水一样。所以,治水的人应该排除堵塞,让水流畅,治理百姓的人也应该让他们畅所欲言,尽情地发表意见。因此,天子处理政事的时候,让公卿直言劝谏,让平民把意见转达上来,让全国的人都监督自己的施政过失,然后再由自己斟酌决断。这样做了以后,就可以根据下边的谏言来改正自己的错误呀!而如今您堵住了天下百姓的嘴,这恐怕会给国家埋下祸患呀!”

    周厉王听完这些话非常的不高兴,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拒绝了召公的意见,依然派人到处监视百姓的言论。

    三年以后,国人不堪周厉王的暴政,终于揭竿而起,昏庸残暴的周厉王被捉住了,义军把他流放到了彘地,周厉王最后老死在那儿。

    修身养性: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此堵塞言路,避讳讽谰,既不利于自身的修养,更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晏子论罪】

    齐景公酷爱打猎,非常喜欢喂养捉野兔的老鹰。

    有一次,景公出外打猎,叫大夫烛邹把鹰放出去抓猎物,结果烛邹不当心,逃走了一只老鹰。景公知道了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

    晏子走上堂,对景公说:“烛邹有三大罪状,哪能这么轻易就杀了?待我公布他的罪状再处死吧!”景公点头同意了。

    晏子指着烛邹的鼻子,数说道:“烛邹,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得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让天下诸侯都知道大王重鸟轻士,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然后晏子回头对景公说:“主公,臣已经将烛邹的三条罪过完了,大王现在可以将他处死了!”

    景公脸红了半天,才说:“不用杀了,我听懂你的话了。”

    修身养性: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而有错者,无论面对哪种批评,都应该慎重考虑并接受。

 

【王珪巧谏唐太宗

    王珪本是隋朝旧臣,曾辅佐太子建成。因他直言敢谏,唐太宗拜他为谏议大夫。

    一次,王珪进见太宗时,见皇帝身边有一如花似玉的美貌女子侍奉,定睛仔细一看,原来是庐江王的爱姬。太宗得意地指着身旁的女子说:“庐江王行为不端,杀人丈夫,霸人妻子,到底灭亡了!

    “陛下您认为庐江王的行为对不对呢?”王珪对太宗说。

    太宗笑着说:“杀人夺妻你还问我对与错,这是什么意思?

    王珪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地问当地父老说:'你们国君贤明吗?为什么他灭亡了呢?’父老们回答说:'是因为对好人行好事,对坏人行坏事的缘故。’桓公又问:'听你们这话,似乎你们的国君是个贤君,那为何国家会灭亡呢?’父老们说:'郭国国君对好人行好事但不能任用好人,对坏人行坏事而不能排斥坏人,这就是郭国灭亡的原因。’现在陛下您知道庐江王灭亡,但是他的爱姬就在你的身边!我认为这是明知不应该却不愿意纠正呀!

    太宗认为他言之有理,从此励精图治,使唐朝兴盛发达起来。

    修身养性:作为一个领袖或领导应该明辨是非,对人和事物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下属的意见应该慎重考虑,才能保证自己有出色的业绩和成果。

 

【赵简子涕泣

    春秋时期,赵简子有个家臣名叫周舍。这是一个很正直、刚正不阿的一个人。

    有一次,他有事找赵简子,可赵简子嫌他卑微,不肯接见他,于是他就在赵简子的门前站了三天三夜,不肯离去。

    赵简子派人问他:“你有什么事要见我?

    周舍说:“我要做一个正直敢言的家臣,笔上蘸饱墨汁,手拿简牍,跟在您的身后,观察到您的过错就记录下来。每天都有记录,每月都有成果,一年以后就能见到实效。”

    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的制度,帝王的一言一行,史官都随时记录,然后作为秘密档案封存起来,作为后世修史的资料,帝王在世时无权阅读。由于害怕被后世称为昏君,所以帝王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赵简子知道周舍要效法古代史官,记录自己的言行,觉得能促使自己成为明君英主,也没有什么不好,于是便同意了周舍的请求。

    从此以后,赵简子在宫廷内或外出,都与周舍在一起,而周舍也跟在赵简子后面形影不离,随时记录简子的一言一行。

    但是没过多久,周舍就死了,赵简子难过的就像死了儿子一样伤心。

    后来,有一次赵简子与众大夫在洪波台喝酒,喝到兴致正浓的时候,赵简子突然流泪哭泣起来。

    众大夫都很惊讶,他们离开了席位,向赵简子请罪说:“不知某等所犯何罪!使主公伤心了,还请主公明示。”

    赵简子说:“诸位大夫都没有罪。”

    众大夫更加莫名其妙,又问:“我们既然没有罪,那主公是有什么烦心事?或者是别的国家侵犯我国?可是不对呀,并没有任何国家侵犯我国呀!究竟是谁得罪了主君呢?不妨说说,我们也好为您分忧!

    赵简子说:“我想起我朋友周舍说过的话,不由得暗自悲伤起来。”

    众大夫问:“周舍说了什么?

    赵简子便把周舍的话重复了一遍:“千张羊皮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毛皮值钱,众人随声附和不如一个正直之士刚直不阿有益。从前,商纣王由于大臣沉默不语而使商朝灭亡,周武王由于有刚直不阿的大臣而使周朝兴盛。”

    然后,赵简子又说:“自从周舍死了以后,我再没有听到谁批评我的过错了。我大概离灭亡不远了,因此我就流泪哭泣起来。”

    众大夫都感到很惭愧。

    立世存身:有远见的政治家应该学会听到不同的意见,接受对自己的批评,不能被随声附和的人所包围。

 

【弓匠获释

    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打猎。打猎没有好弓箭不行,景公对大臣们献给他的弓箭都不满意,于是他就一直想要得到一把好弓,但是越是没有他就越想要,于是就找来一位弓匠给他制作一张弓。

    弓匠不敢怠慢,到各地寻找最好的制弓原料,泰山南有一种柘树,枝条富有弹力,能使落在上面的乌鸦不敢乱动而发出号叫,人们称做乌号柘木。

    燕国的牛角,楚国的麋鹿筋,黄河的鱼胶,都是制作弓的最好原料。弓匠从寻找采购原料到加工制作,费尽心血,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才把这张弓做成。

    齐景公等了三年,终于得到了这张弓。他欣喜若狂,马上拉弓射箭,却连一层牛皮的箭靶也没射透。他十分生气,命人把弓匠抓起来,准备砍头示众。

    这时,有一个女子求见。齐景公问:“你是什么人?

    女子说:“民妇是蔡国人的女儿,嫁给弓匠为妻。不知民妇的丈夫犯了什么罪?

    齐景公说:“他制作一张弓用了三年时间还不说,寡人用它连一层牛皮的箭靶都射不透。寡人治他的罪,还不应该吗?

    女子说:“这张弓是用泰山南面的乌号柘木、燕国的牛角、楚国的麋鹿筋、黄河的鱼胶精工细作制作成的。这四样东西,是天下最精良的制弓原料。用这些原料制造成的弓应该是天下最好的弓,怎么会连一层牛皮箭靶都射不透呢!

    齐景公说:“这是寡人亲自射的,还能有错吗?

    女子说:“可能另有原因。”

    齐景公说:“还会有什么原因呢?

    女子说:“夏朝的车正奚仲造的车子,也不能自动前行;莫耶剑虽然锋利,也不能自动砍断物体,都必须有驱动它们的外力。”

    齐景公说:“你是说寡人没有那么大力量吗?

