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家马振翼建议理性留学 赞世博启智青少年

 mihu16 2012-02-23

教育家马振翼建议理性留学 赞世博启智青少年

国际领袖基金会美国教育委员会主席马振翼先生做客腾讯

“成就莘莘学子的海外名校求学梦,创富之外更重社会贡献,马振翼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富能力卓尔不群,是新时期教育界杰出的青年才俊……” 2010年7月4日,国际领袖基金会、美国教育委员会主席马振翼先生获得了“第七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奖”,本期《腾讯会客厅》我们荣幸的邀请到马先生,讲述一个数学奇才的传奇经历,解析中美教育差别。

以下是精彩文字实录:

主持人 艾诚:大家好,欢迎收看由招商银行特约为您播出的《会客厅》,我是艾诚。今年的7月4日“第七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奖”的颁奖典礼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举行。表彰那些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做出特殊贡献,并有最大影响的优秀人物。国际领袖基金会美国教育委员会的主席马振翼先生获得了特别奖。今天我们就特别邀请马先生做客《会客厅》与我们一起聊一聊与教育有关的话题和故事。马先生你好!

马振翼:艾诚,你好!

主持人 艾诚:欢迎做客咱们的《会客厅》,能否通过咱们的镜头向咱们的网友打一声招呼。

马振翼:腾讯的网友大家好。

成就莘莘学子的海外名校求学梦

主持人 艾诚:马先生,首先祝贺您和您的团队获得了英才的特别奖,您还记得当时获奖的理由吗?

马振翼:获奖理由说了很多,但是我只记得从弱到强,在海外和海内,扶植了很多华人的青年得到更好的教育。大致上是这样的。

主持人 艾诚:马先生很谦虚,如果您不介意,我在这给您重复一下您当时的获奖理由。“成就莘莘学子的海外的名校求学梦,创富之外更重社会贡献,马振翼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富能力卓尔不群,是新时期教育界杰出的青年才俊”。我不知道对于这样的获奖理由您怎么看?您同意吗?

马振翼:过奖了,过去的八年来我们在美国一直帮助年轻人,我以前也当过高中老师,虽然时间不是很长,做过一年。但我自己个人的经历,也是因为我读高中的时候,一个老师启发我。我一直以来就是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当然自己有公司以外,也做了非营利的事情。

主持人 艾诚:马先生作为美国教育委员会的主席,您能否先给大陆的青年介绍一下美国青年委员会,尤其是针对咱们大陆青年有没有一些特别的资助项目?

马振翼:有,这个机构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年轻的美国人,以前是年轻的美国人进入美国中枢的一些政治圈还有中枢的一些金融圈。比如说过去的十年以来,我们已经成功地资助跟安排1000个美国学生进入美国的白宫、各个中央的部级政府、议会还有联合国里面实习,甚至找到工作。当然我们有很多的赞助资源,比如说政府的赞助。2010年开始,我们为什么会来到中国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想要从中国发掘中国的人才。

2010年以前这些机会都是给美国人,现在开始我们要给中国人。我在这边的工作就是审核中国好的学生,有条件的学生。比如说像您这样子的,有兴趣想去美国,希望在20年以后,10年以后,美国的领导跟中国的领导可以坐在一起,很了解对方的文化,进行交谈。未来毕竟是中美两个大国的天下。

主持人 艾诚:基于您刚才的介绍,我替咱们网友再问一个问题,有一个网友他想申请您这个教育委员会提供的机会,申请的流程是怎样,选拔的标准怎样?

马振翼:今年已经截止,你可以到ILEADER.ORG美国的网站,它们有一些详细的介绍。

主持人:在这个网站上会提供一些详细的介绍?

马振翼:对。

把正确的资讯转播给中国学生

  主持人 艾诚:我注意到您除了美国教育委员会头衔之外,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马振翼:对,另外一个身份是营利机构,在2002年的时候我和伯克莱几个好朋友创立了一个教育机构叫智囊团,现在改名叫星腾科。过去的八年来,我们在美国有七个分校,250个老师,我们帮美国的学生进入美国的好大学,好的研究所,并不是针对中国学生,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学生。只不过在2007年的时候,我们第一次接触中国,我们公司跟中国的清华大学签订了一个合作的协议,帮助清华的学生进入美国的一些顶级学校。后来我们在200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深圳放了一个office,上个月在北京放了一个office,我们希望把正确进入美国名校的观念,不只是感觉中介帮你包装包装进去,而是整个人生的规划,三年规划、两年规划,包括你毕了业以后找工作,我们想把正确的资讯直接传播给中国的学生。

主持人 艾诚:您刚才强调你第二个团队不仅仅是一个留学中介?

