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一例探索性治疗

 无我无他 2012-02-26
高血压一例探索性治疗
某男,68岁,离休。
主诉:头沉闷不舒三年余,伴倦怠无力。
病史:2000年因腹痛确诊为胆管结石,住院实施胆囊切除术,02年因情志不畅出现头晕头痛,经查发现血压高,经服降压药很快改善;06年因精神刺激,诱发脱发,三个月期间,发脱殆尽,经治不效;07年旅游期间,无意体检中发现血压高,至此经常服用复方降压片,血压常在160/65之间,其他未查出异常。
主症:头沉闷不舒,喜手按抚,用热毛巾外敷也舒,面色稍暗光泽不鲜,左眼似有翳遮挡稍影响视力,经查:左眼动脉硬化,右眼曾眼底出血,眼皮似松弛无力;常易感冒,疲乏无力,精神不济;痰饮多,咯痰不利,头易出冷汗,出汗时易心悸,食则缓解;形寒下肢冷,大便不畅,一次排便不尽,餐后再便,不稀成型;小便尿臊味重,睡眠失眠梦多,嗜烟喜饮茶水,性格多思忧虑刚燥,
舌质淡胖水滑有齿痕苔薄,脉左右弦滑细,左尺沉弱。

思考
经云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患者年岁已高,肾阳虚弱,寒湿内生,寒主收引,性格急躁而刚,血脉紧张度增高可致收缩压增高,体质虚弱,舒张压偏低,脉压差偏大;肝肾虚寒,浊阴上逆,头常沉闷不舒喜温细按,头冷汗出而下肢冷,易感冒而常疲乏,治疗应用温潜之法。
病机为 阳虚水甚 浊阴上逆
选方 真武汤温阳化水,代赭吴茱萸汤降逆浊阴。
处方:制附子10 茯苓15 炒白术15 炒白芍20 吴茱萸20 红参10 桂枝10 泽泻30 猪苓10 柴胡10 干姜10 黄芩10 赤芍15 桃仁10 代赭石30 炙甘草10
姜枣 3剂。隔日一剂。



患者是本人的老病号,由于经常感冒,用成药不效,所以常服中药治疗,效果很好。
患者虽然是虚寒性体质,但多年来,每逢感冒,我几乎都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而取效,这也是我一直不敢冒然应用温潜法治疗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记得06年春节前,患者感冒,主要是疲乏无力、咳嗽痰多,恶寒身痛,20多天打针输液不效,病越加重;腊月29时,本人用白虎加人参汤大剂,日一剂半,次日精神大增,后调养一周而安。
08年4月3日
头闷、异常疲乏嗜睡多日,时感冲气上逆头出冷汗,恶寒痰多,睡眠不好,阴囊出热汗,舌质淡白水滑,脉右浮弦,左脉虚弦细。
诊为内元不足,伏邪内蕴。
处方 生石膏30 生山药20 炙甘草10 白茅根20 红参10 蝉蜕10 薄荷10 黄柏10 泽泻15 柴胡10 半夏10 黄芩10 炒枣仁15 桂枝10 茯苓20 制附子10 炒白术15 山芋20 生龙牡各30 丹参20 熟地20 龙胆草6 炒白芍20
姜枣 3剂