    女子说:“民妇怎敢,只是有可能是大王射箭的方法不对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左手像推开巨大石头,右手像拉着树枝,手掌像握着鸡蛋,四指如同折断的木棍。右手发射时,左手好像不知道似的。

    齐景公照着她说的方法射箭,果然射透了七层牛皮箭靶。于是齐景公就释放了弓匠。

    修身养性: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智慧,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聪明。面对自己的过错,人应该及时改正,以防犯下更大的错误。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修身养性:人犯错之后要及时纠正,才能避免更多的损失。

 

 

【讳疾忌医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

    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说:“国君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恐怕将会加重!”

    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

    待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对身边的近臣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过了10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国君现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恐怕会更加严重。”

    桓侯还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

    再过了10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大王,您的病现在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到时候后果可是不堪设想,请国君三思!”

 

  【 桓侯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10天,扁鹊又去朝见桓侯,当他到了大殿上看到桓侯的脸色以后,什么话也没说,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5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桓侯不久就驾崩了。

    修身养性:一个人身上如果有了小的缺点错误不及时改正,那就会酿成不可救药的大错。

 

【姜从树生

    楚国有个人一辈子没见过生姜。

    有一次上街看见有人在卖姜,感到很新奇,便托着下巴在一旁端详了好半天,然后对别人说:“这东西一定是在树上结出来的。”

    别人告诉他:“错啦,生姜是从土里生成的。”

    “不可能!”这个人坚决地摇摇头,“你瞧这东西的模样,非树上不能结成。”

    结果两人争论起来。“好吧!”这个人气呼呼地说,“我们打个赌,找十个人来问,拿乘坐的毛驴作赌注。”

    这个楚国人说:“好,打就打,就按照你的方法。”

    最后他们问了十个人,个个都说生姜是从土里生成的。这个人哑口无言,愣了半天,对别人说:“毛驴让你牵走,可生姜还是从树上生出来的! 

    修身养性:在事实和真相面前,仍然固执地坚持不正确的观点,只能贻笑大方。

 

【王顾左右而言他

    春秋时期齐宣王治理国家时,齐国非常富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派繁荣景象。宣王非常得意,认为自己治理国家有方。

    有一天,当时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孟子来到了齐国,就去拜访宣王。宣王对他很尊敬,虽然如此,但还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政绩。

    于是,便问孟子:“先生来时可见到我国的气象?”孟子答道:“禀大王,贵国一派繁荣景象,我已经看到了。但是我有几个问题感到非常疑惑,想请教大王,请大王回答我。”

    宣王得意地说:“先生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孟子对宣王说道:“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玩。等他远游回来的时候,却发现他的妻室儿女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办呢?

    齐王说:“和他绝交。”

    孟子说:“假如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应该怎样办呢?

    齐王说:“撤掉他。”

    孟子说:“假如在一个国家里国君的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该怎样办呢?

    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修身养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人囿于主观成见和私心杂念,有时对别人身上的缺点看得很清楚,却往往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认识不清,或文过饰非。

 

【四肢无心

    春秋时期,齐景公好打猎。

    他经常把朝政大权委托给大臣,自己却带着侍卫和随从去打猎。

    有一次,他和以前一样把朝政委托给大臣,自己带着随从外出打猎,结果17天没有返回朝廷。

    宰相晏婴听说了以后,亲自乘车前去见齐景公。

    当晏子赶到齐景公的打猎地点后,他连衣服帽子都没有来得及整理,就上前拜见齐景公。

    晏子虽然生活俭朴,可是平时在上朝时总是穿戴整齐,给文武百官做出表率。

    齐景公看到晏子今天穿戴不整的样子,感到很惊讶,还以为朝廷出了什么大事呢。

    齐景公问道:“相国为什么这么匆忙?莫非朝中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吗?

    晏子说:“对,有急事。都城的人都认为君侯被别国的坏人抓去了呢!

    齐景公笑笑说:“多虑了!齐国现在国泰民安,怎能会出这种事情呢?

    晏子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鱼鳖厌恶深渊,游到浅滩,所以被鱼钩钓住,被鱼网捞取;禽兽厌恶深山,下到湖泽,所以会被猎人捕获。现在君侯外出打猎,17天也不返回朝廷,这不太过分了吗?人民的疑虑怎么是多虑呢?

    齐景公问:“朝政怎么样?

    晏子说:“君侯不在朝廷,朝政都快乱套了啊!

    齐景公认为自己把各方面都安排了专人负责,然后才放心外出打猎的,就对晏子说:“不会这样的。是国内外来的宾客没有人接待吗?有行人子牛在朝廷负责这件事啊!是没有杀牲畜祭祀宗庙吗?有太宰子游在朝廷负责这件事啊!是处理案件不公正吗?有大理官员子几在朝廷负责这件事啊!是国家钱粮盈余或不足的事吗?有巫贤在朝廷负责这件事啊!寡人有这四个大臣,就像人有了四肢一样,什么事情都可以代替寡人去做,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啊!

    晏子说:“当然。如果有心脏在,四肢代替心脏工作,自然是好的;假如光有四肢,而没有心脏指挥它们,这个人17天能不死吗?

    齐景公恍然大悟,说:“相国的这番话,说得好啊!

    于是,齐景公拉住晏子的手,同乘一辆车返回朝廷。

    修身养性:首脑人物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是非常重要的,他的作用只能是坐镇中枢,亲力亲为,而不能由属下代替。此外,作为首脑,对于自己的过失更是应该慎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因小失大

    春秋时期,有个仇由国,是个山区小国。国内只有几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和国外通连,交通十分不便。

    它的邻国晋国是个大国,晋国的掌权人智伯早就想吞并它,已准备好人马随时踏平仇由国,但是因为仇由国的道路狭窄进不去,于是便想出来一个办法:

    智伯花费了好多钱铸了一口大钟,这钟比仇由国的道路还宽大好几倍。智伯让人告诉仇由国国君说,不久就要送去,让仇由国准备迎接。

    仇由国君听了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为了迎接这口大钟,他下令让大家赶快砍树凿石准备修路,把道路修得又平又宽,好迎接智伯送来的大钟。

    仇由国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名字叫赤章蔓枝,他是仇由国的第一谋士,也是国君的军师。当他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去见国君。

    他对国君说:“这条路千万修不得!之所以现在许多小的国家都灭了,而我们的国家还存在,周边的一些大的国家也不侵犯我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怕我们,而是因为我们是个山区小国,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紧要关隘,只需要用几百名兵士就足以守住,所以我们才得以太平。如果把路修平加宽,就等于给侵略者的军队铺平了道路。一口钟事小,失国事大,请大王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仇由国君听了哈哈大笑说:“真是少见多怪,我们不花一个钱,得到这么大一口钟,怎么是个小事呢?晋国是一个大国,人家能送给我们一口大钟是看得起我们,是要和我们友好往来,建立亲密的邦交关系,怎么说人家要侵略呢。”

    赤章蔓枝说:“国君有所不知,晋国的智伯是个阴谋家,他对我们国家早就垂涎欲滴了,一直虎视着我们国家,不是他不想消灭我们,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路使他们进不来,以臣之见,他要送给我们大钟是假,想吞并我们的国家是真。等您把道路修好,他前脚送来大钟,大队人马随后就会跟进来。那时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我们的国家。这实在是个大阴谋,千万不能上他们的当呀!

