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民论朱元璋

 澄怀阁主 2012-02-27

网民论朱元璋

分类: 风流人物 | 修改 | 删除 | 2009-01-30 03:34:55

最近“鸭梨”好大,进来轻松轻松吧~

君主与功臣的对决
在封建社会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便是开国君臣的关系往往不得善终。说白了便是“敌国破,功臣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史书上像越王勾践那样“可与之共忧患,不可与之共富贵”的故事比比皆是。宋太祖对待功臣的手段算是温和的了,一般读者都知道他“杯酒释兵权”,赏赐给功臣们许多田产奴婢,让大家解甲归田,回家当富家翁去了。其实此事还有后文,宋太祖后来又心疼了,觉得现在已经家天下了,何必再讨好过时之人呢,于是设计:再次大宴功臣,把这些老战友们灌得酩酊大醉。等到老战友们的子弟们前来接老战友时,便对那些子弟们宣称,他们的老人们刚刚在皇帝面前表过态,要为朝廷捐献家产。这样,待老战友们回到家酒醒之后,听子弟们传达了圣旨,也弄糊涂了,记不清自己在醉中表过那样的态没有。问题是谁也不敢说皇帝听错了,只好乖乖交出部份家产。
明太祖做事就不兜圈子了。大局底定,他便株杀功臣,元勋宿将几乎被斩杀殆尽。仅大将蓝玉、宰相胡惟庸两案就诛杀约七万人。李善长、刘基、徐达是大明三大开国功臣,被朱元璋比之为汉初开国三杰萧何、张良、韩信。可这三大功臣都无一幸免。李善长是朱的同乡,朱策封功臣时,李善长名列第一,并成为开国第一位首相,且是朱的儿女亲家。但朱不但逼他退职,且在十几年后又将这位已七十七岁的老战友满门抄斩。李善长临刑,手捧朱在开国之初赐给他的免死牌悲愤地高呼“免死免死,谋逆谋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刘基,字伯温,这是一个在民间传说中有着类似诸葛亮那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位大学者,文采武略都很出众。但在退居家园后仍为所害。徐达,被视为朱的韩信,论功论才确实可比韩信,但就他与朱的关系而言却又亲近的多。他不像韩信那样中途入伙,他是朱的童年伙伴,小时一块放牛,游戏,又与朱一起投身参军,是情同手足的异性兄弟。他战功卓绝,品德高尚,在需要他卖命之时,朱热情赞扬他:“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但他后来也难逃一死。所以历史上有一个民间传说“朱元璋炮炸功臣楼”:朱元璋设宴,把全部功臣们请来欢聚一堂,却在楼下埋进炸药,一声令下,灰飞烟灭。
开国君主中,与朱元璋一样流氓无赖的还有一个刘邦。刘邦手下有两个名为“信”的大臣,都对刘邦的上台起了关键作用。一个是韩信:指挥大军以弱胜强,取得了军事胜利。另一个是纪信:刘邦兵败被围,项羽勒令刘邦出降,在这危急时刻,纪信自告奋勇假扮刘邦出城见项羽,为刘邦乘机出逃创造了条件,而纪信因之被烧死。韩信则后来被刘邦所害,惨死于未央宫,三族尽数遭戳。这两个“信”的命运殊途同归,引发后人的感概良多,有诗曰“汉将假帝作真帝,齐将真王作假王,大抵纪韩皆是信,不知谁短又谁长”。 其实,谁都不长,不是死于打天下时的卖命生涯,就是死于打下天下后的兔死狗烹。
杀功臣的原因应该很多,有条原因重要到要命的地步:功臣一般都有杰出文韬武略(打天下时不可能单靠谄媚而得军功的)。但当天下已得后,在皇帝心目中,这些功臣的文韬武略便转化成为对帝位尤其对储君的潜在威胁。史载:太子朱标劝朱元璋“陛下杀戳太过,恐伤天和”。朱元璋便有意取来一枝长满尖剌的荆杖,让朱标去拿。朱标见荆杖上长满剌,感到很为难。朱元璋便取剑把杖上尖剌全削光后,交给朱标,并解释说:我杀光这些厉害人物,是为了交给你一个好掌管的江山啊!这才是朱元璋的真心话。什么“谋逆”云云,都是借口。根本动机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让天下人负我”----为确保自己的家天下无限安全,而进行预防性杀戳----为此“宁可错杀三千决不放走一个”。明白了吧,“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功臣的卓越才干,以前是帝王赖以登基的阶梯以后是帝王起了杀心的诱因。
