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下面我们练习几则材料的审题
2012-02-24 | 阅:  转:  |  分享 
  
下面我们练习几则材料的审题。

1、有一则材料是阅读诗人阿红的《奇观》:



啄木鸟飞来



紧张得每只手

都举起枪

啄木鸟是大树的医生,专门给树捉虫子,可现在大树看见啄木鸟飞来,怕的不得了。这是怎么了?仔细想一想,知道是大树讳疾忌医。所以这篇文章应该谈讳疾忌医的害处,谈讳疾忌医要不得。这方面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扁鹊见蔡桓公。我们可以联系现实,有哪些行业哪些人有这个毛病呢?有这个毛病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如果不这样做,又会有怎样的好处呢?我们就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写下去了。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夏菊花是武汉杂剧团的著名演员,她的顶碗绝技,享誉世界,令人叹为观止。有一次,一个学生去访问他,要她介绍经验。她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把那个学生带到她的宿舍,指着床下的一堆碎碗说:“这就是。”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记忆,却自以为全部掌握了,便辞别秦青回家。秦青并没有挽留他,而是在郊外的大路上设酒送行。席间,秦青打着节拍,纵情悲歌,那歌声慷慨激昂,撼动了林中的大树,阻止了天上的流云。薛谭于是赶紧向秦青道歉,请求跟师傅继续学习,不再提回家的事。

看这两则材料,内容上大部分不同,只是在某一点上相同。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交叉关系。对它们可以采取“排异求同”的方法,摒弃“异”的一面,探寻其重合点,才不至于被似是而非的表象所迷惑。

先看材料1包含的观点:

(1)精湛的技艺靠勤学苦练。

(2)失败是成功之母。

(3)事实最有说服力。

材料2包括的含义是:

(1)学习切忌自满自足。

(2)知错能改值得提倡。

(3)成就事业需要恒心。

(4)学习不可浅尝辄止。

(5)事实最有说服力。

(6)应该勇于另作人生道路的选择。

这样我们就可以挑选出其中的交叉项:事实最有说服力。

3、有位老师对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说:你在小学考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中学呢;你在中学考了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大学呢;你大学考了第一名,这不算什么,你还没有参加工作呢;你参加工作某了个好差事,这也不算什么,有了好差事,并不等于就有了好位置;有了好位置,不一定就能够扮演好你的社会角色。只有你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勇气和毅力创造了社会财富,你才算成功了,但这也不是最后的成功。

这位老师对一名学习差的同学说:你小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中学呢;中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大学呢;大学没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你将来还要走上社会呢;参加工作了,没有个好位置,这也不要紧,你还可以寻找,寻找不到也不要紧,你还可以尝试着做别的事,你就会对自己有所发现。也许你一直没有成功,这也不要紧,或许这是件好事,这反倒使你一直保持一种冷静、不自满、从零开始的良好竞技状态。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后成功的归宿。

我们看看这则材料该怎样选择一个角度确定立意呢?材料中有两句话耐人寻味——“只有你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勇气和毅力创造了社会财富,你才算成功了,但这也不是最后的成功”“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后成功的归宿”。

可见,这是一个涉及怎样看待成功的作文题。

(1)成功体现为努力追求的一种精神,一个过程,相对而言结果并不十分重要。在这一立意下,可记叙,可以论,可抒情。

(2)立足于故事中教师的因材施教,谈高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走向成功。由此入手,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均可。

4、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它在鸡舍里长大,所以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只老鹰了。”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是只鹰啊,应该一教就会的。”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决定把鹰放飞。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第三天,生物学家把它带到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翅膀,发出一声胜利的长鸣,冲向天际。

从这则材料看,我们可以得出:

(1)赞美产生动力,动力创造奇迹,奇迹源于激励。教育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可想当然或者一刀切。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支持,少一点讥讽,如果能这样,即使是我们所说的差生也会有奇迹发生。