    仇由国君非常生气,不由分说让人把赤章蔓枝赶了出去,然后继续修路。路修好之后,悬灯结彩,鼓乐喧天地准备迎接大钟的到来。

    不久,智伯前脚把大钟送来,随后就灭了仇由国。

    修身养性:作重要决策时,应该从善如流,勇于承认自己思虑的不足,并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

 

  

【哪知人民饥寒

    春秋齐景公时,有一年数九寒冬,北风呼啸,鹅毛大雪搅得天昏地暗,连下几天都不停。漫山遍野都是银装素裹,齐国百姓啼饥号寒,到处可见冻尸饿殍。

    齐景公裹着轻软名贵的银狐皮袍,坐在温暖如春的画阁里欣赏宫外的雪景,旁边摆着烧得通红的炭炉,面前陈列着山珍海味,玉液佳酿。喝了半晌,景公额上不觉沁出薄薄一层汗水。正在这时,晏子披着一身白雪从外面走进来。

    景公对他说,“今年真奇怪呵,大雪连下这么多天,却没有一点寒意。”

    晏子说:“天气真不冷吗?

    景公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了,微笑不语。

    晏子缓过一口气,说道:“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肚子吃饱就会想到百姓的饥饿,身上穿暖就会想到百姓的寒冷。可是要做到这点真难啊!从今天的情况看来,大王您是一点也不知道吧?”

    景公接受了晏子的劝谏,立刻叫人把自己身上的银狐皮袍脱掉,并命人打开国家的粮仓,发放粮食,救济挨饿的老百姓。

    修身养性:养尊处优者是很难体察到老百姓饥寒交迫的生活的,不同的阶级是没有共同语言的,由于生活条件和经济地位的不同,对同一件客观事实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当权者听见他人的劝谏,应该变换自己的立场,多考虑普通人的处境和需求。

 

【汲黯进谏

    “略输文采”的汉武帝常常不拘小节,有时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管不顾。他在接见大臣时常常衣冠不整,甚至还在厕所里接见大将军卫青。

    尽管皇上“陋习”难改,但他惟独对主爵都尉汲黯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如果没有穿戴整齐,是绝不会接见他的。有时,汲黯有要事启奏,由于来得太突然,皇上还没有梳洗完毕,无奈之中,汉武帝宁肯隐坐帐中也绝不随随便便出来相见。皇上之所以如此尊重他,是因为汲黯不畏高权尊位,不顾自己的得失,敢于直言进谏。并且汲黯向来很自重,从来没有做过瞒上欺下、有贬自己人格的事。

    原来,汉武帝一世英名,常常招纳各个方面的人才,可谓求贤若渴。但他生性脾气暴躁,如果有人偶尔犯个小错,或者他自己觉得不合心意,即便是那些素来宠信的大臣,他也不讲任何情面,一律问斩。对此,汲黯早就觉得皇上做得过火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说出来。

    一天,武帝正打算退朝,汲黯上前一步说:“臣还有话要说!”皇上只好耐着性子听他说,汲黯借机一吐为快。

    “陛下求贤可谓不厌其烦,可是您毁才可谓不计其数,那些未尽其用的贤才实在是可惜。人才毕竟有限,这样长此以往,臣恐怕会有人才穷尽的那一天。臣恳请陛下以后要三思而后行,拥有贤能之士才有助于治国啊!”

    汲黯一番话语重心长,但可能他确实惋惜那些死去的人才,因此语气并不冷静,并且面带怒容。在场的大臣都为他捏着—把汗,心想,如果汉武帝觉得下不了台阶,说不定一怒之下会把自己素来尊重的汲黯也给杀了。

    只见汉武帝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反而笑着说:“我堂堂大汉朝人才济济,还怕没有人才吗?只怕是没人能识别人才!我要的人才就要能为我所用,如果他们不能发挥作用,或者派不上用场,那就形同废器。要我白白养活着,还不如杀了,留着又有何用?”

    汲黯觉得皇上这套理论简直不可理喻,心中不服,于是梗着脖子继续说:“虽然我不能说服陛下,但还是以为陛说得不对。臣恳请陛下从今以后能爱惜人才,不要滥杀无辜!不要以为臣不懂道理,胡搅蛮缠!”

    汉武帝很是恼怒汲黯咬住不放,和自己针锋相对,不过他也认为汲黯说得很有道理,于是竭力忍住心头旺盛的怒火,避开这个话题,冷笑一声说:“要说汲黯喜好揭短,我看倒也不是,不过他说自己糊涂,倒还真是这样。 

    皇上“王顾左右而言它”,居然没有龙颜大怒,也没有给汲黯任何惩罚。

    修身养性:人必自侮,人方侮之,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汲黯抓住时机,趁机劝戒,引起汉武帝的愤怒。但汉武帝知道自己的影响,如果让大臣们知道自己不虚心纳谏,就会触犯众怒,于人于己都不利。所以,他忍住心中的不快,“王顾左右而言它”,既尊重了汲黯,又尊重了自己。

 

【栏杆勿修】 

    西汉后期,汉成帝执政以后,启用自己以前的亲信,尤其重用自己以前的老师张禹,并封他为安昌侯。但张禹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实际上贪婪淫奢,位高权重之后,他对奢侈生活的追求更是登峰造极。人民都对他深恶痛绝。

    朱云是当朝的一位官吏,是个敢怒敢言的硬汉子,他的这种名气朝中上下已是众所周知。他查实了张禹的种种罪行之后,立即上书求见皇帝。

    朱云当着满朝公卿的面慷慨陈词:“现在朝廷有些大臣,只图一己之利,上不能辅佐君主,下不能益于百姓,惹得民怨沸腾, 微臣请陛下杀一儆百,斩一奸佞之人,以平民怨,以儆效尤!”

    成帝好奇的问:“哦?竟有此等事!不知你要斩的奸佞之臣是何人?”

    朱云上前一步,毫不犹豫地说:“恕臣大胆,就是安昌侯张禹!他……”

    正当朱云打算一一陈述张禹的罪状时,成帝大声喝断,顿时龙颜大怒:“你这个逆臣,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敢以下犯上,公然在朝堂上侮辱我的老师!罪在不赦!来人拿下!”

    两边的侍卫立即奉命捉拿,朱云一路挣扎,拉至金銮宝殿前,朱云死死地抓住栏杆不放,不料竟将栏杆折断。他大声呼叫道:“我能到九泉之下与已故的忠臣为友,也没有任何的遗憾!现在陛下任恶人大行其道,日后还能以圣明自居吗?”

    汉成帝怒火正旺,听得叫声更烦,又下令道:“拉出去,斩首!”

    在一旁几次欲言又止的左将军辛庆忌摘去官帽,解下将军的大印,双膝跪地,对皇上说:“陛下息怒!陛下息怒!朱云这个人素来狂放不羁,说话做事喜欢直来直去,相信您也有所耳闻。今日他进谏也是为民着想,并无恶意。如果他所言属实,那岂不是杀错了;如果他是信口雌黄,也罪不该死!陛下何不查明真相后再做判决呢?今日我愿以死相救!”

