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子应邀到朋友家吃饭 与朋友同住的婆婆让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朋友的婆婆虽然年事已高 满头白发 但仍把自己打点得高贵整洁 而且脸上始终带着一抹微笑 她与媳妇之间的互动 只能用「相敬如宾」四个字来形容 媳妇端茶水来 婆婆连忙说: 「真是谢谢妳 麻烦妳了」 在餐桌上 婆婆对媳妇的手艺赞美连连 做媳妇的帮婆婆夹菜 婆婆更是不断地道谢 女子见状 不由得羡慕起好友 能有这么一位有礼貌 高雅的婆婆 更羡慕她们婆媳之间的互动 用餐完毕 女子客气地对朋友说: 「真是谢谢妳 招待我这么一顿好菜」 婆婆听了 也连忙对媳妇说: 「我也要谢谢妳做饭给我吃」 然而 婆婆接下来说的话 却让女子听得一头雾水 婆婆又说: 「我又不认识妳 妳还对我这么好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妳」 事后 女子忍不住问朋友 为什么她的婆婆说出这样奇怪的话 朋友这才说: 「其实……我婆婆得了老人痴呆症 已经好多年都不认识我了」 女子听了不免一愣 但也只能安慰地说: 「不过妳们之间的关系依然很好 这样就够了啊」 「其实婆婆生病前 我们的关系剑拔弩张 无论我做什么 她都嫌东嫌西 处处看我不顺眼 直到她生病以后忘了我是谁 我们的关系才逐渐改善……」 朋友叹了口气继续说: 「这其中的差异在于 她生病前 把我当「家人」 她生病后 把我当「陌生人」啊」 这则让人感叹的故事 反映出许多人待人接物时的通病 ------对于「外人」 总是谦恭有礼 甚至百般忍让 但对于「家人」的态度却完全相反 我想 这是因为我们总觉得 家人是「自己人」 而且我们在「自己人」面前 总会不知不觉展现出最苛刻的一面吧 我有一个朋友跟老公吵得不可开交 甚至想要离婚 导火线竟然只是 她先生总是忘记关阳台的灯 「这么一点儿小事 有这么严重吗 妳帮他关掉 不就成了」我说… 但她斩钉截铁地说: 「不行 他一定要养成关灯的习惯 否则不知道要浪费多少电费」 「不然妳在阳台装个自动传感器 这么一来 有人到阳台灯会自动开 人走了灯会自动关 不是很方便吗」 我继续替她出主意 但朋友又让我碰了一鼻子灰: 「不行 这样岂不是太便宜他了」 这样的心态 真让人哭笑不得 这么容易解决的事情 她不但不愿意解决 还认为不能「让步」 否则就「输了」 但夫妻相处又不是在比赛 谁进谁退 谁输谁赢 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与家人之间的感情 其实也是需要培养的 何不从现在开始 对家人少一点批评 多一点赞美 少一点吹毛求疵 多一点包容…… 你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 婆媳问题 夫妻问题 亲子问题 竟也在瞬间消失了呢 ~心灵小语~ 对待「外人」时 我们总是谦和 有礼 包容…… 那么 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相同的态度 对待身边最亲近的「家人」呢 换个方式 我们会更容易得到家人的亲近与喜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