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力四射的长丝织造产业,资讯信息

 买口锅煮咖啡 2012-02-27

活力四射的长丝织造产业

http://www./  2011年10月27日  618博览
推荐好友:

长丝织造产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的新兴产业,也是最具市场活力和技术活力的产业之一。我国长丝织造产业起步虽晚,但在近二十年期间发展迅猛,已成为纺织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动纺丝技术、纤维仿真技术、织造技术、化纤面料印染及后整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开发高性能多功能纺织品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从化学纤维到面料、服装、家用纺织品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关键生产环节。
    “十二五”期间,长丝织造产业将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富含高新科技的产业、产品应用范围高速扩展的产业,在推动纺织工业实现科技强国、品牌强国的战略、实现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长丝织造产业充满活力

    1、产业高速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桑蚕丝生产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萎缩,一些从事茧丝绸生产的企业以及一些棉织企业开始转型,生产化纤长丝织物。到了90年代,随着化纤原料生产的迅猛发展,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技术装备、生产工艺、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人才培育、节能减排、设备制造等各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并迅速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登上了纺织工业的大舞台。近10年来,我国长丝机织布产量以20%的平均年增长速度高速发展。2010年长丝机织布年产量近300亿米,已成为仅次于棉织产业的第二大机织面料产业,在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服装服饰需求、美化人们的家居生活环境、丰富产业用纺织品品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2、产业高度集聚
    在发展过程中,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聚集的特点。除在山东、江苏苏北等地有少量大型企业外,长丝织造产业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浙江省湖州市以及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等地。
    3、骨干企业成长迅速
    在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如恒力集团、福华织造、浙江天圣、苏州志向、台华特种纺织、岜山集团等。这些企业中很多是从长丝织造产业开始做强做大的,同时向纵向发展,形成从聚酯到抽丝、加弹到织造、染整、服装制造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也有化纤企业利用自有的FDY、DTY产品,建立了织造工厂,还有织造企业建立了染整车间。还有的企业在物流、展览、贸易、设计等行业有了成功的业绩。这种全方位覆盖的企业发展模式,在开发产品、创新技术、开拓市场等方面示范效应明显,骨干企业的迅速成长为行业整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长丝织造产业市场活跃

    1、品种丰富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由于长丝织造产业的原料为工业制成品,因此原料品种丰富,新产品不断推出,为下游织造产业的产品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资源。这不仅让长丝织物花色齐全,风格多样,而且新产品推出快,产品的适用范围广,新品种种类已经超过天然纤维织物。长丝织物有良好的替代性,其产品在仿真丝、仿毛、仿麻、仿棉等方面已经表现出很好的功效,同时又能实现多重功能在同一面料上的复合,这是常规的天然纤维面料无法实现的。长丝织物有着良好的功能性,除服装行业使用外,还可广泛应用在家纺、车内装饰、军品和其它产业用纺织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纤维的品种更趋多样,产品结构更加丰富,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同时废旧化纤织物和化工产品的回用技术更趋完善。因此,在未来纺织工业发展中,化纤长丝面料更加趋于向仿棉、仿毛、仿真丝和仿麻等方向发展,这正顺应了我国纺织“十二五”发展纲要的方向,体现了现代纺织适应市场需求、适应消费需求、与时俱进的特点。
    2、出口数量迅速扩张,品种丰富多样,地域覆盖全球
    我国的长丝织物从产出伊始就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21世纪初,我国长丝织物对外贸易仍为逆差,加入世贸组织后的2002-2004连续三年,出口数量以超过40%的速度高速增长,使得我国长丝织物出口量超过了进口量,在我国梭织物出口总量中发展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与棉织物持平,从此奠定了第二大梭织物贸易量的地位。2010年,我国长丝织物出口76.96亿米,同比增长16.49%,出口金额67.46亿美元,同比增长27.63%。今年上半年,棉织物、短纤织物受棉价波动影响出口增长放缓,长丝织物出口却保持了量价齐增的良好态势。这一方面表明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已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产业间良好的替代性,为保护我国纺织工业全面均衡稳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长丝织物的出口品种丰富,从普通坯布到制成品涵盖了所有商品领域,能够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出口到欧盟、巴西、阿联酋、巴基斯坦、俄罗斯、越南等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贸易国家和地区,贸易形式灵活多样。
    3、内销市场成熟稳定,深加工精加工趋势明显
    目前,我国长丝织造产业仍有70%以上为内销,生产加工和贸易主要集中在盛泽、绍兴、晋江等地区,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形成了知名的东方丝绸市场、南方丝绸市场等主要的长丝织物交易市场。不仅如此,以标示市场、品种等运行状态的市场指数研究和指数发布也已发展成熟。内销市场的成熟稳定和巨大的吞吐量,不仅推动了企业的规模发展,也促使企业积极开展深加工、精加工,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以满足市场需求。