    说罢,连连叩头,磕破了额头,染红了地面。汉成帝想想觉得有理,平息了怒气,收回了成令,并派人查证张禹之事,不再追究朱云。

    后来,有人提议把折断的栏杆修整翻新,汉成帝连忙阻止:“栏杆勿修了,把那些坏的部分收拾一下就行了。我要让大臣都知道朱云和辛庆忌不计自己得失、直言进谏的事迹。这种人是我一直都需要的啊!我差点犯下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 

    修身养性:对朱云而言,不计个人得失的正直和诚实永远不会过时。对于汉成帝而言,能够及时转变观念,吸取教训,控制自己,虚心纳谏,并栏杆勿修,以示警戒,难能可贵。

 

【切勿竭泽而渔

     唐太宗李世民堪称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开明君主。他即皇位以后,吸取历史的教训,广开言路,鼓励大臣们多提意见,并提高谏官的地位。他曾问魏征,皇帝如何才能保持头脑清醒而不昏庸。魏征的回答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是一位敢于说话而且善于说话的大臣。有一年,宰相向太宗建议:不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子,只要身形高大、体格强壮,都可以应征入伍。唐太宗批准了这个建议,但奏章却多次被魏征驳回。唐太宗非常生气,于是召集众臣,准备当面训斥魏征。

    谁知魏征毫无惧色,并说道:“如果把湖水淘干,可以把鱼逮得一干二净,可是明年就没有鱼了;如果把森林烧光,林中的野兽就无处藏身,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现在把不够十八岁的强壮男子都收入军队,不留任何余地,那么以后的租调杂徭将从哪里去征取呢?”说得唐太宗恍然大悟,于是接受魏征的意见并重奖了他。魏征先后500余次向唐太宗提出意见或建议,均得到采纳。

    修身养性:魏征巧用比喻,一针见血,让唐太宗也心悦诚服,而且对这样的贤臣愈加的敬重

 

  

【卫灵公纳谏行善

    有一年冬天,卫灵公下令调集民工在宫中挖一个大池塘。天气严寒,百姓劳作非常辛苦,但却敢怒不敢言。

    大臣宛春知道了这件事后,便劝谏卫灵公:“天气如此寒冷,还要兴办工程,恐怕会损害老百姓。”

    “我不觉得天很冷呀。” 卫灵公不以为然地说。

    宛春说:“国君您穿着狐皮裘,坐着熊皮席,屋里又有火炉,当然不会觉得冷了。而现在老百姓的衣服捉襟见肘,破旧不堪,鞋子坏了都来不及修补。您是不觉得冷,而百姓却感到冷得很!”

    卫灵公称赞地点点头道:“你说得很好,我马上下令停工。”他立即下令停止了修池工程。

    宛春告退后,侍从们都在一旁劝说道:“国君您下令要民工挖池,如果百姓知道是因为宛春劝谏大王,而下令停止工程,这样做会使百姓感激宛春,而怨恨您的。这恐怕对国君您不利吧!”

    卫灵公对此不以为然,淡然一笑地说:“你们太过虑了,怎么会这样呢?宛春不过是鲁国的一个平民而已,而我任用了他,老百姓对他的了解还很少。现在我要让老百姓通过这件事了解他。而且宛春有善行就如同我有善行一样,宛春的善行不就是我的善行吗? 

    修身养性:一个人要想取得很多人拥护的话,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当权者更是应该有知错能改的态度,没有这种胸襟度量,就算下属有再正确的言论也无济于事。

 

【魏武侯谋事

     战国时期,魏国的君王魏武侯任用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吴起治理国家,吴起初到魏国,便开始变法,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魏国治理得很好。

    魏武侯聪明能干,每当他谋划军国大事,群臣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他,所以他就暗自觉得很骄傲,在朝堂上面带喜色。

    可是这极微妙的面部表情变化却让吴起观察到了。

    有一次,魏武侯和群臣议论完朝廷大事之后,又露出那种骄傲的喜悦。等到退朝,群臣都走了以后,大殿之内只剩下武侯和吴起两个人。

    武侯正准备下堂,突然看到吴起并没有走,还在殿下立着,武侯就问:“先生怎么没有走?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吴起见武侯问起,就说:“大王如此高兴,真是臣民的福分。但是有个故事,不知道大王听过没有?”

    武候问:“是什么故事?”

    吴起回答:“不知道众臣之中可有人把楚庄王的话讲给大王听过吗?

    魏武侯说:“还没有,楚庄王在什么情况下,讲了什么话?

    吴起就给魏武侯讲了楚庄王的故事: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每当他谋划军国大事,群臣没有谁能赶得上他的时候,他就心情不安,在朝堂上面带忧色。

    有个大臣姓巫,名臣,封为申公。他看到楚庄王面带忧色,就上前去问:“大王每日在朝中议事,众臣之中无人能够比得上,大王应该高兴才是,为何却在朝堂上面带忧色?”

    楚庄王解释说:“寡人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够自己选择老师的就可以统一天下,能够自己选择朋友的就可以成就霸业,自我满足认为群臣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就要灭亡。’如今像寡人这样才能低下的人在朝堂议事,群臣尚且还赶不上寡人,我国难道不是快要灭亡了吗?寡人因此面带忧色啊!

    吴起讲完了楚庄王的故事,又接着问魏武侯说:“大王您想想看,楚庄王所担忧的是什么?大王所高兴的又是什么呢?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魏武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以前还从来没有人这样提醒过他,他也从来没这样思考过。他感到吴起很了不起,能从自己的面部表情中,挖掘出自己内心的刚愎自用情绪,而且及时加以提醒。否则的话,长此以往,亡国也不知道怎么亡的,掉脑袋也不知道怎么掉的呢!

    他想到这里,惭愧地向吴起承认错误,说:“这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寡人啊!这是上天派先生来帮助寡人改正过失啊!

    文武大臣听到魏武侯和吴起的对话,都很受感动。

    修身养性:直言致谏需要勇气,闻过则喜赖胸襟。

 

【魏文侯改过

    师经弹琴,魏文侯随着乐曲跳起了舞,并且高声说道:“我的话别人不能违背。”

    师经拿起琴去打魏文侯,没有打中,却把帽子上甲穗子撞断了,文侯大惊,气愤地问道:“寡人有何过失,你打寡人?”

    师经没有回答问题,在一旁默默不语。

    文侯接着问手下的人说:

    “身为臣下却去打他的国君,应该处以什么样的刑罚呢?”堂下的台阶上等候。

    “应该处以死刑。”左右答道。

    师经说:“我想在死之前说:—句话,可以吗?’’

    文侯说:“可以。”

    师经说:“以前尧舜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没有人反对;桀纣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遭到别人的反对。我打的是桀纣,不是打我的国君。”

    文侯说:“放了他吧!是我的过错,把琴挂在城门上,用它作我的符信;不要修补帽子上的穗子,用它来时常告诫我自己。”

    修身养性:必须善于倾听逆耳之言,不要怕别人反对你,因为这才是对你的另一种关心与爱护,深刻的道理往往就存在于这些逆耳之言中。

 

【借机进谏

    三国时期,刘备心怀大志,一心想复兴汉室,灭曹吞吴,进而统一天下。他出身低贱,原是一个贩卖草鞋的乡村农民,但他努力进取,终于在蜀汉之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 

    一开始,他还能克制自己贪图享受的心理,但是越到后来他就越安于现状,没有了以前的斗志。谄媚之徒也都围绕在他身边。这一切都被他的妻子甘夫人看在眼里。

    甘夫人是刘备驻守徐州时纳的小妾。刘备对她十分宠爱,一方面因为她貌美异常,身姿优美,肌肤如玉;另一方面,甘夫人知书达礼,通晓人情世故。刘备的原配糜夫人去世后,刘备就把甘夫人带在身边,舍不得和她分开。

    刘备盘踞在巴蜀之后,把里里外外的事务交由丞相掌管,也不再考虑兴复汉室基业的目标。那些小人见刘备丧失了往日的斗志,便想出各种花招讨他欢心。

    一次,一位地方官吏给刘备送来一个用玉雕琢而成的人像。人像有尺高,质地精良,熠熠生辉;精雕细琢,栩栩如生。刘备一见欣喜不已,拥着甘夫人,指着玉人说:“你的肌肤可以和这个玉人相提并论啊!”

