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大学,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yagi1 2012-02-28

读大学,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今天要跟大学同学分享一连串「不能说的秘密」,内容绝对不含任何专业知识,所以错过了保证没关系。「不能说的秘密」包含以下四个项目:「大学里最重的两门选修课」、「大学最轻松的一门必修课」、「不少人最想读的系」以及「最多人会从事的行业」。

大学最重的两门选修课

首先,根据大多数人的说法,大学最重的两门选修课是恋爱与社团,每门课各约25 学分,也就是满学分

它们具备下列特色:

允许同修、可重复选修、不计入毕业学分(这很残忍)、一律 all pass 

先看恋爱这门课,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占25学分这么多?同学自己试试看就知道,不管是早期的心头小鹿乱撞、中期要展开攻势的费尽心血,到后来的朝思暮想都会占25学分,更夸张的就是有人还没进入这些过程就已经超过 25 学分了。典型的恋爱选修课过程是这个样子:不知不觉地进入这个过程,虽然知道爱情和面包要取舍,但就是定不下心来唸书。要我说这是绝对正常的现象,如果定得下心,那就不叫恋爱,那叫把妹或吊凯子;但我请各位一定要熬过去,意思是恋爱的同时也要维持学业的最低标准,这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何谓学业最低标准?每个人心中的尺不太一样,有的人是书卷奖最后一名,有的人是平均 85 分,有的人是 all pass 就好,如果是最后一项,要维持学业最低标准绝对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其实说穿了就是时间分配的问题,时间分配妥善就好了。恋爱选修课既为选修课便代表可修可不修,但我要说,机会难得,何不试试看呢?选这门课一定会面对的严肃问题就是:值不值得为了感情牺牲课业?答案见仁见智,我个人认为每人每天同样拥有 24 小时,要牺牲多少课业上的时间去获得感情就看个人取舍了,有时或许未必能得到感情,但确定的是你会学会未来同步处理事情的能力。为何要具备同步处理事情的能力?同学从小到大应该常听见一句话:「你现在是学生,你只要把书念好就可以了」。但进入大学的各位已经通过最严苛的考试关卡了,而大学也不想把同学训练成只会考试的机器,五年或十年后的你会渐渐培养出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必须学会自己同时面对家庭、父母、事业,或是突发状况。如果你在大学就学会同步处理事情的能力,也许未来你在处理事情就会

比较成熟一些,圆融一些,或是有效率一些。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思考:值不值得为了课业牺牲感情?你觉得十几年后还会在意曾经牺牲过的课业吗?

 再来看社团,同样的问题:

为什么占 25 学分那么多?就社长或副社长而言,通常他们付出的精力要占去 25 学分的重量,但是所获得的经验也和 25 学分大约等值。

典型的社团经历如下:大一会受到非常热情的款待和照顾,你会感觉就像进入一个新的大家庭;因此大二你会有心为这个团体做些事情,开始处理行政的事务,这时你会发现人是很难驾驭的东西,尤其大学人各个自主性都很高,每个人认知都有差距,你想推行的理想会有阻力;所以累积行政经验后大三的你难掩失望,选择淡出;到了大四你想着这是大学最后一年了,虽然有不配合的人,但也有一起努力、有共识的朋友,因此你又回到熟悉的国度,只是这时你没有那么理想化,你知道可以做事情,但结果没有那么完美也没关系。

你可以典型,当然也可以非典型,但在这过程你会得到非常多宝贵的学习经验,和谈恋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你在学习同步处理很多事情,例如:待人接物、办事经验、规划分工、领导统御、认识人性、寻找另一半

除此之外,在社团你可以建立起真正跨科系跨领域的人际关系,将来例如电机系同学想要同时以硬件架构设计软件,并以软件架构设计硬件,就可以找资工系同学合作,公司要上市可以找法律系同学当顾问,而且因为之前有共事的经验,你会知道这个人工作认不认真,比较不会瞎子摸象,等到有些营利你想要捐钱出去又不希望钱被乱用,可以找在某某单位工作的社会系同学帮忙。学生社团是搞砸了也不会垮的单位,因为它四年成员就重新洗牌一遍,就算你现在搞砸了对未来影响也不大,所以有什么理想尽管放手去尝试,只是同样地要记住学业至少要维持最低标准。

大学最轻松的一门必修课

其次,大学最轻松的一门必修课就是逃课

逃课也是有学问的,在我新生训练时有个学长跟我说,逃课的评估标准在于你逃课的时间是否能做更妥善的运用;如果你逃课的两小时所获得的收获大于这门课,那就放手去做,例如追求终身伴侣绝对比上两小时的课值得。听了它的话我就很放心地逃课,但我也尝到了苦果,因此我决定加上一个问题:你逃课的损失是否能够补回?你可能要自己补回课程进度,可能会错过点名以及和班上同学接触的机会,所以可以逃课,但不要翘的毫无意义;逃课前记得问自己:我知道目的是什么吗?逃课后花个一两分钟问自己:这次的时间运用是否值得?我该弥补些什么?下次是否还要继续?

