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大夫” 文汇报首席记者 张裕 2012-02-24 头版 2月13日,天蟾逸夫舞台。这一晚,杭州越剧院要演《班昭》。一过5点,后台便忙碌起来。除了化妆,陈雪萍、叶惠萍等几位主演不忘“临阵磨枪”,接连跑到声乐教师翁思杰跟前“过堂”,试唱几段当晚的戏。翁思杰没有太多言语,只偶尔将并拢的手指举到眉心拉往远处,演员立即会意,重新打开牙关,吸通鼻腔,找到正确的发声“管子”。很快,后台回荡起干净、明亮的越剧唱腔。 演员们带着翁老师教的科学发声方法,信心满满踏上舞台,轻松自如地唱完了整出大戏。
唱得很累 陈雪萍说,翁老师是给了她艺术新生的“嗓子大夫”。而翁思杰说,自己的人生路绕了个大弯,这才以戏曲声乐教师的身份来圆儿时的梦。当年,陪同学去报考艺术院校的她,在考官面前唱了段越剧《黛玉焚稿》,竟“阴差阳错”考进了中国音乐学院。之后,她当过独唱演员,也做过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授。退休了,翁思杰忽然找到了为越剧做点事的机会和独特方式:把科学发声方法引入戏曲演唱。 戏曲演员唱戏,靠师傅口传心授,大多不知道如何科学发声。很多人因为演唱习惯有问题,一过40岁就开始破音频出,进而坏了嗓子,艺术生涯被迫画上句号。翁思杰自是惋惜不已:“40岁的演员正当年,嗓子破了岂不太可惜?”她自信能调治各种“病嗓”,让演员们都轻轻松松唱到六七十岁。她是被戏曲名导杨小青相中,请去杭州越剧院上声乐课的。杨小青当时又惊喜又疑惑:上海越剧院那位一开口唱戏声音就不停抖动的女演员,经过翁思杰数月调教,不仅声音不抖了,更唱出了清丽婉转的声音…… “嗓子大夫”?听罢杨小青的推荐,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也将信将疑。不过侯军是歌唱演员出身,知道科学发声方法的“厉害”,决定先让团里几位演员试试。那时,范派小生陈雪萍正紧张筹备个人越剧专场,目标锁定中国戏剧梅花奖。细细听过她的唱,翁思杰半开玩笑地说:“陈雪萍,你像是农民赤脚唱大戏。你看似有用不完的力气,其实唱得很累。” 陈雪萍点头称是。怎么会不累呢?唱了20多年戏,声带磨损了,还磨出了息肉;此次动完声带手术再办个人专场,她是想用梅花奖给自己的舞台生涯作个总结。 翁思杰告诉陈雪萍,如果演唱方法不对,声带就总在经受不规则的摩擦,时间一长,就可能产生声带小结和息肉。她耐心解释:声带是喉室里的两片韧带,薄而娇嫩;正常状态下,人吸气时,两片声带张开,发声时,声带闭紧,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此时喉部肌肉不能用力,否则肌肉会拉扯声带,久而久之,声带发声时将无法正常闭合,就会出现破音、怪音。不当的发声习惯倘若不及时纠正,声带继续遭受不规则摩擦,容易磨出“老茧”,也就是声带小结和息肉,就算没长小结和息肉,摩擦过度的声带发出的声音也会变得老气横秋。翁思杰最后给陈雪萍下了诊断:“我看你唱戏时脖子上青筋暴出,这就是喉部肌肉在使力。”
“上部共鸣” 陈雪萍有点不解:“我不使劲唱,观众能听清?”翁思杰接着解释:人声的声源体是在声带,但声带发出的原声其实很微弱,必须经过人体共鸣器官的共鸣,才能变得响亮。人有“下部共鸣”,即胸腔、喉腔、口腔共鸣,这是天生就有的;而演员研习科学的发声方法,是要打开“上部共鸣”,即鼻腔和头腔共鸣,使声音在人体内形成“整体共鸣”,变得丰满而圆润。没有“上部共鸣”的人,只有单声道的声音;有了“上部共鸣”,则如同拥有了立体音响。 如何打开“上部共鸣”?翁思杰教的办法简明、有效:把牙关打开,吸气时吸通鼻腔,这就给声音开辟了鼻腔和头腔共鸣的通道。演唱时,演员用上牙咬字,同时将字咬在门牙外,声音立即可从吸通的鼻腔抵达头腔;经过头腔共鸣,演员会意识到声音从眉心穿出,如同手电筒的光,集中而有力地向远处传送。翁思杰要求陈雪萍忘掉自己下巴以下的部分,用额头前的“面罩”来演唱,这样,喉部肌肉不再使力,连唱几个小时都不会感觉很累。 在翁老师指导下,陈雪萍尝试着唱起《梁祝·回十八》,反复几次后,她找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的“头腔共鸣”。当明亮丰满的声音在房间里萦绕时,饱受“病嗓”之苦的陈雪萍,不禁热泪盈眶。 当陈雪萍用这种纯净、明亮的声音上台演唱,赞美与批评一起出现。有人批评她的唱没了越剧韵味。 韵味,是中国戏曲唱腔中极受推崇的部分。以前看戏叫“听戏”,戏迷们摇头晃脑咂摸的就是唱腔里的那股“味道”。非议声中,有的学生打了退堂鼓,重新扯着脖子、暴着青筋唱戏。翁思杰从小爱听戏,尤其熟悉越剧各个流派的韵味特色,在之后的教学中,她开始注重如何以科学发声唱出韵味,常与演员一起琢磨。渐渐地,那些离去的学生又回来了。
“听声判病” 回来的学生中,有个叫吴素飞的女小生,才20出头。剧团里的人都说,她声带上肯定长了好几个小结,要不然,一唱戏怎么都是破音呢?翁老师试着给吴素飞练声,判断她声音没有病变。“听声判病”,是翁思杰在中国音乐学院时跟在喉科大夫黄平身边学得的本事。每当黄大夫用喉镜检查病人的喉咙,她就站在其后仔细观察,渐渐地也能通过听病人的发声判断声带状况了。翁思杰认为,吴素飞的问题,在于演唱时声带没有完全并拢,只要坚持做“闭口音”的声乐训练,她就能发出干净的声音。果不其然,经过1年多训练,吴素飞唱出了明亮、集中而有韵味的声腔。第二届“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上,她一举夺得金奖,连续做了两届“越女争锋”评委的罗怀臻不禁惊叹:“吴素飞的唱,简直脱胎换骨了。” 看到一个个“破了嗓子”的同行“起死回生”,越剧小生茅威涛、甬剧花旦王锦文、京剧武生奚中路、晋剧老生谢涛等名角,也都纷纷来找翁思杰“调理”嗓子。茅威涛很惊讶,由翁老师在一边“把”着,自己连唱3小时,嗓子竟一点不疲劳。翁思杰解释:“这是因为方法正确,声带没有被外力拉扯。”茅威涛琢磨一下又问:您怎么没教我如何运用气息啊?翁思杰哈哈大笑:“这正是我的绝招。戏曲演员在台上又要唱又要演,因此把科学发声法运用于戏曲,方法一定要简单易行。只要按我说的吐字、行腔、共鸣,气息控制也就包含其中了。不信,你唱的时候摸摸自己的肚子。”茅威涛一摸,腹部果然随着呼吸、演唱而有规则地起起伏伏……不由得,她对翁老师又添几分敬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