    从此,他把玉人安放在自己的卧室里,一边欣赏冰清玉洁的甘夫人,一边把玩玉人,两相对照,爱不释手。

    甘夫人见刘备玩物丧志,还为自己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心中甚是着急。如果长此以往,刘备就会沉溺于安逸之中,不思进取,最终英雄沦为平庸之辈。可自己是一个妇道人家,如果向他直言进谏,似有参与政务之嫌;如果摔碎玉人,恐怕刘备会怨恨自己,破坏夫妻关系。这天,她在房中看着玉人,心中一个激灵,想起了“子罕不以玉为宝”的故事。

    等到晚上,刘备回来,甘夫人柔声说:“你这样喜欢玉,我来给你讲个有关玉的故事吧!”

    刘备也很有兴致,于是催促道:“好啊!快讲!”

    “春秋时期,宋国的正卿子罕收到了别人送来的一块宝玉,那玉浑然天成,和你的玉一样,也是人的形状。但是子罕断然拒绝了,说:'你送来的宝物委实罕见。你以玉为宝,而我以廉为宝。如果我接受了,你和我都丢失了各自心爱的东西,你还是拿回去吧!’那个人对子罕敬佩不已,逢人就说'子罕不以玉为宝’,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刘备听后若有所思。甘夫人接着说:“同样是玉石,子罕不以为宝,而你却爱不释手,抚玩不止。玩物必丧志,居安要思危,现在还有两大对手尚未消除,你任重而道远啊!”

    刘备惭愧不已,当着夫人的面就把那玉人摔碎了。他从此远离那些奸佞之徒,勤于政务。

    修身养性:居安要思危,得意莫大意,这正是成就事业的前提。他人善意的劝谏是自己改过的最好机会。

 

 

【张飞之死

    张飞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骁勇善战,武艺高强。他力大无比,在当阳桥上大吼一声,就喝断了桥梁,使河水倒流。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勇和探囊取物的机智让军中上下叹为观止。

    可是,张飞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他对待部下过于严厉,小有过失,便重加惩罚。那些将士每日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自己栽到张飞的手上。有的受到了处罚倒也口服心服,但是时间长了也难免执法不公。有的也只能忍气吞声,心中是又气又怕。

    关羽死后,张飞为自己好兄弟的离去痛不欲生,旦夕号泣,常常拉着部将们借酒浇愁。平日他就特别严厉,喝醉之后,心情更加恶劣,一点不顺心就对身边的人加以鞭挞,有的甚至被鞭打致死,军中上下敢怒不敢言。

    张飞为了给关羽报仇,主动请兵讨伐东吴。出师的那一天,刘备劝说他:“我知道你的脾气不好,又喜欢喝酒,醉了之后什么也不知道了,动不动就随便打人,事后,还要将那些人留在自己的身边。现在你官高位重、权势在手,你打了骂了,别人也拿你无可奈何,只好忍气吞声。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定哪天你这个制人者就该受制于人了,这个时候你就大祸临头了。你一定要改改这个坏毛病!” 

    “他们那等下人如何能制得了我?”张飞将刘备的话当耳旁风。

    “你要是长此以往,肯定会不得人心的!”刘备警告说。

    张飞敷衍了几句,并没有往心里去。回到军中之后,命令手下于三天之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将士为关羽挂孝,举军伐吴。帐下两位末将范缰和张达一听说只有三日的限期,估计了一下,回说:“三天时间恐怕太少,请宽限几日。”

    张飞听了勃然大怒,呵斥道:“我说三日就三日!”

    二人觉得实在是办不到,连忙陈述理由:“我们说的是实情,三天实在是太仓促了……”

    “难不成我说的就是虚情了?你们竟敢违抗我的命令!来人!”张飞下令将二人绑在树上,各鞭打五十,并严令道:“三天一定要备齐,若超过时限,你二人的首级就悬于此!”

    两个人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二人怒火中烧,回到营中商量对策。范疆说:“此人性如烈火,明天要是备不齐,咱俩的命是保不住了!”

    张达说:“就算咱们备齐了保住了性命,恐怕日后也要死在他的乱鞭之下。与其让他杀了我们,倒不如我们杀了他!”

    两个人计议已定,暗中等待时机。

    当晚张飞在帐中又同部将饮酒,大醉一场,卧于帐中,不一会就鼾声如雷。范疆、张达二人半夜里各怀短刀,潜入帐中,瞅准机会将张飞乱刀刺死。

    一代名将,就这么窝窝囊囊地死在自己名不见经传的末将手中。

    修身养性:过河的小卒就是车,不要对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颐指气使,一旦发现自己做错了就要及时纠正。只有如此防微杜渐,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两个缺点

    从前,有一个工匠,与许多人坐在一棵大树下乘凉,感叹某一个人的道德品行都很好,只是有两个缺点:一是喜欢发怒,二是做事冒失。

    碰巧,这个人刚好从这里经过,听到了这些话,他气得直冒火,赶忙冲了过去,抓住那个说自己缺点的人,举手便打。

    “你为什么打他?”旁边的人问道。

    这个人回答说:“这个人说我喜欢发怒,做事冒失,这纯粹是无稽之谈,难道我不应该打他吗?你们说,我什么时候喜欢发怒,做事冒失?”

    旁边的人对他说:“你喜欢发怒、做事冒失的面目,此时此刻已经暴露无疑了,为什么还要隐瞒呢?”

    修身养性:当别人犯了错误时,一定要用委婉的方式指出来,切不可过于直接,这样不易让人接受。学会尊重别人,听取对方合理的意见。

 

【追风万里驹】 

    鲁连和田巴都是齐国有名的演说家。齐国当时形势危急,楚国大军已经驻扎在南阳一带,赵国军队开始举兵围攻高唐地区。东昌府的状况更是紧急,十万燕军就像铜墙铁壁一样,团团围住,里边的人就是插翅也难飞。

    鲁连少年老成,心怀天下,希望把自己的才华贡献给国家。田巴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三寸不烂之舌,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他只说不做,把历史上的先贤也贬得一无是处。鲁连对田巴这种坐而论道、大肆清谈的做法非常反感。

    一天,鲁连见了田巴,向他询问救国退兵之策:“人人都知道,事情有轻重缓急。房屋里的垃圾没有时间打扫,也就顾不上荒野外的杂草;短兵相接的时候,站在面前的敌人应付不过来,也就没有精力防备暗处的冷箭。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急时刻,我久闻你口才出众、满腹经纶,不知你有什么良策啊?”

    田巴没想到对方会问自己这件事情,一时回答不上来。他结结巴巴地说:“这自然有文臣武将来操心,于我又有何相干呢?”

    鲁连听后,严肃地说:“国家兴亡与每个人都休戚相关,难道这一点你都不懂吗?你空有辩才却在国家紧急之时不想拯救之法,在人民危亡之际不提安邦之计;你只会清谈却忽略当务之急,那不是本末倒置吗?说出的话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没有任何价值,那不就等同于猫头鹰喋喋不休的空叫,只会让人生厌吗?如果你的演说不能造福国家,不能带给百姓福音,我建议你还是多缄金口吧!”

    田巴老老实实地听完鲁连的讥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连声说:“你说得有道理,说得有道理,我今后一定改正。”他心里不由地感叹:鲁连真是一匹追风万里驹啊!

