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国名酒考--明代的七大名酒
2012-02-24 | 阅:  转:  |  分享 
  


明代的七大名酒

--中国名酒考

李万鹏

明代的七大名酒,约形成于正德、嘉靖年间,有常饮和入药两个系列,其中的酒品名称大同小异。顾清(1460—1528)在《傍秋亭杂记》中记载:“天下之酒,自内外发。若山东之秋露白、淮安之绿豆、括苍之金盘露、婺州之金华、建昌之麻姑、太平之采石、苏州之小瓶,皆有名。”正德时汪颖在《食物本草》中提到七种入药用名酒是:东阳酒、处州金盆露、江西麻姑酒、金陵瓶酒、山东秋露白、淮安绿豆酒、苏州小瓶。

汪颖所说的七种酒,只有东阳酒没提产地。从《食物本草》的成书来看,其产地应为东阳县。该书原为东阳人卢和编著,故省去产地,而列为七大名酒之首。明代的东阳县属金华府,所以东阳酒又称金华酒。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说:“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此,常饮入药俱良。”此说与同时代人冯时化《酒史》中所谓:“金华酒,浙江金华府造,近时京师嘉尚”云云,又有差异。有关材料颇多,可另作专文辩析,但并不影响东阳酒即金华酒的说法。

由上可见,颐清和汪颖开列的七大名酒,有六种完全相同,所不同的一种,顾文为太平之采石,汪文为金陵瓶酒,二者都出自长江下游的江边城镇。七大名酒当时最盛行的是顾文中的前五种,直到清初还享誉不衰。

山东秋露白,顾清列为七大名酒之冠,汪颖评作“色纯味洌”。王世贞(1526—1590)在《酒品前后二十绝》中介绍较详,称道之中,间有微词。该诗之九小序谓:“秋露白,出山东藩司,甘而酽,色白,性热,余绝不喜之。臬司因有改造,终不能佳也。惟德府王亲薛生者,收莲花露酿之,清芬特甚,第不可多得耳。”诗云:“玉露凝云在半空,银槽虚自泣秋红。薛家新样莲花色,好把清尊傍碧简。”看来这是一种高梁烧酒,王世贞讨厌他的甘而酽,容易醉人。明清之间,开封也有秋露白,据《如梦录》记载,市肆中与烧酒一起沽卖。周亮工(1612—1672)在《书影》中也有贬词,说:“汴中以中牟之梨花春为第一。……视汴之秋露白,不止有仙凡隔。”王、周品酒与袁宏道相同,以清醇爽洌为上品。

淮安绿豆酒,亦称豆酒,隆庆间冯时化在《酒史》中作淮南绿豆酒。汪颖说:“淮安绿豆酒,曲有绿豆,能解毒。”此或从药用角度而言,实际京师相当珍贵。万历间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载:乡试场上下马二宴,上席“豆酒一尊”,上中席“薏酒一尊”。乡饮酒礼,上席“豆酒一坛”,上中席“豆酒一坛”“料酒一坛”,万历间刊陆嘘去的《世事通考·酒名类》也首列“豆酒”。《金瓶梅》中四见豆酒,。描写为“碧靛般清,其味深长。”清初的闽浙等地,亦多有豆酒。宋祖谦《闽酒曲》之十六有“煮豆染萁泣绿珠”之句,自注:“绿豆和酿,蛛亦沉厚”。乾隆间《绍兴府志》载:“府城酿者甚多,而豆酒特佳,京师盛行。近省城亦多用之。豆酒以绿豆为曲也。”

括苍金盘露,顾清列其为七大名酒之三。汪颖作处州金盆露,说:“水和姜汁造曲,以浮饭造酿,醇美可尚,而色香劣于东阳,以其水不及也。”括苍,今浙江丽水县,隋置处州,在括苍山下,顾清所谓的括苍即汪颖所说的处州,金盆当是金盘之讹。王世贞《酒品前后二十绝》之十一小序谓:“金盘露,出处州,佳在南品之上,亦以不甘为难耳。”诗云:“空传仙掌擘青霄,可似真珠写小槽?白露白云都不要,温柔乡里探春醪。”

婺州金华酒,汪颖作东阳酉,列其为七大名酒之首,说:“入药用东阳酒最佳,其酒自占擅名。《事林广记》所载酿法,其曲亦用药。今则绝无,惟用麸面、蓼叶拌造,假其辛辣之气,蓼亦解毒。清香远达,包复金黄,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其水称之,重于他水,邻邑所造具不然,皆水土之美也。”此与王世贞听咏的金华酒相同。《酒品前后二十绝》之十二小序谓:“金毕酒,色如金,味甘而性纯,食之令人懑懑。即佳者,十杯后舌底津流旖旎不可耐。余尤恶之。”诗云:“欲沽春酿解春愁,烂漫华胥境里游。无奈平原伴愁住,令人常自忆青州。”婺州,隋于东阳郡置,元为婺州路,明改为金华府。此即金华酒产地称金华府又称婺州的原因,大约也是金华酒又称东阳酒的原因。《世事通考·酒名类》有“金华酒”,《宛署杂记》多场补办家伙,竟用“金华酒坛二百五十个”。《金瓶梅》中金华酒描述最多,

凡三十见,以“甜”或“好甜”著称。

建昌麻姑酒,汪颖作江西麻姑酒,以建昌在江西之故,说:“酒以泉得名,而曲有群药。”其实泉又以麻姑的传说而得名。颜真卿官江西抚州时,曾作《麻姑仙坛记》,今仍有麻姑献寿、麻姑送酒等说法。《酒品前后二十绝》之十六小序谓:“麻姑酒,出建章,味多甘,以浓郁为主。尤在金华之下。”诗云:“邮使远将亦可怜,怪来瑟缩空流涎。麻姑纵有丹砂术,不作人间第一泉。”建章,不见于《中国地名大辞典》,或即建昌之讹。王诗的“丹砂术”和“第一泉”句,可看作是汪文“以泉得名”和“曲有群药”的写照。《世事通考·酒名类》有麻姑酒,《金瓶梅》中凡四见,并有双料麻姑酒的描述。沈德符(1578—1642),在《万历野获编》记“京师俗对”有“麻姑双料酒,玫瑰灌香糖。”可见该酒确有双料的。《如梦录》载:开封端午节送礼用“麻姑瓶酒”。此举或有辟邪之意。宋祖谦《闽酒曲》之五有“处处风帘傍酒垆,白甜新醅及麻姑”之句,则说明清代福建也出麻姑酒。

太平采石酒。明代的太平,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有采石矶,据说是李白酒醉水中捉月淹死之处,酒因此而得名。

苏州小瓶酒,颐清列其为七大名酒之七,汪颖也列其为第七,说:“苏州小瓶,曲有葱及红豆、川乌之类,饮之头痛口渴。”























1









献花(0)
+1
(本文系时空梦想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