(2)环境造就人。舒适的环境下造就不了富有战斗力的人生,成功的人生需要经历风雨和挑战。

(3)目标影响成长。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是鹰就应该翱翔于天际,而不能委身于鸡群之中。

5、画家黄幼吾有一手作画的绝招,能把有墨污的纸画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有一次,他对观众说:“请哪位观众上来把纸弄脏,我立刻能把脏纸画成一幅图画。”说毕,一位观众上来在纸上抹了两抹墨水,只见画家自信地握笔在手,先是就着墨迹画了两个圆圈,接着又画了两个葫芦,最后添枝加叶,三涂两抹。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葫芦小鸟图便画了出来。观众看后,报以热烈的掌声。

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两个观点:一是由有墨污的纸联想到社会上的“污纸”——失足青少年,对他们也应该像画家对待污点的态度一样,正确对待。二是由材料可以得到启发,做思想工作或做其他事情,也应该像作画一样,因势利导。

这样我们就可以如下开篇:

画家黄幼吾之所以能把沾有墨污的纸画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是因为他对这有污点的纸能正确看待,也就是不把它当成毫无利用价值的纸。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社会上那些“失足少年”,他们涉世未深,难免犯错误,可以说他们是沾有“墨迹”的纸。如何把他们转变过来,黄先生对待污纸的态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

画家黄幼吾在一张涂有墨污的纸上作画时,先是就着原来的墨迹画圆圈,然后又添枝加叶,结果画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图。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能根据墨迹原有特点,按照其原有形状,因势利导而成的。这说明,在作任何事情时,都要按照事物的规律,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6、“春雨秋月”喻人生

一古碑上面,刻写着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许敬忠的一段对话。李世民曰:“满朝诸卿,惟卿最贤,然亦有言卿之过者,何也?”许敬忠答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乐而玩赏,盗贼厌其光辉。天且不如人意,何况臣乎?”

谚语曰:众口难调。芸芸众生,形形色色,所属角色不同,所处角度各异,要想取悦于每一个人,难于上青天。更何况“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为人处世依正道而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内不惭于己,足矣。

我们可以写

(1)走自己的路

(2)岂能尽如人意

(3)横看成岭侧成峰

(4)善待他人议论

(5)兼听则明

7、望天树的境界

亚洲的热带雨林中,有着一种高达70米左右的擎天巨树,株株耸立于沟谷雨林的上层,是热带从林中最高的树木,一般要高出第二层乔木20多米。它姿态秀美,树干挺拔,直通九霄,刺破青天,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望天树。

望天树材质沉重,结构均匀,纹理通直而不易变形,是一种难得的优良木材。根据经验,材质好的树木生长速度都是十分缓慢的,而望天树却是个例外,一棵70岁的望天树,竟长到了50多米,胸径达到1.3米,这种生长速度,在树木中是罕见的。

在热带雨林中为了生存,树木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生存空间、阳光和水分的争夺和排挤,为了占地盘,有的枝繁叶茂,有的盘根错节,触目惊心。在丛林中,藤萝等寄生植物占了很大一部分,它们不能直立生长,为了生存,就要盘符缠绕在其他树木上,而那些枝繁叶茂的树木往往便于寄生植物的攀附。最终,它们会被寄生者牵绊,层层遮蔽,这样一来,枝杈众多已不再是它们的优势,而会成为影响它们向上生长的负担。

只有望天树是个例外,因为它的树干是通直的,绝无一个分叉,这根唯一的主干,使得望天树在丛林的纠缠于争斗中独善其身,它不为外界因素所扰,仰视苍穹,专心致志地向上生长,生长,直到有一天,自己高耸入云,达到一览众树小的境界。

读完了这则材料,我们会有怎样的第一印象呢?有这样一副对联:盛世不遗贤,腹有诗书气度显;青年宜立功,心无旁骛天地宽。不妨试一下,在自己内心树立一个远大目标,然后忽略身边那些利欲得失,并心无旁骛地向着目标不懈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你也许便是人群中的一棵望天树。