    修身养性:在某些问题上,人人都是理论家、演说家,可真正到了危机时刻,到了需要人们实践行动的时刻,那些夸夸其谈的人却都退避三舍,这些都是我们要竭力反对的。凡事要分出轻重缓急,然后着手行动,而不能只光说不做。

 

【会写飞凤家

    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和颜真卿并称“颜柳”,他们的书法各有千秋,自成一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柳公权小时侯的书法却很糟糕,老师和父亲为之头痛不已,经常批评他。柳公权明白一些事理后,也为之羞愧,决心要写出一手好字。从那以后,他不舍昼夜地勤学苦练,认真琢磨。到了十多岁的时候,一手字在方圆好几里地方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年少的柳公权渐渐觉得自己有些了不起了。

    一天,少年柳公权正在门口的大桑树下练字,不停地练习“飞”、“凤”和“家”这三个字。在书法中,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话:神笔难写“飞凤家”,也就是说这三个字非常难写。柳公权写了一遍又一遍,自觉非常满意,于是在一张条幅上提笔写下“会写飞风家,敢在人前夸”十个大字,贴在树上 

    一个卖豆腐脑儿的老头儿看到柳公权写下的诳语,不禁觉得这个孩子年轻气盛。捋着胡须,沉思片刻,皱起眉头,摇摇头说:“你的字还差得远呢,你看看这些字就像我的豆腐脑儿一样,根本就没有力度,你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柳公权一听就有些不高兴,不甘示弱地说:“这附近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我的字,别人都夸我写得好,你有什么不服气的?”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我也不必多言,你有机会去华原县找字画汤吧!”说完就走了。

    柳公权不相信还有比自己强的人。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华原县城,寻找字画汤,看看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究竟有多大本事。

    一进华原县城门,柳公权就看见一条白布幌子挂在一棵大槐树上,上书三个字:字画汤。树下一个老头,长得清瘦,没有双臂,正在用脚写字。只见他运笔如神,龙飞凤舞,围观的人们不住拍手叫好,喝彩声阵阵。

    柳公权想起自己的那点花拳秀腿,竟然还敢口出狂言,自以为天下第一,现在幡然醒悟。他跪在老人面前,恳求收自己为徒。老人说:“我年事已高,没有精力教学生,你还是回家去吧!”

    柳公权苦苦哀求,最后,老人说:“这样吧,我给你两句指点,你若真正按照我说的去做,定会有所成就。”说完,字画汤在地上铺了一张大纸,用右脚提笔写道: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牢地铭刻在心,诚恳地拜谢老人,依依不舍地回家去了。从此以后,他更加发愤练字,既学习颜体的丰满,又学习欧体的圆润;既学习字画汤的狂放,又学习馆阁体的娟秀。他还注意观察大自然的一些现象,比如看人家屠宰牛羊,观察其中的骨架结构;看天上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把自然界各种形态都转化到书法艺术中。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修身养性:柳公权后来经常感叹:“要不是当年遇到那位卖豆腐脑儿的老头,恐怕我柳公权就被自己的狂妄埋没了。”可见博采众长才能臻善臻美,臻善臻美才能成为可造之才。狂妄不羁只会磨灭仅有的才能,永远不会有长足的进步。

 

【扔掉的点金石】 

    据说,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羊皮纸上的文字 解释说,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和成千上万的与它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小石子混在一起, 但秘密就在这儿。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凉的。有一个人在 得到了这个秘密后买了一些简单的装备,在海边扎起帐篷,开始检验那些石子。

    他知道,如果他捡起一块普通的石子并且因为它摸上去冰凉就将其扔在地上,他有可能 几百次地捡拾起同一块石子。所以,当他摸着石子冰凉的时候,就将它扔进大海里 

    这样干了一整天,却没有捡到一块是点金石的石子。然后他又这样干了一个星期,一个 月,一年,三年,但是他还是没有找到点金石 

    然而,他继续这样干下去,捡起一块石子,是凉的,将它扔进海里,又去捡起另一颗, 还是凉的,再把它扔进海里,

    但是,有一天上午,他捡起了一块石子,而且这块石子是温暖的……他随手就把它扔进 了海里——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的所有石子都扔进海里。他已经如此习惯于做 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真正想要的那一个到来时,他也还是将其扔进了海里!

    修身养性:习惯有时是会成为阻碍成功的障碍,让你扔掉握在手里的机会。检视一下生活 和事业中的习惯,看哪些习惯会成为你成功的障碍,然后改正它,切勿被习惯所束缚。

 

【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期,魏惠王为了掠夺别国的财富,经常在跟别国军队交战时,把自己的百姓驱上战场,弄的当时老百姓怨声载道,惠王也因为此事十分烦恼。

    一天,孟子来到他的国家,惠王素闻孟子的大名,喜出望外,想趁着这个机会想向他请教一下。 

    于是他问孟子:“对于国家,寡人总算尽心了吧!河内荒年的时候,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河东荒年的时候也是这样。我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地爱护百姓。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未减少,我的百姓也未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知道其实惠王和其他国家的君主一样都好战而不关心百姓的死活,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于是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来作比喻吧,打仗的双方,在战鼓一响,兵器一接触以后,一方败了,就丢掉兵器逃命。假如有的逃了一百步不跑了,有的逃了五十步不跑了。这时候,这个逃了五十步的人就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人,说他胆小怕死,你看对不对呢?

    惠王说,“当然不对,那人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但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怎么能希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呢?

    修身养性:错误的情节有轻重的不同,但是错误的性质都是一样的。

 

 

【不说人之过

    春秋时期,晏子手下有个人叫高缭。他在晏子手下做了三年的官,一直以来都是很小心,为人也非常谨慎,为官三年以来从来没有犯过错。

    可是突然有一天,晏子没有任何的原因就把他辞退了。

    晏子左右觉得很奇怪,对晏子说:“高缭为你做事已经三年,从来没有办错事,你不给他奖励倒也罢了,可是还要将他辞退,似乎太过分了吧。 

    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是如果别人不给予提示的话,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缭呢,他在我身边足足三年,看见我的过错,却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把他辞退了。”

    修身养性:一个正直的人应该既不讳疾忌医,也不专做“好好先生”,而应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孩子的蜕变

    一个孩子偷了邻居家的一个鸡蛋,拿回家去交给他母亲。母亲不但没有批评他,还把鸡蛋煮给他吃了。第二次,孩子偷了一把伞,仍然交给了母亲,母亲又把他赞扬了一番。后来,这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偷小东西,演变成偷人家贵重的物品。由于他频繁作案,终于在一次偷盗的过程中被捉住了。经过审判,他被处以死刑。执行枪决的那一天。他的母亲跟着很多人去了刑场,看到这种情形,她悲痛得大哭起来。这时,窃贼向法官乞求说:“我想跟我母亲说句话,您能叫她过来吗?”当母亲走近他时,儿子很快地用牙齿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母亲痛骂他是不孝的儿子。但是儿子回答说:“当初我偷鸡蛋的时候,如果你是这样痛责我,而不是赞扬的话,我也不会落到这种地步。”

    修身养性:不要纵容孩子的过错,要不然只会害了孩子,让他越陷越深。

 

 

【剪发退鱼

    东晋人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一位贤淑仁慈、德行高尚的人。

    她经常告诫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争取与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以便学习他们的长处。陶侃谨记母亲的教诲,虚心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同郡的孝廉范逵是一位贤达之士,陶侃对他很仰慕,与他结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冬天,范逵因为有事要去洛阳,途中经过陶家时,恰巧天色已晚,他想在陶家住下,但陶家房屋太小,又无粮米,当时正在下大雪,无法外出借贷。范逵有仆从多人,还有马匹牲畜。一时间,陶侃感到十分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到里间去问母亲。

