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家乡临海历史

 贺图书馆 2012-02-27

现进一段原文。
  
  临海县志卷之一:舆地志
  
  一、 沿革
  
  禹贡扬州之域。
  少康庶子夫余受封称于越。
  春秋战国时皆为越地,至越王无疆并与楚。
  秦灭楚分天下为四十郡台,属闽中郡。
  汉兴五年,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都东冶。
  高帝六年,立刘贾为荆王,地属荆,十二年后复封刘濞为吴王,地属吴。
  惠帝三年,立闽君摇为东海王,都东瓯。
  孝景三年,吴王濞反诛,地属东瓯。
  武帝建元三年,闽越围东瓯,武帝遣严助发兵救之。
  闽越退,东瓯王乃请举国内徙江淮间,昭帝元始元年,以其地为回浦县属会稽。(东部都尉治此,通典云:东部即临海。)
  光武时改回浦为章安,顺帝永建四年,分浙以东为会稽郡,移治山阴章安属焉。(浙西为吴郡,仍治姑苏。)
  吴太平二年析章安置临海县,复分会稽东部六县,置临海郡治。临海县属扬州寻徙治章安。(即今章安镇。)
  宋元嘉三年分扬州为会州统五郡,孝建元年改为东扬州临海郡属焉。省临海县入郡。
  梁大同六年改郡为赤城郡。寻复为临海县。
  陈至德元年复置为章安郡。
  隋开皇九年,平陈,郡废,复为临海县,属处州。十一年置临海镇,迁县治于大固山。十二年改处州为括州。大业初,复为永嘉郡临海县属焉。义宁二年,吴兴太守沈法兴叛,改临海县为海州。(三年法兴为李子通所灭。)
  唐武德四年,杜伏威平李子通,改海州为台州治临海县,取天台山而名。六年辅公祏叛。地属公祏。七年贼平,仍置台州。太宗贞观六年,改隶括州都督府。明皇天宝元年,改台州为临海郡领临海县。肃宗乾元元年,复为台州隶浙江东道。代宗大历十四年,改隶浙江西道。光启三年,临海镇杜雄反僖宗。因令主郡政升为德化军。(雄据台凡十七年。)
  五代吴越王钱鏐有其地,县制仍唐。(唐昭宗光化四年鏐陷台州。)
  宋太平兴国三年,钱氏入版图,县制仍五代。
  元至元十三年,改台州为安抚司。十四年,改台州路,隶浙江等处行中书省。至正八年为方国珍所据。明太祖吴元年,平方国珍,改路为府。县制仍元。
  皇清县制仍明。
  
  论曰邑称回浦复称章安,而临海之名自吴太平二年始也,迁治于大固山。自隋开皇十一年始也。
  其始地属越,史记世家,越王无疆为楚所灭,诸族子散亡争立或为王,或为君。宾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传七世至闽君摇。(张守节正义注:江南海上今台州临海县是也。)是楚灭越,台地仍属越子孙。查赤城旧志称:秦灭楚以其地为闽中郡。闽君摇率越人佐汉伐秦。汉兴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高帝六年,为荆国。十二年,更为吴。是高帝时,闽君尚无恙,何得属荆又属吴也。至邑旧志又称:惠帝三年,立闽君摇为东海王。是二志所纪东越之立时代不同。今考东越列传: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五年立无诸为闽越王。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祖时越功,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是无诸摇两次封立。旧志各遗其一也。东冶即今闽县是。高帝五年立无诸,台地实未属也。故六年立刘贾,属荆十一年。黥布反刘,贾为所杀。十二年立刘濞,从属吴。景帝三年,吴王濞反,东越王受汉购杀濞,地属东瓯。至武帝东越内徙,以其地为回浦县,则始终前后,始历历有据也。故表而出之,使好古者知所考云。

舆地志
  舆(注:疆域)地(注:领土)
  
  一、 沿革(注:因袭和变革)
  《禹贡》一书将当时的中国分成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等九州。临海县当时就在扬州地界内。(附地图)
  少康晚年的时候,把越地封给庶子(合法私生子)无余。建都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统治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土地。
  春秋战国时期,临海县都在当时越国的管辖范围。
  
