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心不唯心

 sxxzwd 2012-02-27
        何立人

  1942年出生,祖籍江苏仪征。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急症研究室主任、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心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2004年荣获“上海市名中医”称号。2008年评聘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七十岁的何立人将中医五行观点贯穿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他主张“心病要从心治疗,但治心不唯心”。在治疗同时注重体质身心的调摄,主张治病先治“心”,把情志疏导列于治病的首位。在高血压治疗方面,何立人采用“非传统”的中医疗法,根据当今社会饮食多肥甘厚味、人们久坐少动的特点,提出从痰湿医治高血压、心律失常。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 

  “畅游医海阴阳道,杏林遍载五行间。”70岁的何立人治病多了一层哲学色彩,他将中医五行观点贯穿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并在医理和哲理中寻到了生活之道。

  何立人主张,“心病要从心治疗,但治心不唯心”,在治疗同时注重体质身心的调摄,主张治病先治“心”,把情志疏导列于治病的首位,力求以平为期。

  在高血压治疗方面,传统中医多采用平肝潜阳、滋水涵木的方法治疗,何立人则反其道行之,根据当今社会饮食多肥甘厚味、人们久坐少动的特点,提出从痰湿医治高血压、心律失常,治疗上多用扶土抑木和利湿泄浊之法,疗效颇著。

  “医海本无涯,心悟焉有疆”、“孔子曰,一日要三省吾身”何立人这样告诫学生,“诊断疾病、处方用药要善于反思,善于自我否定,才会使人进步。”

  

  注重情志疏导

  见到何立人的时候,他正在岳阳医院青海路门诊部的三号诊室里给患者看病。虽然约定的时间已到,但是何立人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直到看完58个病人,已是下午2点半,他才把记者请进来,抱歉地说,“让你们久等了,要尊重病人,任何事情都不能打扰门诊。”

  医护人员说,何教授平时和蔼可亲,但是看病时是出了名的认真,在他看门诊的时候,绝不允许任何人打搅。对待每一个患者,他都给他们充分诉说病情的时间,特别注重对于患者的开导,当患者豁然开朗之时,身体的紧张与不适也顿然消失。

  对于一些检查不出来的毛病,何立人也充分尊重患者的主诉,他说,“比如患者主诉心慌、心跳快,但用听诊器检查不一定就是心脏早搏,也不一定就是心跳快。这个时候首先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对他表示充分的理解,随后给他正确的解释,这是对患者最起码的尊重。”

  正值冬令进补的时节,前来找何立人开膏方的患者络绎不绝,很多老患者都是坚持几十年找他开膏方。何立人拿出一叠整整齐齐的膏方脉案,篇篇字迹清秀,一丝不苟,医理透彻,五六十味药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涂改。

  在他眼里,这一张张纸不仅仅是膏方脉案,更蕴含了中医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晚上回家写的,每到冬季膏方旺季,每周要写五六十份膏方脉案,白天问诊,晚上写脉案,涂改两次就重写一遍,可惜的是,患者拿到的是复印件,以后这些脉案都应该好好保存。” 

  何立人的膏方广受欢迎,当然不仅仅因为脉案出色,辨证准确、综合调治才是他的优势。

  他说,“现代人的肌体很复杂,高血压、冠心病、心梗、心律失常的病人,或许兼有消化道、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开膏方时一定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全身进行综合调理。膏方不仅是针对某一个病,还要对一个人阴阳气血相对不平衡的状态进行调和,一张膏方是对阴阳、气血、五脏的综合调治,涵盖了对患者既往多种疾病的考虑。用药根据患者疾病的先后主次兼调,因此,膏方的药物比较多,对于一些贵重药物,都要征求患者的意见,尽量避开贵的药。有的患者要求贵重药材,在膏方价格上盲目攀比,这都是一种认识误区。”

  

  脏腑相关,以心为先

  何立人擅长运用中医中药医治冠心病、高血压、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中风后遗症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在他的眼中,医生看病一定要有全局观、整体观,心脑血管疾病虽然属于心系疾病,但与五脏息息相关,因此“心病治心,心不离心,亦不唯心”。