    陶母听后,稍稍考虑了一会儿,就对他说:“你只管到外面招呼客人,我自有办法。”等儿子出去后,陶母就开始准备。她的头发本来又长又美,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羡慕,这时,为了能够很好地招待客人,她毫不犹豫地将它剪了下来,托邻人拿到市上卖掉,换了一些米和蔬菜佳肴。她又把房内的柱子从中间锯开,劈下半边来截为烧柴,把床上铺的草苫子拿下来,切碎给马吃……就这样,饭莱马料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了,范逵及其仆从都受到了款待,马匹也吃得很饱。

    范逵知道内情后十分感动,他赞叹说:“这样的母亲实在让我敬佩!”范逵到洛阳后,向一些亲友谈起此事,他们对陶母也都称赞不已。

    不久,陶侃被征聘为寻阳县县吏,做了个管理渔业的小官。

    有一次,鱼汛到来,陶侃指挥渔民连夜捕捞,捕获了很多鱼。陶侃看着那活蹦乱跳的鱼,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贫困的母亲,于是派人送了一罐腌鱼回家。管鱼的官员送点鱼回家,这在当时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没有想到,一天之后,腌鱼又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来人还带来了一封陶母的信,信中说:“你身为一个官员,竟然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你这样做,并不是孝顺我。不但不能使我得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希望你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以后一定要廉洁奉公,再也不要做这样的事了!”

    他时刻牢记这次的教训。后来,他由一个小官吏,逐步升迁为武昌太守,荆州刺史及都督八州军事等高官,但他总是克制自己,廉洁奉公。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士气旺盛。在行军打仗时,他能够和兵士们同甘共苦,凡有所获,陶侃都分给士卒,自己绝不会私藏一点。

    修身养性:父母决不可包庇孩子,当发现孩子的过错时,应该及时予以指正。

 

【撒娇的孩子

    柳鲍娃夫妇曾被授予前苏联劳动勋章,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叫舒拉,女儿叫卓娅。因为舒拉小,又是男孩,父母对他有点偏爱,遇到什么矛盾,有什么要求,大家总是迁就他。时间一长,舒拉就养成了“任性”的毛病,有什么事情没有按照他的意思去办或有什么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倒在地上大声哭叫,直到别人顺从他的意思、满足他的要求为止。

    一天,舒拉想在午饭前吃粉羹。按照常规,粉羹是在饭后吃的。因此,父母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他便躺在地上大声哭闹。父母见他又耍脾气了,认为不能再这样了:一次迁就,只能为以后更大的哭闹创造条件;多次迁就,会让孩子的不良习惯继续保持下去,长大后就难以改正了。于是夫妇俩互相使了个眼色,决心好好治一治他。

    柳鲍娃夫妇见舒拉哭,马上离开了屋子,让舒拉独自呆在里面。舒拉只顾哭闹,没有留意爸爸妈妈是否还在,还是一个劲儿地哭,并且不时地喊道:“我要粉羹!快点给我。”可是,这次和往常不一样,并没有人答理他。他抬起头来向周围看了一遍,一个人也没有。哭了没人听,他也就不哭了。过了一会儿,他用木片堆东西玩了起来,等到父母回来,他又要哭。于是,父亲严厉地对他说:“要是你还哭的话,我们就不跟你一起住了,让你一个人呆在这里。”舒拉见父母这次不但不迁就他,还批评了他,也就不吭声了。

    还有一次,舒拉在哭闹的时候,偷偷通过手指缝看父母对他是否表示同情,却发现父亲只顾看书,母亲照常在批改学生作业,根本就不理会他。看到这种情形,他也就停止了哭声。

    几次碰壁以后,舒拉哭闹的习惯很快改了。父母深有体会地说:“孩子哭闹是个不好的习惯,克服得越早越好。”

    修身养性:父母关爱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那就不对了,一味的娇惯孩子只能让他们养成不好的习惯,只能是害了他们。

 


【挣断的锁链

    有一个县的县长由于在任期间政绩显著而提升了,将调到省府任职。离任前,特赶回老家探视父母并告之喜讯。

    他匆匆赶回老家,父老乡亲们得知,纷纷前来贺喜。在亲朋好友的一片赞扬声中,他的老父亲却严肃地批评了他,指出他工作中的某些失误。

    儿子不服气地驳斥道:“任何一个人工作中不免会出现错误,哪里会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呢?再说,我的那点失误比起我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业绩,不过是十个手指头的一个罢了。”

    老父亲没有继续跟儿子争辩下去,而是让小儿子拿来一条锁链去把狗拴住。可是狗没犟几下就把铁链挣断了。父亲拾过铁链递到儿子手中,“你好好看看!”父亲语重心长地说道:“一条链子有几十个扣子,其中只锈坏了一个,而其它的完好,却仍然拴不住一条狗啊!”

    儿子不再言语,只是默默地看着手中的链子。

    修身养性:只锈坏了一个扣,整条铁链也就失去了他的价值。不要对缺点和错误报以宽容的态度,哪怕是一丁点儿。否则,它就会像草原上的火种,一发不可收拾。

 

【破罐不顾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孟敏的人,一天他到市上买了一只煮饭用的陶罐,在路上一不小心,罐子跌得粉碎。孟敏连看也不看一眼,径自去了。

    路人见了觉得奇怪,走过去问他,“你的罐子打破了,怎么连看也不看一下呢?

    孟敏回答说:“罐子已经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修身养性:人不能总是纠缠在已发生的错误上,发现自己错了,应该马上改正并仍然保持昂首前进。

 

 

【脚 印】 

    小男孩的隔壁刚刚搬来一个新邻居。男主人发现以前的车道不是很平,便又重新用水泥抹了一遍。

    这天,小男孩放学回来后,在门口踢球玩,他一用力,球被踢到隔壁邻居家门前的草坪上。他赶忙跑过去准备捡回来接着踢。可是在经过邻居的车道时,他没注意就踩了上去,等他停下来时平整漂亮的水泥地上已经留下了两个清楚的脚印。小男孩很害怕,他朝四周看了看,没有人,抱起球便溜回家。

    他把鞋上沾的水泥洗干净了后出来坐在门口的台阶上。他心里总是感到不安,他想来想去决定把这事告诉邻居伯伯。

    他敲开邻居的门:“很对不起,刚才我不小心踩到您的水泥车道上了。”邻居和小男孩一起来到现场。看到小男孩留在车道上的脚印后,邻居伯伯并没有生气。他拍拍小男孩的肩膀说:“你做的很好。幸亏你现在告诉我,还来得及修补。如果你不告诉我的话,要是等到水泥干了,那你的两个小脚印就得一直留在上面了!”