  接下来先介绍一下这个无疆。
  无疆是勾践的六世孙,战国时越国的国王。他这个人算是个脑残的野心家。雄心勃勃,志在万里。期盼着终有一天称霸中原,却自不量力。
  有人说了,想就想吧,就当是意淫嘛!用想象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可这无疆,不光是个野心家,还是个实干家。
  周显王姬扁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这一年无疆发起了全面攻势。两面出兵,一面向北攻打齐国,一面向西攻打楚国。
  当时,越国虽然说已经消灭了吴国,可也只是中国境内的一个边陲小国,与各上党之国实力相差悬殊。分兵出征侵略齐楚两国,必然会导致自己腹背受敌。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就记载有一段伍子胥劝谏夫差的话:“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无疆却觉得打下了齐国和楚国,就可以傲视群雄,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驾齐驱。
  可见这无疆目光短浅如此。
  
  故事继续:
  齐威王派了个使者来和无疆商谈。
  他先肯定无疆攻打楚国是明智之举,然后试探无疆久久不攻打楚国的原因是否是得不到魏、韩的支持。无疆道:“我只要魏、韩作为我的疑兵,把楚国的战线拉长。”
  齐国使者就告诉无疆:“楚国已经将兵力分散,驻守在各地,来防御各国。”瞧瞧,就这侦察本领,都敢和人家楚国叫板。
  然后齐国使者还假惺惺的跟无疆说:“攻打楚国,最好抢占无假关,攻打楚国的交通要道,阻止粮食及木材的运输。”攻打敌国交通要道就像是锁住人家咽喉。人家不拼命才怪呢。所以,每当这时必须权衡己方与敌方的实力差距。
  结果自然是:楚威王则集中兵力,对越军来了个迎头痛击。无疆战死。原先吴越领土全部沦陷。
  至此,临海县就归楚国所有。不过此时并未置县。
九州

 
上回说到:越国与楚国在无假关一战后,无疆战死。楚军乘胜追击吞并了越国。
  再说无疆的兄弟、子孙,大多拥兵自立,相互争权夺位。自也免不了一场杀伐。
  当然,也有的,为了避免战争往南迁居的。因为北面有齐,故国已被楚国占领。那么要想保住一条性命,不得不翻山越岭。跑到蛮夷之地。
  百姓们见世道不济,兵荒马乱,也只能顾自四散逃命去了。
  
  后来秦灭六国,在各地推行郡县制。将当时的中国大陆划分为四十个郡。
  分别为:三川郡﹑河东郡﹑南阳郡﹑南郡﹑九江郡﹑鄣郡﹑会稽郡﹑颍川郡﹑砀郡﹑泗水郡﹑薛郡﹑东郡﹑琅邪郡﹑齐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代郡﹑巨鹿郡﹑邯郸郡﹑上党郡﹑太原郡﹑云中郡﹑九原郡﹑雁门郡﹑上郡﹑陇西郡﹑北地郡﹑汉中郡﹑巴郡﹑蜀郡﹑黔中郡﹑长沙郡共三十五郡,再叫上国都咸阳,共三十六郡。后来又设置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四郡。共四十郡。当时的临海就归属闽中郡。(见秦朝疆域图)。
  虽说,秦在全国都设立了郡县,表面上实现了统一。可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不,就说到了下面这位英雄。
  闽越王——无诸
  
  无诸是越王勾践的十三世孙。
  自越灭国后,无诸的先人便带着父子兄弟开始了向南迁移之路,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跨过多少条河,历经多少艰险,隔了多少代子孙。才来到今天的福建福州地区。在这里地势稍稍平坦了些,也看见了些乡民。于是他们决定在这儿定居。
  对当地居民来说,这些外来人带来了外边的信息,带来了种植、蓄养、烹饪技术。他们自然对这些人敬重万分。于是一个王国就建立起来了。
  
  天有不测风云。
  到无诸这一代的时候,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本来这件事和他们闽越国是毫无关系的。
  
