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谱牒史研究之一《郡望和堂号》

 hmzzp 2012-02-23

中国谱牒史研究之一《郡望和堂号》

 

郡望和堂号

 

◎独孤龙

 

谱牒是家族人员世代记录在文献、簿籍上的痕迹,而郡望和堂号,则是每个家族的显赫的祖先们受封地或居住的地方。郡望和堂号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现代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必需先熟悉的一个概念。

一、郡望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望族。

“郡”是由春秋战国至秦代几百年间逐渐形成的地方阡政区划。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加至40多个郡。郡下设县,称为“郡县”制,郡、县行政长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汉至隋唐继承了秦代的郡县制,而州、郡的名称可以相互代用,但一般称“州”则不称“郡”。到了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废止。但“郡望”作为专指某些地域某一名门望族的习惯用语,却保留下来。并与门阀制度紧密相连,在封建社会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沿用不衰。

这里的“门阀”即门第阀阅,指封建社会世代显贵,影响力大,声望权威高的姓族家门。

门阀制度始于西汉,汉代刘姓皇族引经据典,论证其为帝尧之后,是高贵的血统,声称他们天生是要称王称帝的。一些官宦、名流的宗族亲属往往高官厚禄,数世不衰,如弘农华阴杨氏四世四人官至三公,汝南汝阳袁氏四世五人位至三公,汝南平舆许氏三世三人官居三公等,皆成为当时令人称羡的名门望族。这里弘农即是杨氏的郡望,汝南即是袁氏的郡望。

在门阀制度下,不仅士庶界限十分严格,而且不同姓氏也有高低贵贱之分,甚至在同一姓氏的士族集团中不同郡望、堂号的宗族也有贵贱、尊卑之分。唐代柳芳在其《氏族论》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论述:在南北朝时,“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姚、王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为“郡姓”,杨、薛、柳、韦、杜、裴为大;代北则为“虏姓”, 拓跋、长孙、慕容、宇文、于、吕、陆、窦为首。以上“侨姓、吴姓、郡姓、虏姓”合称“四姓”,“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选”。以此形成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直至隋代实行科举制度,公开开科取士,任官选吏不全论出身,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才失去了“政治特权”,但却产生了一大批新的宗室亲贵和功臣元勋,形成新的士族集团。

“姓氏郡望”这一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家族姓氏的渊源。同一姓氏因发祥祖地和郡望不同,会有若干个郡望。如张姓有清河、太原、京兆、范阳、中山、河内等40多个;王姓有太原、琅琊、京兆、元城等38个;李姓有陇西、赵郡、渤海、汉中、代北、江夏等30多个。

二、堂号

“堂号”的由来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著名历史人物的典故事迹和趣味佳话。

1、“堂号”原意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因为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这样经过几代繁衍,宗族人多,多而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邻的数处厅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姓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是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中国家族文化中用来弘扬祖先圣德、敦亲睦族的符号标志。

2、著名的姓氏家族堂号:杨姓—四知堂、徐姓—圣交堂、张姓—百忍堂、王姓—三槐堂、谢姓—哲经堂、孔姓—阙里堂、孟姓—三迁堂、颜姓—复圣堂、曾姓—宗圣堂、周姓—爱莲堂等等。

3、堂号的类型,只有两种,一是地域性的,二是传统文化性的。

地域性是以本族姓氏发祥地郡望为堂号的。其代表堂号有:

杨姓的弘农堂、徐姓的东海堂、王姓的琅琊堂、张姓的清河堂、林姓的西河堂等等。

传统文化性的是以先祖道德文章、吉利祥瑞、训勉科第、典故佳话等。其代表堂号有:

杨姓的四知堂—源自东汉杨震四知辞金的典故。

孟姓的三迁堂—源自孟轲母孟母三迁的典故。

张姓的百忍堂—源自唐代张公艺写百忍。

周姓的爱莲堂—北宋周敦颐《爱莲说》。

赵姓的半部堂—北宋赵普以半部《论语》安天下。

朱姓的居敬堂—南宋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即言传身教。

马姓的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铜柱标功。

王姓的三槐堂—北宋王祜植三棵槐树。

谢姓的东山堂—东晋谢安东山再起。

孙姓的映雪堂—西晋孙康映雪。

考中国姓氏之堂号,虽然林林总总,各具特色,但不外乎出自以上两种类型之内。凡看重自己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

堂号,不仅仅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还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钱袋、灯笼上等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从宋代开始,一些文人雅士喜欢把堂号署在诗文书画作品上。有的,还自己命名一个堂名,在文化交流时使用。实际上,这些文学艺术家已把家族的堂号逐步演化为个人的斋名

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个姓的郡望只有几个至几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

三、堂联

“堂联”是由堂号的发明出现,且成为同中国传统文化又一宝贵经典“楹联”有异曲同工之效果,堂联以堂号作为横批。

宋代以后,人们对郡望、堂号不再区分,把二者统称为郡望堂号。进而出现了以堂号为横批的堂联,每一堂有每一堂的堂联,也可一个堂号有多个堂联,也可多个堂号通用一个堂联。

堂联有通用联和专用联之分,通用联只适用于祠堂专用,而专用联则用途广范。如家族个人居住的厅堂、书斋,做为本姓历史文化的堂联,也可用在私人的著作、文学作品中。

这样以“姓氏、郡望、堂号、堂联”为范畴的家族姓氏历史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且只能为汉族所独有的。

现列举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姓氏郡望堂号堂联》:

杨:【郡望】弘农。[堂号]四知堂。[堂联]家传清白(杨质);世济经纶(杨士奇)

徐:【郡望】东海。[堂号]圣交堂。[堂联]天上玉麟(徐卿);人中骐骥(徐勉)

于:【郡望】河内。[堂号]忠肃堂。[堂联]妙选瀛洲(于志宁);勤劳土木(于谦)

高:【郡望】渤海。[堂号]厚余堂。[堂联]表鸿渐之仪(高彪);隐豹变之雾(高凤)

卫:【郡望】河东。[堂号]镇远堂。[堂联]长平列爵(卫青);沫土分封(卫康叔)

孔:【郡望】鲁国。[堂号]阙里堂。[堂联]泰岳钟灵,洙源萃秀(孔丘)

孟:【郡望】平陆。[堂号]三迁堂。[堂联]廉德还珠(孟尝);孝诚生笋(孟宗)

颜:【郡望】鲁国。[堂号]复圣堂。[堂联]复圣渊源(颜渊);清臣风节(颜真卿)

曾:【郡望】鲁国。[堂号]宗圣堂。[堂联]宗传内无双学士,圣教中第一名贤

武城堂鲁国家声远,武城世泽长

马:【郡望】扶风。[堂号]铜柱堂。[堂联]云台列象(马武);铜柱标功(马援)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古代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堂号都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