    修身养性:当我们犯下错误时,及时地发现并纠正,依然会得到正确的结果。没有人会计较你的过去,只要你现在做的是正确的。

 

 

【淳于髡亡鹄请罪

    以博学著称的淳于髡,是战国时齐国有名的谋士,被齐威王任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齐国立下大功。

    有一次,齐王得到了一只珍贵的鹄鸟,命令淳于髡将这只鹄鸟献给楚王,以利两国邦交。从齐国的都城到楚国的都城,路途十分遥远,要长途跋涉一个月,不但异常辛苦,而且鹄鸟非常娇贵,万一途中死了或是逃跑了可是要被治罪的。这是一桩不简单的事情,但他还是承担了这项任务 

    谁知淳于髡刚一走出齐国都城,就不小心把鹄放跑了,他的几个随从都惊惶失措,以为这次一定活不成了。可是淳于髡却没有慌乱,他略微思考了一下,继续提着空鸟笼往楚国去。他来到楚国都城,晋见楚王,将空鸟笼献上后恭敬地说道:“我奉齐王之命前来献鹄,可是途中过一条河,我看鹄口渴想要喝水,便打开笼子把它放出饮水,没想到它却一去不再回头。这是我的失职,我愿意以死谢罪。不过,我担心人家说您为了一只鸟而使一位士人自杀,害您背负不仁的恶名,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又想再买一只相似之鸟来代替,但这样既欺骗了我国的齐王,又侮辱了您楚王,这样做也不妥。我更想逃往他国,可是这样虽然能保全自身,但会影响两国的友好关系。为此,我心甘情愿地前来接受任何惩罚。”

    楚王听完了他的话,对他的诚实非常感动,赞赏他有胆有识,不但没有责难他,反而对他给以重赏。

    修身养性:有了错误并不可怕,真诚坦率地承认错误比虚伪的隐瞒欺骗更能获得别人的谅解。

 

【偷鸡贼

    古时候,有个人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专门以偷邻里的鸡为生,一天偷一只,不偷就手心发痒。

    有人苦口婆心地劝告他说:“快点不要偷了,这种勾当是不道德的。”

    这个偷鸡的人听了,也想改恶从善,便对劝告他的人说:“好吧,我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不过我的偷瘾很深,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难。这样吧,以前我一天偷一只鸡,从今天起减少到一个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

    修身养性: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明知错误又不能立即改正是不可取的,应该知错就改。

 

 

【修  

    悟明与悟静一同听道。

    禅师正讲“不杀生”的戒律,一个身材魁伟的大汉悄悄地对坐在身边的悟静说:“我是一名刽子手,杀过很多人,我还能修道吗?

    悟静重重地点了一下头,道:“能!

    在回家的路上,悟明责怪悟静,说:“那个刽子手杀了那么多人,是应该下地狱的!你为什么还要欺骗他呢。”

    “你能成佛吗?”悟静反问。

    悟明想了想,道:“应该可以。”

    “你每天喝水吗?”悟静又问。

    悟明感到很奇怪,但还是回答说:“是啊,我每天都喝水。”

    “你知道一口水中有多少生灵吗?

    “佛说,一口水有八万四千条虫。”

    “这些虫子有没有杀过人?

    “没有。”

    “它们抢过钱财吗?”

    “没有。”

    “那么你每天喝了那么水,残杀了多少无辜的生灵啊。如果你能成佛的话,他为什么就不能修道呢?

    修身养性:每个人难免会犯下错误,而犯了错误能够加以改正是非常可贵的。

 

【敲 门

    小伟是乐队里的萨克斯手,平时总是很用功地练习。

    最近他碰到一件让他很为光火的事情。搞得他很烦,于是他把他的好朋友约出来散散心。他们在一家咖啡店里坐下后,小伟开始向朋友大发牢骚:“你知道吗?我隔壁新搬来的那户真要把我气死!”

    “到底怎么了?”朋友问道。

    “你不知道!”小伟神情激动地说:“隔壁那家的小孩每天晚上三更半夜的跑我房间门口使劲地敲门。等我出来瞧瞧,嘿,好家伙!跑了。也不知道他的父母是怎么教的!”

    “是不太像话,你怎么没跟居委会反应呢?”朋友说。

    小伟撇嘴笑了笑说:“我才懒得跟他一般见识,就当他神经。我还是接着练习我的萨克斯。”

    朋友哑口无言。

    修身养性:很多时候自己犯了错却还不知晓,反倒指责他人的不对。不要总是把目光盯在人家身上,有时候还是要拿镜子好好照照自己。

 

【怒由心生

    从前有一个脾气非常大的人,动不动就发火,甚至跟别人大动干戈。

    有一天,他躺在床上琢磨以前为什么会跟他人动怒,打架。他想了半天觉得都是别人得罪了他,要不就冒犯了他。

    第二天,他收拾好行李,一个人来到深山里隐居。他觉得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其他人的骚扰,可以一个人安安静静地修身养性。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修养。

    一天,他去山下的小溪里汲水。没想到装满水刚一转身,不小心就把罐子弄倒了,水全泼了。他只好再去汲水,可是往回没走到一半,又把罐子里的水全洒了。第三次他小心又小心结果还是没把水弄回去。他一气之下,把罐子砸碎在石头上。

    望着一地的碎片,他好像明白了些什么,自言自语道:“以前冲别人发火,都以为是别人的错。现在就我自己一人,也能发这么大的脾气,可见它还是从自己的心里发出的。”

    修身养性: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要为自己的过错寻找借口,也不要把责任推到他人的头上。静下心来审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个大纸篓

     爱因斯坦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时,工作人员将他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并问他:“请问您需要添置点什么?

    “我想,一张桌子、一把靠椅、一些铅笔和一些纸就行了。噢,对了!还要一个废纸篓,要大的。”爱因斯坦说。

    “废纸篓为什么要大的?”工作人员奇怪地问。

    “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爱因斯坦答道。

    修身养性: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承认错误,一错再错。随时检讨自我,即时发现错误。

 

【布店的短木尺

    从前,有一家布店的老板,一直用一把比正规的尺要短一点点的木尺卖布。

    有一天,他突然良心发现,决定做个正经商人,把那把短木尺换了。可是他却又想看看到底别的布店是如何经营的。

    于是,他来到另外一个布店里,趁对方生意忙乱时,用自己所带的一根小带子偷偷量了一下那店里的木尺。

    当他回家用标准尺一量的时候,发现别家的尺竟然比自家的尺还要短几毫。他想,我至少比那家店要强一些,我又何必过意不去呢?

    于是,他又收回了自己的良心,依然用着原来的那把短木尺。

    修身养性:一些人在受到谴责、批评的时候,总会把目光瞄向别人身上,当他一旦发觉某些人比他犯的错更严重时,他便会心安理得,对自己的错也就不以为然了。


【鲁庙里的怪酒壶

    孔子带着他的弟子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只形状古怪的酒壶。 

    孔子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守庙人回答:“是君王放在座右作为铭志用的酒壶。”“啊,我知道它的用处了!”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快取清水来,灌进这口酒壶里。”

    弟子舀来一大瓢清水,徐徐注入酒壶,大家都屏息静气地看着。只见水注入不多时,壶身开始倾斜了;接着当水达到壶腰时,酒壶却又重新立得端端正正的;再继续灌,水刚满到壶口,酒壶就砰的—声翻倒在地。大家都莫名其妙,一齐抬头看着孔子。

    孔子拍手叹道:“对啊,世上哪有满而不覆的事物啊!

    子路问:“老师,请问这个酒壶虚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其中可有道理?,”

    “当然有!”孔子对大家说,“做人的道理也同这只酒壶一样,聪明博学,要看到自己愚笨无知知的一面;功高盖世,要懂得谦虚礼让;勇敢孔武,要当作还很怯弱;富庶强盛,要注意勤俭节约。人们常说的不偏不倚,截长补短,也就是这个道理。”

    修身养性:一切事物无不存在着一个确定的“度”——事物的界限、分寸,火候,它反映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关系。量变在一定限度内不改变事物的性质,但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质变,走向反面。须知“满招损,谦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