  可是不然,始皇帝心血来潮,将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划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向天下宣告。本来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这四个郡是四个独立的王国。由各自国王统治,有自己独立的军队。
  四国国王突然听说秦始皇撤去自己国王的封号,只让自己当个郡守。虽然实质上实行的是一国两制。军队、赋税、徭役一切跟从前一样。但是这件事却使四国国王直接丧失了名号。这关系到面子问题。
  话又说回来了,无诸响应项羽、刘邦等人推翻秦王朝。他的目标其实很简单:“只要保住我闽越王的封号。我便可以为他出生入死。”
  
  再说项羽这人,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名门望族出身的他,从小在家族气氛的熏陶下。渐渐地形成了以家族利益为出发点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方法。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代,尤其是将门之后。在他们脑子里都有一种概念:“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即使国家灭亡了,只要能保全我的家族如以前这般风光。我就死心塌地的帮他打天下。”不过这基本上就是奢望,有战争必然会结仇怨。
  公元前224年,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进攻楚国。王翦采用闭门坚守不出的战术。导致楚军防守松懈后,乘机从背后偷袭导致楚国都城失陷,楚王被掳。于是项燕军节节败退。直至退守到蘄南。
  公元前223年王翦造战船渡江追击楚军。楚军战败,项燕身死。
  由于有这层关系,项羽与秦王朝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在公元前206年,就有了项羽入关中,火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等一系列报仇泄愤的行为。
  无诸与项羽有着同样强烈的家族观念和家族情感。
  再者说闽越国本来就是东南小国,率领的都是这些地区的乡民,战略战术水平相对较低。在战争中虽出力多,也得不到重视。
  那就注定了项羽会任人唯亲,不会考虑外族人的利益。也注定了无诸得不到闽越王的封号。
  当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联络各路诸侯声讨项羽的时候,无诸同样积极响应。他的目标只是他应有的封号。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这一年刘邦领各诸侯军将项羽军队团团围在垓下,粮草缺乏。项羽乌江自刎,刘邦称帝。
  
  这纪年方法,有点奇怪。不过也可以理解。
  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掌管巴蜀及汉中地区。这一年是汉高祖元年。
  
  当时,刘邦看出了无诸只有重封闽越王,偏安一隅的目的。没有以闽浙为根据地夺取天下的野心。(即使有野心,当时也没有时间表现出来。)刘邦也就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封无诸为闽越王。封王后的无诸在武夷山修建闽越王城。当时的临海就属于这闽越王国。
汉高祖六年,刘邦立刘贾为荆王,将临海划归了刘贾的统治范围。
  
  刘贾是刘邦的堂兄,这刘贾封王也算是机缘巧合。
  汉高祖六年十二月。有一日早朝,探子(刘邦那时候,封了诸侯王以后,还会给每个诸侯王配一个丞相。丞相直接归汉朝廷管辖。明着是辅佐,暗则是侦查每个诸侯王的动向。一旦苗头有所不对,立即进行严厉打击。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回报汉高祖刘邦说:“楚王韩信要谋反了。”汉高祖问朝中大臣:“这下该怎么办?”大家一致都说:“我去灭了他!”讨论的结果就是,汉高祖采用陈平的计策,假装去云梦狩猎。
  
  可是楚王韩信真的谋反了吗?看下面一则故事。
  
  钟离昧是项羽帐下一员大将,一直追随项羽,本来跟韩信交情不错。项羽乌江自刎后,钟离眛前来投奔韩信。汉王忌恨钟离眛,诏令韩信把钟离眛逮捕,韩信不从。汉王又用陈平计策,假称到云梦去狩猎,要求诸侯到陈地集合。韩信有顾虑。有人劝他说:“你把钟离眛杀了,带他的头颅去见汉王,保你无事。”韩信与钟离眛商量此事,钟离眛说:“汉王已经知道你要谋反,不敢来攻你,就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如果你把我杀了,去见汉王,你也回不来了。”韩信不听他的劝告,钟离眛大骂韩信说:“你这人不厚道。”并说:“我今天就死了,你也是前后脚的事。”随即拔剑自刎。韩信带着他的头颅去拜见汉王,结果被汉王绑了起来,带回朝廷。
  
