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人间沧桑

 师承谦 2012-02-27
                             人间沧桑
        六四,抗日志士。
        某日鬼子下乡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六四避之于地道中,于某出入口处向外窥望之。忽见一鬼子穷追一邻女,追及。欲强暴之。女拒,与之博。鬼子穷凶,重掌女面,女痛,抱头。鬼子借机按女于地,解带欲强奸之……。观此,六四愤极。訇然跃出,持锨向鬼子头颅劈去。鬼子应声倒地;六四拽女子落荒而逃。惊扰其他鬼子,于是众鬼子嚎焉,吼焉,射击焉,尾其后而穷追焉……。六四与女逃至村东芦苇荡,隐于其中而潜于地道……。鬼子不舍,向芦荡嚎叫,乱枪射于芦荡……,技穷而归。
        鬼子羞怒,逮十余青壮村民押解敌营以'抵罪’。
        是夜。六四率抗日村民偷袭鬼子营垒,救出被捕村民。
        鬼子气急,悬赏五千大洋易六四头颅。
 
        为避鬼子加害。六四潜伏于恩师王剑秋府。师,将其藏于阁楼中。罕有人知。虽知者,亦乡里有德者,均深明大义且感怀于先生恩德、盛誉,无一泄密者也!
        王,名立藻,号剑秋。大儒,塾师。学孔夫子'有教无类’,且甚于夫子,不以'束脩’为据。尝免'束脩’于家贫学子,且对德才兼优者多有抚恤。尝曰:以德育人者无异于以德育天下也!故村民、弟子均敬仰之且争相效仿其德也。
        因剑秋夫子在里中辈分与徳誉均高,且行三;故多以'王三祖公’、'三老爷爷’、'三爷爷’、'三叔’和'先生’称之。又因'桃李满天下’,每至年节,多有弟子礼拜!
 
        村中有富户李魁杰之长公子,名李宝玉者。亦先生门生。出师后,曾赴东洋留学!据传乃扫荡本村之鬼子中队长龟田一郎之早稻田大学同届同学也!鬼子扫荡至村时,龟田曾去李府拜会宝玉云。为此,村人对李宝玉颇有微词。
        是年中秋,李宝玉持月饼礼拜老师。恰遇先生之外孙向阁楼送食之六四。遂问:'阁楼上何人也?’
        孩提天真,谨遵家人'六四之事不可告与外人知’之叮嘱,故答曰:'反正不是六四与!’
        李宝玉笑曰:'小表叔圣明,表侄已知阁楼上不是六四焉!’遂不再问。
        宝玉出。家人知六四事必泄矣!趋而议对策。先生忖度:以宝玉之德,不至于出卖六四也。六四谓曰:以宝玉其性未必不顺手为之也!先生曰:宝玉聪明人也!小事则可,此大事必不至于也!
        讨论结果:无论宝玉如何为之,为万全计,六四必须转移!
        转移何处?先生家几个地窖,村人皆知,无论转移何处地窖,形同彰显。先生无语良久,曰:'噫!容再议!’是夜张灯时分。先生与夫人引六四至先生书房。开启一巨大地柜,尽数图书焉。移出图书,揭去柜底,一洞口现矣!洞口有砖阶,沿阶而下,俨然一室焉!起居用具,一应俱全。有通气孔与地面墙上烟囱相连,盖无憋气之感也!
        先生云:'此,余祖上为避慌乱而设密室焉!可容数人居住焉;除吾夫妇外,无人知晓焉……!六四,汝可暂且藏身于此,唯不比阁楼舒适矣!此后,吾三餐尽在书房用,由家人送焉。届时余唤汝出共同进餐即可与!’六四诺诺。
       
        之后数日,并无动静。又数日,闻道龟田复登李府……!不久谣传鬼子已知六四仍在村中,不日将来村清查焉,云云!先生曰:此,鬼子着人放风施敲山震虎之计焉。稍安勿躁。若果知六四在村里,何不径直逮捕之!?唏嘘!小儿之计焉!
         然,某日,鬼子果来村'清扫’;入先生家,径直上阁楼搜查。不见六四,遂将前厅、后院、东苑、西厢……所有有地窖之去处,尽数几乎'掘地三尺’搜寻一遍;若夫无人告密,鬼子安知如此详尽!但终未捜至密室,告密者不知焉!六四福人也,命躲一劫也!
        先生叹曰:悲乎!知人知面不知心焉!教此无德门生,吾罪莫大焉!
 
        至夜深,先生正与六四讲古。忽听敲门声。疑惑间,先生示意六四速躲密室,自去开门。来者竟然李宝玉焉!
         '先生尚未歇息乎!宝玉送一人于先生,请先生处置……!’宝玉遂将一五花大绑者推进门内。顺手提其项背拖进堂屋。先生视之:原一村中无赖者,名郑二贵也!因其无道,乡人送绰号'郑二鬼’焉!
          先生问其就里,宝玉将堵郑二鬼嘴之毛巾扯下道:'自己说!’
          '老祖公饶命,小的一时糊涂。偶听村民议论六四藏在老祖公家中,就去皇军处告知!原想领点赏钱度日,不想老祖公乃大大'良民’,不曾窝藏抗日份子六四,白白搅扰了老祖公……,还清老祖公饶命……。’
        '悲乎!宝玉,放之走!’转而对二鬼曰:'以后不可造次,凡事三思与!’
        二鬼叩首称诺。
       '先生……?放之走?’宝玉云。先生点头!
       '滚!’宝玉斥退二鬼!
       二鬼出。宝玉尽述龟田如何酒后告知二鬼告密之事。曰:'本欲擅自将其处决之,又恐先生必疑宝玉是那告密之人;为释先生疑惑,故将其交于先生处置……!不想先生竟放之!’
       我知宝玉之意乃为释疑!疑既已释,何必再害一命,故余放之!
     '先生果仁人也’宝玉遂告辞。
 
        次日,传闻郑二鬼已被鬼子杀。因其假告密以骗取赏金故;又数日,宝玉来先生家告辞,欲去重庆参加国军以抗日云!
       先生为之设宴践行;席间,六四贸然出,以同学身份向宝玉敬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