马振翼:应该不是留学,我们是从美国过来,我们在美国就是帮美国的学生进入美国的大学。我们在美国包括出版、网络教学还有辅导学生、培训学生,帮学生做学习生涯规划和以后工作的规划。我们只是把这一套系统拿到中国来,拿到中国来很多人就误会是中介了,因为最后的目的是去美国读书。

我觉得不是。比如说初二,你不知道你想做什么,我们会通过我们的一些测验,引导你,发掘你,你喜欢做这样的事,我们就鼓励你做这样的事情。

你也知道,在美国你要进入名校的话,并不是成绩好就可以,成绩好的太多了。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我以前高中的成绩非常差,只不过我碰到了一个好老师,他改变了我,启发了我。像爱因斯坦也说过,启发比教育更重要。我们希望来中国是做这样一个事情。

主持人 艾诚:美国教育委员会它是一个NGO(非营利组织),您的留学服务的团队是一个营利性的组织。我问一个问题,媒体探讨也比较多。当教育变成一种产业的时候,我们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悲哀?

马振翼:你看美国顶尖大学都是私立的,哈佛大学是私立的、史丹佛大学是私立的。史丹佛大学他们一年所有收的学费只占它们整个集团营业2%,你说它是营利还是不营利,它是一个非营利机构,可是它run a company,我觉得这个只要平衡好,不要去为了极端的营利去破坏掉你的education。如果你没有营利,你这个服务业也很难维持下去,我觉得这是一个cycle,只要你保持一个平衡就好。

主持人 艾诚: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的主席和一个营利机构的总裁,您觉得这两个角色的职责有什么不同吗?

马振翼:非营利是要去找钱,要向厂家要钱,向赞助商要钱,要和政治家打交道。你所谓的钱就是资源,你的资源要给学生,可是你的资源不是从学生来的,你要常常花很多的时间去找钱。这一方面比营利机构还难做,营利机构你是受益者,你去付钱,所以很单纯。非营利机构,你是受益者,可是不是你付钱,我要找别人付钱,这最大的不同。

主持人 艾诚:在运营上面两个怎么能做到更好呢?

马振翼:有宗旨,营利机构它的宗旨,第一要对股东负责,第二对你的员工负责,第三对你的消费者负责。不管哪一种公司它的宗旨不会脱离这三块,最后对社会负责。非营利机构它的宗旨可以是任何事,比如说我可以自己成立一个非营利机构,我说我的宗旨是照顾小狗,我所有的事情就是要照顾小狗。我们非营利机构要帮助青年进入美国的中枢政治。我不太了解中国,美国的政治比较open,但是还是很多人进不去,如果有人带你一把,就会轻松很多,少走很多弯路。营运的不同就是非营利机构宗旨性比较强,你做什么事情要不要放这个东西,要不要资助你,都是看你符不符这个宗旨。

命运的推动下通向梦想

主持人 艾诚:我了解您个人的一些经历,爸爸是中国山东籍青岛。

马振翼:对,爸爸是山东生的。

主持人 艾诚:您?

马振翼:我是在台湾出生的。

主持人 艾诚:您在台湾出生的,后来去了美国。

马振翼:对,小学的时候去美国了。

主持人 艾诚:您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感觉是帮助青年人成就梦想,不仅像中介在最后的一个阶段完成我们留学的步骤,而是我帮你作一个职业的规划,我甚至会成为你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导师,我告诉你怎样通向你的梦想。做这样一件事情,是你童年就想好的吗?

马振翼:不是,我觉得是命运推着我的。我以前不爱学习,那时候大家都不看好,可是有一个老师真的对我很好,我是那种如果人家对我好,我就更表现给他看的学生。我为了讨他喜欢,我在一年之内跳了七年的数学。

主持人 艾诚:他是你的数学老师?

马振翼:他是我的数学老师。

主持人 艾诚:当时您最好的科目是数学?

马振翼:我当时最差的科目是数学。他对我很好,花时间关心我,我很感动。所以我在高三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大四的数学了。

主持人 艾诚:你这个过程让我想起一句话,最勇敢的人,他就是克服自己最大缺陷的人?

