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方言

 五味品 2012-02-27
扬州话

人的习性中,最顽固莫过于方言,哪怕你平常说普通话,可能在梦中都说方言,网上看到不少关于扬州话的帖子,今天也来续一点。

   1.八怪:“八怪”这个词广为人知,是由于有八个扬州人合称“扬州八怪”;但“八怪”最初在扬州话里并不是指八个人,而是说一个人不遵守“八戒”,便称这个人为“八怪”,后慢慢演变成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合规范,便称这个人或这种行为为“八怪”。而“扬州八怪”们贬为褒用,意指自己不合俗流,但细究起来我们应该称他们为“扬州的八个八怪”。

2. 辣子:《红楼梦》里林妹妹初进贾府时,贾母拿凤姐打趣,对林妹妹说,这(凤姐)是我们南边俗称的“辣子”。“辣子”并不是说凤姐“泼辣”,扬州姑娘林妹妹心里明白,贾母是说凤姐是个“无赖”。扬州人素称泼皮无赖为“辣子”,扬州评话里最著名的一出《皮五辣子》,讲的就是皮五这个“无赖”。

3.乖乖隆地冬,韭菜炒大葱:这是扬州另一个著名的“辣子”——金庸笔下的韦小宝(《鹿鼎记》的主人公)的口头禅。“乖乖隆地冬”相当于“妈呀”,时髦一点讲是和“MY GOD”一个意思,是一句没什么意思的表示惊叹的感叹句,与“韭菜”的“大葱”扯上关系,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古时有个好揩油的私塾先生,到某学生家里去就赖着不走,想蹭顿饭吃,但是这个学生家里很穷,没办法,只好不断地爆炒韭菜和大葱,发出阵阵香气,引的这位先生谗虫饶心,始终不见菜上来,饿得慌的先生只好偷吃了一碗冷饭,学生惊呼那是老鼠药,先生这一惊可了得,边顾不上吃饭了。当然这是学生的一计,从这个故事里亦可见扬州人真是有点“辣子”的本领的,只是本领高下不同罢了。这个故事流传开来这真是“辣子”遇“辣子”,“乖乖隆地冬,韭菜炒大葱”,真个了得!

4.现在多晚子啦:有个扬州人去北京,发现北京话没什么了不得的,只是卷着舌头说罢了,于是他卷着舌头凑上去问人家:“现在多晚子啦?”

“现在多晚子啦”是句典型的扬州话,意思是现在几点啦,现在什么时间啦。那位仁兄真是“辣”的可爱,以为卷着舌头就是北京话了,我们不能犯他的错误,直着舌头就充扬州话啦!

5.登:系扬州口语,现在更多的时候写成"蹲"。如扬州评话《武松·陈洪拟状》:"我不客气,我蹲在家里,我陪着你!"普通话一般作"呆",如"我在南京呆了十六年"。

6.毛雨:在普通话里作"毛毛雨",指极细微的雨。

"毛"含有细小的意思。扬州话中除了"毛雨"以外。还有"毛伢"(小孩子)、"毛衫"(小孩的衣服)等说法。《金瓶梅》里保存着一些扬州方言,三十四回曾写"西门庆拿出两疋尺头来,一疋鹦哥绿潞紬,教李瓶儿替官哥裁毛衫儿、披袄、背心儿、护项之类。"在"毛雨"等词的后面亦可缀"子"字,作"毛雨子"、"毛伢子"、"毛衫子"等。

7.呆瓜:是纯粹的扬州土话,在普通话里应该是"傻子"或"呆子"。但是普通话里的"傻子"也可以说成"傻瓜",所以扬州话把"呆子"说成"呆瓜",是能够理解的。除了"呆瓜",扬州话中尚有"木瓜"、"笨瓜",都是差不多的意思。扬州清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送祝》中又有"呆头鹅"之说:"看那雄鹅与雌鹅,好比梁兄你与我;雌鹅调情雄鹅它不解,梁哥哥你好比八斤半的呆头鹅。"

8.扬盘:一作"洋盘"。它的确切涵意有时不大容易捉摸。好作非分之想的人,可谓之"洋盘"。穷酸而又爱摆阔气的人,也谓之"洋盘"。容易吃亏上当的人,又谓之"洋盘"。陆澹安先生在《小说词语汇释》里说,"洋盘"就是指"不精明不内行而易受愚弄的人。"虽然不错,但仍然不太全面。

"洋盘"这个词的产生,已经很久了。清末蘧园《负曝闲谈》中说:"且说京城里有个阔公子,姓孙,排行老六,正是北边人所谓"冤桶",南边人所谓"洋盘"。"民初王梨生《梨园佳话》中说:"京师专重徽班,而其人亦兼善昆曲,故徽班中专门名词亦往往杂以吴语,如呼喊短速唱曰"马前",呼纨袴学唱曰"洋盘"之类,至今剧界犹沿其称。"由此可见,至迟在清末民初,"洋盘"一词已很流行。