我们在立意的时候,可以选择下列角度:(1)专注(2)生活的智慧(3)优势与劣势(4)见大而忘小逐鹿不顾兔等。

8、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作文中给出的材料: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大量现象也涌进了我们的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文化生活做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我们请大家做一个拟题练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是不是对这段文字已经抓住了它的要害。

1、我们可以使用一下引用的方法——引用、化用和借用

(1)化用歌名:“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假如没有你”“让我欢喜让我忧”“八度空间”

“借我一双慧眼”

(2)借用影视片名“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文化”“文化生活——追追追”

(3)借用广告语“我的地盘我做主”

(4)借用旅游胜地地名“我心中的香格里拉”“庐山烟雨浙江潮”

(5)借用诗词“繁华落尽见真醇”“莫让浮云遮望眼”“开窗放入大江来,吹尽狂沙始到金”

(6)借用警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审视、明辨、笃行”“唐诗过后是宋词”“物物而不役于物”“以主人的身份上路”

(7)借用书名“守望经典”“谁偷了我们的审美”“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

(8)借用科学术语“文化守恒定律”“当心缺钙”

2、可以使用比喻修辞:

例如“给文化做一次深呼吸”“被催熟的果实”“拒绝文化面包”“我不要薯片”“海绵与滤纸”“速溶咖啡与西湖龙井”“配餐与主食”“文化健身”“寻望那一片星空”“寻找沙漠里的绿洲”“如雾如雨又如电”

3、可以用悬念法“当经典遭遇流行”

也可以用“文化,丰富多彩!”“生命因你而精彩”“文化启示录”“抚平被扯皱的经典”“任是流行也精彩”等。

总之拟好了一个准确、醒目、新颖又简洁的题目的时候,就表明你的审题这关就可以“过”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灵心慧悟识庐山

下面我们具体谈一下审题问题。

一、人们总习惯地把作文命题分为: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1、命题作文的典型格式是题目+要求。题目就是一个词、短语或者是一个句子,这就是作文题的核心。对题目要理解得准确全面,要“咬文嚼字”,不放过题目中任何一个字眼,特别要审清构成题目的词语包含的意义范围。正确理解标题的字面意思,深入理解它的虚指意义或象征意义。命题作文大都有一定的标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题眼”,对“题眼”细加推敲,才能抓住重点,防止跑题。如2008年安徽卷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就可以将其分解成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带着什么出发?感动。②带着感动去干什么?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又出发到哪里去,去做什么。所以具体的落脚点应当在“感动”上,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了;写作的重心在于“出发去干什么”。由此我们可得出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是要抓住“感动”和“出发”。

例如“雕刻心中的天使”,“天使”与“雕刻”都应该有象征意义。“天使”象征自己心中善良美好的想法念头乃至高尚的道德品质,“雕刻”的喻意就成了“培养”“慢慢形成”等意义。整个题目就有了净化心灵,提高素养和道德情操的意义。例如辽宁的“今年花胜去年红”中的“今年”“去年”和“花”都要探究出其象征意义,才能写出深刻的言之有物的文章来。2008年天津卷试题是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人之常情”,是指人们通常有的感情、想法以及处事中普遍遵循的情理。人之常情属于主观范畴,不能理解为纯粹客观的现象、事理或者规律。人之常情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可以写“小我”,可以写集体,甚至可以写民族和人类。人之常情可以正面谈,也可以反面说,把它作为中性词来理解也未尝不可。总之范围可以很广泛,所写内容雅俗皆宜。最好能通过它写出某种情趣、某种心境、某种认同、某种追求。例如“关照关照了”“打狗还得看主人啊”“下不为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等。

2、话题作文有直接给出话题的,例如08年山东卷: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写好这个题目,要抓住里面的三个关键词:春,草,青。春是条件,也是原因,青是结果,也是表现。但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还是在一个“自”上,“自”就是自动,不需要人为干涉,有功到自然成的意思。也有尊重规律的意思。