马振翼:我当时没有这样想,我就觉得他对我好,所以我要好好回馈他,不要让他失望。后来我做过高中老师,做过一年。我那时候被分配的学校是美国比较穷的城市,那边的非洲裔很多,我们学校毕业率是50%,很多学生家长吸毒,很多问题。

我记得我上课的第二天,我还收到学生给我的死亡威胁信,经过一年辅导以后,那个给我写死亡威胁信的学生,我在离职的时候,他哭了,跟我道歉。我觉得很感动,我那时候教数学。你想想看,三年以后,五年以后你教他的数学他会记得吗,他可能不记得。

主持人 艾诚:你觉得知识不是那么重要?

马振翼:我觉得年轻的时候,知识你会忘,谁都会忘。但是你的一个启发,一个感动、一个想法,一个梦想的实现这是一辈子的。美国的本科也是这样的,美国的本科宗旨不是教你知识,we teach you how to learn,我教你怎么去学。美国教育比较活,我教你怎么思考,怎么分析,让你自己进入社会以后,可以以这个方式思考,以这个态度学习。除非你是做研究的,你一直做数学,一直做物理。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记得他本科读过他什么东西,可是他会记得一个老师跟他说的话,会影响他,我觉得这个是最有意义的。

虽然我的公司,我的单位是一个营利机构,但是过去这几年我们也碰过上万个学生了,也有很多很多的例子。

Steven的传奇学业之路:“我要当爱因斯坦”

主持人 艾诚:你从当时做数学老师,后来的工作就直接进入了教育?

马振翼:数学老师之后,我就和朋友开公司,就不当数学老师了,然后开始做这个。慢慢越来越大,最后来到中国。

主持人 艾诚: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一开始做这件事情应该挺不容易的。

马振翼:那时候年轻,所以胆子大,就不愿意想那么多。我有跟委员会讲,我只有两千块美金,租了一个office,什么也没想。

主持人 艾诚:你想干什么?

马振翼:就是想自己要做些事,那时候二十四五岁,自己要做些事。

主持人 艾诚:你有梦想,你要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

马振翼:我的理念要跟别人讲,让别人的知道。如果我那时候在台湾读书,或者在中国大陆,我可能就默默无闻,就不会成功了,因为制度不符合。在中国大陆也好,台湾、日本亚洲的教育制度不会把我当人才,你数学那么烂,历史这么差,你的英文这么差,你凭什么进好学校。可是在美国他让我有这个机会,那时候英文不好,数学是高二才好的,历史一直都不好,但是他觉得我并不是要什么都好才能当一个人才。

主持人 艾诚:您最后去了UC Berkeley(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马振翼:我最后去了UC Berkeley。

主持人 艾诚:为什么?

马振翼:第一它是公立的,那时候家境没有那么好,我们是美国公民,福利很多。我们付的钱只是一般学校的四分之一,UC Berkeley也可以给我奖学金。

主持人 艾诚:为什么能被UC Berkeley接受,您说您之前的学习成绩不好。

马振翼:我在我的自传上写,我要当爱因斯坦。

主持人 艾诚:您说的是个人申请信上。

马振翼:我在高二的时候开始喜欢了数学,喜欢上了物理。高三还有读完的时候,就把大三、大四的数学都读完了。考试考过了,我证明我不笨,否则我不可能在一年之内跳了七年的数学,我又把物理读完了。可是我其他的成绩很差,爱因斯坦在高中也退学了。我就说我要完成爱因斯坦没有完成的遗愿,找到Grant Unified Theory(统一场论)。

我真正喜欢的是物理,只是数学是物理的一个语言,我需要了解这个语言,所以我去学数学,所以我是双主修。当时我自己认为,我的路要这样走。后来没有这样走,因为发觉我不够聪明。我真的认为我是带着梦想去申请,带着一个热忱去申请的。

美国与亚洲教育的最大区别:中国的教育没有理解梦想的空间

主持人 艾诚:申请的时候带着梦想,毕业的时候带着自信,带着爱心帮助更多人。

马振翼:你的梦想可能会变,没有人说你的梦想不许变,您今年想的事情和您后年想的事情,很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你碰到的事,碰到的人都不一样。没关系,但至少你现在有梦想是最重要的。这是美国跟亚洲教育最大的区别。

主持人 艾诚:是什么?