这个词的写法,通常都作"洋盘"。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袁雪芬的艺术道路》一书中,就有"自己送上来的东西,不收是"洋盘""的句子。但若究其源头,它其实应是"扬盘",说起来是与扬州有密切关系的。

9.咬嚼:“咬”读作“袄”“咬嚼”一词在扬州话中有两种用法。一是作动词用,"咀嚼"的意思,这是较常见的用法;一是作名词用,意为"有韧性"、"耐咀嚼"的意思,这是较特殊的用法。

朱自清先生在《说话》中写道:

近年来的新文学,将白话文欧化,从外国文中借用了许多活泼的、精细的表现,同时暗示我们将旧来有些表现重新咬嚼一番。

这里的"咬嚼",犹言"咀嚼"。但朱自清先生在《回来杂记》中又写道:

这马蹄儿烧饼用硬面做,用吊炉烤,薄薄的,却有点儿韧,夹果子(就是脆而细的油条)最是相得益彰,也脆,也有咬嚼……

这里的"咬嚼"显然作名词用,是扬州方言"有韧性"、"耐咀嚼"的意思。

10.装佯:扬州话"装佯"犹如四川话的"装疯迷窍",北京话的"装蒜"、"装孙子"。。"因"佯"与"羊"谐音,故又产生了一句歇后语,即扬州评话《皮五辣子·骗吃粉团》中所说的:"狗头上套角--装(羊)佯"。

11."甩子":是扬州方言,有时候指那些"怯"的人,有时候指那些满不在乎的人。"甩子团"不用说是后一类,他们多数是绅宦家子弟,仗着家里或者"帮"里的势力,在各公共场所闹标劲,如看戏不买票,起哄等等,也有包揽词讼,调戏妇女的。

12.虚子:扬州人之被称为"虚子",恰如苏州人之被称为"空头"一样,都是色厉内荏的意思。

13.侉子·蛮子:扬州人把扬州以外的人看成不是"侉子",便是"蛮子",这同阿Q一切以"未庄"为标准没有什么两样。

在扬州话中,"侉子"指北方人,"蛮子"指南方人,两者均含讥讽之意。

"侉子"总是和粗鲁、野蛮相联系。如扬州评话《宋江·推枣包刘唐混西城》中,写"侉子有意和少年人瞎扯蛮,拿他作作耍";又写侉子在人群中乱挤,"是人都怕侉子,他就沾光是侉子,人吃了苦,反而不和他噜嗦,让他走"。这个"侉子",据说是一个"蓝脸红胡子山西侉子",也即赤发鬼刘唐。

"蛮子"除了野蛮,更带些诡秘。如扬州评话《皮五辣子·亲友临门》中,写"一位老先生,约有五十来岁,稀稀的老鼠胡子","南方口音,是个蛮子"。他的名字叫野飞熊,职业是相命。他曾对人说"要谨防毒手",结果此人"果然在当夜三更天发疯,跳下清风闸淹死了"。

       14.八折:也叫八成货,就是不够数。就是很傻的意思,直译为人造得不完全,只有八成。因扬州话中“折”“戒”发音不分,也有许多年轻人理解为“八戒”

       15.茨菰愣:发呆,形容发呆时眼睛睁得大大的,见到白色较多时候,象个茨菰。

       16.促狭:扬州话读做“触刮” ,说人坏,或是方法不地道,下三烂。

       17.吾儿不跪和吾儿禄山:扬州流传着这么个故事:传说杨玉环和安禄山之间有着不正当的关系,有一天两人又在一起厮混,适逢唐明皇驾到。当时安禄山背对唐明皇,没有发现皇帝到来,杨玉环只好喊到“吾(我)儿禄山见驾”以提醒安禄山,掩饰丑事。安禄山随即转身下跪,唐明皇说:“吾儿不跪”。后来人们就把“吾(我)儿禄山”说成“五(讹)二六三”;把“吾儿不跪”说成“无而不轨”。这个故事的可靠程度本身就值得怀疑,说这两个词源于这个故事就更不可信,但就语言事实而言,扬州话里没有儿化韵,有入声,不分平舌音和翘舌音,“二、而、儿”都读成(a)“六、禄”、“山、三”同音,“吾、五、无”、“我、讹”、“轨、跪”仅是声调上的差异,它们之间由于轻声或是连续变调,或是讹音的关系,在扬州话里就成了“五(讹)二六三”和“无而不轨”了。当然,编这个故事的人未必清楚语言学的理论,仅是按语言事实进行杜撰。这样,加上这个故事本身所说的杨玉环和安禄山之间,关系就是不正经、不正派,使人听起来便有几分真实感。  

以下这段现在的扬州话中有些已经不多见的,见于《扬州方言韵语长短句》,署名“梦雨老人编纂”。

 南蛮北侉,封车打马。笑骂由他笑骂。盐船上,米船下。宁倒酱缸,不倒酱架。山顶上滚到山底下。谁信你鬼胡话。七上八下。瞎打西瓜岔。千人头上撂片瓦。对景不挂画。蛇咬一口,梦见井索子也怕。任你山王大驾,空口说白话。文打官司武打架。家私多大祸多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