话题作文也有先给出材料,然后由材料引出话题的,这里的材料只是为了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境界,最终的落脚点是它所给出的话题上。它和材料作文的区别在于,材料作文是不给你指定固定的话题的,它通常的要求是: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完成一篇作文。也就是说材料作文中的观点一定要从材料中来,抓住材料的核心,选准一个角度,进行写作。因此写材料作文的时候,我们要求是要引材料的,如果所给的材料较长,就可以概括地,用简短的话把材料转述清楚,否则的话我们就不知道你的观点从何而来,如果你选的角度和这则材料背道而驰或者是离得很远,那就会被视为偏题或者是跑题。例如我们所熟悉的“诚信”为话题的文章,材料中讲了一个渡江人在风浪很急必须要扔掉一个包裹的情况下,把身上背的一个装载“诚信”的大包给扔掉了。由此给出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到诚信引出为止,这个材料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下面的创作就可以由你自由发挥了。如果你还想运用这个材料是可以的,像有的考生就以“诚信”落水之后展开故事情节,有的写掉进水里的“诚信”被打捞上来后记者前来采访的事情。这样写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如果根本就不涉及这个故事,例如我们熟悉的当年一篇用文言文写成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写的是关羽的坐骑赤兔马之死的故事,也是完全可以的。那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作者以娴熟的文笔和奔放的感情赢得了考官们的青睐,但实际上那篇文章在审题上是并不成功的,因为关羽的主要特点是“忠义”而并不是“诚信”,恰恰是因为关羽不讲诚信,不归还荆州,才会败走麦城的。所以说话题作文的写作空间相对来说是非常广泛的,因此一度很受青睐。但正因为它的写作空间很广泛,使得考生“宿构”之风一度盛行,而难以考察出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构思成文的能力,所以现在很多省市高考作文题又回归到了材料作文时代。

3、材料作文

根据材料的特点,材料作文可以概括分为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文字材料又可分为寓意性材料和现实性材料,图画材料一般都是寓意性漫画。

寓意性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我们首先要思考材料的针对性,进行问题追溯。寓言往往都直指社会痼疾,针砭时弊,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任何一个被人关注的材料都一定隐含着某些社会问题,只要联系社会生活就一定能找到材料的核心,抓住它所影射的社会现实。

找到材料的核心后,要把寓言中的现象与现实社会中的事例相联系,挖掘出原材料的现实意义,否则它就失去了生命力。

然后就是多方联想,多角度思考。寻找出最为合适的写作角度,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步的审题,为后面的创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来看看08年全国卷中的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写作要求: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寓意也比较好理解,整体看就是人的动机和结果有时可能不一致。有些人是抱着好心去帮助别人,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比如教育问题,父母教育孩子绝对是出于好心,但却往往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的,并没有顾及到孩子的需要和感受。这个观点是最容易被发现的,也是比较容易写的。但这个观点却不是唯一的。例如我们还可以从老鹰的角度来确定立意,要学会等待时机。有一篇满分作文就是从老鹰的角度来写的,写了老鹰的看清事实、引而不发和坚持不懈三部曲,最终取得了胜利,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老鹰的哲学,让自己成为一个勇敢的充满智慧的成功者。也可以从小海龟的角度来立意,要学会更严密的分析和判断,做事不能简单化。

我们再来看一篇材料作文,是2006年的全国卷。

一只老鹰从鹫峰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已经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它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看见了,问只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时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他也很可爱呀!”

这段材料如果从乌鸦的角度来写,可以立意为“自我认识”“认识自己与他人”“聪明的代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来看,也就是孩子最后说的那句话“它也很可爱呀”,写“向强者学习应该鼓励”“像乌鸦致敬”等;从小男孩和牧羊人的角度来看,可以立意为“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多用欣赏宽容的眼光看人”等。

也有考生从孩子和牧羊人的说法来写的,他说牧羊人的说法是现实的、注重结果的,而孩子的说法是理想的、注目行为的,以这两者作对比,来反映社会中存在的类似现象,立意也是很具有现实性的。























2









献花(0)
+1
(本文系花落会开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