马振翼:中国的教育没有理解你梦想的空间,高考是你的梦想吗?你的高考没有办法让教育者去了解,除了你的分数能力很强以外,你是谁,了解不到。

主持人 艾诚:不同的形式,中国是给你一个梦想的标准,告诉你这是好的梦想。

马振翼:对,就是看分数。美国也有高考,美国的高考就是SAT,只是美国把它当做参考的因素,不是全面的。SAT满分2400,谁可以告诉我2300的学生一定会比2250的学生在未来成功率会高。美国也做过一个调查,美国的SAT成绩只能去预估,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第二个学期SAT的成绩预估不出来,完全没有因果了。美国的高考都没办法测出这个学生进大学后六个月是什么样的人,你怎么可能说这个高考可以预测你的未来十年、二十年。

主持人 艾诚:这是你在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感受的不同教育体验?

马振翼:对,我上次听新闻里讲,从高考到现在高考状元还没有几个有世界级成就的。

主持人 艾诚:挺遗憾的?

马振翼:对,挺遗憾的,可是这不是高考的错,SAT没法预测,中国高考肯定也没办法预测。因为我们没有多出来的空间让我们理解学生他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恐惧是什么,他想做什么事,这个是我希望可以透过我们的公司也好,来跟中国家长分享的。

主持人 艾诚:这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职业规划?

马振翼:对,理解你,你要先了解自己你想要做什么。我们很多的学生是高中生、大学生,并没有职业规划那么远。我们喜欢有一个open mind,高中说想要当科学家,不代表你未来就是科学家,我相信大多数人不是在做他当时高中选定的专业,这是可以被接受的。

中国学生他们问我,那我填专业怎么填。读过美国本科的人都会知道,美国本科是很鼓励你不要那么早学专业,多学一点。所以说,在这一方面,中国不管政府做什么事情,中国的家长可以开始给学生这方面的教育。我觉得最大的教育就是父母,不是老师和学校。

出国留学要理性 名校情结有理可依

主持人 艾诚:现在出国留学非常热,家长都关注在出国留学的教育上,孩子们也时刻准备好去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在这样一个趋势上我不知道马先生怎么看?

马振翼:像您这样讲留学是一个流行,很多人并没有了解为什么要出国留学,我有能力了,我朋友也有能力,他出去了,我也要出去,这就变成流行了。什么事情都不能一竿子打下去,你要分析对你有没有利。比如说我上次碰到一个同学,他告诉我他的梦想以后,我说你要出国。他想在中国搞政治,我说你应该在清华北大读书,人际关系肯定重要。你在美国读本科、研究所,你没有这些人际关系。

不是说出国就是好,而是你自己要做什么,你的想法是说,我想要学习国外的一些事情,或者一些事物,比较先进东西,那你可以出去。你未来想回来吗,还是想留在美国,这都是我们要问的一些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人家出国,我也要出国。我们在美国看到很多很多中国学生出去了就废掉了。

主持人 艾诚:你指的废掉是?

马振翼:父母不管了,交坏朋友了,开始去做一些不正当的事情,一大群没有毕业,或者在大学一待待个三五年,七年都有。我上次听过一个待了16年,他不回来是因为他要继续拿大学分,如果他不拿学分就不会毕业。什么东西有正面就有负面,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规划。不要感觉说我的孩子去了美国问题就没了,不是,很多时候送去美国,问题才开始。

主持人 艾诚:除了比较理性、正确的出国观念之外,还有一个情结是中国人特别强烈的就是名校情结,我不知道马先生怎么看?

马振翼:我觉得名校情结有它的原因,我本身也是多多少少支持的。

主持人 艾诚:也是支持的?

马振翼:当然看人,不是看你的目的。我刚才讲了大学本科你学的东西并不是这么重要,而是你的想法,你的思维,你的观念。相反的,你的思维观念是环境造成的,很大的因素是人脉。不管是和你的同学人脉,还是交出的人脉,这些都很重要。关系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这都很重要的。

如果你读名校,你的同学他们也是比较容易成功的,未来你想创业也好,你想要从事创作也好,这些都很重要。比如说Google,它就是一些同学创建的。又搞了eBay。你搞过什么东西,我也想搞,我咨询一下你的意见。甚至你是哪个VC投资,你把我引进那个VC,Facebook就是这样起来的,马克扎克伯格就是这样起来的。他是哈佛的学生,他去斯坦福大学玩,他朋友就给他介绍了创立他那个公司VC的人,你想有没有用,有用。如果你是想做一个科研人员,你想做理论,有没有名校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方面你不需要跟人打交道,就是发表,好好做你的科研工作。大部分来讲,我是支持进入名校的。

主持人 艾诚:马先生就是支持名校,支持人生很成功。我问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您有孩子,你希望怎样教育他,你希望他有什么样的人生,是名校吗?是成功吗?