长丝织造产业技术创新快

    1、上下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长丝织造产业的技术创新
    上游产业的纺丝技术发展迅速,细旦丝、超细旦丝、异形截面丝、多组分复合丝以及各类新材料纺丝不断推出,为长丝织造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与此同时,下游市场对长丝织物的高性能、多功能、多用途等需求也为长丝织造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目前,长丝织造行业的无梭化率已接近100%,高于棉毛丝麻行业的水平。其他新型工艺如提花织造、织物复合等技术应用广泛,印染后整理技术的发展极为活跃。
    2、产业链延伸发展趋势明显
    我国一些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已逐步建立起全产业链的生产加工模式。即从“纺丝-丝加工-织造-印染-后整理-服装”的原始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到石油化工原料生产、纺机制造、产品设计、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应用、物流服务、展会、传媒等跨行业多领域的产品生产与开发,为长丝织造产业注入新的活力。这既是产业发展本身的需求,也是科技创新延续传导的需求。
    3、推行绿色环保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发展趋势上看,近年来大部分企业都主动把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放在企业管理的首要位置上,在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应用的同时,更加重视产品的环保性能及生产过程的可持续发展性。原液染色丝织造、无上浆织造、碱减量的碱液回收利用、冷轧堆前处理、液雾喷色染色、经轴染色、多元纤维小浴比环保染色、环保拔染印花、涂料印花、转移印花、数码喷印、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新型环保节能减排技术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应用,为长丝织造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也为产业集聚区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长丝织造产业面临的困境

    1、生产成本上升,生存环境艰难
    原料价格波动、用工成本上升、能源供应紧张、融资渠道变窄、财务费用增加等问题已经突显出来。目前各长丝织造集群因为所处位置及环境的不同,受到的制约也不尽相同。生产成本的上升,挤压了行业利润,企业生存环境艰难。
    2、品牌创新不足,产品档次有待提升
    企业注重研究市场但缺乏品牌意识,往往只注重产品的创新,缺少对民族文化、风俗传统的深入理解,忽视品牌的创造与创新。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差异可以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以2010年为例,涤纶长丝织物的进口平均价格高于出口价格96.3%;锦纶长丝织物的进口平均价格高于出口价格53.4%。
    3、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明显滞后
    虽然长丝织造产业发展迅猛,但由于这是一个新兴行业,历史传承不足,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几近空白。产品分类标准、产品质量标准、节能减排标准、取水定额标准和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等无法指导行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明显滞后行业的发展。

长丝织造产业发展举措

    1、建立自主创新体系
    采取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发挥长丝织造行业处于产业链中端的优势,分别与上游的原料新产品研发和下游制成品应用搭建相互对接的平台,加强创新资源的整合共享,走创新发展之路。积极争取有利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为长丝织造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基础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做有力后盾。
    2、积极争取和完善产业政策、财税金融政策
    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不断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同时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争取科技、技术改造项目支持,推动长丝织造产业升级、转型和发展。积极争取有利的税收政策,如对国际先进技术设备采用减免进口关税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有利的财政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手段。
    3、全力推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采取由有技术能力的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模式,制定各类行业标准,是长丝织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迫切需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