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幼时听讲故事的老太平军竟是洪秀全妻弟?

 汗珠 2012-02-23
孙中山幼时听讲故事的老太平军竟是洪秀全妻弟?

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里哪位活得最久?

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寅时),伟大的民主先行者、中华民国和国民党的缔造者、有“国父”之称的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今中山)南朗镇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乳名帝象,后名孙文。

孙中山七八岁时,村中有一个太平天国遗兵名叫冯爽观,经常在他家街门前榕树下讲述太平天国起义的故事。太平军1万多人,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西犀牛岭起义,一直打到长沙;后攻占汉阳、汉口、武昌三镇,50万大军沿江东下,一举打下南京,定都并建立天朝;北伐大军逼近天津,北京城一片混乱,咸丰皇帝惊恐万状;西征大军在翼王石达开指挥下,在鄱阳湖火烧敌船40艘,大败清兵,曾国藩投水自杀被随从救起,狼狈逃去……

他一段一段绘声绘色、眉飞色舞地讲,孩子们个个兴致盎然、听得入神。小帝象曾感叹地说:“洪秀全灭了满清就好了。”老人见孙中山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就对他说:“你长得很像洪秀全,你长大后也当洪秀全吧。”在哄笑声中,孩子们都管帝象叫“洪秀全”。

散学以后,孙中山常拉着学伴,跑到邻村的三合会秘密武馆去看热闹。回家后,他们也找来木棍做成刀枪,一有空就舞枪弄棒,玩“打仗”的游戏。他当洪秀全,有的孩子当太平军,有的孩子当清兵。各家的小孩若是到傍晚还不回来,大人们就说:“是不是又跟‘洪秀全’‘打仗’玩去了?”村里民风纯朴,不以洪秀全是“乱臣贼子”而禁止小孩子的游戏。因而,崇拜洪秀全,渴望带兵打仗,以造清王朝的反为荣的革命种子,从小就在孙中山的心底生根发芽了。

据专家研究分析,孙中山忆幼时听闻老太平军善说太平天国起义故事者,即这个冯爽观,可能就是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一、身兼国医和夏官副丞相、“天王”洪秀全的妻弟赖汉英。而且,赖汉英也应该是太平天国领导人里活得最久、最长寿的一位,亦是当时罕见的寿星(94岁)。

赖汉英(1813-1908或1909),清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九间乡四角围村或炭步赖屋(今炭步镇民主村)人,洪秀全正妻赖娘娘赖惜英(称“又正宫”、“天后”)之弟,故太平军人众都称他为“赖国舅”。出生于农民家庭,曾读诗书,颇通文史笔墨,兼习医学、知医理,且擅长武艺,村中不少人拜他为师。后到广西行商并行医,与堂弟赖文鸿、赖文光等5人共同参与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初期将领,授内医,称军医,职同军帅。擢殿右四指挥,始独领一队。1852年底率领太平军水师自武昌东下,升殿右四检点。攻克南京后,驱驰入城,抚慰居民,宣布革命宗旨,人心大悦,任夏官副丞相。1853年率曾天养与林启荣同任西征先锋,冲锋陷阵,一路打硬仗,攻占江西全境,夺取九江,仅南昌久攻不下。被革职召回天京,授予删去儒经、改革文化工作。再赋领军北进,攻占扬州,率众大破汉河清营,使扬州围解。1854年任东殿尚书。

太平军自占据南京以后,即被向荣的江南大营所围困。江南大营就驻扎在金陵城外孝陵卫,对南京形成合围之势,太平军对此束手无策。后来向荣病了,且军饷也所剩无几。于是东王杨秀清令罗大纲和赖汉英立即率兵出击。结果三战告捷,江南大营溃破,向荣也因此受了重伤,只好退至丹阳,不久又因创伤复发而死。太平军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报告杨。杨认为这是自己莫大的功劳,在朝堂上非常傲慢。面对杨秀清的狂妄,洪秀全虽然很难忍受,但这时还没有除掉他的意思。大概洪秀全认为杨确实奇才可用,且杨也确实为天国立过大功。但秦日刚、罗大纲、赖汉英等人对此愤愤不平,他们立誓团结一心,共助洪秀全,除掉杨秀清,以图大业。

赖汉英因是赖娘娘之弟,故与洪秀全关系密切。杨秀清也深知赖不是自己人,所以一直在找借口除掉他,只是暂时没找到机会而已。罗大纲、赖汉英都劝洪秀全务必先发制人,而洪却认为罗等人势力太单薄,还不足以除掉杨,故一直犹豫不决。有一次,赖汉英对洪秀全说:“现如今东王野心勃勃,专横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他的目的就是想大权独握。……天王若不及早将他除掉,日后他必将忠臣全部杀光,以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等到他羽翼丰满之时再想除掉他,可就鞭长莫及了。我看只有及早下手。”洪无奈地说:“我也知道应该如此,只是杨秀清柄政已久,守城的将士又多半是他旧部,只靠你等二三人图谋,岂能成功?”赖进一步献计说:“现如今清兵失利,不久将被我们全部消灭,天国的大军正准备席卷东南,恢复汉人疆土。天王可下诏让北、翼二王来天京商议,议定后就假令二王带兵出发。东王见二王并不留在天京,对他构不成什么威胁,就一定不会阻止他们回京,天王陛下不就可以相机行事了吗?”洪听后十分高兴,计除东王就这样确定下来。此后就是1856年“天京事变”(又称“杨韦内讧”)的发生。

赖汉英的下落,一说死于“杨韦内讧”事件;一说死于清军“毒线”;但更多人的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时(1864年)他还健在,不久潜回家乡广东隐居。据说他曾长期生活在九龙一带,也曾到过孙中山的家乡香山,在外藏身及漂泊达40余载。直到1906年,见起义之事已彻底风平浪静,方返回老家花县。两年多以后以94岁高龄病逝,葬于炭步四角围五马岭下。几年后,其子将他的骨殖收贮于陶罐内,存放在赖屋村附近达20多年。1939年,其孙赖寿其将祖父遗骨迁葬于现址。

今赖汉英墓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民主水库左侧,土名金钩环山岗上。是赖汉英与妻汤氏的合葬墓,于1991年重修。墓为交椅形,用片石结砌。墓高1.4米、墓面纵深2.2米;碑高0.75米、宽0.35米,上书:“太平天国夏官副丞相讳汉英赖公之墓”。

[自荐]孙中山幼时听讲故事的老太平军竟是洪秀全妻弟?

南京赖汉英衙署遗址

[自荐]孙中山幼时听讲故事的老太平军竟是洪秀全妻弟?

孙中山幼时听老太平军讲故事雕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