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孩子的界限教育

 笑熬浆糊糊 2012-02-23

    德国孩子的界限教育(转) - 阳光蓝雁 - 蓝雁飞翔

 美国的心理学专家在研究本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时发现,这些孩子中的许多人来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们之所以走上歧途,就是因为自小便太轻易地获得一切——以至在他们心中没有“界限”的概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他们的头脑中缺乏清醒的分寸和正确的界定。
          在这方面,德国孩子对于事物的理性反映能力在各国的同龄人当中显得非常突出,一位久居德国的美国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也对此予以确认。
   

        1.“做完作业再出去玩”           

           德国孩子的界限教育(转) - 阳光蓝雁 - 蓝雁飞翔

 

 面对雨过天晴后窗外的迷人景色,正在读书学习的一位德国少女和一位美国学生的反应将会截然不同。典型的美国孩子式的做法是:情不自禁地起身跑到外面玩上一会;而德国孩子很可能就会想到:我应该先做完作业再出去玩。热爱玩耍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为什么德国的孩子会有如此强烈的纪律意识来约束自己呢?这与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分不开的。
         帮助孩子培养理性的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也像种树一样,需要对其悉心栽培,需要有适宜生长的土壤,在某些时候甚至还需要绑缚以实行限制。德国的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有较自由充分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但在另一方面,他们也有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

 

2.“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

 曾有人问过德国的学生关于逃学的问题,那些孩子的回答是:“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在这一点上德国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只要有一个孩子不接受教育,将来社会上就会多一个祸根。所以万一真有孩子逃学,成年人看到后会对其严厉呵斥,警察会将他扣留,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此的态度非常强硬,会令孩子马上返校,而家长还要受到罚款或加税的处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在上不上学的问题上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而家长从细微之处起就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个德国孩子在餐桌上都会受到严格的教育,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由此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意识,同时这也是一种磨练。
         随着父母对正确行为的反复训练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教育,时间一长便成为自然,孩子就会把遵守这些规则当作自己的本分。于是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把维护公共纪律,爱护公共环境,在各种场合讲究文明和秩序成视做无可置疑的事情。


 

   3.“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德国孩子的界限教育(转) - 阳光蓝雁 - 蓝雁飞翔         

           

   对于孩子的奖惩,德国人赛里希先生的建议是:“尽管奖与罚都不宜太频繁,但它们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知道有一些家长常用物质奖赏来激励孩子获得好的成绩,或是以此让孩子做些家务事。但是这样会使孩子前进的动力仅停留在外部奖赏上,而体会不到奋斗与创造的真正喜悦;同时他们也会产生错觉,以为不论主动干点什么都能得到钱的报酬。孩子必须懂得上学读书、品学优良是为他自己,而家务活本身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履行的职责。当然如果孩子有相当出色的表现,或是作出了如清理花园、油漆房屋等分外的贡献时,也应当享受奖赏的快乐。可以给他们发奖金,也可以带孩子去一个他很向往的地方。对孩子的惩罚也要讲究原则,否则惩罚不能令孩子心服口服,也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惩罚之前应该先对孩子予以警告,在孩子犯错以后就一定要言出必行,而且一定要对他讲清楚家长的要求和实施惩罚的原因,惩罚的开始和结束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弥漫着怨愤的气息。”
        赛里希先生的孩子菲力克斯曾有几次起床太晚,但随后母亲赛里希夫人一次巧妙的惩罚便纠正了他的错误。她告诉菲力克斯,自己不能开车送他去学校,“我很遗憾,但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作出选择,是放弃你的早餐,还是想迟到。”明确适当的奖惩原则和方式是让正直、诚实、尽职尽责等观念深入孩子的心灵,让它们确确实实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4.“很遗憾,你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德国孩子的界限教育(转) - 阳光蓝雁 - 蓝雁飞翔


      茨格拉夫人承认,“有时候做父母的内心也会在爱与公平之间摇摆犹豫,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迁就他的喜好,让他逃避责任。于是,如果孩子忘了把自己的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中,这只能意味着他还要继续穿脏衣服;而如果没有按规定整理好他的书柜,那么面对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我们也只能作出很‘遗憾’的决定。”
   

  5.人人都有自己的记事本
         在德国同时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人人都有自己的记事本,甚至连家庭主妇和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德国人把近期和远期的大大小小的约会、计划、公事私事等生活日程都预先记录在其中,所以有人也把德国称作是“记事本的社会”,人们在作出决定之前多半会参阅一下自己的记事本。也许有的人认为按部就班的生活太过枯燥呆板,可能还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人手一本,但是德国人却认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同时更关系到对待生活的严肃态度。
        孩子在周密地设计自己的时间的同时,也就开始了对其自身包括个人品质与未来发展的周密设计。由此可见德国人帮助孩子确立面对生活的理智观念,并非是要把他们限制在条条框框之中,而是要让他们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更高境界。 
德国孩子的界限教育(转) - 阳光蓝雁 - 蓝雁飞翔德国孩子的界限教育(转) - 阳光蓝雁 - 蓝雁飞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