患者是本人的老病号,由于经常感冒,用成药不效,所以常服中药治疗,效果很好。
患者虽然是虚寒性体质,但多年来,每逢感冒,我几乎都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而取效,这也是我一直不敢冒然应用温潜法治疗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记得06 ...
08-04-06服药2剂,头剂略感嗜睡加重,2剂即精神好转,睡眠也改善,大便微溏,稍不爽利,血压130\60mmhg,舌如前,右脉弦滑,寸关稍浮,力稍减,左脉弦细,力稍增。
继续清除余邪,调理气机 温肾助阳
处方 生石膏30 生山药20 炙甘草10 白茅根20 红参10 薄荷10 炒杏仁10 厚朴10 黄柏10 泽泻15 柴胡10 半夏10 黄芩10 桂枝10 茯苓20 制附子10 炒白术15 山芋20 生龙牡各30 丹参20 细辛3 干姜6 五味子6 陈皮10龙胆草6 炒白芍20
姜枣 3剂
08-04-11
服药期间,头闷、疲乏、睡眠均明显好转,舌质淡滑,脉左右虚弦,两关稍浮
继用温补脾肾 疏肝活血法巩固
处方 制附子10 茯苓20 炒白术15 炒白芍20 柴胡10 制半夏10 红参10 炙甘草10 黄芩10 桂枝10 生龙牡各30 丹参20 赤芍15 桃仁10 炒枣仁15 炒杏仁10 山芋20 熟地20  枸杞20
姜枣4剂
后诸症皆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而提供。
患者年龄已高,身体较差,治疗为了改善体质,提高生命质量,尽力防患于未然。全面调理才是正题,不想局限于高血压一症,高血压只不过是诸症中的一个临床表现而已。
本着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和作为医生的 责任心,一直对本病例进行思考,以寻求良法,西药没有什么良策,中医治法繁多,未成体系,按图索骥,难取治验,只能辩证论治,亲身实践探索了。


看病者是柴胡类方症为主,相信小柴胡加石膏汤可用,这方而面胡希恕遗作有详论.

服药三剂,头闷稍有减轻,无上火之感,继服前方三剂;
刻诊:头闷稍减,精神稍增,面色稍增光泽,服药后自觉胃脘有热感,但不无不适;头仍易出汗,痰涎多质稀易咯,二便如前,舌质淡水滑有齿痕苔薄,右脉弦滑缓有力,寸关稍浮,尺小沉弱,左脉总按弦缓,寸关稍浮,尺单按沉弱。血压150|70mmHg.
继用温潜法治疗。
处方:制附子15 茯苓20 炒白术15 炒白芍20 吴茱萸15 红参10 桂枝20 泽泻30 猪苓10  干姜20 赤芍15 桃仁10 代赭石30 炙甘草10 厚朴6 桔红10 生山芋20  怀牛膝20
姜枣 3剂
日一剂。

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高血压病仍未引起高度重视,大多数患者应用西药控制和改善症状,但效果不尽人意;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因高血压性脑干出血而病故,年仅四十来岁,实为可惜。
  对于中医治疗本病,短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不得而知,从各种临床报道和医家经验来看,也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我还是认为中医药对于改善高血压体质、减轻和消除高血压症状充满了希望,中医药在这方面是应该有效的,但疗程很长。
   高血压这个概念是现代中医引用西医的诊断概念,中医多从“眩晕、头痛”论治;现代中医治疗本病多“辩证”和“辨病”相结合,无疑因为“辨病”而影响了“辩证”的所占份额,从而使治疗思路或多或少误入歧途。
   在中医治疗本病的辨证论治中,大多从“风、火、痰、瘀、阴虚阳亢”而论治,从温阳之法论治的病例较少,有些医家虽然也论述了高血压病“属阳虚不远辛温,阳虚眩晕非温降不除”的观点,但仍然谆谆教导:镇潜无效,才用温阳,而且万分嘱服:但用温阳药治疗高血压眩晕,确需辩证精当,方无弊端。因温阳药可助火升阳,通常会使血压升高,所以要掌握其辩证要点等。这里的问题就是:“因温阳药可助火升阳,通常会使血压升高”,这一不中不西的观点,又严重影响了中医应用温阳法治疗高血压眩晕头痛的思路,让好多医生不敢涉猎此法。
   但是,一些医家应用真武汤、附子汤治疗脾肾阳虚性眩晕,应用“吴茱萸汤或合黑锡丹”治疗肝经阳虚眩晕,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少阴阳虚眩晕等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治疗高血压病如同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应当遵从“辩证论治”的精神,不必拘泥西医诊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