同学可能会问:「所以老师你还是不鼓励逃课囉?」台面上是这样讲没错,其实教你们怎么逃课的同时我们可以反面思考「要怎么上课」。上课时你可以问自己:我有没有精神充沛地全力以赴?我有没有吸收到课程内容的精华?我有没有和教授沟通讨论?甚至,我有没有把握机会和隔壁的美女接触?如果你都没有做到这些事你去上课干麻,不如逃课算了。所以你可以上课,但不要上的毫无意义。如果逃课翘得毫无意义就算了,反正很多人在做这件事情,但如果上课上得毫无意义就太伤了。

不少人最想读的系

 第三,不少人最想读的系是什么系呢?答案是转系。

根据统计数字,这种情况在电机资工法律三系较少发生,即使这三系较常发生「转入」而非「转出」,原因很可能是「不敢」而非「不想」。大学的转系申请时间是大一升大二的暑假,你也可以大二升大三的暑假转,但这样就会降转,亦即你还要念一次大二;大一的课多数是共同必修,因此当时会了解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几乎没有。根据某系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当初是了解该系才做选择的人占 10% ,曾经后悔选本系者占 70% ,再选一次还是会选本系者占 60% ,日后会走上本系行业者有 80% ,会推荐该系给学弟妹者占 85% 。这些数字看似吊诡,但也没那么难以理解;不管你念大学的什么系,要在四年内全盘了解该系的机率真的不高。我在电机系教超过十年的书,也不敢说我完全了解电机系;在电机系的十个次领域中,我也只了解我那一块的一小部份。因此我相信各位在选系时多少是茫然的,但选择转系的人何尝不是呢?至于那些不茫然的,决定就一定比你正确吗?要知道,越年轻所决定的志向就只能侷限于当时你所学过的部份,你不可能说我现在就要做我连听都没听过的错误更正码。不管你会不会面临转系或志向的困扰,记着「撑着点」绝对也是选项之一。所以到底要不要转系呢?如何决策只能靠各位自己判断,重要的是决策后的实行过程;决策没有对错,唯有对它负责才能让它变成对的。

最多人会从事的行业

最后,最多人会从事的行业是什么呢?答案是毕业。

首先,这离你们有点太远了,我尽可能省略;

其次,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

第三,很多人都为此而惶恐:「我会毕业,但我究竟会什么?」

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毕业后你可以出国、任公职、考研究所或就业,由于个体差异很大,我无法提供意见。很多人会问:我到底会什么?不要担心,如果你去求职那个老板要你,代表他知道你会什么;你不会的他会教你,他不会乱用人,因为大学人的能力通常是被看好的,而这个能力来自于长期的培养,所以不是四年就决定一切。

不能说的秘密都说完了,能说的也没什么好说的。同学的大学四年可能会是典型的无聊四年:大一上还在适应期,不知教授在讲什么东西,大一下决定要给自己开眼界,参加了不少活动,终于开始认识同学,成绩也开始下滑,暑假去学开车考驾照,活动多到不像在放假;二上突然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后悔念这个系,二下莫名其妙接了社长,选课以过关为主,虽然不知道会不会出国,暑假还是跟着同学补GRE;三上觉得自己该好好用功了,却还是看不下书,三下被迫要选择自己的下一步或次领域,突然体会到这是自己最后一个暑假;四上申请推甄研究所,或准备相关考试,大四下都在羡慕其他同学对未来的笃定;接着你就毕业了。

回首大学四年,你得到什么?你身为大学人哪里独特?这四年有没有值回票价?或许我吓坏你们了,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啦,就算迷迷糊糊地过收获还是会不少,因为大学不是普通的大学。

结论就是,大学四年要积极地过,有句话说「人不痴狂枉少年」,所以偶尔痴狂一下没关系,只是要记住人生是自己的,记得为自己的痴狂负责;更记住你做的每件事都会有那么一点作用,所以每件事都不会白做,但做错的每件事也都有那么一点伤害。大学未必完全理想,但相信对各位仍然是很值得的四年。

祝你们好运,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