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心接力”追自行车让人五味杂陈

 xiongmao007 2012-02-24


近日,日本环球旅行者河源启一郎在武汉丢失所乘自行车的消息成为网上热点。因该自行车价值1万多元,武汉警方予以立案,并连夜组织开展侦查工作。220日,在近五万名网友的爱心接力下,日本友人丢失的自行车已找回。对于武汉人民帮助他寻找自行车,河源启一郎表示了感谢。(221日《武汉晨报》)


一辆自行车丢失,原本是件稀松平常事,却引起武汉警方的高度重视,在接警后连夜开展侦查。更难能可贵的是,该消息引发近五万名网友的爱心接力,之所以受到如此厚待,无非是由于当事人是一位日本友人。


当然,对待日本友人,我们理应全力予以帮助,无论从政府还是从民间层面,都应该体现出中国人的爱心与素质。但如此兴师动众地立案、查找,难免让人觉得过于夸张,或者一时无法让人理解。因为按照常规,中国人丢自行车再正常不过,有见过警方立即立案,连夜开展侦查的吗?退一步说,即便丢的是一辆价值不菲的汽车,恐怕也难以受到如此待遇,一辆小小的自行车引出一场“爱心接力”,应该说是皆大欢喜,但这欢喜的背后却有着难以言说的忧愁,说到底就是一种“外贵内贱”的鲜明对比,不仅比出了执法因人而异的巨大差异化,也比出了国人的“崇外”心态,让人感觉五味杂陈。


如果抛开日本友人的特殊身份不论,单就武汉警方的快速行动,足可以证明一点,不管是大到惊天要案还是小到丢失一辆自行车的小案,只要警方高度重视,将案件当作一件首要工作去做,破案无疑是指日可待。而现实中的情景却是,许多民众都有过遭遇抢劫、盗窃的经历,每每向警方报案,却被告知等待消息,结果大多是不了了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民众对执法部门的不信任。反观日本友人自行车被追回事件,警方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宣告破案,在惊叹警方破案神速的同时,却更多地引人思考,如果当事人不是日本友人,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丢失的自行车能顺利追回吗?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的公民,倘若相关部门“一边倒”地侧重于外国人,民众的基本权益如何得到保障?法律的公平正义又如何得到彰显?


就事论事地说,全力追回日本友人自行车,绝大部分民众完全能以宽阔胸怀接受,否则也不会出现五万人“爱心接力”的动人场景。只不过,我们的政府部门也应更多地体恤民众,只有将每个公民都当作外国友人一样“重点”对待,真正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才能推动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