  刘邦正是看到曾经追随自己,患难与共的兄弟背叛了自己。他这个悔恨啊。
  
  这时又跳出个谋士:“齐国东有琅琊之险,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东有即墨之富,北有渤海之利。固若金汤,民富兵强。如果不是自己的兄弟,子侄千万不能把这块宝地封给他。”
  
  十多天后刘邦追封韩信为淮阴侯。并大封兄弟子侄。念刘贾有点功劳,封他为荆王。把临海划归他的管辖范围。封弟弟刘交为楚王,儿子刘肥为齐王。
自从汉高祖五年十月臧荼谋反以来,各异姓诸侯王纷纷起兵叛乱。频频战争,刘邦几乎将各诸侯王消灭殆尽。然后分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为王。刘邦自以为如此便可以高枕无忧。可他何曾知道正在为另一场战乱埋下隐患。
  转眼进入到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这年初秋,淮南王英布谋反。向东攻占了荆王刘贾的封地。刘贾在抵抗英布的战争中战死。英布还渡过淮河攻打楚。这时刘邦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击败英布军,英布逃走。刘邦遂回到老家沛县。
  
  他怕江东人士不服他的统治。于是封刘濞为吴王。将曾经刘贾的荆国也划入到刘濞的管辖范围。
  
  刘濞这人,他性情剽悍,极为勇猛,且有野心,性格与其父相反,却与刘邦相似。如此之人,让他统治江东绰绰有余。
  
  再说英布逃到长沙,长沙王吴回派人假装领着英布逃亡南越。在经过鄱阳一户农家的时候,一群鄱阳民众将英布杀害。
孝惠帝三年(公元前191年),刘盈立闽君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现在的温岭市大溪境内。
  从此在中国的最南端就有了三个隶属于西汉的合法王国。东瓯、南越、闽越。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那是下后天要讲的。
  
  现在先说说这东海王(历史上称东瓯王的)闽君摇。
  
  闽君摇是越王勾践的七世孙。之前说过,公元前333年,楚国对越国进行全面反击。越王无疆兵败身死。王族成员各个自立为王,互相残杀。
  也有较远房的王族,开始没落。在加上楚国的讨伐。所以有的投奔他乡,有的隐姓埋名。
  闽君摇的祖先,便逃到当时的温岭、温州境内。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到闽君摇这一代。也已经气候大成。
  
  秦始皇设立郡县制的时候,废除了当时的好多王国。包括无诸的闽越国。摇的父亲——第六世东瓯王安朱的东瓯国。归并入无诸的闽中郡。而摇只当了个都尉。他非常不满。所以同无诸一样。他也跟随刘邦项羽等人起兵南征北战。
  
  后来,因不满于项羽的狭隘,于是追随刘邦,加入到了讨伐项羽的队伍中。
  
  刘邦建国后,立无诸为闽越王,封摇为海阳齐信侯。时称闽君。
  
  孝惠帝三年,一日早朝,刘盈问:“朝堂之上,谁在高祖时居功最多啊?”
  当时,大多数诸侯王死的死,诛的诛。闽越王无诸也已经谢世。于是,大家都推举闽君摇。刘盈便立闽君摇为东海王。重建东瓯国。
说七国之乱,必先说一说汉文帝,以及当时局势。
  
  刘盈死后,吕太后把持朝政,封诸吕为王,意图巩固吕氏的统治地位。背弃了刘邦与诸大臣非刘姓不王的契约。并一定程度上排挤刘姓家族。于是,就造成了大多朝臣的不满。
  
  吕后去世后,刘氏宗族与各功臣集团结成联盟,共同讨伐吕氏家族。其中刘氏集团就已齐王刘襄为中心。在外开始声讨诛吕。太尉周勃,一举夺下北军兵权。开始了讨吕行动。
  
  汉文帝继位,本是偶然。
  
  汉高祖去世后,吕后大肆诛杀曾受汉高祖宠幸的妃子,及她们的儿子。
  而汉文帝的母亲薄姬,为人谦和,不与众姬妾争宠。所以保全了自己及儿子性命。
  
  谋诛吕成功后,大臣们考虑到齐王刘襄的舅舅权势太强,害怕汉王朝再次被外戚专权。于是说,刘襄是汉高祖的孙子。而汉高祖仍有儿子健在。于是立汉高祖长子刘恒继位。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驾崩后,汉景帝刘启顺利继位。
  