古代西方有个著名的权谋研究学者马基雅维利,对君主制本质深有研究。他在专著《君主论》中指出:“谁是促进他人强大的原因,谁就自取灭亡。……这是一条永远没错或者罕有错误的一般规律。”他也发现了君主杀功臣的这条规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可借鉴现代市场规律来认识古代杀功臣规律:天下争雄时,诸侯争人才,好比诸商家争夺顾客一样。你可以想象,如若顾客们一心一意全站在某一商家一边,挤垮另几家,剩下这一商家垄断了市场,那么这一商家不扭过头来狠狠敲顾客的竹杠才怪。作为顾客根本利益所在,便是:决不能让哪一家商家形成垄断(不管该商家在竞争阶段时是多么真心实意地在为顾客服务)。同理,作为功臣,当他们辅佐某一君主夺取天下垄断权之时,那就是在为自己挖坟墓(他们该慢慢挖,悠着点)。
这一比就看出奥妙了:市场竞争中商家之求顾客是永远的。而皇权竞争上则是“一锤子买卖” 。天下未定时是君主求功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从”,此时良臣有选择权),但这是暂时的,一旦君主垄断了天下,那就“赢者通吃” ,轮到功臣求君主了。人性中如有“忘恩负义”的劣点,在未上台前,受环境制约,不敢发作,但若得到了皇权(不受制约的权力——绝对权力),那么, “忘恩负义”劣点便可以肆无忌惮了。此时,单凭良心自律来控制它不发作,很难,很难。
这几乎成了惯例:君主在夺得天下之前,表现得比一般人更高尚,“谦恭未篡时” 待人极好。例如勾践可尝他人粪便,秦王政可向谋士长跪不起请求指导,王莽执法不阿甚至处死亲子,杨广艰苦朴素自奉甚俭,朱元璋敢与降将数十人同眠一室坦然不疑,雍正礼贤下士虚心结纳众臣,但坐上龙椅后,君主即转变得比一般人更凶狠寡恩。
其中, 最出彩的“变脸”当属朱皇帝了。其屠戮功臣的手段之残暴、株连之广泛,可称古代史中之最。这有他个人独特原因--他是历代开国之君中出身最苦的(当过乞丐、和尚)。用行为科学分析,一个人青少年时期遭到来自周遭环境的残酷打击和歧视,心灵上伤巨痛深,长大后往往趋于两个极端:一种是因感同身受而更易同情弱小,与人为善,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另一种则如朱元璋,心灵深处埋下了对社会上一切人(除了骨肉至亲)的蔑视和仇恨(行为科学上称之为“反社会心态” )。不得志时与人虚与委蛇,一旦得势,那报复心就发泄得痛快淋漓。折腾臣民、收拾臣民,玩弄臣民于股掌之中,会使他在忆苦思甜中获得快意恩仇的愉悦,而最大的愉悦则来自对功臣的折腾收拾玩弄。不必诧异,这道理是,上台前他对人好,不是“人本善良”,而是为当人上人而吃苦中苦的“以屈求伸”。须知道,当年为收买人心以为已用,他可没少委屈自已。在对待功臣上尤其克已(此谓之“忍辱负重”)。那么,当初压抑的有多深多重,得势后的反弹就多猛多狠。众所周知,朱元璋上台前受的压抑乃是开国君主中最深重的。
如此这般,功臣便钻进两难的怪圈了。打天下时若不尽心尽力,那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如若尽心尽力,那么功成之日,可能就是身死之时。怎么办?这个怪圈,在封建皇权社会里是个解不开的死扣。功臣们只有赌运气了。运气好,跟上唐太宗----“从龙”功成便可跻身“食利者阶层”。运气一般,跟上宋太祖----“从龙”功成至少全身而退。运气霉,跟上明太祖----“从龙” 功成之后让“龙”给一口吞了。且慢,你瞧这唐、宋、明三代,功臣的运气可是越来越坏了。难为功臣呵!
小结:
换个角度看,勾践、朱元璋们也是够厉害的角色。他们得势前,能吃得了苦,克得了己,哄得了人,让人才们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当炮灰,他们得势后,又能变得了脸,狠得了心,下得了手,让人才们窝窝囊囊地束手待死。因此,他俩绝对是历代独裁者及其追星族内心艳羡不已的大英雄。不管怎么说,勾践与朱元璋最成功地实施了历史上最大的忘恩负义行为工程,你不服气还真不行。
21世纪的老百姓无缘目睹勾践朱元璋那和蔼人脸化为狰狞龙颜的演出,但人在社会,可能有个打工问题,提个小建议,如果发现有人敬佩朱元璋与勾践,那么就要小心了,别成为他的战友或部下,如果已经是了,别为他卖命——甭管他现在对你是如何仗义如何诚恳如何哥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