  何立人认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是临床常见之心系疾病,属于中医“胸痹”、“心悸”等范畴。心病之病位在心,须治心为主,即“心病治心,心不离心”;亦勿拘泥于心,应兼顾治疗它脏,此即“心病治心,亦不唯心”。

  人之脏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脏器发生病变,皆可影响它脏或腑之生理功能,继而产生病理改变。所谓,五脏相关,脏腑相通,各脏腑之间不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病理改变上也相互影响。因此,治一脏可以调四脏,治四脏亦可调一脏。《医贯》即载有:“凡脾胃肝胆,各有一系,系于心包络之旁,以通于心。

  根据心与它脏或腑之间的关系,何立人临诊常联合补肺宣肺、疏肝理气、温胆宁心、健脾养心、交通心肾等方法治疗部分心系疾病。

  “中医讲‘心主神明’,在中医的语境里,心不仅是器质性的,也是功能性的、意识形态的,现代研究也发现,心脏移植的病人性格会改变。心病既包括心血管疾病,也包括精神范畴的疾病,因此心病治疗注重心理的调节。而现在西医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根据病情也会适当选用抗抑郁或是抗焦虑药品。”在何立人看来,在这一点上,中西医是殊途同归的。

  他举例说,比如肝主情志,心情愉悦有助于心病的恢复,因此,治心病时会采用疏肝理气解郁之法。

  “以前,上海中医学院老院长程门雪很喜欢用《金匮要略》中的‘甘麦大枣汤’治疗心病,我在自己的临床经验上在此方上加上了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苦参、白果等药物,变成我的常用组合,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后遗症、心功能不全等疾病上颇有疗效,这个方子也被学生们戏称为‘何氏甘麦大枣汤’”。

  

  治高血压,化湿泄浊

  高血压病也属于中医心系疾病范畴,其控制率不尽如人意,降压药物的持续应用又不可避免地带来副作用。对此,何立人采用“非传统”中医疗法对症下药。

  由于头晕是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当前中医对高血压治疗大多以“眩晕”病证立论。基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经典理论,平肝潜阳法、平肝熄风法一直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方法。天麻钩藤饮也成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代表方剂,人们所熟知的天麻、钩藤、石决明等中药均为降压良药。

  然而,临证中有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虽然证属肝阳上亢证,但采取平肝潜阳法或平肝熄风法治疗后,其血压、症情并未得到相应控制。

        针对这一部分患者,何立人在上世纪70年代初即采用了佐金平木法,使得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得以下降。

        肺在五行属金,主一身之气,肺气通于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求医患者中多有情志压抑,其中由于气机郁结,不能宣畅,导致血压升高者为数不少,甚至久郁而化火,木火刑金,金病反衰不能制木,而疏肝理气并不能使肺气清。此时通过清宣肺气方法来使肝气得到疏理,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何立人反复说,“我的上述看法并不是否定平肝潜阳,只是需根据不同实际采取相应治法。又比如中医理论中,五行对应五脏,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相乘相制。水生木,木克土,但是洪水会毁木,花浇多了水也会烂掉,土湿过重反过来要制木。”

        在他看来,现代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等肥甘厚味之品过量摄取,最易导致脾胃受损。因此,何立人根据近年来临证经验,参合经典医籍,提出湿浊内结、土湿侮木、脉道不畅是高血压病机要点之一,同时这也是高血压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关键。

        他提出高血压病的治疗应重视化湿泄浊以驱邪,兼顾五脏扶正气,重在健脾调肝益肾,即可采用抑木扶土的方法。

    

崇尚调和阴阳

        如果说整体观是中医哲学的基础,那么调和阴阳则是中医哲学的终极追求。何立人治病就崇尚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以和为贵。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何立人推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理,认为气血阴阳、五脏六腑之间动态平衡的破坏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他主张诊治疾病应当谨守“以平为期”、“以和为贵”之要旨。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阴阳互根,不可偏盛,稍偏则病,偏甚则病重。