马振翼:第一我希望他happy,健康是最高一层的,再就是心灵的健康。上天如果给他100分的能力,我希望做到90分,如果上天只给他60分能力,我希望他做到50分。

主持人 艾诚:没有那么苛刻,也不要求一定要进入名校。

马振翼:我也不要求一定要进入名校,如果他有这个能力,他就去。如果他有这个能力,而他不进,那我就要说他了。假设他只有50分,你硬逼他做60分、70分,他会很痛苦,就否决掉我刚才说的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他有100分的能力,80分进入名校,结果他做到了30分,我觉得你没有好好利用一些资源。

主持人 艾诚:如果一个人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够走在朝向梦想的路上,就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

马振翼:名校不名校是你有能力之下,我希望你追求名校,对于你未来的资源都有帮助。如果没有也不用强求。

世博会最大的贡献:启发未来的人才

主持人 艾诚:谢谢马先生,节目的最后我们再回到世博会的主题。有人说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展示,六一的时候有儿童流,现在是暑期有学生流,大批的孩子都会涌向世博,去观察,去看。有人说会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对他们的创意是强大的启蒙,不知道马先生怎么看?

马振翼:我非常赞同,你一下子去理解它可能跟教育想不到一起。其实世博会在教育这一块,我觉得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我刚才讲了,我一直注重启发比授予知识更重要,尤其是七八岁的时候,十几岁的时候,二十岁之前,启发要比授予知识更重要。你想想看,我就是这样被启发。老师带我去Berkeley参观,我觉得这是大学生活,好漂亮,我也想这样子。我也没多想,我就觉得好酷,我就往这方面努力,这就是启发。

假设今天有一个同学到世博会的一个科学馆,他发现这是未来的科技好棒,我也想这样做,你可能就帮世界创造了一个未来的科学家。他去一个文化馆,他觉得这个好漂亮,我也要当艺术家,可能那一说刹那又创造出一个未来的艺术家,世博会最重要的我认为它对社会上,教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启发未来的人才。

可能一般人认为它只是一个展览,六个月五个月过了没了,当一个人被启发到的时候,是永远跟着他的,就算过去他都会记得。

主持人 艾诚:世博会除了对启发和创意展示之外,它其实对未来城市生活的展望,未来的交通,未来的建筑,未来的医疗等等,未来的科技。我不知道马先生从教育的角度来谈一谈,你希望未来的教育,比如说未来中国的教育可能什么样的走向会更好?

马振翼:我希望未来中国教育可以变得更活一点,但是我知道这很困难。

主持人 艾诚:你说活一点。

马振翼:活一点就是比较灵活一点。我知道很多同学,比如像我这样子的,现在还在中国读高中,我可能就被埋没掉了。我希望,中国的教育不管是家长也好,政府的资源也好,可以把这个灵活性放进去,让我们发掘各种人才。

主持人 艾诚:我可不可以理解,希望这个社会选拔人才的时候,它的标准更多元一些。

马振翼:对,因为任何制度都是死的。

主持人 艾诚:现在我们也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包括进入大学,或进入研究生,选拔的标准越来越多元。

马振翼:对,这是我希望看到的中国未来的教育,中国人很聪明。你看美国的华人大部分都比美国人有成就,照比例来讲。你看美国前十名的名校,几乎17%是亚裔。亚裔最多的是华人,美国的华人人口占全美国人口1%,所以中国人是很聪明的,只要给他好的环境,好的启发,灵活性的一些资源,我觉得我们会比它强。

主持人 艾诚:我通过跟马先生的交流中,我能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每个人都可以有梦想,只要你执着地向往自己的梦想走,就是英雄,就是好样的。

马振翼:最重要的是灵魂吧,你没有梦想就是一个机器人。

主持人 艾诚:谢谢马先生做客咱们的《会客厅》,我也期待观众能够受到您此番谈话更多的启发,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谢谢。

马振翼: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