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暑

 俯牛山人 2012-02-24

每年的处暑节气是从8月22或23日开始,到9月7日或8日结束。“处”在先人的概念中是“终止”的意思,而“暑”是热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天气即将过去,意味着我国许多地区的气温状况将出现转折,逐渐下降。
   

处暑节气概述

  人们在暑气中走过了立秋,走过了三伏,迎来了一个走出炎热的节气──处暑。每年的处暑是从8月22或23日开始,到9月7日或8日结束。
  

处暑: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

  处暑和大小暑一样,都是直接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不过处暑是一个让人们期盼的节气。
  处暑的“处”在先人的概念中是“终止”的意思,而“暑”是热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天气即将过去,意味着我国许多地区的气温状况将出现转折,逐渐下降。尤其是北方许多地区,处暑期间,早晚凉爽,中午炎热,昼夜温差大,是热节之尾,凉节之首。
  

处暑:北方开始秋收 ,南方开始秋种

  农谚说“处暑三日无青谷”。处暑期间,北方地区汛期已过,秋高气爽,十分有利于早秋作物和果品灌浆作物的成熟。首先是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都比夏天雨季有所增加,增强了的光合作用对有机物的合成十分有益;其次是昼夜温差加大,夜间温度变低,又大大减少了植物的呼吸消耗,致使植物体内的干物质积累很快;第三是空气干燥,有利于植物种子脱水成熟。正可谓秋高气爽催物熟。故有“秋不凉,粒不黄”之说。
  西北、东北、华北的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秋收。谷子,春玉米,高梁等先后成熟收割,棉花开始采收。所以北方民间有:立秋处暑天渐凉,要割玉米和高梁。
  在南方,秋马铃薯要在9月初之前播种,秋豌豆、青菜、萝卜、大蒜等也要开始分期播种了。
  

处暑:举行一年一度隆重的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 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7年第十届中国开渔节,9月6日至9月16日在浙江省象山县举行。
  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昙花多开处暑时。
  充满神秘色彩的昙花, 多在处暑时开放,因为处暑期间昼暖夜凉的气候特征与昼热夜凉的沙漠天气气候有些相似,而昙花的原产地正是在美洲墨西哥至巴西的热带沙漠中,晚上开花,可以避开强烈的阳光曝晒;天长日久,昙花便在寂静的深夜中独自绽放,生命短如流星一般。
  

处暑期间南北方的天气气候

  

北方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只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擦拳磨脚,小露锋芒,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下沉、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
  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南方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但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多的月份之一,该月热带气旋平均生成5.3 个,仅次于8月份;而本月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有1.8个,与8月份相等。
  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暴雨,对华南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降水强度一般呈现从沿海向内陆迅速减小的特点。疾风暴雨带来洪水地质灾害仍需关注。
  

华西

  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
  

其他

  进入9月,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
  

处暑期南北方气温表现的差异

  步入处暑,我国许多地区没有走出夏季,虽说白天依旧是艳阳高照,但到了早晚却有着丝丝的凉意。就拿长江流域来说,这时候的昼夜温差可由前阶段的7-9℃增大到10℃以上,最大可达15℃左右。昼夜温差加大,是南北方的共同点。但南北方在气温方面还有着不同点。
  

北方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纬度差异很大,北方地区首先受到大陆西北季风的影响,气温下降的幅度比南方略胜一筹,9月初,我国西北、东北、华北的部分地区(北京)已经进入秋天,虽然中午温度较高,但持续时间短,大体上没有酷热难耐的感觉 。
  

南方

  处暑期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夏季。不少地区,各年气温的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年份,气温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早晚下降的比较明显,但再创当年的极端最高气温几乎是不可能了。伴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形成的雨水天气,使暑热难熬的情形得到缓解。
  但有的年份,江淮、江南的不少地区就像华南(台湾省)处暑期的气候一样,炎热不减,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和“立秋处暑,热死老鼠”的说法。
  如果遇到大气环流异常,副热带高压位置比常年偏西偏北,且中心强度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特别炎热的持续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可以延续到处暑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往往用“秋老虎”来形容。其炎热程度可以与“三伏”相提并论。如2003年我国浙、赣等省出现的高温。
  另外,在南方,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还会出现,湿度仍然不减,处暑期间,南方地区的人们基本上没有摆脱潮湿闷热的束缚。

  

处暑节气气象条件与农事活动

  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全国华南处暑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