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芥的种植技术

 农业书屋 2012-02-26
 

 

荆芥的种植技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0MDg1MDU2.html

 

 

荆芥,又称芥穗,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干燥的地上部分,又名香荆芥,其花序称荆芥穗。具发表、散风、透疹之功能;炒炭有止血作用。荆芥富含芳香油,以叶片含量最高,味鲜美,还可驱虫灭菌,生食熟食均可,但以凉拌作料为多,一般将嫩尖作夏季调味料。

 

荆芥是常用中草药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投入少,见效快,是农民朋友们致富的好项目,下面请您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了解一下荆芥的种植技术。

 

一、   荆芥的分布与特征

 

荆芥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江苏,浙江,河北,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荆芥一般株高70-100厘米,有强烈香气。

 

茎直立,四棱形,基部带紫红色,上部多分枝。

 

叶对生,基部叶有柄或近无桶,羽状深裂为3-5片;裂片线形至线状极针形,全缘,两面均被柔毛,下面具下凹小腺点,叶脉不明显。

 

轮伞花序,多轮密集于技端成穗状;花小,淡紫色,花冠2唇形;雄蕊4,2强;花柱基生,2裂。

 

小坚果4,卵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棕色。

 

荆芥的适应力很强,性喜阳光,常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一般土壤都能种植,但一疏松肥沃土壤生长较好,在高温多雨季节怕积水。

 

二、荆芥的种植技术

 

1、   土地的选择

 

中药材类植物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土壤,所以在选择中药材种植基地时,不但要考虑药材对生态、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土壤的肥力状况、供肥特性,而且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毒元素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镉含量≤0.3毫克/kg

汞含量≤0.3毫克/kg

砷含量≤30毫克/kg

铅含量≤300毫克/kg

铬含量≤200毫克/kg

铜含量≤100毫克/kg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合物均不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GB3095—1996规定的二级标准。

 

灌溉用水的指标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地下水ph值6.85—6.9,总硬度(caco3)274—352mg/l,氯化物(cl)69.9—75.4mg/l,高锰酸钾指数1.86—2.64mg/l,氨氮0.9—0.10mg/l,硝酸盐0.08—0.09mg/l,六价铬0.002—0.003mg/l。

 

应选择平坦,肥沃无荫蔽物,向阳,排水良好又有灌溉的土壤为好。

 

2、   土地的耕作

 

荆芥因为播种比较密,生长期施肥非常不便,所以土地选好后,应多施基肥,一般每亩可施用堆肥、厥肥或熏土等有机肥1500-2000千克以上,注意:重茬地要增施底肥,禁用硝态氮肥、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院垃圾和粪便。

 

将基肥均匀撒于地面,再进行深耕,一般耕深为25厘米左右。

 

深翻后,应根据地势和气候条件作畦,地势平坦的可作成长畦,地势起伏的,可形作成短畦,南方雨水较多的可做成高畦,这样有利于排水,北方雨水较少可做成平畦。一般畦宽为100—150厘米为宜。

 

畦做好后,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应对土地进行浇灌塌墒,待土壤干爽后,对土壤进行浅翻。在翻地之前可撒施3%的钾拌磷颗粒剂,防止地下害虫对种子造成危害,影响发芽率。

 

翻地不宜过深,一般在5—6厘米即可,然后进行平整,这样的土地就可随时进行播种了。

 

翻耕后反复细耙。务使土块细碎,一定要耙平整细。防止畦内包埋的土块和杂物影响荆芥的发芽和根系的生长。

 

3、   荆芥的繁殖方法

 

荆芥一般都用种子繁殖,一般在4月份播种。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行筛选,捡出种子中的杂质和已损伤的种子,保证播种的纯度和发芽率。然后将种子用水浸泡12—24小时,捞出后晾晒到通风干燥处,这样可使种子内部新陈代谢,增强种子的成活力,提高发发芽率。

 

荆芥的种子细小,为使播种时能够更均匀,不使种子过密,浪费种子,可等到种子表面无水时掺拌适量细沙或细土,种子与沙子的比例一般为3:1,然后搅拌均匀后就可进行播种了。

 

在畦上用工具顺畦开沟,一般沟距约为20厘米左右,沟深5厘米左右。

 

将种子撒入沟内,一般每亩地用种量为1千克左右。

 

播种后,盖土3厘米左右。用脚稍踏实,再用铁耙搂平,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注意要浅播,播后要注意浇水,保持畦面土壤湿润,才有利出苗,播后地温在16—18度时约需10—15天出苗,如地温在19——25度,湿度适宜,约需1周出苗,出苗前后也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4、   田间管理

 

荆芥的生长虽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但其经济产量与药的品质取决于田间管理水平。所以,加强田间管理对于保证荆芥的优质丰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苗期的管理

 

(1)中耕除草

荆芥生长发育良好的关键措施是中耕除草,主要是将土壤疏松,提高地温,调节土壤水分,铲除杂草,这样才能够促进根系发育,保证荆芥幼苗的健壮生长。

 

当苗高5厘米左右时,用小锄松土,划破地皮就行,防止幼苗伤根。

 

荆芥幼苗期中耕要突出“早、浅、细”三个字,早是指出苗后要及时进行中耕;浅是指中耕深度不能超过5厘米,以防伤根,伤苗,跑墒;细是指中耕时做到深浅一致,土壤疏松细碎。

 

(2)间苗定苗

 

当苗高6—10厘米时,间去过密的弱苗小苗。当苗高10—15厘米时按行株距10—15厘米留苗2—3株进行定苗,如有缺苗,应将间出的大苗状苗带土移栽,移栽时避免在阳光强烈时进行,最好选阴天进行。移苗时要尽量多带原土,补苗后要及时浇水,以利于幼苗成活。