        何立人认为,“以平为期”、“以和为贵”不仅仅是一种辨证理念,更是治病用药之道。因人之禀赋各有阴阳,气血各有强弱,其病亦阴阳气血各异。

        在临证中,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而治病之道,是以药性之阴阳,力求恢复机体气血阴阳之平衡,即“以药性之阴阳,治人身之阴阳,药性之升降,调人身之升降,则人身之阴阳升降,自合于天地之阴阳升降矣(《医源》)”。如此,则“阴阳各得其平,则二者无偏胜之患也(《济生方》)”。

        因人的体质阴阳各异,患病亦各不相同;即使病相同,因体质不同,治法也就不尽相同。若是阴虚阳旺体质之人,患病后则每易多火,治疗时须用滋阴清火之品;如若患者阳气损伤,则宜先扶其阳,而后滋其阴,以冀阴阳平和。而对于阳虚阴盛体质之人,即使患热病亦不可过用寒凉药石,以免更伤其阳,热退后则毋忘温补其阳;若是患者阴气损伤,则宜先滋其阴,而后助其阳,以期阴平阳秘。对于阴阳两虚体质之人患病,则药石之性味更应平和,需缓缓调之,不可肆意投以大补、大泻、大寒、大热之品。

参合辨西医之病

        何立人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强调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以辨证为主。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在辨证基础上,可参合辨中医之病,亦可参合辨西医之病。

        具体来说,参合辨中医“胸痹”之病,则可酌加温补气阳或活血通脉之品。因“胸痹”之病,总属阳微阴弦,即阳气不足、阴寒结聚、邪居阳位所致

        然而患者不同,正邪或有所偏,或偏于“阳微”,或偏于“阴弦”。高年体虚患者,辨病时宜温补气阳,可酌加黄芪、炒党参、淮山药、炒白术、仙茅、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甚或桂枝、肉桂、鹿角片、熟附片等,因为老年患者发病与阴阳气血日益消耗,邪气乘虚侵袭阳位密切相关。而中青年患者,辨病时宜化痰祛淤,可酌加丹参、桃仁、红花、川芎、地龙、茶树根、虎杖、五灵脂、生蒲黄,甚或水蛭、全蝎、地鳖虫等,因为中青年患者正气虽虚但不甚,发病多由痰淤阻滞心脉所致。

        何立人认为,参合辨西医之病,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遣方用药。若冠脉造影后无需植入支架者,因介入手术耗伤气血,损伤脉络,可酌加益气养血、和血之品。若是植入支架者,还需加强活血通络作用,并痰淤同治,需防止支架植入处再狭窄。若不能植入支架,则应加强祛淤通脉功效,如虫类水蛭、全蝎、地鳖虫等搜剔之品,或通达痹阻之脉管,或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同时予以扶正之品,攻补兼施。

中医家庭

        谈及学医经历,何立人坦言,年幼体弱多病,禀赋不足,有赖中医调治数年方体质转强,遂立志学习中医。

        1965年何立人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师从张伯臾、朱锡祺等名师。他回忆恩师说,“张伯臾是丁派传人,他的中医功底深厚,讲究辨证论治,他曾告诫我们,做医生对患者要关心、热情,这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技术好才是能给病人最大的关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巩固深化基础的过程,每个人都应对自己有个愿望,做个医疗技术好的人。”

        从医四十年来,何立人教过书、下过乡、战过乙脑、抗过甲肝、当过领导,也管过教育。无论是什么角色,他都全心投入。在领导工作一帆风顺之时,他奉命调往学校最为繁忙的教务岗位,先后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处长等职,曾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普通高校教务工作先进个人,并带领团队荣获全国高校优秀教务处称号等奖项。

        何立人常常告诫学生,要从不断的自我否定之中寻求进步,“医生要善于反思、检讨,要将经典与现代医学结合,用中医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反复揣摩符合科学的(地方)在哪里,诊断疾病、处方用药要善于反思,善于自我否定,碰到问题要想我有什么错误,只有善于自我否定,否定之否定,才会使人进步。”

        虽不是中医世家出身,但何立人的家庭却是名副其实的“中医家庭”,他的妻子是中医,一双儿女现在也都是中医。儿子是超声科主任,自学中医本科,女儿放弃了原本的会计工作,通过自考学习中医。

