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敬佩周培公

 凹凸甲乙 2012-02-27
    明未清初的周培公!我敬佩你!
    周培公!——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鼎立大臣!
    我敬佩周培公的情义。当周培公遇见恩人朱治国因参奏吴三桂而项锢枷锁被押送京城候宰时,他焦急万分,把酒宽慰,说:“恩人啊!你尽可放心,此次进京有惊无险。但迫于吴三桂、尚可信、耿精忠这三藩的强大势力,康熙或许会牺牲你的人头来安抚他们。最大的可能是康熙再派你到云南与吴三桂玩儿两虎相争。”朱治国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慷慨上路了。周培公含着悲痛的泪水,看着恩公的背影消失在悲惨的路上。
    就是那份知遇之恩,周培公不怕惹火烧身,不怕三藩的暗探,置生死置之度外,也得送恩公最后一程。这样的情义没有相互利用的成分,没有互为依靠的因素。你不敬佩么?
    我敬佩周培公的骨气。凭周培公的才华在三藩中谋势取位那是很容易的。但他看得清时势,握得住正气,穷困潦倒也不会与邪气为伍。不以民族分帮派,只认乾坤与日月。用康熙帝的老师——伍次友写的价值千万两黄金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推荐信换一碗豆腐脑吃,也不凭这封信去谋一官半职。
    一生不阿谀奉承不卑躬屈膝,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远见与执着,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与胆量。这样的人你不敬佩么?
    我敬佩周培公的忠诚和大义。我们知道,康熙的领导班子中如索尼、索额图、苏克沙哈、班布尔善、鏊拜等是排挤、打击汉族的。吴三桂、尚可信、耿精忠、朱治国、周培公等都是汉族人。而朱治国、周培公却不入三藩的伙,还劝说三藩要识明君,孝庄和康熙不是他的爪牙索尼们那样的陋见。虽有防范,却也心可日月,宽宏大度,还号召各族团结一家亲,民族骨肉亲兄弟。
    最后,朱治国妻儿一家洒血于吴三桂的帐下。
    周培公临危上阵,亲自出马,操练新兵,破察哈尔,平吴三桂......这盖世之功荡涤了康熙的愁容,开放了孝庄的笑容,稳住了岌岌可危的清朝江山。不是说“兔尽狗烹,鸟尽弓藏”么!康熙是知道范蠡、韩信说这些话的真谛的。可周培公呢,却用宽宏的胸怀固守着忠诚与大义!从他与康熙的对话就看得出来。
    康熙说:“培公啊,你破了察哈尔,平了吴三桂,为了大清,立下了不世之功。只可惜你是个汉族人,而且手中还握有20万雄兵,满朝上下,蜚声不断,都担心你成为第二个吴三桂。”
    周培公回答:“圣上啊!微臣知道啊,不过,这话从皇上口中说出来,微臣心里舒服多了。”
    康熙接着说:“再有一点,你心里也明白,明珠、索额图他们,暗中鼓动御史参奏你。朕知道你的苦衷,但是不得不逮这个由头,把你贬到盛京来,你要体谅朕。你要知道,满朝文武和八旗将士的团结比你周培公来在朕的眼里要重要得多。所以不得不牺牲你啊。”
    周培公体谅着回答皇上:“皇上的做法十分妥当。我的荣辱不能妨碍大局啊!”
    康熙又接着说:“但是,朕可以明白地告诉你,盛京是我的老家,朕把你撂在这里,也是为了监视你,惭愧,惭愧啊!不过,朕还是离不开你,还得依靠你领兵收复台湾啊!”
    从康熙与培公的以上对话和康熙对培公“狗烹弓藏”的安置,无不让人心寒。而周培公在荒凉的戈壁,一凉就是十一年。这十一年中,陪伴他的是孤独与疾病。在大清政权再次受到威胁,在台湾郑氏叛乱的时候,康熙才屈尊去看他。这时的周培公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可大义与忠诚永不褪色,还惦记着祖国的统一,在临终的时候,还向康熙推荐贤臣——姚启圣领兵收复台湾!并且还奉上了一幅地图——大清国土图!这是他穷尽十年的心血,查阅了无数史料精心绘制成泱泱中华地图。这是有史以来最精确的,最完备的地图。
    可是,当康熙在这边惊愕地看着地图的时候,培公却在那边的病床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这样的大义与忠诚你不敬佩么?
    培公啊!如果我是爱新觉罗—玄烨,
    我绝对力排众议,
    我绝对不把你“烹”了,
    我绝对不会把你“藏”起来的!
    我绝对让你永远当首辅!令你挖掘汉族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可惜啊,培公,我不是康熙,我只是凡夫俗子。但——
    我在生活中绝对会五体投地的敬佩像你一样有情有义有骨气,不以贫富换心地!一生大义凛然,忠诚不改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