 

(3)施肥浇灌

 

荆芥幼苗期需氮肥较多,为了荆芥秆壮穗多,也应适当追施磷、钾肥。当苗高15-20厘米左右进行施肥,顺行间撒入一些化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饼肥25—40千克。

 

幼苗期应经常浇水,以利生长,成株后抗旱能力增强,但忌水涝,故如雨水过多,应及时排除积水。

 

生长期的管理

 

(1)中耕除草

 

荆芥进入生长期后,要经常注意中耕除草,保持田间土松土杂草,一般20天左右进行1次,或视具体情况再定,撒播的因不便中耕,所以只注意除草,或适当中耕1—2次,一般封行后就不便进行松土了。松土宜浅,以免伤根。中耕宜在土壤干湿度适中时进行。

 

(2)施肥排灌

 

当苗高20-25厘米时,加施氯化钾10千克,开沟施入,施后培土。当苗高30厘米以上时,每亩撒施腐熟饼肥60千克,并可配施少量磷、钾肥。

 

荆芥进入生长期后,成株的抗旱能力增强,一般可不再进行浇灌。夏季久旱不雨,土壤含水量在8%以下,植株呈萎蔫状况时应进行浇水。每次浇水不宜过大,应轻浇。

 

雨季到来之前,应注意排水防涝,荆芥在这个时期最怕水涝,如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掉田间积水,以免引起病害。

 

生长后期的管理

 

7月份荆芥进入了生长后期,生长后期一般不进行田间管理了,使其自然生长,这样可以抑制荆芥的生殖生长,有利于营养生长,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三、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

 

症状:主要症状表现在根和茎基部。叶出现后即发病,植株生产不良,矮小。成株期根和茎基部变黑褐色,稍凹陷,纵剖、维管束变深褐色,病株不发新根,或腐烂死亡,当主根全部染病后,地上茎叶枯死。湿度过大,在病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根腐病一般在高温积水时很容易发生。所以浇水时要适时,不可大小漫灌。缩短灌水时间,避免存水过多,使水分快速渗入土中。

 

发病初期,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施;也可用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进行喷施;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O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O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O0倍液进行喷施。每隔7-10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3-4次,喷药时,药量要大,喷到植株上的药液能顺主茎流下。

 

茎枯病

 

症状:主要为害地上部茎、叶、叶柄和花穗,以为害茎杆损失最大,发病部位多在地上茎1/2处以上。发病初期,病斑呈黄褐色小点,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黑褐色小点,以后逐渐发展成梭形或长条形,最后病部茎周皮全部发病,严重时病茎以上枝叶萎缩而枯死,病叶呈水烫状,病穗枯黄,不能开花或开花后干枯,如苗期受害后迅速蔓延致大片倒伏死亡。一般从6月份开始发生,7-8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⑴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追肥,多雨季节及时排水,促使植物生长健壮。 ⑵清洁园田。经常检查田间,发现有病的植株,及时将地上部分剪下集中处理。⑶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施。喷药时,尽量多喷一些药液,尽量使药液从病斑表面渗透进去,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黑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茎、花梗和种荚。叶片主要是下至中部的叶受害,新叶则较抗病。染病叶片开始出现湿润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灰褐色至黑褐色近圆形的病斑。

 

1. 农业控病措施: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作物收获后彻底清园销毁病残体,翻晒土壤;高畦深沟植菜,增施优质有机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2. 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2~0.3%的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

 

3. 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喷施。(1)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1200~1500倍液;(3)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是指危害期在土中生活的一类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等。这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寄主广,主要取食作物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幼苗、嫩叶及生长点等,常常造成缺苗、断垄或使幼苗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

 

(1)黑光灯诱杀。地老虎、蛴螬的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向性,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可能的条件下,于成虫盛发期设置一些黑光灯进行诱杀。

 

(2)放置糖醋酒盆可诱杀地老虎的成虫。

 

(3)用炒香的麦麸、豆饼诱杀蝼蛄。一般在傍晚无雨天,在田间挖坑,施放毒饵,次日清晨收拾被诱害虫集中处理。

 

(4)毒饵诱杀。将新鲜草或菜切碎,用50%辛硫磷100克加水调2-2.5千克,喷在1000千克草上,于傍晚分成小堆放置田间,诱杀地老虎。用1米左右长的新鲜杨树枝泡在稀释50倍的40%氧化乐果溶液中,10小时后取出,于傍晚插入春播作物地内,每公顷150-200枝,诱杀金龟子效果好。

 

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二嗪农1000-1500倍液,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在成虫发生期喷2-3次,每7-10天喷一次,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四、荆芥的采收与加工

 

1、   荆芥的采收

 

荆芥一般在8—9月收获,夏播的,当年10月收获。当穗上部分种子变褐色,顶嘴的花尚未落尽时,于晴天露水干后,用镰刀从基部割全株,注意:收割时应轻拿轻放,以免花穗落下。

 

2、   荆芥的加工

 

将采收的荆芥运回,摊于晒场,晒至7-8成干时,收集于通风处,茎着地,相互依赖,继续阴干,注意晾晒时不宜爆晒,以免挥发油损失。全荆芥以色绿茎粗,穗长而密者为佳。

 

如只收花穗,称荆芥穗,去穗的秸杆称荆芥秸。荆芥穗以穗长、无茎杆,香气浓郁、无杂质者为佳。

 

观众朋友,荆芥的种植技术今天就全部为您介绍完了,谢谢您的收看,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