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战剂作为战略武器针对特定人口长期施用

 xcaq 2012-02-25

 美国军方曾公开提出,“可以发明一种生物战剂作为战略武器针对特定人口长期施用,其效果能够使目标人群绝育,致癌,或体质退化。(Sterilizing, oncogenic (cancer-causing), or debilitating agents could be created for use as a strategic weapon against a target population for long-term effects.)”——什么样的东西能够担当这样的战略武器呢?

    首先,这种战剂必须是隐蔽的,必须通过欺骗手段诱骗目标国家长期使用,甚至是目标国家主动要求使用,程序上完全合法,形式上符合国际法以及各种贸易惯例。

    其次,这种战剂必须能够有合理的理由和有效的途径投送到目标国家目标人口的较大比例,是战略性的投送,而不是仅作用于少数人。

    第三,这种战剂的效果必须是慢性或隐性的,所提到的绝育、致癌、体质劣化,均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到,并且很难直接取得证据,与进攻方投送战剂的因果关系难以证明。

    第四,这种战剂的打击后果将对目标国家的综合国力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削弱其国防实力。

    相应地,这种武器用于进攻,难以发现,难以取证,难以反击,因此使用门槛远低于任何其他武器。

    那么,具有隐蔽绝育功能(或致病效果)的疫苗是不是这种战略武器的一种呢?疫苗恰恰可以最大限度地抵达目标人口,投送力度极大,并且容易找到推广的理由,比如防范麻疹瘟疫等。

    从这个角度审视,我国麻疹疫苗已经部分被外国插手,有迹象表明有关方面正打开大门允许外国公司控股我国疫苗生产企业——这样下去,敌方将具备对我国施用战略性生物战剂的多种渠道和全部条件,取得绝对主动地位。

    我国本已建立有效的计划免疫体系,疫苗完全做到了技术自主。而令人万分震惊的事情却一再发生,先是在2009年引进美国NYMCX-179A甲流毒株,用不可思议的87天匆忙推出“盼尔来福”甲流疫苗,注射了8000万人,复又在2010年用经过外国处理的毒株生产麻疹疫苗,莫名其妙地给超过1亿人突击注射,仅仅这两次疫苗注射即覆盖了我国1.8亿人口。如果这些疫苗被外国做了手脚,后果不堪设想。对此,卫生部可曾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国家安全意识吗?!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等国家的有关机构从来没有停止过采集我国人种基因样本。2010年,美国一家名为西海岸临床试验(WCCT—West Coast Clinical Trial)的机构在全美大范围采集华人的基因样本,分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的体检项目,并且提供车马费,最高达6615美元,要求参加者必须为到达美国不满5年的华人。——而美国军方研制新型生物武器的途径之一就是“对战剂进行修饰,使之可以针对特定人群的遗传或养育特征。”

    我国在技术手段方面十分欠缺,病毒以及基因检测手段落后、受制于人,不能满足国家安全需要。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甚至不具备P4级实验室。这些,都使我国在美国面前处于单向透明状态,我国甚至不能及时有效识别美国的生物威胁行动(不论是事故还是蓄意),遑论采取应对措施了。

    在这种情况下,听任外国人插手我国疫苗研发,任由外国机构收购我国疫苗企业,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鉴于疫苗问题的复杂性,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应当引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对麻疹疫苗,建议对以下问题展开严格调查:

    ——我国麻疹毒株,究竟是什么时候,谁人依据什么理由批准,具体由哪些外国机构进行了纯化处理?处理过程我国军事医学部门是否全程监控?

    ——外国机构处理我国麻疹毒株,是否要求我国付费?数额是多少?

    ——我国经过外国处理的麻疹毒株及其培养基是否进行了基因测序等检查与鉴定工作?

    ——我国对经过外国处理的麻疹毒株及其培养基是否保留了样本?

    ——我国何机构通过何种形式确认或担保外国在处理麻疹毒株的时候,如何排除以下可能性:由于事故或者故意,外国机构或个人在培养基中置入了我国尚未认识的致病病毒或有害基因?

    ——外国处理我国毒株,是否签署过协议?协议中对疫苗伤害后果是否有追究责任和陪产的条款?

    疫苗事关我国人口安全,对儿童具有100%的强制覆盖性。疫苗作为新型战略性生物武器载体,国外一直在研究,我国对此应当提高警惕,切实构筑有针对性的、有效的防线,确保我国人口安全。对于配合外国势力插手和渗透我国疫苗研发环节的个人和机构,应该展开国家安全调查,防止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已经造成损害的,必须严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