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望红旗渠 老照片

 青菁 2012-02-24
 
回 望 红 旗 渠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红旗渠通水时的欢庆场面,红旗渠通水的日子,十里八乡的人们汇聚到渠口,争先目睹水到来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今天用一组来自网络的老照片,回顾红旗渠如火如荼的建设历史,难忘的瞬间,记录林县人民艰难困苦玉汝而成的伟大岁月……

  “一担水, 一条命;一碗水一家人”。说的是民国初,林县任村桑耳庄村桑林茂,大年除夕爬上离村七里远的黄崖泉担水,等了一天才担回一担水,新过门的儿媳妇摸黑到村边去接,不小心把一担水倾了个净光,儿媳妇羞愧地回屋悬梁自尽了。而“一碗水,一家人”,是说一家老小男女用一碗水洗脸,大人洗了小孩洗,男人洗了女人洗……当时林县缺水的现象由此可见,而早日修建一条水渠就成了林县人梦寐以求的最大愿望。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祖祖辈辈盼望的水啊,终于来了......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人民日报社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解放前流传的民谣: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纪录着林县人们贫苦的生活景象。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已故)等主要领导走在修渠大军的前列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林县县委书记杨贵1960年任林县红旗渠建设总指挥 此前在新乡火车站向毛主席汇报引漳入林工程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凌空除险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红旗渠工地铁姑娘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除险英雄任羊成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丰收的喜悦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1968年,夺丰渡槽建成后,十年时间跟踪拍摄红旗渠的河南老摄影家魏德忠,留下的当时老照片。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红旗渠建成后,流传甚广的宣传画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沿石级向上可以到达开凿在半山腰上的水渠,当年突击队穿山开凿的水渠洞被命名为“青年洞”

[转载]回望红旗渠(三)老照片 <wbr>历久弥新 <wbr>激励后人 <wbr> <wbr>编

青年洞,周围山壁上有李先念、郭沫若和江泽民的题字。上壁上还挂着一面党旗,党旗下竖立着入党誓词牌,这里成为青少年及干部廉政教育基地

   令我们惊讶的是,一大早在林州城区的空中竟然响起《东方红》旋律,吃早饭时我们有几个人不约而同的询问这个事情,难得的是,在今天的林州一如既往地延续着红旗渠时代每天早晨7时整播放《东方红》乐曲的惯例,这是记录红旗渠故事的见证,是我们打开红旗渠历史的新引擎,毫无疑问也是对毛泽东时代的真实再现。今天我们也可以骄傲地告诉后人:修建红旗渠的过程,载入了林县历史、中国记录,人类史册。

   今天用一组来自网络的老照片,回顾红旗渠如火如荼的建设历史,难忘的瞬间,记录林县人民艰难困苦玉汝而成的伟大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