  再说七国之乱:
  
  七国分别为: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吴王刘濞还说动了东海王一同谋反。
  
  七国之乱直接起因是晁错写了本奏疏《削藩策》,要求削夺诸侯王的土地。
  
  另外这件事还有几项隐含因素。
  1、 关于吴王刘濞:
  刘濞的儿子吴国太子在京城与文帝皇太子(刘启)下棋时出现争执,吴太子无礼。也就是说下棋的时候有一方耍赖,另一方不肯。小孩子下棋嘛,肯定不会顾忌那么多。争执起来了,顾忌同样也不会那么多。所以皇太子刘启就把吴太子给杀了。
  
  2、 关于楚王刘戊:
  汉景帝二年,薄太后(太皇太后)汉文帝刘恒他妈,去世了。刘戊在服丧期间饮酒享乐,被人告发。汉景帝鉴于与刘戊的堂兄弟之情,减小刘戊辖区,下旨收回东海郡。
  
  余下诸人都是因为汉景帝采取了晁错的《削藩策》或多或少地被削夺了封地。
  
  汉景帝为让各诸侯王的师出无名。将晁错腰斩于东市,并残酷地诛其九族。
  
  而后,汉景帝出兵,以武力迅速平定七国之乱。
  
  吴王濞兵败后逃亡东越(东瓯,又叫东越或瓯越)。东海王受汉廷之命,杀掉刘濞以谢罪。
  
  从此,临海县就归属了东瓯国。
秦时,临海县属于闽中郡(闽越王的管辖范围)。
  汉高祖六年,将临海等地方划给了荆王刘贾,刘贾在同英布的战争中战死后,临海又划归了吴王刘濞的封地。这刘贾是刘邦的堂兄,刘濞是刘邦的侄子。他俩是皇亲国戚。讨伐他俩而得回自己原有的封地。汉朝廷便会迁怒自己。到时候,一旦大军压境。必然国将不保。所以,闽越王一直忍耐着,等待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
  
  这一天,临海这块地归属了东瓯国。
  再说东瓯国和汉王朝并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同自己一样,是勾践的子孙。这样一来,讨伐东瓯国,就变成了诸侯国之间得战争,和汉廷就没有任何关系了。自己也就不用顾虑太多了。
  
  从汉惠帝三年,东瓯国建国开始。闽越国就没有停止过对东瓯国的骚扰,东瓯国也曾发出反击。两国之间矛盾冲突越来越激化,战争不断。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闽越军经过多年的准备,兵力已经远远超过东瓯国。于是一鼓作气,发兵团团围住东瓯王城。断其粮饷。
  东瓯国中能吃的差不多都吃完了。百姓、官兵仍然被困在城中。没办法,东瓯王才向闽越国投降。一边速速派人进京向汉武帝告急,请求支援。汉武帝派庄助从会稽发兵,渡海前去救东瓯。救兵没到,闽越军已经消灭东瓯军,带兵南归。
  东瓯国自知往后再也无法抵抗闽越国的入侵。于是向汉廷提出迁往庐江郡(今安徽巢湖四周)的请求。也有些念家没有迁徙的,为了不被闽越军发现便躲入深山老林中。从此东瓯国就不复存在了。
  
  东瓯国从汉惠帝三年到汉武帝三年,共存在了54年时间。
  
  东瓯国灭国后,他的土地就归闽越国所有了。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刘弗陵继位。第二年改元为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汉昭帝继承了刘彻末年的富民、强民、休养生息政策。对内轻徭薄赋,对外则与匈奴和亲。
  
  这一年在临海设立回浦县,从属于会稽郡。即:称为会稽郡回浦县。属于东部都尉的管辖范围。
  
  据唐朝杜佑写的《通典》一书记载:东部,说的就是临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