        正是因为对中医的深厚感情,何立人对于现代部分青年中医临床西化过度现象,心情有些沉重,“中医学习西医十分重要,但是,首先应坚持把中医基础、中医知识夯实。在跟随现代医学发展的同时,始终记着自己是个中医,所谓‘走在阴阳道,坐在五行间’。”

        “医理、哲理、情理,理理相通,人事、世事、医事,事事相连”,回顾四十年的从医经历,何立人感慨,中医的医理与哲理、世理、人情三者是相通的,学了医理、哲理,才会处理世理。看问题才能更冷静周全,处理人际关系更宽容不计较。医理讲辨证论治、对立统一,哲理讲辩证法、实事求是分析、实践论,二者的辨证观是相通的,所以叫通情达理。
冬天该冷不冷就是邪
        身体周刊:冬季天气寒冷,是高血压、冠心病高发期,此类病人应该注意什么? 

  何立人: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与气血运行是否流畅密切相关,气血淤滞会造成各种疾病。冬季天寒地冻,气血运行缓慢,血管、肌肉、经络收缩,气血运行不畅,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复发与加重。因此,此类患者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寒。

  四时不正之气成为邪,冬天里该冷不冷就是邪,因此家中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高,室内外温差过大,一冷一热更易激发疾病。

  养生应遵循“以平为期,以和为贵”的原则,饮食方面也要不偏不废,不要刻意吃什么,什么都吃,但不要吃得过量,不要损伤脾胃。

  

  身体周刊: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疗?

  何立人: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而产生的疾病。“心主血脉”功能异常,是此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而血和脉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血泣、血淖,作为血液运行以及血液自身所发生的病理变化,不仅与脉痹、脉痿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冠心病之发生发展亦密切相关。血泣是导致冠心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血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治疗冠心病,多从气、血、脉入手。因“心主血脉”,血在脉中运行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血的运行又有赖于气的推动。

  因斑块造成冠脉狭窄需植入支架者,其脉络之中必有推荡不尽之淤血,若不驱除,新生之血不能流通,元气不能恢复,不仅可能转为劳损之证,甚至会再酿新积,即支架处再狭窄。

  此类患者若用散淤治疗,首选虫类药物,并以水蛭为上,白僵蚕、蝉衣、全蝎、地鳖虫次之。针对血淤者,和血、行血、活血、祛淤、逐淤等均为常用治法。其中,灵芝草、景天三七、当归、桃仁、红花、郁金、虎杖等,有养血、和血行血之效;水蛭、全蝎、地龙、地蟞虫等有活血祛淤作用;蒲黄、五灵脂等可痰淤同治,尤其伴有脂代谢紊乱者尤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脉道中血虚气少津亏,若非补气养血生津,不足以充盈脉道,缓解病情。而生血之源,在于脾胃,健运脾胃在冠心病治疗中不容忽视。

平和 有度

  事实上,何立人自己也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但他并不急于吃药,而是通过自我的饮食、心理调节来控制血压。他认为,现代人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胆固醇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因而要注重日常生活调节。

  何立人的一天是忙碌而充实的。以周一为例,上午7点半开始在龙华医院看门诊,直到12点半才能抽空吃一口便利店盒饭,然后又要马不停蹄地赶到岳阳医院看门诊,直到下午5点半才能回家。此时一天的工作并未结束。吃完晚饭后,他又要在灯下开始写白天积攒下的膏方脉案。在膏方季节,何立人常常伏案工作到晚上12点。

  何立人的养生之道,简而言之就是“平和、有度”。

  平和,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乐观的态度,凡事都往乐观的方面想。在学生眼中,他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师,在患者眼中,他是个好好先生,在谈笑中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曾有一个患者说,他有老年痴呆症,他笑着回答,“如果像你这样的人都算老年痴呆症,那么岂不是上海马路上的人都变痴呆了。”

  有度,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何立人不爱应酬,喜欢静养,一年难得与学生聚会一次,他的学生说,“何老师真的有一颗平常心,特别会自我控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